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8)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8)

  • 作者: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11635273
  •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 页数:264
  • 定价:¥9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为基础,介绍了2017年我国农产品电商概况,分析了农产品电商特点与农业电子商务市场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电商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几年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可供农业电子商务的从业者、投资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文章节选
    **章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总报告



    自2017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共**、国务院部署要求,围绕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促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农业农村电商的交易规模继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在赋能乡村振兴和全面深化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农业农村电��商务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2017年农业电子商务主要进展
    (一)市场规模继续扩大
    1农产品电子商务
    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 4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其中832个**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 20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1%,高出农村增速13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 4366亿元,同比增长533%,占农村网络零售额20%。其中,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 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数据来源于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全书简称商务部)。,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平均每年增长50%。截至2017年年底,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较2016年增加1693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 800万人,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2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湖南、湖北、江苏3省的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以下简称农资电商)销售额达9643亿元,安徽、浙江、吉林、黑龙江等省的农资电商销售额也达到亿元以上规模,吉林省仅开犁网的农资网上销售额就达256亿元。但总体上,农资电商发展仍未完全走出瓶颈期,如代表性农资电商平台田田圈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7 88345万元,而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仅24715万元。为了摆脱亏损,需求突破,许多农资电商企业积极调整发展模式。田田圈逐步形成“参控股区域**经销商(区域平台) 作物专业服务公司 作物产业链经营”互联网化的发展模式。农一网商业模式由原来的B2B2C调整为B2C模式,定位调整为“服务于工作站和种植大户的专业垂直电商平台”,同时开启了顾客对工厂的模式。2017年,农资电商庞大的市场规模仍充满潜力,吸引了众多资本的投入和企业的合作。2017年6月,农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大丰收农资商城”累计完成3亿元B轮系列融资。2017年11月,农一网与京东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农资电商发展模式,促进经营模式转型升级。2018年3月,农资B2B电商平台“7公里”获得慧尔股份数千万元投资,打造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肥料生产企业和农资零售店,推进交易在线运行,并与供销e家达成战略合作,打通农资电商“*后一公里”。
    3休闲农业电子商务
    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7 400亿元,从业人员1 100万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共38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达到560个。截至2017年年底,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为7 3841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251%,在线旅游渗透率达133%,较2016年增长了13个百分比。2012—2017年,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书简称农业部。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农业部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简称农业农村部)。共宣传推介388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91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560个美丽休闲乡村、2 160个景点和670条精品线路,不断提高中高端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1以电商扶贫带动产业扶贫
    农业农村部以及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国务院部署要求,大力推进电商扶贫,贫困地区成为农业农村电商发展*快的地区。2016年以来,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或单独印发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关于深化农商协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组织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以及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等工作,基本构建了促进农业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试点推广了一批农业农村电商模式,推动了农产品电商上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一批农民增收和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累计支持737个**级贫困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占**级贫困县总数的89%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农业部会同各省区市农业部门,加大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规划**、产销对接、龙头培育、机制创新、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调动全系统力量,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先后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意见》《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方案》等文件,加大农业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和人才培训,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引导建立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体系。2016年以来,累计安排14个连片特区各类农业资金近500亿元,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商的产业基础。
    2加强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建设
    物流和供应链是农业电商发展的关键环节,**不断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视程度及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缓解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瓶颈。从2014年起,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全书简称财政部。、商务部和**邮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局,全书简称**邮政局。先后筛选确定了两批次、共11个城市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工作,**财政拿出专项资金35亿元,力求提高物流快递的服务支撑能力,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2017年1月**邮政局印发《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支持优势电商物流企业加强联合,在条件成熟的**和地区部署海外物流基地和仓配**。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从优化政策法规环境、完善快递物流基础设施、优化配送通行管理、提升末端服务能力、提高协同运行效率、发展绿色生态链6个层面进行了总体部署,强调了快递物流在农村的意义,明确了具体措施与引导方向,让农特产品能够“走出去”。2018年6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18年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由**财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主要立足于弥补市场失灵,做好基础性、公共性工作,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引导作用,支持供应链体系中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建设。
    3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为**农业农村电商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不断加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企业标准为补充的4级标准体系框架,涵盖了农业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规范、产品质量、**限量、检测方法、包装标识、储存运输等方面。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日趋标准化,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78个,涉及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百余种地区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建成有机农业示范基地24个,初步形成了茶叶、水果、蔬菜、稻米、畜牧产品、水产品等各具特色的有机种养示范模式。这些标准化手段对规范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18年3月,商务部、工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全书简称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立农产品电商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电商标准制修订、推动农产品电商标准实施推广3个方面的**任务,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电商交易,科学构建农产品电商体系。
    4推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促进农业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部以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构建统一权威、职责明确、协调联动、运转**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一是加强追溯管理顶层设计。印发《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导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统一有序开展。出台《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办法》(试运行地区试行),制定印发了**追溯平台主体注册、标签使用等5项配套制度,以及《农产品质量**追溯标识格式与编码规则》《农产品质量**追溯数据格式规范》等7项基础标准,推进追溯管理制度化、机制化、标准化。
    二是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信息平台。2017年6月,在四川、山东、广东3省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试运行,不断优化完善平台功能和设置。全面执行农产品质量**追溯与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优质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展会等挂钩的工作机制,推动“三品一标”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率先纳入**追溯平台。同时,积极支持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建立自身的追溯机制,并探索与**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的数据对接机制,完善追溯体系。
    5加强市场监管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特别提出要加强网络市场、农村市场监管、加强大数据监管。2017年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提升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扎实推进全程执法监管、全面强化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加快建设追溯体系等主要任务。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部委、跨地区、跨行业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程监管业务紧密协同和数据共享,并依法向社会开放食品企业许可、监督检查、稽查执法、筹建监测和信用信息等监管数据。农业农村部建成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四平台”。
    6加强农业品牌培育
    打造具备公信力的网络品牌,是农业农村电商扩大网货销路、打造产品知名度和提高美誉度的重要手段。农业部将2017年命名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并在2018年开展“中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一是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2017年启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和产业发展聚集区。先后印发了《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作方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并于2017年12月评选出**批62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二是加强农业品牌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农交会、茶博会、大米品牌大会等各类展会、论坛,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强农业品牌培训,提高农业管理人员的品牌意识和市场主体的品牌管理能力。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推选出“百个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和“100个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在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期间,推选蒙顶山茶(四川)、普洱茶(云南)等茶产品为“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推选湄潭翠芽(贵州)、凤庆滇红茶(云南)、恩施玉露(湖北)等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农业农村部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在线上打造首届丰收购物节,福建安溪铁观音、河南长葛蜂蜜等多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受到消费者青睐,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1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百兆乡村”示范工程的深入实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6%,网民数量中农村网民占比27%,规模达到209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54%,先后认定3批共210个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国有电信企业在农村地区普遍开展服务试点、提速降费,移动宽带网络实现发达乡镇、农村地区基本覆盖,农村4G网络覆盖广度、深度以及用户体验均优于许多发达**。
    2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扎实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一是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稳步推进。2017年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并遴选10个省市开始整省(市)推进示范。2018年5月底,全国共建设运营益农信息社204万个,在10省市平均覆盖率达到70%。2018年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范围进一步扩大,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工作的通知》,新增天津等8省区市开展整省(区、市)推进示范。
    二是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取得良好成效。2016年年底,农业部组织19家有关企业和事业单位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面向全国农民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培训,计划用3年时间使农民运用手机发布信息、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3月下旬,农业部组织了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编写了《农民手机应用(精编版)》教材和《手机助农十招》口袋书,利用微信平台“小程序”研发了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平台,4103万人观看网络直播、登录平台学习和参加网上活动。2017年11月9日,在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期间举办了全国农民手机达人大赛,来自全国的近100位新农民代表参加大赛,在引导农民手机应用方面收效显著。
    三是农业物联网应用得到极大发展。全国9个省市实施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工程,总结推广了426项农业物联网软硬件产品、技术和模式。农业部专门印发了《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汇编》,总结推介果蔬种植、畜禽养殖等10种农业物联网应用多媒体宣传片,向社会广泛推广。
    3产地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加快推进以全国性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市场为骨干、田头市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是提升农产品市场服务功能,构建**畅通、**规范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的基础。农业部先后印发《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加强农产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产销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销售。截至2017年年底,先后推动定西马铃薯、赣南脐橙、云南花卉等13个**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在河北、山东、辽宁、重庆等地开展了53个田头市场试点示范。
    4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得到改善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农产品产地和部分田头市场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加强先进冷链设备应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组织制定了果品、蔬菜、水产品、禽蛋等易腐农产品的预冷、包装、冷储、冷链运输等相关标准体系,推动建设了一批产地预冷设施和冷链物流园区、**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升了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化水平,冷链“断链”问题得到改善,冷藏储运比例明显提升。
    5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2014年起,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截至2017年年底,在全国28个省区培育756个示范县,建设涵盖县、乡、村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地区建成县域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1 000多个,乡村服务站点7万多个,示范地区“两**一站点”的电商运营体系基本形成,快递乡镇覆盖率接近****。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依托益农信息社为农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服务,累计培训村级信息员633万人次,为农民提供公益服务8 250万人次、便民服务29亿人次,覆盖全域、上下贯通、分工明确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全书简称交通运输部。为解决农产品上行难问题,提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全国评选52个县作为**批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区域,优化农村地区物流节点布局,促进了农村物流服务发展。
    (四)持续赋能扶贫攻坚
    政府部门与各大电商企业携手,利用电商的渠道资源和推广优势,建立贫困地区农产品专属平台,使贫困地区农产品网络销售成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亮点。中国扶贫办发起的中国社会扶贫网覆盖47个**级贫困县,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路。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继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并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8年新增示范县260个,其中**级贫困县238个(含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64个),欠发达革命老区县22个。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企业相继开通电商扶贫频道,建立扶贫专区,对贫困地区农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等网络销售和服务给予流量支持、减免网店经营费用等优惠政策,为贫困地区产品开通了网络销售直通车。其中,苏宁在贫困县开设“O2O特色馆”400余家,京东开设130余家线上贫困县特色馆,全国20家电商企业对接贫困县超过300个。截至2017年年底,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网络零售额平均增速达到504%,高出东部17个百分点,特别是**级贫困县,增速高达53%,高出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扶贫频道实现网络零售额844亿元。
    电子商务从需求端牵引农业产业升级提升,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各地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通过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以保底价收购等形式,保障农户合理收益,或吸引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等资源要素入股龙头企业,以股东身份直接获得经营收益。此外,电商企业、龙头企业就近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提高了贫困户工资性收入。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27亿户,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年户均增收超过3 000元。河南省光山县积极开展电商扶贫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建立电商创业孵化园、开通手机App,实施“电商达人 贫困户”带贫模式、“小微企业 贫困户”带贫模式、“十宝基地 贫困户”带贫模式,带动2 400多名贫困人口从事电商创业,使7 311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占到全县贫困人口的25%。
    目录
    **章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总报告() 一、2017年农业电子商务主要进展() 二、农业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 三、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四、展望与建议() 第二章各省区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一、北京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二、天津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三、河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四、山西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五、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六、辽宁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七、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八、黑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九、上海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十、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十一、浙江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十二、安徽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十三、福建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十四、江西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十五、山东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十六、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十七、湖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十八、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十九、广东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二十一、海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二十二、重庆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二十三、四川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二十四、贵州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二十五、云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二十六、西藏自治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二十七、陕西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二十八、甘肃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二十九、青海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三十、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三十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三十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第三章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地方案例() 一、山西省万荣县“名特优”农产品电商发展实践() 二、安徽省砀山县构建电商脱贫攻坚“砀山模式”() 三、河南省光山县农业农村电商探索和实践()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从茉莉花开始的电商发展之路() 五、陕西省武功县发挥电商新优势打造扶贫新模式() 六、重庆市秀山县“互联网 三农”电商发展模式() 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四章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专家观点() 一、发展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二、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出村模式() 三、农产品品牌战略与电商农产品品牌建设() 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五、中国食品**追溯现状、困境及展望()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