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普及美学原理
QQ咨询:
有路璐璐:

普及美学原理

  • 作者:邱伟杰
  •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41155710
  •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关于普及美学的理论著作,主要涉及一般美学原理、东方美学原理以及艺术哲学普及领域。作者从中西方艺术哲学的对比中讲述东方美学的特征,提出东方美学有着比西方“感性学”更广阔的内涵,并深入探讨“质朴”与“普及”之间的关系,借史证理,提出在普及美学基础上延伸的多学科框架,举证翔实,发前人所未发,对当今美育事业颇有意义。
    文章节选
    **章 美学与Aesthetic西学中的Aesthetic的理论和实践都源自古希腊文明,如毕达哥拉斯派和赫拉克利特对人与宇宙(自然)关系的研究所**出的数的秩序美感原理以及节奏、对称、和谐等形式观念,对艺术美感的探究影响深远。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感本质问题的思考和争论所形成的著作,成为欧洲文艺复兴后的斗争工具。艺术和哲学被各自阵营的战车裹挟着,变成不同政治立场表达主张和相互攻击的手段。文艺复兴艺术、巴洛克艺术、新古典主义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分别代表着世俗平民、教会复兴力量、专制君王力量和资产**革命力量登台献演。此时艺术的标准是客观立场化的,是为人群的角色、功利服务的。
    Aesthetic概念及其学科的诞生,得益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和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争辩。经验主义哲学以培根、休谟、J.洛克为代表,倡导将主体感觉经验的归纳和实验的方法引入艺术美感的研究中,以凸显主体“感性”经验在艺术鉴赏中的重要性。理性主义哲学阵营中的德国人鲍姆嘉滕承接了莱布尼004茨的认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成“知、意、情”三个部分,“知”和“意”分别有逻辑学和伦理学在研究,而“情”这种感性认识也应该有专门的学科研究。他认为“情”是一种混乱(低级)的认识,是走向逻辑思维的明确(**)认识的一个阶梯。
    1750年,鲍姆嘉滕为完善理性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把研究人的感性认识和感性表现的学科定义为“感性学”,即Aesthetic。 a 此词来源于希腊文。他写出Aesthetic的专著,搭建起Aesthetic的基本框架,并把学科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规划。他认为感性认识包括情感、直觉、想象、记忆,而对人的感性认识和表现的研究也必然关联艺术研究,内容的真实、鲜明、丰富、可信、生动是一件艺术作品*重要的标准。由此,他也确认了感性认识的想象性、情感性和个别性,推动了Aesthetic对主体“个性”的深入思考。艺术和美感的标准从客观立场的天平上滑向对人的主体的探索。
    自鲍姆嘉滕提出并建立独立的Aesthetic学科以来,西学中对艺术和美感的研究迎来了一个高峰。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谢林的《艺术哲学》,直至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德国古典艺术哲学迎来全盛时期。黑格尔作为其中的集大成者,提出美感“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特殊与一般、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这种统一只有经艺a [德]鲍姆嘉滕:《美学》,简明、王旭晓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005术家心灵创造出来的艺术美,才能真正达到。他认为“**理念”实现自我的过程,可以通过哲学家的逻辑呈现,也可以通过感性形象来呈现,而艺术正是*能通过感性形象来呈现“理念”的方式。因此,他认为Aesthetic更正当的学科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
    目录
    目录 上卷 \ 论普及美学 **章 美学与Aesthetic 003 第二章 中国传统美学 006 第三章 中国现代美学的确立 009 第四章 普及美学概论 013 中卷 \ 普及美学史论 **章 文艺复兴后的美学研究概述 021 第二章 现当代哲学对普及美学的影响 027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普及美学 049 第四章 列宁的无产**美学 054 第五章 日丹诺夫美学思想评鉴 061 第六章 苏联与大众美学 065 第七章 苏联建设时期的大众美学 072 第八章 中国的大众美学 084 第九章 国外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大众美学实践 123 第十章 美学和普及美学概念再论 136 下卷 \ 普及美学学科纲要 **章 普及美学与质朴哲学 151 第二章 普及美学的学科方向 173 第三章 普及美学目前的实践和未来的前景 188 参考文献 20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