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煤炭产能退出经验借鉴 3.1国外煤炭产能退出过程相关问题解决经验 较我国而言,国外发达**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历史较早,其涉及因环境保护、资源枯竭、能源结构调整等要求而退出煤炭产能的相关工作也相对较早,因而其应对退出煤炭产能相关问题的时间也较早,国外煤炭企业和政府在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人员安置、债务处置等问题上拥有诸多可借鉴的经验。 3.1.1企业转型升级 (1)德国鲁尔矿区转型升级 在鲁尔工业区遭遇煤业危机,单一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受到冲击的背景下,1969年鲁尔区的19个矿务局、29个炼焦厂、5个型煤厂在德国政府的协调下重组为鲁尔煤炭股份公司(RAG,即现称鲁尔集团),实行煤炭的统一集中部署。鲁尔集团确定了发展新产业、结合基础产业的转型思路。设立机构研究市场和政府政策,对集团整体的煤炭资源开发作出规划。根据市场变化,调整集团的经营范围,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鲁尔集团通过开拓美国、澳大利亚、委内瑞拉等国海的煤炭资源,以煤为基础,发展煤电、煤化工等相关延伸产业,利用废弃矿山发展房地产行业,利用其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技术对外进行设备出口和业务培训等。 (2)法国煤矿区转型升级 法国政府对其煤矿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许多支持政策,一是政府拨款建立了煤矿区工业发展基金用于基础设施投资,无需偿还,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成立了促进矿区和地方工业化金融投资公司(SOFIREM),通过投资入股和贷款两种方式促进煤矿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办企业,其贷款利率一般比银行贷款低3个百分点;三是在税收政策上给与一定的优惠,对到煤矿区办企业的,企业投产后5年免税,5年以后逐步收税;四是建立企业园圃,开创新的企业,帮助企业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试验;五是政府加强对一些项目的安排和规划,优先考虑和引导有关项目在煤矿区的落地,如通过竞争使奔驰汽车厂在洛林地区落地;在北加莱地区建成雷诺汽车城,争取丰田汽车公司在此地投资建厂。通过以上措施,法国煤矿区的转型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在洛林地区,在煤矿逐步关闭后出现了塑料加工、电子和汽车三个产业,其人员在工业总人数的占比达20%,其中塑料加工产业超过了8千人,电子产业超过了1.2万人,汽车产业包括零部件制造的职工超过了2万人。 (3)日本煤矿区转型升级 日本煤矿区的转型升级主要可以归为两大部分,一是土地治理,日本政府专门在煤矿区成立了土地和环境治理的机构—产煤地区振兴事业公团(后改名为“地区振兴事物公团”),公团属于政府成立的公司,通过政府拨款、优惠贷款和商业化运作,对关闭退出的煤矿土地进行复原;二是对煤矿区进行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通过**预算,出资建设**所有的铁路和码头等大型项目。地方公共团体则通过贷款等建设住宅、通讯和上下水道等小型项目,*后通过治理后的土地、建设的房屋和设施等项目收入偿还贷款,同时各级政府还对公共团体的借款提供一定的利息补贴。政府对煤矿区的招商、贷款和税制采取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建立新的产业和经济基础,采取财政援助,对中小工商业进行扶持。 (4)波兰煤炭工业转型升级 在1990年之前,波兰煤炭工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依靠**投资和财政补贴得以运营。在1990年停止补贴同时又冻结煤价之后,煤炭工业陷入了困局,在此背景下,波兰政府出台了三个阶段的煤炭工业改革。 **阶段(1993年)实施了《1993年在**财政许可范围内实行波兰硬煤工业改革**阶段计划》,调整了煤炭组织机构,改组煤矿管理体制,使独立经营的煤矿、企业及私有煤矿兼并重组成由**控股的地区性煤矿联合股份公司,同时关闭退出不具备盈利性的衰老煤矿;根据市场需要以销定产,减少硬煤产量;放开煤价,保证煤炭价格既要覆盖生产成本又要低于进口煤价。 第二阶段(1994~1995年)以提高煤炭公司效益为**,争取扭亏为盈,解决煤炭行业债务问题;疏通煤炭工业投资渠道,为煤矿现代化技术改造筹措资金,并进一步裁减人员提高工效。 第三阶段(1996~2000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煤炭工业正常生存和发展。1994年波兰煤炭工业改造初见成效,煤炭产量止跌回稳略有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