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王阳明家训译注(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王阳明家训译注(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

  • 作者:(明)王阳明 著,陈椰,林锋 选编/译注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93941
  •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正编选录王阳明重要的家训十四篇。由于阳明一生并未写作专著性质的家训,因此本书所选家训,多来自他写给家中子弟的书信。 本书附录阳明弟子家训十篇,其中王畿家训三篇,邹守益家训两篇,黄绾家训三篇,薛侃家训两篇。所以在阳明弟子中选取这几位人物,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与阳明关系亲近,曾亲身参与到王家子弟的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他们都是阳明重要弟子,且家教理念与阳明一脉相承。阅读他们的家训,可加深对阳明家教思想的了解。 每篇均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实践要点”四部分。其中“实践要点”或者是对正文内容进行材料补充,或者是对正文中某些重要的观点、现象进行阐释,但*重要的,则是结合近人案例和当前现实,探讨阳明学派家训对我们当今教育实践的启示。 王阳明可谓一代儒宗。他提倡“心外无理”、“知行合一”,开创出以“致良知”为宗旨的儒学流派,后世称为“王学”或“阳明学”,又将之与南宋陆九渊之学并称为“陆王心学”,与“程(程颢、程颐)朱(朱熹)理学”对应,同属于宋明儒学中的两大流派。阳明自身的人格境界、事功上的成就,加上直指人心、简截明快的修学风格,让他的学说在明代中后期迅速风靡全国,后来还传到朝鲜、日本,对东
    文章节选
    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 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 今译 ┃ 孩子们啊,请听教诲:勤奋读书,须要孝悌。为人谦恭,遵守礼仪。节制饮食,戒除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利。不要任性,不要斗气。不指责人,反求诸己。能忍让人,乃为有志。能包容人,方成大器。做人好坏,全在心地。心善则善,心恶则恶。人如果实,心似果蒂。果蒂若坏,果实落地。我教你的,全在这里。你要听记,切勿轻弃。   ┃ 简注 ┃ 儿曹:儿辈,孩子们。 孝弟:又作“孝悌”,意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礼义:礼法道义。《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任情:放任情感,不受约束。宋明理学继承孟子的看法,认为人性本善。但他们又认为人情是有善有恶的,过于放任自己的情感将导致人的堕落。 自治:自我管理,此处指修养自己的德性。 下人:自居人下,对人谦让。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谛:仔细。 ┃ 实践要点 ┃ 这篇王阳明的教子“三字经”收录在《王阳明全集•外集•赣州诗》中,所谓“赣州诗”,指的是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到十三年十二月王阳明巡抚赣州期间所写的诗。 正德十年(1515)正月,44岁的王阳明以及弟弟守俭、守文、守章都膝下无子,父亲王华选了三弟王衮的孙子,即王守信���五子王正宪过继给阳明,这一年,正宪才八岁。翌年秋天,经兵部尚书王琼**,王阳明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江西、福建的南赣汀漳地区,历时两年有余,终于平息了山寇暴乱,因军功而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区剿匪的日子里,他仍不忘寄诗来开示年少的儿子。 王阳明曾说:“古人所有教其子者,不外于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此诗指点的正是德性伦常,写得通俗浅白,琅琅上口,直指人心,点出做人的根本在于心地善恶,这也是阳明教育思想的核心——从心地出发,由德行入手,将人培养成“良士”。 另一个要点就是要学会包容与忍耐,才能成就大器。儒家经典《尚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道德经》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提倡包容、不争,佛教则有“忍辱波罗蜜”的说法,把忍视为众生解脱到达彼岸的修行方法之一,《圣经•罗马书》说“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乃至于近代倡导新文化运动的自由主义者胡适,晚年喜欢讲“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可见,古往今来的贤人智者都提倡克制、容忍来磨砺心性,进而改良社会风气。 此外,基督教“七宗罪”中有饕餮、傲慢、贪婪(其他四种是暴怒、懒惰、淫欲、嫉妒)、佛教五戒中有“不妄语”(其他四种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饮酒、不邪淫),与王阳明的节饮食、毋说谎、毋贪利、毋斗气也是相应的,更可知东西方圣人,心同理同。 “节饮食、戒游戏”,对今天这个物产过剩、电玩流行的时代来说,或许*有针砭意义。 《示宪儿》自明清以来在民间传播颇广,如明代万历年间的广东南海庞尚鹏的《庞氏家训》就有收录,只是名字改成《训蒙歌》,同时收录了班昭的《女诫》,并规定“童子年五岁诵《训蒙歌》,不许纵容骄惰。女子年六岁诵《女诫》,不许出闺门”。笔者的家祠起凤陈公祠的门楼石刻也刻有《示宪儿》,可见岭海之地到近代仍有阳明学的影迹。 书正宪扇 今人病痛,大段 a 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 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 b。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 为弟而傲,必不能弟;为臣而傲,必不能忠。象 c 之不 仁,丹朱 d 之不肖,皆只是一“傲”字,便结果 e 了一 生,做个极恶大罪的人,更无解救得处。汝曹 f 为学, 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傲”之反为“谦”, “谦”字便是对症之药。非但是外貌卑逊,须是**“恭敬、撙节、退让”g,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故 为子而谦,斯能孝;为弟而谦,斯能弟;为臣而谦,斯能忠。尧舜 h 之圣,只是谦到至诚处,便是“允恭克让”i“温恭允塞”也。汝曹勉之敬之,其毋若伯鲁之 简 k 哉! ┃ 今译 ┃ ╱ 当代人的病痛,主要就出在一个“傲”字上。许多罪恶都因骄傲而生。骄傲 7就会自以为是,不肯谦卑待人。所以说,作儿子的骄傲,就一定不会孝顺父母; 作弟弟的骄傲,就一定不会爱敬哥哥;作臣民的骄傲,就一定不会忠于君上。象之所以缺少爱心善行,丹朱之所以不像他的父亲那样贤德,都根源于一个“傲” 字。象和丹朱因为一个“傲”字,害了自己一辈子,堕落成罪大恶极的人,完全 找不到解救的办法。因此你们读书为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根除“骄傲”这个病根,只有战胜了傲慢之心,人才能有进步的余地。骄傲的反面是谦虚,“谦”字就是根治骄傲的良药。要牢记,谦虚不是外貌谦逊,做做样子而已,一定要心中“恭敬节制,守礼退让”,时常检讨自己的过失,真正做到虚心谦下、容纳他人。所以说,作儿子的谦虚,一定会孝顺父母;作弟弟的谦虚,一定会爱敬哥哥;作臣民的谦虚,一定能忠于君上。尧帝和舜帝之所以成为一代圣王,只是因为他们谦虚到了极点,也真诚到了极点,这就是《尚书》里说的“既诚敬又谦让”,“温良恭敬诚信笃实”。你们一定要敬听训诲,努力进步。对待我的话,千万不要像伯鲁对待他父亲交给他的竹简那样。 ┃ 简注 ┃ ╱ a 大段:大部分。 b 屈下人:屈己下人,指对人谦让。 c 象:中国古代舜帝的同父异母弟弟,为人品行不端,多次谋害哥哥。《史 记·五帝本纪》:“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 d 丹朱:中国古代尧帝的长子,因为品行不端,尧*终没有把帝位传给他。 王阳明家训译注 8《史记·五帝本纪》:“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e 结果:指人的归宿。此处做动词用,可译为“了结”。 f 汝曹:你们。 g 恭敬、撙节、退让:语出《礼记·曲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撙节:(汉)郑玄《礼记注》:“撙,犹趋也。”撙节,就是趋向节制。《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h 尧舜:尧,“五帝”之一,姓伊祁,号放勋;舜,“五帝”之一,姓姚,名 重华。在夏、商、周三代之前,我国历史有所谓的“五帝”时期。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这个时期的统治者按其统治时间先后依次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共五人,因此称“五帝”。而在“五帝”中,尧、舜又尤其为儒家所称颂,“尧舜禅让”的故事凝结了儒家学说的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 i 允恭克让:语出《尚书·尧典》。意为:诚实恭谨,能够宽容让人。(汉)孔安国:“允,信。克,能。”(汉)郑玄:“不懈于位曰恭,推贤尚善曰让。”《尚书》,又名《书》,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j 温恭允塞:语出《尚书·舜典》。意为:温和、恭谨、诚信、笃实。 k 伯鲁之简:春秋时期,**政治人物赵简子准备确立接班人,他有两个儿子,长子伯鲁,次子无恤。是立长还是立幼,赵简子拿不定主意。他想出了一个考验的办法,就把家训写在两片竹简上,交给两个儿子,嘱咐他们遵守家训修身养性。三年后,考察结果时,伯鲁已经忘了家训的内容,并且连竹简也弄丢了;无恤则随口诵出了家训,并且在父亲问到竹简时随手从袖笼里掏出竹简,呈递给父亲。因此,无恤被立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 ┃ 实践要点 ┃ ╱ 这篇文字是题写在王正宪的扇子上面的,用于日常的警醒,书于嘉靖四年(1525),王阳明在绍兴家居讲学期间,正宪时年 17 岁。此时的阳明已是封爵新建伯,而正宪因荣荫而获封锦衣卫副千户,王家伯府荣显**,阳明的讲学事业也如日中天,家中宾客往来都是名流达贵,估计让正宪不免得意了起来。毕竟是未经世事的少年,没有建功立业,也没有参加过科举,光靠父亲“百死千难”的打拼就挣得了地位,一切来得太容易了,不是什么好事情。阳明正好要趁机敲打一番。 傲慢是需要资本的,对于王家这样的士人**,除了物质、地位上的资本,还包括获取知识教养的能力。一旦傲慢起来,就会自高自满,学问就丧失了进步的可能。还有一种傲慢,就是信仰带来的偏执自是,自以为真理在握,容纳不了他人的意见,甚至是打击、排斥异己,这在知识**中也是常见的,在人类历史上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罪恶,如宗教冲突与战争。所以在阳明看来,傲慢就是“千罪百恶”的病根。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易经》六十四卦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卦叫“谦卦”,特殊在其“六爻皆吉”,就是说谦虚的德行没有一点瑕疵。谦卦的意象是“地山谦”,地在上而山在下。“地”有温柔顺从的特性,并且孕育万物;至于“山”,是难以跨越的障碍,本来象征停止或阻止。现在高山却隐伏在大地之下,不是更让人觉得可以亲近也值得称颂吗? 20世纪的大史学家、一代通儒钱穆(1895—1990)曾自述一段童年往事:他父亲是当地有威望的人,每晚都会到鸦片馆议论解决镇上的公共事务。有一晚他随父前往,座客知道他自幼聪慧,喜欢读书,就怂恿他当场来背一段《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他背诵兼表演,一会儿站一边演诸葛亮,一会儿站另一边演张昭,赢得满堂彩,但父亲“唯唯不答一辞”。第二天晚上,他又跟着父亲去馆里,半路经过一桥,父亲忽然问他:“识桥字否?”他说知道。父亲问:“什么偏旁?”他回答说木字旁。父亲又问:“以木字易马字为旁,识否?”他回答说是“骄”字。父亲问他:“骄字何义,知否?”他又点头说知道。父亲牵起他的手轻声问:“汝昨夜有近此骄字否?”那一刻他“如闻震雷,俯首默不语”。去到馆中,座客本要他继续来一段诸葛亮骂死王朗,见他扭捏不安,也就不勉强了。这一年他才九岁。这段父亲婉言劝戒骄傲的经历他到耄耋之年依然印象深刻,写在回忆录《八十忆双亲》中。
    目录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 刘海滨 /1 导读:王阳明的门风与家教 /1 王阳明家训 示宪儿 /3 书正宪扇/7 岭南寄正宪男/12 寄正宪男手墨/17 客座私祝/ 30 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 /34 寄诸弟 /41 示弟立志说 /49 与弟伯显 /63 与弟伯显札 /68 与弟书 /72 寄伯敬弟手札 /79 与徐仲仁 /83 示徐曰仁应试 /90 附一:王畿家训 自讼长语示儿辈 /105 北行训语付应吉儿 /125 遗言付应斌应吉儿 /132 附二:邹守益家训 书壁诫子妇 /145 家约 /151 附三:黄绾家训 家诫 /163 劝子侄为学文 /165 戒子侄求田宅文 /169 附四:薛侃家训 中离公祠训 /179 与诸子弟书 /183 后记 /19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