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
QQ咨询:
有路璐璐: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

  • 作者:焦道利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530701
  •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电视摄像、画面编辑为核心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以及需要掌握的方法和实用技巧。 本书第1~7章为电视摄像部分,主要从电视画面、摄像机、拍摄的基本方法、光学镜头运用、拍摄构图、拍摄用光等方面讲解电视画面拍摄的方法与技巧; 第8~10章为电视画面编辑部分,主要讲解电视画面编辑的基础知识、画面编辑的艺术手法以及电视作品整体艺术创作所具备的知识、方法与技巧。本书从拍摄和编辑两个角度系统地阐述了电视节目艺术创作的理论知识和创作技巧。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技术以及与多媒体影音制作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和数字媒体产品开发人员学习电视节目制作方法的理想读物。
    文章节选
    第5章光学镜头的运用
    学习目标
    1. 了解光学镜头的特性。
    2. 掌握长焦镜头、广角镜头、变焦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
    3. 掌握长焦镜头、广角镜头、变焦镜头的拍摄。
    知识导航
    在第4章中,我们提到了关于镜头的几个含义,本章中我们就将详细讲解光学镜头。
    光学镜头实际上是一组光学镜片的集合,一般由多片正透镜和负透镜与相应的金属零件组合而成。现在一般的专业级和广播级摄像机镜头都带有自动光圈和手动变焦功能。光学镜头是摄像机的重中之重,它*基本的作用就是把被摄物体成像于CCD上。画面中影像质量的好坏,镜头起决定性作用。
    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是编导、摄像、美术、服装、化装、道具、剪辑等多个工种和部门协同完成的,*终形成的作品必须经过摄影镜头成像并记录在相应的载体上,才能*后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个过程中,光学镜头的好坏,以及摄像师对光学镜头的把握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摄像机的光学镜头*初仅仅是作为��得真实可见的影像而出现的技术手段,摄像师使用镜头的目的就是期待能够获得真实、清晰的影像。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影像艺术观念的不断更迭,影像创作者开始越来越重视画面所能够呈现出来的效果,摄像师越来越对画面的景别、角度的多样性,景深和空间的丰富与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摄像机的光学镜头得到了不断发展,性能不断改进。现在,摄像机光学镜已经能够为创作者的想象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满足日常的艺术创作。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光学镜头的运用不仅是一个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手段。从摄影艺术的角度来讲,光学镜头的优劣直接影响画面的成像质量。质量较好的光学镜头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画面,使画面更加逼真。影像真实可信是摄影师的表现手段,同样,制造影像变形、创造独特艺术效果也是摄影师的表现手段。因为摄影师更多关心的是摄影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对内容及情感的表达。只要能拍出摄影师所希望的影像的镜头便是好镜头。充分把握镜头的性能,真实记录影像,同时运用镜头的某些属性,改变物象的某些形态,甚至夸张变形,都是摄影师所需要的。因此,掌握摄影镜头的性能,研究它们的表现功能,对摄影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摄影镜头是聚焦成像的工具,更重要的它还是摄影师的造型表现手段,是进行表情达意的工具。
    5.1光学镜头的特性
    光学镜头是仿照人的视觉器官制造的,其成像原理与人的视觉器官相类似,人眼瞳孔后的晶体把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于视网膜上聚焦成像,镜头就等于瞳孔后的晶体。
    镜头的光学特性是指由其光学构造所形成的物理性能,由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三个因素组成。任何一种光学镜头,都可以用这三个技术参数来表示和区分它们的差别及其好坏。
    5.1.1焦距
    为了叙述方便,摄像机的镜头可以看作是一块或者一组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一束平行光通过镜头时,在光轴上汇聚一点,称为焦点。焦点到镜头**的距离就是我们所称的焦距,一般的单位是毫米(mm),如图51所示。焦距也称作焦点距离,焦距是光学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不同焦距值的光学镜头其性能也不同。它决定镜头的视角大小、拍摄范围、透视程度和景深范围等。
    镜头焦距的长短与被摄像物体在CCD上成像成正比。如果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焦距越长,那么成像面积越大,放大倍率越高; 反之,成像面积越小,放大倍率越低。一般我们把焦距跟像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者相等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焦距通常为25mm,焦距大于像平面对角线的镜头叫长焦镜头,反之为广角镜头。
    图51焦距示意图 5.1.2视场角
    现实生活中,人眼观察景物有一定视野范围,只有当物体处在视野范围边缘之内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类似地,摄像机也有一个成像范围,视场角就决定着成像的空间范围。
    镜头视场角是指CCD有效成像平面及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物体透过光学镜头在CCD上成像,形成画面,画面的所有可见部分组成了摄影镜头的视野范围,这个视角与镜头的景角是相重合的,如图52所示。
    图52视场角示意图
    从造型角度层面来说,镜头的视场角反映了摄像机记录景物范围的开阔程度。镜头视场角与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成像效果成反比,镜头视场角越大,景物成像越小,视野越开阔; 反之,镜头视场角越小被拍摄物体成像越大,画面的视野越小。
    摄像机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使用不同的焦距会改变景物在画面中的面积和背景范围,其实只是改变了镜头视场角。镜头的焦距越长,镜头视场角越小; 焦距越短,镜头视场角越大。标准镜头的视场角应该为45°、广角镜头的视场角大于60°,为60°~130°; 超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为130°~180°; 长焦镜头的视场角一般小于40°。
    5.1.3相对孔径
    镜头相对孔径是决定镜头透光能力的重要因素。光学镜头的相对孔径是指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D)与镜头焦距(f)之比值。其大小说明镜头接纳光线的多少。相对孔径=D/f。调节摄影镜头的光圈调节环,使光孔开至*大位置时的相对孔径,即*大入光孔径与该镜头焦距的比值,称为该摄影镜头的*大相对孔径。镜头相对孔径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由景物投射来的光线,在通过镜头时的光通量的大小,从而决定着像平面处所受到的照度高低。
    摄影镜头的*大相对孔径愈大,该镜头的透光能力就愈强,从而使同一被摄体能投射到成像平面处的*大照度也愈大。这对在低照度下,即较暗环境下拍摄非常有利。
    相对孔径的倒数被称为光圈系数,被标刻在镜头的光圈环上。摄像机的光圈系数分为数挡,常见的有1.4、2、2.8、4、5.6、8、11、16、22等。在摄像时开大光圈实际上就是从光圈调节环上由大F值向小F值的一端运动,即减小了光圈系数值; 缩小光圈则反之。比如,从光圈8调到5.6,就是开大了光圈,通光量增大一倍,曝光量增加一级,反之亦然。
    对相对孔径和光圈系数的调节,决定了镜头的通光量和镜头景深。对摄像机的镜头进行光圈的选择其实就是一个曝光控制的问题。摄像机通常都有手动光圈和自动光圈两种控制方式。自动光圈只能对被摄场景的曝光控制作出技术性的平均处理,而有意识、有目的的动态用光只能由手动光圈才能表现得更好。在拍摄同一景物时,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对镜头曝光的有意图控制和不同景深的选择性运用,是摄像人员实现创作意图、取得*佳画面效果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光圈)这三个表示镜头光学特性的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彼此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共同影响着画面造型的*终效果。不同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的镜头所能记录的画面及其造型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在这三个因素中,对画面造型影响*大、实际拍摄时作用*为突出的是镜头焦距的变化。因此,要想做好摄像工作,就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焦距镜头所呈现的画面造型特点,充分认识到光学镜头不仅是一个技术手段,同时还是一种艺术手段,从而在电视摄像创作活动中扬长避短,发挥不同焦距镜头所能获得的*佳画面造型效果。 光学镜头的运用不仅是一个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手段。光学镜头的特性由焦距、视场角和相对孔径三个因素组成,在画面造型中,要充分理解和综合运用光学镜头的三个特性,掌握光学镜头的成像原理,有助于创作出*佳的电视画面。
    目录
    目录 第1章电视画面 1.1电视画面特性 1.1.1记录现实时空 1.1.2传递真实时空 1.1.3完成信息传达 1.1.4构筑影像时空 1.1.5推进叙事进程 1.1.6完成形象塑造 1.1.7形成美学意味 1.2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1.2.1有限的画框和无限的空间 1.2.2造型元素动态变化的综合艺术 1.2.3画面意义要有观众的参与 1.3电视画面的空间和构成 1.3.1电视画面的空间 1.3.2电视画面的构成元素 1.4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1.4.1信息传达的要求 1.4.2画面稳定的要求 1.4.3美学原则的要求 习题 第2章摄像机应用基础 2.1摄像机的种类 2.1.1按摄像器件类型划分 2.1.2按记录介质划分 2.1.3按用途划分 2.1.4按使用场所划分 2.1.5按清晰度划分 2.2摄像机的组成 2.2.1镜头 2.2.2寻像器 2.2.3话筒 2.2.4机身 2.2.5附件 2.3摄像机的性能指标 2.3.1信噪比 2.3.2分解力 2.3.3灵敏度 2.4摄像机调试 2.4.1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2.4.2拍摄的基本步骤 2.5拍摄的基本要领 2.5.1稳 2.5.2准 2.5.3平 2.5.4匀 2.6摄像拾音 2.6.1音频设备 2.6.2摄像拾音录音的方式 2.6.3摄录一体机音频调整实例 习题 第3章摄像机位选择与取景 3.1景别与景深 3.1.1景别 3.1.2景深 3.2拍摄角度 3.2.1拍摄高度 3.2.2拍摄方向 3.2.3拍摄距离 习题 第4章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拍摄 4.1固定镜头拍摄 4.1.1什么是固定镜头 4.1.2固定镜头的表现力 4.1.3固定镜头的局限 4.1.4固定镜头的拍摄要求 4.2运动镜头拍摄 4.2.1什么是运动镜头 4.2.2运动镜头的分类 习题 第5章光学镜头的运用 5.1光学镜头的特性 5.1.1焦距 5.1.2视场角 5.1.3相对孔径 5.2长焦镜头 5.2.1什么是长焦镜头 5.2.2长焦镜头的特点 5.2.3长焦镜头的运用 5.2.4长焦镜头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 5.3广角镜头 5.3.1什么是广角镜头 5.3.2广角镜头的特点 5.3.3广角镜头的运用 5.3.4广焦镜头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 5.4变焦镜头 5.4.1什么是变焦镜头 5.4.2变焦镜头的特点 5.4.3变焦镜头的运用 习题 第6章电视画面构图 6.1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 6.1.1光线 6.1.2色彩 6.1.3影调 6.1.4线条 6.1.5形状 6.2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 6.2.1在运动中求全求美 6.2.2服从整体 6.2.3时效性强 6.2.4多视点中的构图 6.3电视画面构图的要求 6.3.1被摄主体力求突出 6.3.2画面结构力求简洁 6.3.3画面要富有美感 6.4电视画面构图的法则 6.4.1对比 6.4.2均衡 6.4.3节奏 6.4.4疏密 6.4.5统一 6.5构图的基本形式 6.5.1黄金分割 6.5.2三分法构图 6.5.3对角线构图 6.5.4S形构图 6.5.5三角形构图 6.5.6V形与X形构图 6.5.7L形构图 6.5.8框式构图 习题 第7章电视摄像用光 7.1光线的性质与方向 7.1.1光线的性质 7.1.2光线的方向 7.2光源及其特性 7.2.1色温与白平衡 7.2.2自然光的特点 7.2.3人工光 7.3自然光源与白平衡 7.3.1白平衡调整注意事项 7.3.2自然光下白平衡调整 7.4布光方法 7.4.1一台灯的布光 7.4.2两台灯的布光 7.4.3三点布光 7.4.4总体布光 习题 第8章电视画面编辑基础 8.1电视编辑概述 8.1.1电视编辑的性质及任务 8.1.2电视编辑工作的工作流程 8.1.3电视编辑的基本素养 8.2电视编辑艺术基础 8.2.1蒙太奇 8.2.2蒙太奇句式 8.2.3长镜头——镜头内部蒙太奇 习题 第9章电视画面编辑艺术 9.1电视画面编辑的基本规则 9.1.1匹配原则 9.1.2逻辑性原则 9.1.3轴线规律 9.1.4合理安排景别 9.1.5镜头的组接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以及“动静相接”的规律 9.1.6镜头长度的确定 9.2选择编辑点 9.2.1画面编辑点 9.2.2声音编辑点 9.3画面转场的方法 9.3.1技巧转场 9.3.2非技巧转场 习题 第10章电视节目艺术创作 10.1电视节目声画组合关系 10.1.1声画同步 10.1.2声画分离 10.1.3声画对立 10.2电视节目的结构安排 10.2.1电视节目结构的基本要求 10.2.2电视作品结构的形式 10.3电视节目的节奏处理 10.3.1电视节目内部节奏的处理 10.3.2电视节目外部节奏的处理 10.3.3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的统一 习题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