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基石:忠孝仁义话家风(回忆父辈抗日事迹,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QQ咨询:
有路璐璐:

基石:忠孝仁义话家风(回忆父辈抗日事迹,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 作者:孔晓兰
  •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9787517129899
  •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回忆录,分为两部分。*部分回忆了作者父辈在革命热情感染下,投身抗日,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光荣事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边疆、奋战油田的先进事迹;第二部分讲述了和平年代中,作者同辈、小辈对父辈的敬仰,以及生活对他们的磨砺。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大家庭的优良家风的传承。
    文章节选
    1. 苦大仇深,父亲投奔八路军
    我的祖籍在冀中平原滹沱河畔的饶阳县孔店村,这里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长安君封饶而得名。祖父孔繁刚带领兄弟靠熬制土盐、帮人打短工维持生计。祖父育有三个儿子,老大孔祥仁,老二孔祥友,老三孔祥福。祖母怀着第四个孩子时被村里的恶霸踢死在了磨盘下。此后祖父既当爹又当娘,领着三个儿子艰难度日。
    孔店村相邻的西张、东张两村历来矛盾很深,过去曾因争水发生过械斗。有一次富户居多的东张村雇佣一帮地痞流氓在集市上横行霸道,无故殴打西张村的穷人。我的祖父孔繁刚爱打抱不平,挺身为乡亲争理,结果被打断了一条腿。倔强的祖父宁死不屈,拖着一条残腿爬到东张村怒骂雇人行凶的地主老财。东张村富户恼羞成怒,勾结饶阳县官府,将祖父抓进监狱严刑毒打,可怜的祖父含冤屈死在县大牢里。我的伯父孔祥仁不服,闯进官府告状,差役威吓说:“你再告状就抓你的壮丁!”伯父说:“你们就是抓了我我也不服!” 第二天果然来了几个国民党兵把伯父五花大绑抓走了,押送到国民党36 军充当炮灰,那年伯父不满16 岁。
    家中出了如此变故,亲戚们人心惶惶,各奔东西,祖父的三个兄弟陆续离开了孔店村。听说二爷孔繁山逃荒要饭闯了关东;三爷孔繁强悄然离去不知去向;四爷孔繁林在一个戏班子里走江湖,不知流落到何处。三个爷爷至今杳无音信,和他们团聚的希望也成了泡影,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这都是万恶的旧社会导致的悲剧,每想到这个情景我都忍不住热泪直流,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住在南岗的姑奶孔淑贞为人正直刚强,做事有主见。为了防止侄子再遭迫害,把我父亲和幼小的叔叔孔祥福领回家。不久带着我13 岁的父亲去找穷人的队伍,颠着一双小脚摸黑走了30 多里路,找到了八路军冀中军区特务团第四支队的驻地。
    支队的战士把姑奶和父亲**到队长张春玉面前。姑奶双膝跪地,老泪纵横,带着哭腔说:“我可找到专打日本、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啦,救救这个苦命的孩子吧,他已经让地主逼得走投无路了,让他跟你们一起打日本、干革命吧。” 此情此景让张队长很受感动,他激动地说:“只要愿意革命我们就欢迎。这孩子虽然小了点,但苦大仇深,是个好苗子,相信会很快成长为真正的革命军人的。”张队长就这样爽快答应了。父亲喜出望外,握紧了拳头向张队长表示:“我一定听您的话,跟您好好干!”张队长看着只穿一条短裤的父亲和善地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咱们都要跟着共产党走,这之中的道理你还不懂,以后我再慢慢讲给你听。”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告别了姑奶,父亲在120 师359 旅特务团四支队当了勤务员。我叔叔则由姑奶及一位姨奶轮流抚养,在**困难中苦度时光,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老家,分得土地和房屋,过上了安稳生活。



    2. 火线成长,军号嘹亮助军威
    卢沟桥事变后,河北国民党军惊恐溃逃,各种地方势力好像一夜间冒出来。“绿林好汉”比比皆是,各种司令多如牛毛,河北省政府处于权力真空状态。
    1937 年10 月,国民党53 军691 团团长、共产党员吕正操,率本部两个营北上抗日,在高阳与冀中党组织会合,队伍发展很快,开辟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冀中队伍奋战在冀中饶阳一带打鬼子的前线,在此阶段,父亲在张春玉队长的领导、培养下,和年龄略大一些的战友武来子尽职尽责地在冀中平原为四支队领导站岗放哨, 做情报传递工作,时刻警惕日军来犯。
    八路军120 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之一。师长是贺龙,副师长是萧克,参谋长是周士第,政讯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
    1937 年9 月3 日,120 师在陕西富平县庄里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师长贺龙率358 旅、359 旅一部及教导团等8200 余人由驻地出发,奔赴山西抗日前线,718 团等部留守陕甘宁边区。9 月下旬,120 师进入同蒲铁路以西晋西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后创建抗日根据地。9 月底,以716 团二营为基础组成的宋时轮支队(雁北支队),深入雁门关以北,同蒲铁路以西地区。10 月1 日攻占井坪镇,4 月收复平鲁县城, 逼近大同。
    此时120 师先后取得了雁门关王董堡战斗的胜利,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部队分别增编了358 旅的714 团和359 旅的718 团与719 团。
    1938 年1 月,120 师奉命开赴太原以北破袭同蒲铁路, 配合国民党反攻太原,给了日军有力打击。2 月中旬,日军调集万余人分三路围攻晋西北,侵占岢岚等七地。120 师日夜兼程回师晋西北,粉碎日军围攻,收复七地。
    同年5 月,359 旅奉**军委之命,开赴恒山,配合晋察冀军区,创建恒山地区抗日根据地,当月,120 师令雁北支队转至北平以西地区,与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地区,特务团四支队改组成大青山支队。我父亲也成了大青山支队的一员,在李井泉、姚喆领导下参与了绥西、绥南、绥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在18 个市县开展游击战。
    父亲一面当勤务员,一面努力学文化、学军事,兢兢业业为首长和战士们服务,心中树立了打败日本鬼子、解放全中国的远大理想,坚定了为劳苦大众奋斗到底的决心。
    1938 年12 月23 日,120 师主力在贺龙、关向应领导下,从晋西北挺进冀中,按照**指示,积极组建八路军三纵队,协助冀中军区部队整训提高。
    120 师与冀中军区汇合后,大青山支队也调到冀中,实力大增。
    冀中军区机关就在我家乡饶阳县城,特务连和警卫连直属司令部,其中300 名是共产党员。这两支部队都是可靠力量。当时年仅15 岁的父亲在特务连当警卫,带着民族仇、**恨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随部队开展平原游击战。
    120 师在冀中四战四捷,毙伤日军900 余人。日军闻风丧胆,于是调集7000 余人向120 师进犯,企图压迫师主力于大城、任丘之间。
    1939 年4 月23 日,日军宫崎联队200 余人、伪军一部, 携一门山炮,突然发起攻击,父亲所在的部队立刻参战,和宫崎联队正面相遇,展开了遭遇战。敌人一次次的冲锋都被英勇的战士打了回去。当时父亲是战地宣传员,军号吹得好,他机智地穿插在阵地外围,冒着枪林弹雨,吹着军号为战士们鼓劲,部队冲锋时冲锋号更是一阵高过一阵,战士们士气大增,以排山倒海之势将敌人围歼。这一仗共击毙日伪军150 余名,缴获军用物资10 大车。战后战士们都称赞父亲的军号吹得响亮、及时,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父亲也得到了首长的表扬。
    日伪军受到重创后,像被激怒了的野兽一样疯狂反扑, 从滹沱河各据点调集3000 多人,坦克、装甲车20 辆,分三路向我方报复。贺龙、关向应避实就虚,沉着应战,巧妙地与敌周旋,并机智地将敌人分割包围,一块一块地吃掉。日军久攻不下,竟丧心病狂地施放了毒气。我军指战员把尿液洒在毛巾上捂住口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敌阵,展开了白刃战。同时父亲所在的部队在贺炳炎、余秋里率领下, 在大清河伏击了由新城出动的日伪援军。这一仗歼敌300 余人,打死了日军大队长汤田,收复了任丘。这是打在家门口的一次抗日战斗。
    一把飘扬着红缨的古铜式军号,吹响在20 世纪的战火硝烟中,也吹响了一个农村贫苦孩子投身人民军队抗击日寇的青春之歌。作为120 师一员的父亲,在转战冀中平原、杀向晋西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无数次战斗中,为保卫首长**,为执行任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领导的培养下, 父亲作为一名出色的军号手,历经了艰苦卓绝的征战,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八路军战士。
    1939 年8 月,父亲随首长来到120 师三支队,到教导团任宣传员。父亲原本身材瘦小,在部队经过战斗的锻炼, 身体迅速强壮起来,身高超过180 厘米,成了一名魁梧英俊的八路军战士。父亲在冀中三支队司令员处做警卫员,在与司令相处的一年零二个月中,父亲的政治思想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首长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进一步学习了许多革命的理论和实战经验。当年的父亲还是一个小号兵,嘹亮的号声激励了士兵们的斗志,也把作战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到每个前沿阵地。父亲年龄小,但他认准一个道理,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华民族到了*危险的时刻,不打走日本侵略者,国无宁日。
    后来,贺炳炎调任358 旅副旅长,父亲跟着他进驻晋西北军区机关。三支队改编为8 团,归358 旅,进军管埁山, 8 个月歼敌600,站稳了脚跟。
    1942 年2 月4 日,日寇集中1 万余兵力向晋西北梳篦“扫荡”。120 师在晋西北人民的配合支持下内外夹击,歼敌1750 人,迫使敌人3 月初退回。
    1943 年6 月,8 团奉命去陕北保卫延安西南大门。1940 年5 月回师晋西北,到离开时,8 团在晋西北战斗了整整3 年。8 团同兄弟部队参加了开辟建设巩固根据地的斗争,参加了**的百团大战和多次反“扫荡”,进行了数次军政训练,完成了重要的接护工作和反蚕食斗争,为扭转西北抗日局势作出了贡献。
    在抗日烽火中的艰苦的磨炼中,8 团越战越勇,从一支新组建的武装成长为八路军正规部队的一个主力团。就是这个团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在反蚕食斗争中,8 团各营和武工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形成了各自为战、灵活机动、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这种作风以后发展为8 团的特色之一。
    目录
    回忆父辈的革命生涯 一 、战争年代的父亲 1. 苦大仇深,父亲投奔八路军… …………………… 004 2. 火线成长,军号嘹亮助军威… …………………… 007 3. 抗大深造,财经战线显身手… …………………… 012 4. 红色商人,硝烟虽少也激烈… …………………… 014 5. 粮食粮食,事关边区生命线… …………………… 024 6. 和平年代,父亲转战进油田… …………………… 031 7. 建设祖国,胜利油田大会战… …………………… 034 8. 高风亮节,后人评说树口碑… …………………… 036 二、驰骋疆场的伯父 1. 投奔八路,一心一意打日寇… …………………… 042 2. 开荒种地,南泥湾里是模范… …………………… 044 3. 粤北抗日,部队南下万里征… …………………… 046 4. 山东扩军,伯父姑奶喜相逢… …………………… 050 5. 攻打榆林,伯父负伤遇父亲… …………………… 053 6. 韩城之战,弹片刺入伯父胸… …………………… 057 7. 三打运城,子弹穿透伯父肩… …………………… 058 8. 王震入疆,伯父扎根在边疆… …………………… 059 9. 戎马一生,英名永存天地间………………..……… 061 跌宕起伏的家庭往事伏的家庭往事跌宕起伏的家庭往事 一、母亲的悲欢离合 1. 走向革命的道路… ………………………………… 068 2. 感情危机的伏笔… ………………………………… 070 3. 婚姻的破裂… ……………………………………… 072 4. 错误的决定… ……………………………………… 074 5. 三年困难时期… …………………………………… 078 6. 母亲和孩子两地分离… …………………………… 084 7. 处处母女情深… …………………………………… 088 8. 张张照片、滴滴眼泪思母情… …………………… 090 9. 撑起娘家一片天 …………………………………… 092 10. 三姨的孩子不忘大姑的养育恩…………………… 095 11. 扎根家乡的山山水水……………………………… 097 12. 母亲去世三周年纪念……………………………… 099 二、父亲的壮志难酬 1.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20 年………………………… 104 2. 逢凶化吉的刘妈… ………………………………… 107 三、 伯父九子多拼搏 1. 九兄弟的生活写照… ……………………………… 112 2. 老三和他的媳妇马萍… …………………………… 114 3. 勇勇和他的烧烤店… ……………………………… 116 4. 孔强的厄运… ……………………………………… 119 5. 长房长孙豆豆… …………………………………… 121 四、叔叔的质朴勤恳 1. 30 挂鞭炮为叔叔送行……………………………… 124 2. 我见到了老姑奶孔淑贞… ………………………… 126 3. 我回老家为叔婶挣工分… ………………………… 128 4. 叔叔的小儿子孔永红的创业史… ………………… 131 五、小弟的英年早逝 1. 孝顺的小弟… ……………………………………… 136 2. 小弟创业… ………………………………………… 138 3. 小弟病逝… ………………………………………… 141 六、我的经历花絮多 1. 农村学生的艰苦求学精神感动、教育了我… …… 146 2. 采油工的会战生活… ……………………………… 148 3. 从采油十队到油管厂的日子… …………………… 151 4. 在油田卫生防疫站… ……………………………… 156 5. 到黄岛区竹岔岛写生去… ………………………… 158 6. 机关干部蹲点… …………………………………… 162 7. 杂乱的油田科技成果资料分类归档… …………… 164 七、童年的往事记忆 1. 弟弟妹妹的出生… ………………………………… 168 2. 我不是故意的… …………………………………… 170 3. 大弟用铁丝捅暖水瓶… …………………………… 171 4. 和男孩子比赛跑… ………………………………… 172 5. 爸爸教我们学打枪… ……………………………… 173 6. 大弟孔令成的选择… ……………………………… 174 7. 空壳鸡蛋… ………………………………………… 176 8. 我的女儿——小茁与小慧的童年趣事… ………… 177 9. 5 岁的小慧南京路上追公交车……………………… 181 10. 小慧遇险,母亲奋救……………………………… 182 11. 袁征头一回坐飞机………………………………… 184 12. 结束语……………………………………………… 185 附 录 附录一 孔祥友同志简历… ………………………… 188 附录二 孔祥仁同志的追悼会悼词… ……………… 190 附录三 赵群口述革命、生活往事… ……………… 193 附录四 繁刚后孔氏族谱… ………………………… 196 后记一 寄希望于未来——留给孔氏后人的一席话 ………… 198 后记二 关于我的回忆录 ……………………………………… 20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