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

  • 作者:刘琼豪,苗启明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49963
  •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9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马克思提出了以实践改变世界的哲学要求,他所开创的人类学哲学就是这样的哲学。本书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探讨了人类实践的一般特征,它通过对象性活动既改变对象世界,又改变人自身;进而讨论了人通过实践对人类世界的实际的改变和构建,如对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共同体及产权制度、公权制度的构建,对生存价值的创造等;*后总结了这种改变的根据、方法、方式、步伐和价值追求,即走向人与自然的和人与人的双重和谐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人类学时代。
    目录
    导论 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以实践改变不合理世界的哲学(1) 一 西方哲学从本体论视野、认识论视野转向人类学视野(2) 二 马克思的人类学视野、人类学立场所引起的哲学变革(5) 三 人类学哲学:以实践开辟与改变世界的哲学(10) 四 改变世界的前提:对一切进行合理性审思与合法性批判(12) 五 以实践为手段,改变不合理世界(17) **篇 马克思的人类学实践论:人和世界的双重改变论 **章 马克思的实践论:人类学实践论(25) 一 改革开放以来对“实践” 的多重认识(26) 二 马克思的实践论:人类学实践论(29) 三 从人类的“实践” 上升到实践的“人类” (37) 第二章 实践: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自然界的人化过程(39) 一 实践的生成要素与人—物交互作用的特征(40) 二 实践的中介特征:“物按人的方式” 与“人按物的方式” 的 相互作用(44) 三 实践:“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与“自然界的人化” (45) 四 实践的双重改变、双重创造功能(50) 第三章 实践活动的人本特性及其对人的人类学塑造(53) 一 实践是人的“知—做—学” 一体化活动(54) 二 实践:人的生存方式(56) 三 实践活动的规定性及其对人的具体塑造(56) 四 实践:人的本源论、社会历史的本源论(60) 第四章 实践:在改变对象世界的过程中改变人类世界(63) 一 实践的人类学开拓变革力量(64) 二 实践活动的改造功能与其对人的人类学生存的开拓(70) 三 实践活动对人类学世界的创生(76) 四 实践:人类自实现、自改进、自解放的方式(80) 第五章 实践改变世界与塑造人的基本原理(83) 一 实践的生成性、存在性原理(84) 二 实践的功能性原理(89) 三 实践的心—物交合原理(93) 四 实践的价值性原理(98) 第六章 从人类学实践论哲学到实践的人类学哲学(102) 一 实践的属人性与人的属实践性(103) 二 从人类学实践论哲学到实践的人类学哲学(106) 三 人类学哲学的实践规定性(110) 四 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要求弘扬“实践的人类学哲学” (111) 2 目 录 第二篇 人类世界的不合理及其实践改变的方式方法与方向 **章 “改变世界” 的现实根据: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 异化、背反、扭曲(117) 一 私有制和“异化劳动”: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利益背反(119) 二 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宇宙学分布:价值密集与价值 稀缺的对立(125) 三 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三大异化:物质异化、权力异化、 精神异化(130) 四 普遍异化的改变和克服问题(137) 第二章 “改变世界” 理论方法:人类学的合理性审思与 合法性批判(140) 一 马克思从人类学价值高度上对不合理世界的揭露和批判(141) 二 从人类学价值原则和世界历史高度看待合理性与 合法性问题(149) 三 从每个时代的“时代迫切问题” 出发(154) 四 当代世界迫切需要审思和批判的五大不合理问题(155) 第三章 “改变世界” 的实践方式:通过改革实践改变不合理 关系的统治(163) 一 改变世界的基本方式:“革命的实践” (164) 二 当代改革实践的人类学价值方向(165) 三 通过改革实践改变不合理关系的统治(170) 四 实践改变的**:实现人的生存合理性要求(176) 第四章 “改变世界” 的历史步伐:让社会从非法统治关系中 逐步解放(180) 一 思想解放与政治解放:从封建专制统治中的解放(182) 目 录 3 二 **解放与经济解放:从**统治产权统治与 贫困化中的解放(192) 三 社会解放与人性解放:从特权统治与迷误 观念中的解放(198) 四 人类解放与自然解放:人与自然的共同解放(202) 第五章 “改变世界” 的人类学价值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 双重和谐(209) 一 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根基: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和谐(210) 二 人类合理生存的社会根本:社会生态由对立走向和谐(213) 三 “改变世界” 的总体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215) 四 双重和谐的现代实现:走向**的和谐共生体与人类的 命运共同体(218) 第六章 “改变世界” 的人类学方向:逐步走向“自由人的 联合体” (219) 一 扬弃异化、走向人的自由解放的多重道路(220) 二 人的合理生存逻辑的实现(229) 三 “自由” 的人类学意义(233) 四 推进人的个体自由,逐步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 (238) 第三篇 人的实践构建及其所推动的人类世界的人类学发展 **章 人在自然界的生存实践与人的人类学生成(245) 一 人从“自然史” 通过劳动向“人类史” 的生成(246) 二 人的劳动(生存实践) 对人的塑造(251) 三 人的生存实践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生存优化的推进(257) 四 人的人类学特性(262) 4 目 录 第二章 人的生存实践对人的社会关系与共同体的构建(265) 一 人的生存实践(劳动) 对人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的构建(266) 二 人类世界五大支配关系与生存共同体的形成(271) 三 每代人都通过对社会关系的优化构建而改善共同体(274) 第三章 人类实践对社会共同体的构建及其人类学发展(277) 一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社会共同体的一般规定性(278) 二 共同体的生存功能构成:生产**、商服**、 知识**与统治**(282) 三 共同体的一般发展方向:人类学价值方向(291) 第四章 实践创造的产权制度、公权制度、精神规范及其 人类学发展(293) 一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共同体的基本结构(294) 二 共同体的产权制度、公权制度与精神规范(296) 三 共同体的内部矛盾与发展变革:三大权力的人类学发展(301) 第五章 人类实践所推动的人类世界的人类学发展(310) 一 人的社会共同体的权力架构与个体的权利空间的发展(312) 二 人的生存关系的人类学发展:从人的依赖、物的依赖 走向自由联合(316) 三 人类社会的人类学发展指向:科技化、人本化与权利 空间的均衡化(325) 第六章 人类实践所创造的生存价值世界的层次结构与 人类学发展(328) 一 人的生存实践的创造与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形成(330) 二 人的生存价值世界的五层结构及其人类学发展(333) 目 录 5 三 人类学哲学:研究生存价值世界的开辟、创造与 分享的哲学(349) 参考文献(356) 后 记(36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