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刑事审判的理念、政策与机制(十九大与新时代中国司法的理念、政策与机制丛书之一)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刑事审判的理念、政策与机制(十九大与新时代中国司法的理念、政策与机制丛书之一)

  • 作者:江必新
  • 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510923999
  •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 页数:360
  • 定价:¥8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的内容之一,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公正司法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必要方式和检验尺度。只有确保司法公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依法治国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赖与支持。 本丛书从理念、政策、机制三个维度,结合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审判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通过理念与政策、思路与路径、方法与机制多角度、分层次,对新时代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如何确保司法公正、如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如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进行一些初步探索。
    目录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刑事审判的理念、政策与机制 / 江必新著. — 北京 :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9.3 (十九大与新时代中国司法的理念、政策与机制丛书) ISBN 978-7-5109-2399-9 Ⅰ.①刑… Ⅱ. ①江… Ⅲ. ①刑事诉讼-审判-研究- 中国 Ⅳ. ①D925.218.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98770号 刑事审判的理念、政策与机制 江必新 著 责任编辑 林志农 赵作楝 出版发行 人民法院出版社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100745) 电 话 (010)67550565(责任编辑) 67550558(发行部查询) 65223677(读者服务部) 客 服 QQ 2092078039 网 址 http : //www. courtbook. com. cn E - mail courtpress@ sohu.com 印 刷 北京奇良海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经 销 新华书店 开 本 787×1092毫米 1/16 字 数 270千字 印 张 22.5 版 次 2019年3月第1版 2019年3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09-2399-9 定 价 86. 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目 录 **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刑事司法观 一、处理好审判中立与相关主体之间协调配合的关系… ………………… 001 二、处理好惩罚犯罪与尊重人权的关系… ………………………………… 005 三、处理好消极被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008 四、处理好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关系… ………………………………… 009 五、处理好证据的客观性与合法性的关系… ……………………………… 010 六、处理好自由裁量与量刑均衡的关系… ………………………………… 012 七、处理好法律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关系… ………………………………… 014 八、处理好依法打击与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 ……………………… 015 九、处理好有效打击与省刑、慎刑的关系… ……………………………… 017 十、处理好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关系… ………………………………… 019 第二章 惩防犯罪原则与正当目的原则 一、惩防犯罪原则… ………………………………………………………… 020 二、正当目的原则… ………………………………………………………… 025 第三章 可预见性原则与罪刑衡平原则 一、可预见性原则… ………………………………………………………… 036 目 录 002 二、罪刑衡平原则… ………………………………………………………… 049 第四章 刑法谦抑原则与宽严相济原则 一、刑法谦抑原则… ………………………………………………………… 060 二、宽严相济原则… ………………………………………………………… 070 第五章 刑法平等原则与惩矫结合原则 一、刑法平等原则… ………………………………………………………… 083 二、惩矫结合原则… ………………………………………………………… 097 第六章 依法裁判原则与程序正当原则 …一、依法裁判原则…………………………………………………………… 109 …二、程序正当原则…………………………………………………………… 117 第七章 刑事政策的内涵和维度 一、保和惩… ………………………………………………………………… 141 二、政和刑… ………………………………………………………………… 142 三、宽和严… ………………………………………………………………… 143 四、急和缓… ………………………………………………………………… 144 五、单和综… ………………………………………………………………… 146 六、惩和防… ………………………………………………………………… 147 第八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产生、发展与未来走向 一、我国古代的“宽猛相济”刑事政策… ………………………………… 150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 …………………………… 152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严打”方针… ……………………………………… 155 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和确立… …………………………………… 159 003 目 录 第九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性、定位与定向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性… …………………………………………… 163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 …………………………………………… 166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向… …………………………………………… 171 第十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践需求、理论依据与哲学基础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践需求………………………………………… 178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依据………………………………………… 182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哲学基础………………………………………… 186 第十一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基本类型和时代精神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 ……………………………………… 190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类型… ……………………………………… 194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精神… ……………………………………… 202 第十二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路径与配套机制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路径… ……………………………………… 206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配套机制… ……………………………………… 212 第十三章 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政策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 …………………………………………… 220 二、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坚持的原则… ……………………… 226 第十四章 “合作主义”背景下的犯罪证明 一、纠问主义、对抗主义还是合作主义… ………………………………… 233 二、如何重新界定证明犯罪的标准… ……………………………………… 235 三、应当由谁证明犯罪… …………………………………………………… 239 004 四、应当如何证明犯罪… …………………………………………………… 245 五、合作主义框架下证据制度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 251 第十五章 违反刑事法律程序的后果 一、刑事法律程序的价值及参与人的程序权利… ………………………… 254 二、违反刑事法律程序的内涵、构成及类型… …………………………… 260 三、违反刑事法律程序的后果设定… ……………………………………… 264 四、违反刑事法律程序行为的理性处置… ………………………………… 269 五、违反刑事法律程序机制的体系完善… ………………………………… 273 第十六章 完善刑事再审程序 一、刑事再审程序完善的必要性… ………………………………………… 275 二、关于刑事再审程序完善的理念… ……………………………………… 278 三、关于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 ……………………………………… 282 四、关于刑事再审申请的提出… …………………………………………… 286 五、关于启动刑事再审程序的理由… ……………………………………… 289 六、关于申请刑事再审的限制… …………………………………………… 290 七、关于刑事再审申请的受理… …………………………………………… 292 八、关于刑事再审申请的审查… …………………………………………… 293 九、关于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 …………………………………………… 295 十、关于再审能否加刑问题… ……………………………………………… 298 第十七章 关于死刑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死刑的存废问题… ………………………………………………… 301 二、关于减少或限制适用死刑的路径问题… ……………………………… 314 三、关于死刑的具体适用问题… …………………………………………… 33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