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修订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修订本)

  • 作者:(美)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 、 译者:胡晓晔 (美)安德伦 译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9629852
  •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是否害怕与别人发生冲突,习惯于隐藏和压抑,并深感憋屈与孤独?抑或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别人,到处树敌,弄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彼此都失去了独立成长的空间。 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关系中,所有人都像一锅粥,没有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完整性,成为一群乌合之众。 而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是在夫妻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还是朋友和同事的关系中,我们都不应该压抑自己或改变别人,也无须害怕分歧和冲突。只要凝听不一样的鼓声,破除以自我为**的心理习性,就能接纳彼此的差异,建立起好的关系。 在好的关系中,每个人都像沙拉一样保持各自完整的成分和丰富的口感,彼此都将对方视为珍贵的生命体,相互接纳,相互欣赏,关系中充盈着真心、真情和真诚。这种真诚关系具有强大的治愈力,是**“乌合之众”的一剂良药。
    文章节选
    **章 真诚的关系 现在,我们如此孤独,如此焦虑,如此抑郁,很大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缺乏真诚的沟通,没有相互接纳和认同。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一种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我们与别人相处就像是使用一把椅子或者铁锨,不会把对方视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不会尊重对方的意愿,不欣赏对方的独特性。我们是自以为是的、唯我独尊的、十分霸道和强悍的,而对方则是被压抑、被强迫、被改变、被塑造的。 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大多数的关系皆是如此。比如,在夫妻关系中,彼此都想改变对方,竭力把对方塑造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又比如,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父母常对孩子说:“你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才能得到爱。”或者:“如果你违背我的意愿,就将受到惩罚。”在这些关系中,人们不可避免会感受到压抑、孤独和痛苦,失去独特性和完整性。 与之不同,在真诚的关系中,人们彼此之间都将对方视为尊贵的生命体,相互接纳、相互欣赏,关系中充盈着尊重、理解、同情和善意。在这种多元化的连接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人们努力呈现****的自己,因此不再压抑、孤独、焦虑和抑郁,生命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 虽然这种真诚的关系十分**,却弥足珍贵,具有强大的治愈力。 分裂与孤独 几百年前,一大批桀骜不驯的拓荒者,从欧洲远渡重洋,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时,马萨诸塞湾**任长官约翰·温斯罗普对他们大声疾呼:“我们必须为彼此感到高兴,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一同欢喜,一同悲悼,一同劳动和受苦,永远要看到我们在这项工作中的使命和团契,我们的团契就像一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可分裂。”那时,人们独立奋斗,也呼吁合作。邻居们相互关心,彼此照顾,常聚集在一起帮助其中的一个人修筑谷仓,或者整理围栏。 然而, 两百年后, 一位了不起的法国学生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游历了我们年轻的国度,并提出了一个概念——“心理习性”。他一方面对美国人独立奋斗的心理习性大加赞赏,另一方面也非常明确地提出警告:除非美国人的这种心理习性能持续且有效地被其他习性所平衡,否则将导致内心的分裂和孤独。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心理习性,有的群体倾向于独立奋斗、张扬个性,有的群体则倾向于收敛个性、融入群体。但无论心理习性侧重哪一方面,都不能失去平衡。人格不独立,融入群体后,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很容易成为乌合之众。而人与人之间缺乏合作,独立奋斗的人们又会变成荒野上的一头头“孤狼”。 *近,备受尊敬的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和他的同事们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独立奋斗的心理习性并没有找到内在的平衡,德·托克维尔可怕的预言一语成谶:奋斗,导致了内心的分裂;独立,演变成了孤独。 我对这种分裂和孤独有着切肤之痛。从5 岁起到23 岁离开家,我一直和父母一起住在纽约市的一栋公寓楼里。每一层有两套公寓,中间隔着电梯和一个小小的门厅。这座11 层的建筑内总共住着22 户家庭,邻居之间虽然靠得很近,但由于彼此都具有“孤狼”习性,所以这些家庭就如同一座座孤立的小岛,相互没有往来。我知道门厅对面那户人家的姓氏,但从来不知道他们孩子的名字。在这18 年里,我只“登陆”过他们家一次。我知道大楼里另外两家人的姓,但对其余的18 户一无所知。我知道大部分电梯工人和门卫的名字,却不知道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姓氏。 更微妙,也更具有毁灭性的是,这种怪异的邻里间的分裂、孤立和冷漠,在我的家庭中却以一种情感隔离和孤独的形式表现了出来。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感到幸福,父母满足了我物质上的需求,生活充满了温暖、亲情、欢笑和喜悦。但**的问题是,我与他们缺乏心灵上的交流,他们一心一意让我独立,而我感受到的,却是孤独。 父母从来不向我袒露他们内心的感受,除了愤怒,同时,也不愿意倾听我内心的声音。对我来说,他们是两座孤立的小岛,而我是另一座。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我的母亲会因为伤心而默默地、短暂地流泪。不过,在我的成长岁月中,印象*深的是,我从未听见父母提起过他们的伤心、焦虑、畏惧或忧郁,哪怕仅仅一次。他们把内心的这些情绪隐藏起来,对外统统表现为愤怒。他们允许自己愤怒,却不允许自己伤心、焦虑和抑郁,因为这些情绪是脆弱的表现。他们是**的具有独立奋斗精神的美国人,似乎可以永远凌驾于生活之上,纵览全局,掌控一切。很显然,他们希望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但问题在于我并不喜欢那样,也做不到。我想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我想把自己*脆弱的那一面表现出来,并被人接受;我想与他人建立深刻的关系,从根本上化解内心的孤独。尽管家是**的,但那并不是一个能让我按照自己的意愿,毫无顾忌表达忧伤、害怕、抑郁,或是依赖情绪的地方。可以说,在精神上,我是一个人长大的。我相信,这种孤独感并非我一个人独有,很多人都被这样的孤独深深淹没。 我在十几岁时患上了高血压。我的确曾生活在“高压”之下。每当我感到焦虑的时候,都会因为不敢表达焦虑而更加焦虑。每当我感到抑郁的时候,都会因为不敢表达抑郁而变得更加抑郁。直到30 岁接触精神分析之后,我才开始意识到从精神层面来看,焦虑和抑郁都是可以接受的情绪。通过心理**我才明白,我在某些方面是脆弱的,就我而言,在精神上寻求胆怯的叛徒,会瓦解坚强的内心。但我却强烈地渴望暴露和倾诉。我心中一直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梦想。我梦想某个地方会有一个女孩,一个女人,一个我可以完全坦诚相待、敞开心扉的伴侣,在这段感情中我会被全然接纳,包括我的脆弱和抑郁、焦虑和恐惧。在我看来,这已经足够浪漫了,而真正不可思议的**浪漫是这样一个朦胧的愿景:迥然不同的人们聚在一起,彼此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烦恼和伤痛,以真心对真心,以真情对真情,建立起一种没有功利目的的真诚关系。 我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的文字: 将内心呈现出来,它将拯救你;如若不然,它将摧毁你。 我曾想,如果我不能呈现内心的这个愿景,我会不会因为窒息而被摧毁呢? 现在,我知道,我之所以获得拯救,是因为一步一步实现了这个愿景。我成为一名心理医生,是想与病人建立一种真诚关系,他们在我面前暴露自己,而我也将自己暴露给他们。后来,我又致力于“真诚关系”的建设,是希望父母和孩子、丈夫和妻子、朋友和同事,以及人与人之间,彼此都能凝听对方不一样的鼓声,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我相信,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脆弱、无助和缺陷,并完完全全接纳自己,成为自己。 然而,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却缺乏这种真诚关系,父母总是带着种种成见和预判与孩子相处。由于他们把自己的想象和判断捆绑在孩子身上,所以,他们看不见孩子真实的样子,只看见孩子在自己头脑中投射的影子。在这些家庭中,孩子不被理解,会格外孤独,而父母则对孩子发出的不一样的声音充耳不闻,一厢情愿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这样的塑造无疑是一种摧毁,就像我曾经差点被摧毁一样。
    目录
    | **章 真诚的关系 分裂与孤独 // 003 坚硬与柔软 // 008 我们是不同的琴弦,却弹奏出同一首歌 // 014 跛脚的英雄 // 028 压进去是抑郁,哭出来是治愈 // 033 | 第二章 独立与依赖 独立,但不要成为局外人 // 045 冷漠,是病态的独立 // 048 控制,是病态的依赖 // 055 依赖,但不要成为乌合之众 // 059 | 第三章 人性的阴影与真诚关系 真实的生命,犹如蝴蝶的羽翼 // 066 人们都是通过愚蠢的行为建立友谊的 // 070 因为脆弱,所以我们在一起 // 074 在一起的力量 // 080 | 第四章 真诚关系的七个特征 **个特征:包容,而不是忍受 // 087 第二个特征:突破幻象,走进真实 // 091 第三特征:一个**的地方 // 093 第四个特征:凝视对方,以柔和的目光 // 096 第五个特征:以优雅的方式,超越冲突 // 099 第六个特征:权力去**化 // 101 第七个特征:一种回家的感觉 // 103 | 第五章 建立真诚关系的四个阶段 虚伪阶段 // 107 混沌阶段 // 113 空灵阶段 // 121 真诚阶段 // 135 | 第六章 进入空灵的方式 让自我归零,就是空灵 // 142 外表的疯癫,或许意味着内心的巨变 // 145 沉默留出的空间,恰是进入空灵的路 // 149 空灵与消极感受力 // 153 | 第七章 不设防: 空灵的桥梁 爱的特征之一,就是不设防 // 163 把自己完全暴露出来 // 166 融合性和完整性 // 168 要想看见全貌,你就不能有任何立场 // 174 | 第八章 在建立真诚关系时,如何避免陷阱 逃避真诚关系的四种伎俩 // 181 干预的时机 // 191 非语言行为与语言一样重要 // 200 快与慢并不是关键 // 202 承诺,我们没有逃跑路线 // 203 真诚关系的纽带:沉思、故事和梦境 // 204 | 第九章 建立长期真诚关系的两个案例 真诚的关系,真心的欢笑 // 210 只是互相关照,并不刻意** // 212 人为塑造敌人,*具破坏力 // 217 | 第十章 不一样的鼓声 权力的傲慢 // 224 无知的山谷 // 229 信任的力量 // 231 接纳即治愈 // 23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