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与传播策略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与传播策略研究

  • 作者:刘志刚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50686
  •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冲突与融合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常态。思维方式、心理结构等方面的共性,决定了人类文明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价值理念。在全球文化格局变迁进程中,无论是“欧洲**论”还是美国**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多样性的人类文化生态。文化传播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给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提供了民族文化更新、调整与创新的机会。为打破文化传播领域的西方话语权垄断,中**帜鲜明地寻求民族文化立场的国际表达。为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力,阐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传播理念,构建多元话语主体共同参与、多元话语相互融通的中国文化对外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目录
    绪论(1) **章战后文化传播国际格局的历史变迁(5) **节欧洲**主义:从兴起到没落(5) 一欧洲**主义的兴起(5) 二被美国化的欧洲(8) 三苏联:一去不复返的莫斯科黄金时代(14) 第二节战后美国文化的强势崛起(17) 一美国**主义何以上位?(18) 二日本:美国**主义的追随者(26) 第二章世界文化版图的多极化趋势(29) **节美国:多元文化的双重标准(32) 第二节欧洲的自我救赎(34) 一英国:拿来主义和传统再造(34) 二法国:法兰西的觉醒与坚守(36) 三德国:重塑战后德国文化形象(38) 第三节俄罗斯:东张西望的(新)欧亚主义(40) 第四节日韩:追随中的文化自觉(42) 一日本:在依存中保持民族身份(42) 二韩国:韩剧风暴能否找回曾经的自我?(44) 第五节新兴市场**民族文化的群体性崛起(46) 一印度:从好莱坞到宝莱坞(46) 二阿拉伯:与西方文化对话(48) 三拉丁美洲:美国化之后的觉醒(50) 第六节中国:文化崛起的东方坐标(52) 第三章中国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的关键维度(55) **节承载意识形态的话语价值系统(56) 一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国文化的全球融入(56) 二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力,实现古典智慧的现代认同(59) 三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实现主流文化的大众认可(60) 第二节代表中国符号的话语表达机制(62) 一民族文化的全球认同:从中国表达到国际表达(63) 二文化话语的生产机制:从物态文化到商业文化(66) 三**话语的修辞能力:从宏大叙事到平民叙事(74) 第三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话语实践平台(76) 一主流媒体的对外传播实践与平台建设(77) 二社会化媒体对外传播的具体实践(78) 三影视领域的中、日、韩文化传播实践对比(80) 第四章中国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的影响因子(88) **节全球化话语语境(88) 一塑造全球汉语语境,拓宽中国文化的传播空间(88) 二塑造中国文化形象,实现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94) 第二节多元化传播主体(99) 一**话语主体:政府及主流媒体(99) 二学术话语主体: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100) 三民间话语主体:对外文化机构、普通民众等(102) 第三节**话语能力与文化修辞能力(105) 一树立**身份意识,提高**话语能力(105) 二建构**话语秩序,强化**修辞能力(107) 第四节全媒体语境下的传播媒介整合(107) 一大众传播媒介技术变革的历史回顾与新趋势(108) 二全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整合(109) 第五章多元融通的中国文化对外话语体系(115) **节政治话语体系的话语统摄(116) 一中国政治话语体系面临的西方挑战(117) 二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实践基础(118) 三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科学阐释(119) 第二节学术话语体系的政治认同(122) 一全球化语境下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时代意义(122) 二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东西方“话语逆差”(124) 三文化传播领域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思路(125) 第三节大众话语体系的文化价值(128) 一大众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与再创造(128) 二多元文化为主导的大众话语体系(132) 第六章不同发展理念下的东西方语言文化传播逻辑(136) **节中外文化传播机构实践对比(136) 一文化外交的中西方比较(137) 二民间文化组织的重要作用(138) 第二节西方主要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实践对比(142) 一英国文化委员会:从殖民扩张到文化殖民(143) 二法语联盟:以文化外交抵制英语霸权(145) 三塞万提斯学院:从衰落帝国到“泛西班牙语联盟”(147) 四歌德学院:以文化对话重塑**形象(148) 第三节孔子学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文明对话(149) 一选择性误读: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面临的双重困境(150) 二消除跨文化误读,推动东西方文明对话(154) 三汉语言文化的“同心圆”式传播逻辑(159) 第七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实践平台研究(162) **节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162) 一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播(162) 二“一带一路”的文化逻辑(165) 第二节“精神丝绸之路”思想的时代意蕴与中国实践(167) 一池田大作“精神丝绸之路”思想的文化内涵(167)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予了“精神丝绸之路”新的 时代意蕴(169) 三“一带一路”为“精神丝绸之路”思想提供了实践平台(171) 第八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实证研究(174) **节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与机遇(174) 一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174) 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全球化机遇(177)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的中国文化全球定位(180) 第二节中国电影“走出去”策略实证研究(183) 一国产电影在海内外电影市场的双重票房逆差(183) 二国产电影海外传播面临的文化困境(185) 三好莱坞模式对中国电影的深刻启示(189) 四和而不同: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策略选择(194) 第三节中国故事“话语共鸣策略”实证研究:以纪录片 为例(198) 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话语共鸣策略”(198) 二不同文明对话的名片:纪录片的文化价值(201) 三个性体验与群体主义:中西方纪录片的文化差异(205) 四中国纪录片全球话语共鸣策略的实践总结(207) 五以纪录片为载体实现中国故事的全球话语共鸣(210) 主要参考文献(215) 后记(22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