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地学、哲学与社会
QQ咨询:
有路璐璐:

地学、哲学与社会

  • 作者:刘郦 刘爱玲 阮一帆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20139755
  • 出版日期:2019年02月01日
  • 页数:348
  • 定价:¥9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地学哲学及其思辨,是当今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思想史等研究的百花园中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我国,对地学哲学的思辨一般遵循两条路径。一条是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方法论角度,去探讨分析地学思维及其方法。另一条路径是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考察地学自然科学。这两条路径相互作用、相互交叉,近年来逐渐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本书融合了上述地学哲学及其研究的主要思路,精选了中国地质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等专业自1998年以来的地学、哲学与社会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地学科学思想、地学科学哲学、地学科学方法论、地学史及其渊源和地学与社会关系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思考。
    目录
    **篇 地学科学思想 均变还是灾变:新的科学思想之争及其解【刘 郦】 新灾变论及其影响——地学前沿一瞥【余良耘 冯秋丽】 大地构造学发展中的哲学蕴涵【张明明】 史前生物大灭绝溯因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意义【郭雨昕】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探讨【何汉斌】 殷鸿福对新灾变论的贡献及其意义研究【冯秋丽】 第二篇 地学科学史及其源流 晚清社会变迁与近代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特征【刘爱玲 李 强】 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知识增长的特征 ——基于1936~2006年的文献统计【刘爱玲 史艳艳】 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学科兴趣**的转移 ——基于1936~2006年的文献统计【刘爱玲 史艳艳 陶柯霏】 中国近代学术建制的典范——**地质调查所【郑济飞】 中国近现代地学家群体的出生时间分布及其教育背景计量分析【卢秀丽 马艳红】 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共同体的发展历程【易文娟】 新中国**地质学家师承关系研究【谢沛沛】 中国现代地学家群体特征分析【陈 炜 张明明】 第三篇 地学科学哲学 地学革命的哲学意蕴【刘 郦】 地学理论与假说【余良耘】 地球科学表达方式的特殊性研究【陈易芳】 地球科学逻辑起点研究【王晓侠】 地球科学经验起点研究【徐钰钦】 人地二元对立结构的解构【张存国 胡 鑫 余良耘】 第四篇 地学科学方法论 现代地球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张存国】 地学研究中的假说方法【杨 潇】 观察方法视角下地质学的发展轨迹【白小芳】 “将今论古”方法在地质学中的应用【肖 婷】 哲学思维与找矿实践方法论【罗孝桓】 第五篇 地学科学与社会 文化视角下的地球科学【杨力行】 地球科学的灾害学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刘 郦 张茜茜】 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地学文化发展思考【黄 娟 李枥霖 史 静】 生态文明与地学文化产业发展探析【黄 娟 李素矿 单华春】 我国地质行业民间奖励研究【王俊华】 地球科学文化与人类生存方式的关系研究【叶云招】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