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门深深,华丽苍凉 1920年秋天的上海,张爱玲出生在重门深掩、帘幕低垂的张公馆。 这时的历史舞台上,还上演着民国那些旖旎悱恻的故事。虽然,高楼已经林立,西式建筑亦充斥着上海滩,但是一个个弥漫着封建历史尘埃的家族仍在。即便他们住着或哥特式的建筑,或**的欧式风格建筑……他们骨子里,却仍存留着遗少**的气派。 由是,那时节,在现实之外,人们透过那深掩的朱门,看过去感受到的仍旧是一派浓稠得化不开的奢逸风光。 然而这一年,张家确确实实地正从繁华走向没落。 而我,在时光之外,隔着100多年的时光,拨云抹雾地看到这座青砖高墙、亮晃晃透明玻璃的西式洋房的内里,满清遗少、姨太太、家庭破败、鸦片、种种残缺、颓废…… 从那边厢传出她微弱的婴儿啼哭声,仔细辨,还能听出一丝荒凉来。接下来的日子,她将以“美丽而苍凉”的姿态,来体验这座豪门深宅内的生之岁月。人说,“一进豪门深似海。”说的是拼却性命、有着俊俏红颜只为进豪门的那些烟花般美好的女子。然而,对于出生于没落豪门中的张爱玲,未免不是这般“深似海”的凄冷感受。 有人将那时的张公馆比作遍身散发着冷冷光泽的青花瓷,冷而大空,不见一点儿温暖的肌理。我自认这比喻再精准不过。 那座透着荣华富贵的西式洋房,地处当时公共租界,近温婉的苏州河。是那声明赫赫的大臣李鸿章留给后代的**财富。当年,作为张爱玲祖母的陪嫁留存在了张家的地盘里。试想,其时的气派何等羡煞世人眼。 然而,费力地推开那扇掩着的朱门,你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混浊的世相。 封建家庭的衰败、没落,世态人情的炎凉,生命交错的起伏与哀伤,以及那些属于遗老、遗少的病态的人、事……如是等等,渐渐腐蚀了成长着的小张爱玲的心灵,并日趋成为吞噬撕咬着她的切肤之痛。于是,我们看到了她令人眼湿的句子:“有阳光的地方让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 这是她对童年记忆的叙述。 由此,我们亦知,生在那样的家庭里她的不幸与失落。 而她在多年后,和好友苏青的某次分别后,还一个人在黄昏的阳台上如是感慨着:“晚烟里,上海的边疆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是层峦叠嶂。我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身世之感”通常总是带有自伤、自怜的意味吧,但我想是可以有更大的解释的。 我想,某些时候她是刻意回避这样的家世。然而,她不知,这样显贵、煊赫的家世,早已影响着她的灵魂深处,并点点滴滴沉淀到她的骨子里,和她浑然一体。要不,在百年之后的今天,人们还给予她这样的独特评价 —— “旧上海*后一个**”。而在100多年前,她爱的那个男子亦曾如是说过:“和她相处,总觉得她是**。” 只是,她浑然不觉。 其实,回转身来看张爱玲的身世,亦是为她欣喜。虽然那深深朱门下掩藏着的全然是灰暗的一片云雾。然而,溯源而上,经见的那一层缨世族下的深琬底蕴,却赋予她一种****、无人能挡的放恣的才华与爱悦自己的娇宠,使得她无论是气质,还是才情,都跃然人上。 正如此,她那宛若金针的笔,才能在纸端清婉流畅地描龙绣凤出字字句句刺人心坎的美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