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贸易打造的世界
QQ咨询:
有路璐璐:

贸易打造的世界

  • 作者:(美)彭慕兰 (美)史蒂夫·托皮克 黄中宪
  •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340585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315
  • 定价:¥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贸易常常给全球化和商品化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突变,新观念革命都与贸易相关。贸易将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人联结在一起,贸易促成了全球化,贸易改变了各地的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贸易打造了**的世界格局。
    本书从市场准则的形成、运输手段所开启的观念革命、致瘾性食品的经济文化、暴力经济学等七个主题讲述世界经济创造中的盛衰消长,以及五百年的全球化积累下,21世纪的人们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
    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建基于1400年以来的全球贸易体系的世界观。书中对什么时候由商人发动战争效率*高、贸易如何使鸟粪变成黄金、拥有*大舰船的明朝为什么未能赢得海上霸权、华尔街如何使美国的金融霸业落空等问题,都提供了别具洞见的答案。
    如果不是为了赶时髦,喊喊全球化的口号,那就需要一套更复杂、也更具历史包容力的世界观来重新理解全球化这件事情。彭慕兰教授的这本书是无法、也不该被错过的!
    文章节选
    Ⅰ.市场准则的形成
    人或许是聪明的动物,但却没有证据表明人天生具有“经济理性”,换句话说,没有证据表明人会受本能的驱使而拼命积累财富,追求更幸福的生活。亚当·斯密说过:交易是人类*深刻的本能之一。他认为,这一本能很有可能是和语言能力一起发展起来的。事实上,现代经济学家已将这种观点视为分析人类行为的基本法则。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亚当·斯密将交易与语言相提并论,意味着买卖有时和语言一样,能用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或想法。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类买入某物或将该物送人,除了尽可能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有时还借此表明他的身份或者他对这种身份的想往,表明他与别人的社交关系或者他对这种社交关系的想往。经济活动是社会行为,这类活动能聚拢不同群体的人,这些群体往往因为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对生产、消费、交易的理解有所不同。
    人类交换物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还没有产生的远古时代,人类就为交换几枚贝壳、箭头或者其他物品而不惜跋山涉水。但是我们不清楚当时交换的动机和方法,也不清楚不同商品间的交换比例如何确定,对于这些细节,我们只能靠猜测。有证据显示,古代就已有一些市场,这里的物价由供需来决定,买家和卖家在这里大声地讨价还价。在古希腊和差不多同时期的中国,许多商品就一直由供需决定价格,存在着充分竞争的市场。但是,就算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也不是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供需来决定,很多商品的价格可能会受到政府的管制。例如,在中国汉朝(公元前2世纪左右),当时的皇帝召集大臣讨论盐、铁等重要物资如何贩卖才会对***有利。一种意见主张盐、铁应收归**专卖,另一种意见主张由商人自由贩卖。*后皇帝采纳了专卖的意见,但这一政策从未彻底落实。而且,关于盐、铁是否应该由**专卖在以后的几百年里仍然争论不休,这种争论是市场自由竞争和政府管制的博弈。
    不管在什么地方,人们都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供需决定价格的观念。在此之前的互惠观、地位交易(status bargaining)、以及亚里斯多德的���正价格观(价格由公平交换的伦理观决定)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交易观念,比如巴西魁塔卡族人(Quetaca)的交换以出尔反尔著称,他们是那种卖出东西又希望要回的人。魁塔卡族人互不信任,财产有价的观念非常淡薄。
    还有巴西的图皮南巴族人(Tupinamba)的观念,他们认为法国人远渡大洋,拼命工作,只是为后代子孙积累财富,实在是“大笨蛋”。根据—个神父的记载,图皮南巴人只要有够用的财物,就不再去干活了,而是在“村子里喝酒、滋事打斗、大搞恶作剧”。北美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克瓦基乌特人(Kwakiutl)则认为,将个人的财物分出去越多,自己的地位就越高;累积财物就是为了在适当场合作为礼物送掉。
    即使是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度,也不全是建立在市场法则上。历史上有名的秘鲁印加帝国,**富强,土地广袤,人口稠密,却似乎没有市场、没有货币。他们的交换是以家庭为单位,并且受到**的监管。他们看重互相受益、重新分配,对获利和积累财物不屑一顾。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玛雅人也建立了从事长途贸易的帝国。阿兹特克人(见本章第5节)在首都特诺奇蒂特兰(Tenochititlan,今墨西哥首都)有一个大市集,市集里的贩子和顾客多达万人。另一方面,玛雅人的城市里似乎没有市集。两个帝国在广大区域内(从今天的美国墨西哥州到尼加拉瓜,其距离相当于从欧洲的*北端到*南端)交换产品。但长途贸易与阿兹特克城市的本地市集无关。从事长途贸易的人基本全是官员,他们以帝国**的特使身份,进行**品交易。一旦帝国瓦解,欧洲贸易商到来,这些老练的长途贸易商就会完全消失。
    亚洲通过海路进行长途贸易,这种方式比陆路运输更便捷,因此亚洲的贸易比秘鲁、墨西哥更为活跃。正如本章第3节所述,远赴他乡从事贸易的中国人、穆斯林、印度人等离散族群,合力打造出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商业网。此外,中国的“朝贡制度”为东南亚的长途贸易提供了一套准则。朝贡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政治和文化方面,而不在于经济方面,但它协助提供了一个“国际性”的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相同的**品品味,各国商品的品质标准也趋于一致。少数民族所建立的贸易集群的**,为贸易准则提供了其他元素;某些贸易**的传统习惯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这些商业网与**密切相关,但它们也有自己的独立生命,因此,16世纪欧洲人进入印度洋水域,试图抢占这个地区的贸易时,遭到亚洲竞争者的顽强抵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亚洲人只把欧洲人视为是必须容忍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入侵者。亚洲贸易商不太依赖所属**,面对欧洲人的强大火炮,依然能挺得住,甚至依旧生意兴隆,这点与美洲大陆的原住民贸易商有所不同。
    与印加或阿兹特克帝国的贸易相比,亚洲贸易更不受**控制,但这并不表明亚洲贸易是在完全的经济领域里运作,它常常与政治纠缠在一起。有些“贸易商”从**特许权、**专卖上获取的巨额利润,往往高于精明的企业家。阿德斯塔尼(Muhammed Sayyid Ardestani,见本章第10节)靠着包收税款和承包政府采购业务,积聚起庞大的财富。与政府官员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见本章第11节)为了不被当地土邦主小看,他们不惜花费重金,过着和当地土邦主一样的生活。经商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懂得积聚财富,也要不吝于花费,竭尽所能节省开销并非总是上策。
    很多欧洲人在亚洲娶了个当地的妻子,并不完全是为她们的美貌所倾倒,还因为这对他们取得成功非常有帮助。荷属东印度公司为了融人马来、爪哇、菲律宾、特别是巴厘岛的市场和社会,他们的代表会娶当地的女人做妻子。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是*早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组成的现代企业之一,但两公司的代表仍靠联姻这种传统的方式办法拓展市场。欧洲**社会的婚姻,通常是两个“家族”联姻,两个家族都由男人掌控资本,都靠交换女人(女人本身简直就如同商品)经营生意。但在东南亚,拥有流动资金和经商头脑的往往是新娘本人(她的男性**亲戚不屑从事这种讨价还价的事)。娶当地女人做妻子对欧洲男人来说是一举两得:他们不仅得到一个贤内助,还得到一个生意上的伙伴;也有些欧洲男人对于这些女人的独立个性比较恼火。但为了发达致富,他们只能选择忍耐。事实上,这些欧洲侨民(和随他们而来的传教士)的抱怨,间接显示了这些女人的重要。这些男人不习惯热带雨林生活,通常比“本地”妻子早死许多年;这些失去丈夫的女人,继承了土地和财富,就拥有了更多的冒险机会和再婚的谈判筹码。
    在当时的亚洲,因为欧洲文明的影响还比较小,并且当地的法律、传统习俗太多,这些欧洲人被逐渐同化。**体制、宗教、贸易性离散族群多种多样,被一致认同的市场准则还没有形成,这里成为滋生激烈争执的温床。正如本章第9节所说,16、17世纪,蓬勃发展的贸易促成了更多的接触,被不同地方的人所认同的市场准则逐渐形成。伊斯兰教的传播也为解决冲突提供了道德基础。但是,17世纪末期、18世纪初期的经济萧条,扭转了这一趋势,至少在现在构成印尼的地区是如此;商业习俗再度变得更具地方性,差异更大。
    此外,“本土”是相对性的概念。亚洲的港口住着古贾拉特人(Gujarati,译按:印度西北海岸古贾拉特邦的商民)、福建人、波斯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阿拉伯人;欧洲的主要贸易城市里住着热那亚人、佛罗伦萨人、荷兰人、英格兰人。这些贸易性离散族群的个别成员,可能没有打算在此定居,但每个族群在侨居地所累积的知识、所接触和创造的经营方式,却会流传得非常久远,有时甚至比那些土生土长的“本土”当局所施行的法律更为重要,流传得更为久远。
    因此,在19世纪之前的千百年问,贸易性离散族群一直是组织欧亚非许多地区和美洲大陆商业活动*有效的方法。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说,贸易性离散族群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在合同(特别是跨国合同)有时形同废纸的时代,它让从事长途贸易的贸易商能在异地找到同乡侨民,从而有利于长途贸易的进行。你对同乡侨民的了解,超过对当地人的了解,你和同乡侨民不只语言相通,还有一些共识,比如什么商品好、什么时候交易可以取消、什么时候不可取消、怎么处理破产等意外情况。
    如果你的生意伙伴的亲人住在你的故乡,他就不会骗你碰上糟糕的状况,他可以让你发泄怒气;同乡不需要太多的承诺就能真诚相待。如果侨居海外的人还想返回故乡,希望继承家业,或者希望让孩子和家乡里其他有头有脸的人家联姻,他就会考虑欺骗同乡的成本。这些考虑不仅让在海外做买卖的同乡真诚相待,甚至还可杜绝其中任何一方为了赚钱而牺牲同乡的利益。近代初期,福建人特别依赖家乡的社会关系,以确保海外的生意不被人暗中搞鬼。商贾大户往往派“契约仆役”(译按:订约充当仆役若干年以维持生活的异乡客)出国,替他们管理远在海外的家族生意,特别是位于东南亚的生意(商贾大户之所以不派亲生儿子去,可能是为了有人可以管理家业,可能是担心儿子在海外遭遇不测,可能是为了更早抱到孙子,也可能是为了让儿子管理家族土地或让儿子当官以便保护家族其他利益)。契约仆役知道只有自己在海外干得好,光荣回乡,主人才会还他自由之身,甚至会收养他为义子,然后会替他找个上等人家的千金,帮他解决终身大事。如果他事业无成,回乡就没什么好处。
    贸易港的统治者也发现,让离散族群管理贸易也比较合适。他们觉得,与其让本地**(他们有王室血统和旺盛的人脉,可能对统治者的地位构成威胁)控制财富,不如让外族控制财富,这样威胁还比较小;如果很多外族人来自同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自治。以英格兰启蒙运动之子自居的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见第二章第5节)宣称信奉法治而非人治,但是他发现,将新加坡按民族划分为不同的聚居区,让每个聚居区里的商场“老大”按他们自己的方式管理,其效果更好。
    如果统治者能在贸易性离散族群中找到一个听话的核心人物,将是*理想的结果。这个核心人物只要交上一大笔钱,统治者就会保证他在所有侨居同胞中“老大”的地位;如果统治者选对了人,既能有**收入,又有一位心存感激(而且有钱)的追随者,而且贸易商聚居区不必他操心就能管理良好,真是一举多得。贸易性离散族群的这些优点,使它们在贸易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不可或缺,直到19世纪成熟的殖民统治(和西方商业法)在全球许多地区确立。即使在19世纪,甚至今天,离散族群所建构的贸易网络,仍然是全球贸易中重要的一环。很多西方社会理论指责福建人、黎巴嫩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族群任人唯亲、不理性、“传统”(因而敌视创新),但这些族群仍然继续通过族缘关系组织贸易,继续与那些据称理性的贸易方式竞争,并且成就不俗。“传统”在今天依旧兴盛不衰,清楚地表明事实绝非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在教室中所画的图表那么简单。
    虽然远离欧洲本土的地方也开始接受欧洲的法律标准和价值观,但欧洲人仍然面临其他障碍。本章第7节介绍了一名英格兰贸易商的遭遇。1822年巴西独立后不久,他在那里面临着困难重重的经商环境。那时,欧洲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它们强迫某些民族(包括他们的土地和商品)接受他们所希望的市场形式。而且,欧洲在某些商品(如纺织品)的生产方式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他们可以用非常优惠的价格将它们卖给任何消费者。同时,随着利润*大化观念的流行,与其相符的贸易规则(和贸易观)在欧洲成为主流。因此,欧洲人更清楚自己想要巴西和其他地方接受什么样的市场规则。尽管如此,世界贸易的版图还远远没有形成,至于还需要多久,本书在第六章“打造现代市场”中会谈到。
    1.福建人的贸易网络
    在过去,世界各地的贸易都是通过同乡所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
    贸易商都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没有通信、没有可强制执行的商业法刚、没有统一的度量衡的年代,一个商人与合伙人、代理商、其他港口的同行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更为重要。在过去,世界各地的贸易都是通过同乡所构建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同一地方出身,意味着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互信任的基础:包括讲同样的方言,骂同样的脏话。过去,散居世界各地的热那亚人、古贾拉特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但这时犹太人早已失去其共同“故乡”)和其他族群,他们将自己族裔居住的各个城市连接在一块。
    以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福建为故乡的离散族群,是人数*多、*经久不衰的离散族群之一(1984年,福建晋江有居民102.6万人,海外的侨民却超过110万)。福建离散族群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离散族群大部分完全生活在城市,但还有数百万人去乡村开荒种地,这些乡村包括从中国内地到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加州等多处。但奇怪的是,这两类离散族群几乎彼此没有合作。在19世纪末之后,两者都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支持。
    福建自古人多地少,农耕条件恶劣,正如中国某位官员所说,“人以海为田”。福建作为造船、渔业、贸易**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即使福建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砍伐、导致造船业转移到泰国等地,福建人仍是东南亚主要的船运业者和贸易商。在东南亚各个王国,福建人担任收税员、港务长、金融顾问等职务,后来在福建的欧洲人殖民地里,还是福建人任这些职务。19世纪,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离散族群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大。例如,去加州淘金的华人,大部分来自福建、广东省有同乡侨居海外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年轻人通过同乡侨民所构建的商业网络,了解海外的*新动态,并取得去海外创业所需要的资本。经营这些海外活动的商号,通常是家族性的,他们非常擅长利用这些人脉关系。他们鼓励侨居海外的家庭成员努力赚钱(并且将一部分钱汇回故乡),到时就可以娶个百里挑一的漂亮媳妇儿;他们鼓励年轻的孤儿去海外创业,并承诺只要他们事业有成,就会收他们做养子。个别家族往往专门从事特定种类的买卖,并将宝贵的经商技巧传授给家族成员;同族的情义加上利益的诱惑非常有效:由于个人资产、商号资产无法明确区别,很容易引发争执,但这两个因素大大降低了发生争执的可能性。
    ……
    目录

    导读
    Ⅰ.市场准则的形成
    福建人的贸易网络
    中国朝贡制度
    滥发货币、实质增长
    当亚洲贸易就是世界贸易时
    是传奇故事还是商务指南
    阿兹特克贸易商
    原始积累:巴西红木
    热带地区的一名英国贸易商
    女人怎样做买卖
    世界贸易与近代初期司法改革
    游走各地的业务员和收税员
    贸易商弄臣时代的结束与公款开支
    英国冒险家和印度金融资本家
    Ⅱ.运输手段
    中国为什么没能雄霸海上
    聪明还不如走运
    政府人数和首都的规模:18世纪之旅
    仓库、跨大西洋贸易、开辟北美边疆地区
    勇于移民的华人
    莱佛士的胜利
    贸易、混乱、进步:创造上海
    苏伊士运河:凝聚与分裂
    稳赚的生意:英属印度的铁路建设
    运输跨越巨大的差异
    Ⅲ.致瘾性食品的经济文化
    巧克力:从货币变成商品
    茶叶:酝酿风暴
    摩卡其实与巧克力无关
    咖啡社会角色的转变
    美国与咖啡豆
    甜味革命
    鸦片如何使世界运转
    古柯:化学如何使好东西变成坏东西
    Ⅳ.移植:世界贸易里的商品
    非自然的资源
    橡胶大国的兴衰
    黄金带来的灾祸:萨特在加州荒野
    加州黄金与世界
    美丽的虫子
    点石成金:鸟粪的短暂风光
    远东的毛皮与时尚
    花生:一种作物在农田、工厂里的遭遇
    糖征服夏威夷
    台湾为什么能避免蔗糖风暴
    牛如何吃掉牛仔
    世界贸易的蝴蝶效应
    科学农业在中国
    马铃薯:美洲对全世界的献礼
    天然橡胶的百年兴衰
    Ⅴ.暴力经济学
    奴隶贸易的逻辑
    像波托西那样富裕
    英格兰的海盗业之父
    中产**市民怎样成为奴隶贩子
    鲁宾逊的**生活
    中英茶叶贸易淹没太平洋岛民的世界
    法人企业的粗暴诞生
    西印度群岛海盗——当年的企业狙击手
    奴隶制终结后的契约仆役、殖民地种植园
    血腥象牙
    只此一次:罗森费尔德家族传奇
    Ⅵ.打造现代市场
    比索:世界性货币的衰落
    凌驾于**之上的货币?
    秤量世界:公制革命
    日趋全球化:国际粮食市场
    标准时间的发明
    马克西米连的幽灵
    “美国威胁”:不是幻觉,而是事实
    华尔街扯后腿,美国国际金融霸业落空
    不是越新鲜越好
    包装
    商标:名字算什么?
    开始觉得不干净:全球营销故事一则
    可口可乐如何征服欧洲
    *先者生存
    需求并非总是发明之母
    安道尔:避税的天堂
    Ⅶ.世界贸易、工业化、去工业化
    蔗糖业:*早的工厂
    棉花如何成为工业时代的织物
    到全世界寻找棉花
    杀掉金母鸡
    近代初期的欧洲、中国、日本
    甜美成就
    照亮黑夜,黯淡白日
    没有哪座工厂是孤岛
    养蚕:日本腾飞的基础
    劣势如何帮助新英格兰提早实现工业化
    美国石油
    石油致富,沙漠建国
    结语:21世纪的世界经济
    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