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给孩子的古诗词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给孩子的古诗词

  • 作者:王馨,酷威文化 出品
  •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41156083
  •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 页数:256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给孩子的古诗词》精选六十位作者的经典古诗词一百一十二首,其中包含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五十余首。古人写诗作词,所涉内容极广,《给孩子的古诗词》针对孩子的成长特征,划分为七个部分——“万紫千红总是春”“绿树阴浓夏日长”“我言秋日胜春朝”“绝爱初冬万瓦霜”“且喜人间好时节”“坐见山川吞日月”“万物静观皆自得”,分别展现了春夏秋冬四时景物,中国传统节日,山川河流、亭台楼阁,动植物以及童真童趣的情境。每首诗词配以朗读音节、专业注释及解读赏析,每位作者附小传。一卷古诗词,开启孩子美感、语感、阅读力、想象力的大门,让孩子在平仄中品味古韵芬芳,在诗意中感恩生命,敬畏自然,体悟人情。
    文章节选
    精彩语录:

    1、在美妙的春天,天地万物刚刚苏醒,鸟儿欢唱齐鸣。春风夜雨后,落花静默着把春的滋味尝遍。*自然的诗篇才*具有真情趣。 2、动态的白鹭、流水,静态的桃花、鳜鱼,岸边桃花与江中绿水交相辉映,动静交替的画面美得令人眷念。但是再美妙的山水也抵不过人心的旷达与静穆。 3、碧波荡漾,满湖荷香,在这仙境一样的景色里,湖水的灵动、荷花的娇媚都让乘着游船游览的客人恍恍惚惚地不知身在何处。 4、诗的表现手法有几点值得学习:笔致轻巧空灵,结构自然工巧。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荫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 5、江南水乡幽美的秋夜、满怀旅愁的异乡游子、千年古寺的夜半钟声��隽永的意境给予了诗人特别的灵感,凝结成这首传唱至今的名作。
    试读:

    春雪 唐 / 韩愈 新年①都未有芳华②,二月初③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④作飞花。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注释:①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② 芳华:芬芳的鲜花。 ③ 初:刚刚。 ④ 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译文:新年来到,春天已经降临,可是芬芳的鲜花却还没有盛开。 等呀等,一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大地上的草儿萌发了 绿芽。白雪却嫌春天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飘落,要化作那花儿在庭前的树木间穿飞,装点这一派春色。 赏析:这是一首写长安春雪的诗作。新年来到还不见芳华,这对北 方人来说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诗人却觉得北方的春天来 得太晚,于是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把雪花比喻为春花, 又进一步赋予雪花生命的灵动,借雪花之口说出对春天迟来的焦急之感,极富细腻的审美意趣。整首诗构思新巧,出人意料,洋溢着对春的向往。 韩愈 (768 — 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春晓① 唐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④。 DD/DDD DD/DDD DD/DDD DD/DDD 注释:① 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②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 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美妙的春季总是让人特别贪睡,一夜酣梦,不知不觉间天已破晓。在迷蒙中醒来,听到窗外到处都是鸟儿的啁啾声。昨天夜里,风雨交加,一直未停,不知道那些娇艳的花儿会被吹落多少。 赏析:在美妙的春天,天地万物刚刚苏醒,鸟儿欢唱齐鸣。春风夜雨后,落花静默着把春的滋味尝遍。*自然的诗篇才*具有真情趣。这**喻户晓的古诗,勾勒出春天里人们慵懒的情态以及在春夜中风雨恣意挥洒的美,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这首小诗,就像品味甘甜的美酒,不知不觉中已经沉醉, 令人久久回味。 孟浩然 (689 — 740) 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世称“孟襄阳”,后隐居。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其诗多为五言,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喜晴 南宋/ 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①,墙下笋②成出林。 连雨③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DD/DD/DD DD/DD/DD DD/DD/DD DD/DD/DD 注释:① 蒂:指花、叶或瓜、果与枝茎连接的部分。 ② 笋:竹子的嫩芽。 ③ 连雨:连续下雨。 译文:窗前的梅子不知何时已经悄然成熟,墙角下的竹笋也在不经意间长成了竹林。这些天一直在下雨,不知道春天已经远去,雨一停,天空一放晴才感觉到夏天早已来临。 赏析:梅花和竹在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是风骨的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代表一种千锤百炼的执着精神。竹有节,隐喻自己有气节,品格高洁。诗人范成大喜欢在窗前种梅花和竹,从侧面反映了他自身的高尚情操。在这首诗中,后两句也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转的感叹。 范成大(1126 — 1193)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新乐府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作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作品成就*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晓出①净慈寺②送林子方 南宋/ 杨万里 毕竟③西湖六月中④,风光不与四时⑤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⑥,映日荷花别样⑦红。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注释:①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②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佛寺。 ③ 毕竟:到底。 ④ 六月中:六月中旬。 ⑤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⑥ 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⑦ 别样:格外。 译文:六月里,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到底是不同于其他时节的。层层叠叠碧绿的荷叶无边无际,好像要和天际相接,在阳光的映照下,满湖的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整首诗却着重写送别时西湖的景观。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六月,地点在人间天堂西湖。诗人首先明确指出西湖六月里的风光跟其他季节有明显的不同,言下之意是说六月是西湖*美的时刻。诗人对六月西湖的描写大红大绿,浓墨重彩,这种描述仿佛立刻将人带到那景色之中。诗人之所以不惜笔墨赞叹六月的西湖,有双重含义:一是说西湖风光确实美不胜收,足够让人眷恋;二是借对西湖之美的眷恋来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杨万里(1127 — 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大臣,**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①,我言秋日胜春朝②。 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④。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注释:① 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 春朝:春天。 ③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④ 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明媚春光千万倍。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把我的诗兴牵引到了蓝天上。 赏析:这是一首****的意境高远的描写秋天的诗。古往今来,很多关于秋天的诗作表达的情怀都是“悲秋”。但是诗人开篇就表现出不同一般的情怀,他认为秋天并没有悲切之情,反能体会到一种豪情,如同高洁的鹤在秋天的碧空里尽情翱翔,态度鲜明坚定,没有任何扭捏遮掩。 刘禹锡(772 — 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刘梦得文集》。 子夜四时歌?秋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DD/DDD DD/DDD DD/DDD DD/DDD DD/DDD DD/DDD 注释:① 捣衣:将制衣的布帛先置砧上,再用杵捣平捣软。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② 玉关:玉门关。 ③ 虏:对敌人的蔑称。 ④ 良人:丈夫。 译文:月色皎洁,整个长安城笼罩在一片银光中,天气渐渐变凉,城中家家户户都传出捣衣之声。声音任凭凄凉秋风如何吹也吹不尽,因为这是家眷们在挂念守卫边关的亲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边境的战争才能平息,到那时,丈夫就可以结束这凄苦的远征,平安归来了。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战争中的浓浓亲情,*后两句更加传神地点出了真挚的夫妻之情。整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愿望。诗作以秋夜中的秋月起笔,在捣衣声中,牵引出家家户户对驻守边关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吹不尽的秋风,诉不完的思念,这份牵挂也如这秋风一样,缕缕不绝,吹向玉门关。孤独的妻子一边捣衣一边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丈夫就能回到家中,陪伴在她的身边。这首诗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乐的幸福生活的向往。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在唐代诗坛占有很高的地位,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早冬 唐/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①冬景似春华②。 霜轻未杀萋萋③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注释:① 可怜:令人喜欢、讨人喜欢。 ② 春华:指春天的花,也用来比喻青春年华。 ③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译文:十月的江南天气仍然晴暖,已经到了冬天,景色依然像春天一样令人留恋。青青的小草仍然生长着,并没有被寒霜冻死,温和的太阳升起来,晒干了被霜打湿的大地。老柘树虽然黄了叶子,但整个状态仍然像初生一般鲜嫩。寒樱不依照时令,在冬季里还一枝一枝怒放着白色的花。这时候,我只羡慕那些有时间喝酒的人的那份清闲,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进了酒家。 赏析:冬天是萧瑟的,但江南的冬天却依旧是一片小阳春。霜不重,草萋萋,老柘树泛黄的树叶呈现的仍是鲜嫩的模样,更别说那些逆着季节恣意地开出一枝一枝白花的寒樱了。只看诗人对这江南十月里的花草树木的描写,就能充分体味诗人对江南初冬的喜爱。*后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悠闲、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①人踪灭。 孤舟蓑笠②翁,独钓寒江雪。 DD/DDD DD/DDD DD/DDD DD/DDD 注释:①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② 蓑笠: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译文:群山素裹在严寒中,山中的鸟儿都失去了踪影,不知飞去了哪里。来来往往所有的路上,也都不见行人的踪迹。这么冷的天气里,江面的一叶孤舟之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不惧怕冰雪侵袭,在江面上独自垂钓。 赏析:这首诗所抒发的各种情感都包含在“雪”中。千山、万径、孤舟,还有渔翁,都被雪紧紧包围。唯独江心不能存雪,雪落在江上,雪花顷刻间便化为江水。诗人却用了绝妙的“寒江雪”三个字把“雪”与“江”这两个看起来不能相依相存的景物叠加在一起,给人一种不同流俗的旷远空灵之感。 柳宗元(773 — 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杰出诗人、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正月十五夜灯 唐/ 张祜 千门①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②连袖舞,一时天上著③词声。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注释:① 千门:众多,千门万户,形容宫殿群建筑宏伟。 ② 内人:宫中歌舞艺伎。 ③ 著:同着,犹“有”。 译文: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城都震动了。无数宫女尽情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赏析:本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唐宫内万灯齐明,舞衲联翩,歌声入云,有鸟瞰、有特写,场面壮观,气象恢宏。 张祜(785 — 849)字承吉,清河( 今河北省邢台市) 人。其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全唐诗》收录其诗歌三百四十九首。 望天门山① 唐/ 李白 天门中断②楚江③开④,碧水东流至此回⑤。 两岸青山⑥相对出⑦,孤帆一片日边来⑧。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DD/DD/DDD 注释:①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的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②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③ 楚江: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④ 开:劈开、断开。 ⑤ 回:回旋、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且更加汹涌。 ⑥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⑦ 出:突出、出现。 ⑧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注 译文:波涛滚滚的长江像一把擎天巨斧把天门山巍峨的山峰一分为二,碧绿的江水流到这里回旋激荡。江边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郁郁葱葱,景色不分高下。就在这迷人的风景中,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处悠悠地漂过来。 赏析: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它所构成的意境却优美、壮阔。诗人以超凡脱俗的想象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用写实的笔法将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宽广。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把自己局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梅花 北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①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②有暗香③来。 DD/DDD DD/DDD DD/DDD DD/DDD 注释:① 凌寒:冒着严寒。 ② 为:因为。 ③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傲然生长在不为人知的墙角边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只远远地望去,就知道那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隐隐有独属于梅花的淡雅香气传过来。 赏析:生长在墙角的梅花,四周一片逼仄,但梅花凌寒怒放,散发出幽幽暗香。梅花不畏严寒、永不言弃的高洁品行,也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诗人是一位锐意改革的先驱,却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在这种情境里,诗人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如同梅花,身居简陋之处,但仍努力开放。
    目录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雪 — 唐/ 韩愈 春晓 — 唐/ 孟浩然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唐/ 韩愈 城东早春 — 唐/ 杨巨源 村居 — 清/ 高鼎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 北宋/ 苏轼 春夜喜雨 — 唐/ 杜甫 渔歌子 — 唐/ 张志和 滁州西涧 — 唐/ 韦应物 游园不值 — 南宋/ 叶绍翁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 唐/ 杜甫 春日 — 南宋/ 朱熹 晚春二首(其一) — 唐/ 韩愈 江南春 — 唐/ 杜牧 绝句二首(其一) — 唐/ 杜甫 绝句二首(其二) — 唐/ 杜甫 绝句 — 唐/ 杜甫 绿树阴浓夏日长 大林寺桃花 — 唐/ 白居易 喜晴 — 南宋/ 范成大 初夏即事 — 北宋/ 王安石 约客 — 南宋/ 赵师秀 山亭夏日 — 唐/ 高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 南宋/ 辛弃疾 忆王孙? 夏词 — 宋/ 李重元 纳凉 — 北宋/ 秦观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北宋/ 苏轼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 宋/ 李清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南宋/ 杨万里 采桑子十首(其七) — 北宋/ 欧阳修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 南宋/ 杨万里 夏意 — 北宋/ 苏舜钦 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 — 唐/ 刘禹锡 山居秋暝 — 唐/ 王维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唐/ 王建 苏幕遮? 怀旧 — 北宋/ 范仲淹 子夜四时歌? 秋歌 — 唐/ 李白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 唐/ 韦应物 枫桥夜泊 — 唐/ 张继 山行 — 唐/ 杜牧 霜月 — 唐/ 李商隐 暮江吟 — 唐/ 白居易 夜书所见 — 南宋/ 叶绍翁 绝爱初冬万瓦霜 早冬 — 唐/ 白居易 江雪 — 唐/ 柳宗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唐/ 刘长卿 夜雪 — 唐/ 白居易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 唐/ 王维 雪梅(其一) — 南宋/ 卢梅坡 问刘十九 — 唐/ 白居易 山中雪后 — 清/ 郑板桥 除夜雪 — 南宋/ 陆游 终南望余雪 — 唐/ 祖咏 四时 — 晋/ 陶渊明 无门关? 平常是道(节选) — 南宋/ 无门慧开 且喜人间好时节 元日 — 北宋/ 王安石 正月十五夜灯 — 唐/ 张祜 二月二日 — 唐/ 白居易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 唐/ 张志和 清明 — 唐/ 杜牧 寒食 — 唐/ 韩翃 乙卯重五诗 — 南宋/ 陆游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 无名氏 中元夜 — 唐/ 李郢 中秋月 — 明/ 徐有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 王维 邯郸冬至夜思家 — 唐/ 白居易 守岁 — 唐/ 李世民 坐见山川吞日月 独坐敬亭山 — 唐/ 李白 望天门山 — 唐/ 李白 游钟山 — 北宋/ 王安石 望岳 — 唐/ 杜甫 归嵩山作 — 唐/ 王维 登飞来峰 — 北宋/ 王安石 鲁山山行 — 北宋/ 梅尧臣 峨眉山月歌 — 唐/ 李白 周庄河 — 唐/ 王维 望庐山瀑布 — 唐/ 李白 凉州词二首(其一) — 唐/ 王之涣 望洞庭 — 唐/ 刘禹锡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 唐/ 刘禹锡 题西林壁 — 北宋/ 苏轼 夜宿山寺 — 唐/ 李白 登鹳雀楼 — 唐/ 王之涣 忆江南 — 唐/ 白居易 登幽州台歌 — 唐/ 陈子昂 敕勒歌 — / 佚名 早发白帝城 — 唐/ 李白 泊船瓜洲 — 北宋/ 王安石 三衢道中 — 南宋/ 曾几 静夜思 — 唐/ 李白 赋新月 — 唐/ 缪氏子 望月怀远 — 唐/ 张九龄 万物静观皆自得 咏鹅 — 唐/ 唐宾王 蝉 — 唐/ 虞世南 蜂 — 唐/ 罗隐 画眉鸟 — 北宋/ 欧阳修 观游鱼 — 唐/ 白居易 画鸡 — 明/ 唐寅 咏犬 — 宋/ 吕微之 虾蟆 — 北宋/ 苏轼 咏柳 — 唐/ 贺知章 苔 — 清/ 袁枚 赋得古原草送别 — 唐/ 白居易 竹石 — 清/ 郑板桥 不第后赋菊 — 唐/ 黄巢 墨梅 — 元/ 王冕 梅花 — 北宋/ 王安石 小池 — 南宋/ 杨万里 池上 — 唐/ 白居易 小儿垂钓 — 唐/ 胡令能 江南 — 汉/ 乐府 所见 — 清/ 袁枚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