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鼻内镜外科手术解剖学 含眶及颅底(原书第2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鼻内镜外科手术解剖学 含眶及颅底(原书第2版)

  • 作者:(美)罗伊·R.卡西亚诺,(沙特)伊斯兰·R.赫萨拉,(美)吉恩·安德森·埃洛伊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82796
  •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 页数:168
  • 定价:¥10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全新的第2版,涵盖了原著者30年来从事鼻内镜手术的独特经验,并总结了鼻内镜下手术操作的**径路及通过鼻腔、鼻窦、眶、颅底的外科手术技巧,增加了鼻内镜外科应用于颞下、眶及前颅底章节,特别详细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关键解剖标识来精准定位**的手术窦入口。编写中,每章都配有大量高清细致的彩色插图,并按照手术步骤顺序展现全彩解剖图像,这种循序渐进、插图丰富、**突出的编写特点,将帮助读者轻松理清思路,准确掌握关键解剖标识和实践操作技巧,大大促进**鼻内镜外科手术的顺利开展,是一部高质量的鼻内镜专科医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手术参考用书。
    文章节选
    第 14 章蝶窦切除术Sphenoid Sinusotomy 重要解剖标识(图 14-1) ■ 上鼻甲尾部和基板,邻近的鼻中隔区域,距离鼻小柱约 7cm ■ 从 MOF 后部到鼻中隔后部的水平线 ■ 鼻后孔弓 ■ 蝶窦顶壁和侧壁 ■ 蝶窦中隔 在内镜下找到上鼻甲,蝶窦口即位于上鼻甲尾部的上内侧,紧邻鼻中隔(图 14-2)。蝶窦口位于鼻后孔弓上缘 1.5 ~ 2cm 处,距离鼻小柱约7cm[1-2]。蝶窦自然口在冠状平面大致处于蝶窦前壁平面的中 1/3,蝶窦底在直视下是不可见的,因为蝶窦的底明显低于蝶窦开口平面。蝶窦的气化程度不同,可以外展到达翼突、蝶骨大翼,形成蝶窦外侧隐窝(图 14-3)。 经鼻腔蝶窦切除术,可以不用经中鼻道开窗、筛窦切除,而直接通过中鼻甲内侧的蝶筛隐窝进行(图 14-4)。如果术中发现中鼻甲前端肥大,可以切除部分中鼻甲前部,抑或用骨膜剥离子将中鼻甲向外侧移位,即可显露上鼻甲。 可以用圆头探针或骨膜剥离子在鼻中隔与中鼻甲尾部之间稍上部区域轻压即可进入蝶窦窦口。窦口区域位于上鼻甲尾部内侧约 1cm[1]。 从中线经蝶窦自然口进入蝶窦可以避开一些重要的结构,比如位于外侧的颈内动脉(ICA)(图14-5)。如果经过筛窦切除,盲目进入蝶窦,损伤颈内动脉的危险增加。经中线进入蝶窦可以扩大自然口,重建蝶窦内的黏膜引流,也可以避免蝶窦经后筛引流的问题。 如果蝶窦气化良好,蝶窦的后壁可以距鼻小柱 9cm。打开蝶窦前壁即可显露蝶窦后壁,即斜坡。蝶窦自然口向内下扩大是**的。而通过切除上鼻甲的后 1/3(下 1/3)和基板(介于后筛和蝶窦之间)可以将蝶窦自然口向外侧扩大。如果向外侧扩大蝶窦自然口,切除的上鼻甲部分应���持在初的MOF 水平以下。Kerrison 咬骨钳、蘑菇钳或显微电动吸切器都可以用来切开蝶窦前壁,但需要确定切除部分的后面是空腔,否则有可能损伤颈内动脉。要注意保护上鼻甲垂直部的上 2/3,紧邻筛板的部分。损伤这部分的嗅上皮可以引起**性的嗅觉减退或失嗅 [3,4]。嗅区的解剖见第 17 章。 如果蝶筛隐窝存在解剖变异,可能不易显露上鼻甲,此时可以利用 MOF 来确定蝶窦(图 14-6)。具体方法为在距离鼻小柱约 7cm 处,MOF 水平的后方紧邻鼻中隔的区域寻找蝶窦入口。使用MOF 作为参照物,通常蝶窦自然口位于 MOF 水平线的中 1/3(图 14-6B 中箭头所示)[2]。一旦蝶窦与后筛之间的间隔去除,可以发现蝶窦腔的大部分都位于 MOF 线以下,而大部分后筛气房都在 MOF 线以上(图 14-7)。 也可以将上颌窦中鼻道开窗口的自然曲线作为解剖标识,而蝶窦位于其后方(图 14-8)。如果以此为标识寻找并进入蝶窦,多进入的是蝶窦下部。此处的骨质较厚,可能需要使用骨刮匙或骨钻。
    目录
    目 录 上篇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外科解剖标识 Introduction to Endoscopic Sinonasal Surgical Landmarks 第 1 章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概述 第 2 章 鼻窦手术的由前向后与由后向前入路 一、由前到后入路 二、由后到前入路 第 3 章 鼻窦手术解剖标识的应用 中篇 鼻内镜外科解剖基础与技术 Basic Endoscopic Sinonasal Surgical Anatomy and Techniques 第 4 章 手术器械及手术室设置 一、手术器械 二、患者体位及术前准备 第 5 章 鼻窦及颅底 CT 解剖 一、轴位图像 二、冠状位图像 三、矢状位图像 第 6 章 鼻窦及颅底磁共振解剖 一、正常磁共振成像解剖 二、成像序列举例 第 7 章 鼻内镜鼻腔检查 第 8 章 下鼻甲成形术及黏膜下下鼻甲切除术 第 9 章 鼻中隔成形术 第 10 章 中鼻甲成形术 第 11 章 钩突切除术与中鼻道开窗术 第 12 章 前筛开放术 第 13 章 后筛开放术 第 14 章 蝶窦切除术 第 15 章 涉及颅底的鼻窦病变切除 第 16 章 额窦切开术 下篇 鼻内镜下鼻窦、眶及颅底的高阶外科解剖与技术 Advanced Endoscopic Sinonasal, Orbital, and Skull Base Surgical Anatomy and Techniques 第 17 章 嗅区的解剖 第 18 章 泪道系统与泪囊鼻腔吻合术 第 19 章 眶减压术 第 20 章 视神经减压术 第 21 章 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 第 22 章 扩大上颌窦开放术 一、保留下鼻甲的扩大上颌窦开放术 二、扩大开放术 三、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 第 23 章 扩大额窦开放术和改良 Lothrop 手术 第 24 章 扩大蝶窦开放术 第 25 章 蝶腭孔、翼腭窝与翼管的解剖 第 26 章 经翼点入路到达颞下窝及 Meckel 腔 第 27 章 蝶鞍及鞍上区入路 第 28 章 蝶窦外侧壁和颈内动脉及其毗邻的血管神经结构 第 29 章 前颅底切除术 一、第 1 步 :前颅底手术显露和鼻内切缘 二、第 2 步 :前颅底切除术和颅内切缘 三、第 3 步 :颅底重建 第 30 章 斜坡、岩尖、颅颈交界及齿突减压术 第 31 章 鼻咽及咽旁间隙入路 第 32 章 眶部解剖 第 33 章 鼻中隔和下鼻甲带蒂血管黏膜瓣 一、鼻中隔黏膜瓣 二、下鼻甲黏膜瓣 第 34 章 鼻内镜下颅底重建 一、前颅底缺损重建 二、蝶鞍 / 鞍上缺损修复重建 三、重建第二层的选择 四、鼻内游离黏膜移植物 五、鼻内带蒂黏软骨膜瓣 六、鼻外带蒂瓣 第 35 章 额窦和上颌窦入路的常规皮肤切口 一、额窦外侧入路 二、上颌窦外部入路 第 36 章 到达眶上、外、下壁及邻近鼻窦的外入路 一、眶前路切开术 二、外侧眶切开术 第 37 章 儿童鼻内镜手术注意事项 一、儿童鼻窦内镜手术指征 二、儿童解剖学相关注意事项 三、儿童患者术中注意事项 四、特殊注意事项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