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当代汉语语篇语体互文性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当代汉语语篇语体互文性研究

  • 作者:董育宁
  •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20694
  •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 页数:236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借鉴文学领域的互文性理论,语篇分析理论和语体学理论,从属性、结构、功能三个维度,联系语用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全面分析了语体互文性的本质特点、语言表现和语言功能,力图构建起能够揭示语篇中语体使用规律的理论体系。旨在研究语体互文性概念的界定,语篇和语体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语体互文性的本质属性,各种语境因素对语体互文性的影响,语用主体(包括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和语体互文性的关系以及语体互文性的语言表现和语用功能。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章 绪论 . 001 **节 语体互文性的界定 ..... 003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012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研究意义 .................................... 033 第二章 语篇互为话语性和语体交叉渗透研究综述 .............................................................. 039 **节 引言 ................................................... 041 第二节 语篇分析学的研究 ..... 041 第三节 语体学的研究 ..................... 04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057 第三章 语篇和语体 ....................................................... 059 **节 引言 ................................................... 061 第二节 语篇 ................................................... 061 第三节 语体 ................................................... 065 第四节 语篇和语体 ............................. 076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081 第四章 语体互文性的语用属性 ............. 083 **节 引言 ................................................... 085 第二节 语体互文性的修辞属性 .......................... 085 第三�� 语体互文性的对话属性 .......................... 090 第四节 主语体和语篇的范畴化 .......................... 093 第五节 互文语体的变异性 ..... 100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104 第五章 语体互文性和语境 ............................... 105 **节 引言 ................................................... 107 第二节 语境及其研究 ..................... 107 第三节 语体互文性对语境的适应 .................. 11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123 第六章 语体互文性的语用主体 ............. 125 **节 引言 ................................................... 127 第二节 语体互文性的表达主体 .......................... 127 第三节 语体互文性增进表达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互动 .................................... 13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139 第七章 语体互文性的语言形式 ............. 141 **节 引言 ................................................... 143 第二节 篇内语体互文 ..................... 143 第三节 篇际语体互文 ..................... 16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178 第八章 语体互文性的语用功能 ............. 181 **节 引言 ................................................... 183 第二节 语篇功能 ................................... 183 第三节 语义功能 ................................... 187 第四节 修辞功能 ................................... 191 第五节 语体功能 ................................... 197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200 第九章 结语 . 203 参考文献 ................... 210 后记 ................................... 22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