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暴力与反暴力:法国大革命中的恐怖政治(法国大革命中,为什么相当一部分称颂宽容、公平正义和人民主权的革命精英,会信奉国家暴力的政治文化?)
QQ咨询:
有路璐璐:

暴力与反暴力:法国大革命中的恐怖政治(法国大革命中,为什么相当一部分称颂宽容、公平正义和人民主权的革命精英,会信奉国家暴力的政治文化?)

  • 作者:(美)谭旋,黄丹璐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3106562
  •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 页数:552
  • 定价:¥1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纵观历史上的重要革命,很多都有恐怖时期,也都有对社会能够也必须革新的强烈信念,而这些信念很容易引向对反对者的敌视和打压。对所有的革命而言,那些利益和价值观念受到威胁的群体,都会成为反革命势力;对所有的革命而言,在无法避免的过渡时期,都会出现权力真空,也都会出现每一个权力机构均受到质疑的时刻;对所有的革命而言,人民群众的影响足以将革命推向意料之外的轨道。另外,对所有的革命而言,也很可能都有执迷于揭穿阴谋、过度怀疑和缺乏信任的时期,都有充满不确定性以致难辨敌友,不知道谁是真正的革命者,谁是躲在革命誓言面具之下、披着羊皮的狼的时期。 事实上,结束一场革命很可能要难于开启一场革命。
    文章节选
    革命中的谣言(节选) 谣言,毫无疑问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每个社会和每个时代的现象。在古罗马时代,诗人维吉尔将“谣言”描述为半人半神的女性,阴险地在暗中将人类社会搅动为“事实和谎言混杂”的乱局。而在当代,谣言*普遍也看似更无害的表现形式,则是街坊邻里之间茶余饭后的闲言碎语,人们以窥探和传播他人私生活细节为乐。根据梅西耶对旧制度下人们日常生活的描述,人们“渴望以*新的八卦为食……甚至不惜为此耽误和家人共进晚餐的时间;他们对在街道正**交换废话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科尔森经常向居住在农村的朋友们透露传遍城市大街小巷的未经证实的传闻,其中真假混杂——国王的姐姐伊丽莎白夫人即将加入修道院、某位王室女眷怀孕、王后单独和孩子在一起……这些传闻不胜枚举。科尔森的消息来源非常之广,大多是日常活动中有所接触的各行各业的人士,例如街对面的葡萄酒商,或是他认识的在凡尔赛宫工作的厨师,又或是楼下房东的未婚女儿。除了口头传播外,更吸引眼球的、恶意诽谤的丑闻被手抄或打印在纸上全城派发,当中一些毫无疑问地算得上是色情小报。 谣言的影响绝非如表面般无足轻重,实际上,谣言的潜在负面效应不容小觑。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在充斥着不确定性和危险的社会中,民众对处在信息传播环节上的个体、机构普遍缺乏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意见乃至行为极易受谣言摆布。从这个意义上说,谣言开创了新的新闻形式——“即兴新闻”,这也是处在动荡社群中的个体在应对不确定情况时做出的合理反应。在旧政权时期,因为政府的良好保密工作和严格的审查制度,几乎可以肯定,所有散播开来的谣言都是被夸大的,因而要从中梳理出真相无异于痴人说梦。我们常常忘记的一点是:某一时代的公众所能实时接触到的、真实而详尽的上层决策实际上少之又少。 在高度紧张的时期,巴黎及其他城市必然会因为“即兴新闻”而动荡不安——可能是涉及面包价格攀升的所谓内幕消息,或是迫近的战争威胁,又或是警方又在何处采取了何种行动……这些消息“诞生”于面包生产线上工人们交头接耳的瞬间,又或是出现在一个个庭院中和喷泉边,民众的口口相传使谣言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全城街道和家家户户。小贩、船夫、面包师和家庭佣人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能轻易听到同一个谣言的几个不同乃至矛盾的版本。谣言在层层传播的过程中通常会被篡改得五花八门、面目全非,这种篡改一方面是由于紧张时刻的误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传播者个人试图通过夸大已知危险的程度来合理化自己的恐惧——表明他们的恐惧并非源于个人弱点或怯懦,而是源于真正的恐惧。另外,为了让信息更易于记忆和扩散,这种篡改通常表现出“简化”的趋势:模糊了细节上的差别,同时夸大了矛盾和对立。典型的情况是“非黑即白”:所谓的英雄人物被赋予了无瑕的人格,而“恶棍”们则被贬低得一无是处。此前被谣言触及的社群,其态度也进一步影响了谣言的内容:个人可能会巧妙地在故事内容上添油加醋,以合理化对长期敌对势力的怨恨。人们更容易被*夸张的谣言吸引,也更容易在夸张的谣言上做文章,尤其是当某个谣言涉及积怨已深的对象时。正如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所说:“我们很容易相信我们需要相信的东西。”此外,谣言不仅传播了“新闻”的解释版本,同时也传播了情绪和感受:贵胄秘密囤积粮食,或警察不当执法引发暴动的传闻毫无疑问裹挟着愤怒、恐惧或普遍焦虑的情绪,将传遍大街小巷。 随着革命的到来,谣言的性质和强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789年7月,首都发生事件的消息,在农村流传时不断发酵并引发恐慌,这种恐慌*终蔓延至法国大部分地区。在巴黎,根据见证者的信函,谣言网络一如旧制度时期高速运作,区别在于此时的谣言变得更加政治化。与革命事件密切相关的谣言取代了早期信件中占据主要篇幅的社交八卦和轶事。“即兴新闻”经过一系列信息交换和传播场所的加工后激增——集会、国民自卫军和社区俱乐部都与这个城市流传的*新故事有关。而这些故事随时经由数百份未经审查的报纸和小册子出版物被进一步夸大流布。面对这些丰富的“作品”,又由于在评估言论自由方面缺乏经验,许多识字的公民也只能将印刷媒体一视同仁地视为另一种消息来源。 此外,报摊小贩的活动让情况变得更加混乱。报摊小贩通常不识字,但他们每天都在街头流窜,想尽一切办法吸引顾客,因而他们的叫卖声中充斥着各种即兴创作的“头条新闻”。议员弗朗索瓦描述了这样一个奇观:“从早晨7点到中午、从下午5点到午夜,数千个咆哮的嗓音无休止地轰鸣着,有时慷慨激昂地宣布一项重大法令或一次伟大的胜利,有时则煞有介事地‘揭露’一场**和教士的阴谋或接连发生在一个又一个城镇的叛乱……这些消息甚至具体到人名和地名,然而却又总是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久而久之,一些报纸编辑也受到了“感召”,并为获取更高**,开始编写短小精悍的头条文章为受众提供二次加工的机会。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梅西耶对蔓延全城的谣言和谎言的影响力感到震惊:“非正式的提案经过传播就变成了正式的法令,民众在陷入无休止的争论的同时又对未曾发生的事情充满恐惧。尽管人们被这样的虚假消息误导了一千次,但下一次他们仍然深信不疑。”
    目录
    序 言 革命的进程 i **章 1789年的革命者和他们的时代 1 ****/广大民众/敢于求知/对暴力的模糊态度 第二章 自由精神 29 革命前夕/国民议会的成立/攻占巴士底狱/兴奋与焦虑/十月事件 第三章 政权的崩溃 61 无政府秩序的边缘/民主的起伏/权威的分裂/“友爱”的局限性 第四章 反革命势力抬头 89 **的反抗/*后一根稻草:宗教/逃亡潮/国王出逃与1791年“恐怖” 第五章 希望与恐惧之间 115 革命中的谣言/告发/风靡当时的“阴谋论”/妖魔化他者 第六章 派系林立的法国 139 地方派系与斗争/立法议会中的派系/巴黎激进分子的武装动员/突如其来的战争 第七章 君权的末日 171 马赛人,马赛曲/国王必须退位/猛攻杜伊勒里宫 第八章 恐怖序章 193 恐怖政治前的权力真空/仇恨与恐惧中的巴黎/各省的暴力浪潮/入侵法国/九月屠杀 第九章 国民公会与公审路易十六 221 瓦尔密战役:扭转战局之役/国民公会与战争/吉伦特派与山岳派/公审路易十六/一条不归路? 第十章 九三年的危机 251 征服世界/“疯人派”与女性意识的觉醒/残暴的内战/三月危机与恐怖政权的前奏/6月2日清洗/“战栗吧,奸诈的代表们!” 第十一章 “?‘恐怖’必须成为时代的新秩序” 289 “联邦派”危机/山岳派主导国民公会/恐怖:时代的新秩序/救国委员会的“恐怖化”/吉伦特派之死 第十二章 共和历第二年与恐怖统治 323 从激进的改革到“去基督教化”/战事告捷/“革命吞噬了自己的儿女”/热月政变 结 语 结束一场革命很可能要难于开始一场革命 353 注 释 363 参考书目 453 致 谢 481 索 引 48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