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朱德真情实录(元帅魅力,诗人气质,本色人生!一本书还原朱德真实一生!)
QQ咨询:
有路璐璐:

朱德真情实录(元帅魅力,诗人气质,本色人生!一本书还原朱德真实一生!)

  • 作者:于俊道 主编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ISBN:9787545545425
  • 出版日期:2020年02月01日
  • 页数:436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艰苦的长征路上,太行山的密林里,延安的窑洞中,到处都留下了朱德刻苦学习的身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儿子变成一个泱泱大国的**,由一个旧式军官变成人民军队的统帅,可以说,这些巨大的转变与朱德的好学、读史是分不开的。他总是态度谦逊、诙谐风趣、出语动人,他是那么崇高,又是这样平易,在他身上,元帅与诗人的气质融为一体。 《朱德真情实录》史料扎实,细节丰富,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朱老总,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可读性极强。
    文章节选
    古人云:空谷移根出草莱,寻得幽兰报知己。朱德把广大人民当作知己,常常趁视察、疗养之便,携带一些名种兰花,送给各省市的园林部门,让他们繁殖、推广。
    朱德对兰花的钟爱是出了名的,所以,很多人敬仰总司令,都把赠送兰花作为对他的爱戴的表达。而朱德也回赠别人兰花。一盆盆馈赠往来的兰花,向人们倾诉着一段段深厚的情谊。
    1960 年 1 月朱德到贵州视察,当他在贵阳森林公园见到贵州的一些野生兰花时,十分高兴。他分析情况,认为贵州的山川气候适合兰花生长,便向贵州园林部门提出应对这些野生兰花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把驯化培育和良种选育工作搞好,为祖国的大花园增添春色。朱德还乘兴欣然命笔,写下了“馨同蕙兰”���个大字赠送给贵阳森林公园。随后又将自己亲手培种的 40 多盆“素心春兰”“送春蕙兰”等优良品种送给贵阳公园。1964 年朱德再次到贵州视察工作时,又带了 60 多盆兰花和四种关于养兰的书籍资料赠送给贵阳市园林部门。
    朱德采集、培育兰花,不是为了独自欣赏,而是着眼于与各地公园调剂余缺,繁殖推广。1960 年春,他把杭州名贵品种“大富贵”赠给了福州西湖公园的兰圃,使这个公园增添了新的景色。他还把自己亲手繁殖好的福州的建兰,送给了广州华南热带植物园的兰圃,鼓励他们繁殖推广。杭州、南京、南昌等地的园林部门,都收到过朱德赠送的兰花。上海龙华花圃里,栽植着朱德从井冈山采来的兰花;武汉东湖,则开放着朱德从武夷山采挖来的兰花。
    北京中山公园的兰花,大都是朱德所赠。1964 年秋季,朱德把他自己珍藏的大部分江浙名种都送给了中山公园,为中山公园兰花的发展,打下了丰厚的基础。据公园的工程师虞佩珍回忆:“朱老总经常送给我们兰花,如海南岛的‘海燕齐飞’,广东的墨兰、‘玉沉大贡’、‘银边大贡’、‘金丝马尾’,湖北鸡公山的蕙兰,四川的多花兰、夏蕙、‘隆昌素’、‘鹤起绿漪’,江浙名种‘衢州素’,云南的‘大红舌’和秋兰等。”中山公园已有的江浙名种,大多是朱德赠送,经技师们的爱护和繁育而保存下来的。后来,首都能有名兰供民众欣赏,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朱德的怀念。
    1963 年 4 月 25 日,朱德参观眉山的文化古迹三苏祠。纪念馆的同志们早就听说朱德特别钟爱兰花,所以在朱德要离开三苏祠时,特地敬赠给朱德几盆兰草。朱德很高兴地收下了。
    不久,朱德回赠纪念馆一盆自己培植的墨兰。大家非常珍惜总司令的劳动成果,对这盆墨兰精心护养。
    时间虽然过去了好几十年,可朱德对人民的感情,人民永远记在心里。
    大家都非常珍惜**对人民的关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漫长的岁月里,这被人民精心地培养、珍藏着的宝贵情谊,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悄悄地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成果。
    朱德很珍爱别人送给他的兰花,而人们知道朱德养兰养得好,所以凡是朱德回赠给他人的兰花,都被视作****的艺术珍品,精心栽培,精心养育。
    三苏祠里的那株特殊的墨兰,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辛勤浇灌下,长势旺盛,早已分蘖分盆。值得一提的是,1991 年,成都举办兰展,纪念馆将朱德送的墨兰参展,还得了奖。
    是啊,**和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一如这馥郁的兰花!
    1963 年,中国和日本尚未建交,但民间的往来却很多,许多友好人士互相访问,以增进两国人民间的友谊。这一年,日本的知名人士松村谦山先生来我国访问,他与朱德有着共同的养兰爱好。在访问期间,松村谦山先生来到中山公园赏兰,他高兴地发现:中山公园居然拥
    有许许多多的名贵兰花。
    于是,松村谦山向朱德点名要如意素、寅谷素、寰球荷鼎和绿漪四个品种,
    朱德都一一答应了。
    松村谦山先生回国之后,回赠了几株日本杂交兰。就这样,以花为媒促进了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为中日建交开辟了途径。对这些充当友谊使者的兰花,中山公园非常珍惜。如今,这两位令人尊敬的老人都已辞世,但记载着友谊的兰花却依然年年开放。松村谦山先生的长子松村正直先生每次来京时,总要来看看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兰花。他还从当年父亲种植的寰球荷鼎上分出一丛赠给中山公园,以使友谊之兰代代吐艳。
    又有一次,一位日本知名人士来访,他也喜爱兰花,周恩来特从朱德处要去名种兰花,赠给这位友人。得到名兰的日本朋友,欣喜高兴之余,深深地体会到两国人民之间的宝贵情谊。
    目录
    **章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一个标本式中国农民家庭 从小就很机灵,在逆境中读书 在顺庆府官立中学堂接受新思想 考入讲武堂,加入同盟会 重九起义,五华山上树红旗 “四大金刚,朱德**” 朱旅长救民于水火 放弃高官厚禄,36 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章 “学一辈子也不会够” 阅读古籍,也读新书 爱读史书,推陈出新 从柏林到莫斯科,理论水平快速提高 在战斗的间隙里读书 一本《共产党宣言》,读了一辈子 第三章 **的记忆——朱德与他的家庭 人生*大的遗憾:没能侍奉老母 47 年的夫妻情 “我不要孝子贤孙,要的是革命事业接班人” 第四章 “不搞特殊化”——生活细节 对衣着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粗茶淡饭,吃饱就行 只有三间老式平房 脚力非凡,不搞特殊化 **元帅,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 第五章 兰香人生——平凡世界中的总司令 热爱书法终生不改 用诗词记录革命风雨 对兰花情有独钟 要革命,就得有一副坚强的体魄 第六章 史海——元帅趣事 军长理发,给了一个银角子 给女战士当红娘 为了节约,把烟戒掉了 朱老总的谈话艺术 备战气氛中的祝寿 揽山川之胜 喜欢种树,对树木有着特殊的感情 第七章 浪底真金——浩劫中的朱德 81 岁,遭遇“文化大革命”的惊涛骇浪 忧虑与困惑 九个月的“软禁”生活 “历史是公正的” “你要我休息,我还要挂帅出征呢”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闲居之中的慰藉与乐趣 壮怀激烈,悲凉慷慨 第八章 朱老总的人际交往 战友情 师生情 与民主人士的交情 化干戈为玉帛 与国际友人的交往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