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造物还原:改变世界的37种物品
QQ咨询:
有路璐璐:

造物还原:改变世界的37种物品

  • 作者:(美) 安德鲁·特拉诺瓦, (美) 莎伦·罗斯著
  •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7569931785
  •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造物还原》选取了37种日常生活常见或使用到的不同类别、跨度很大的物品,如汽车、智能手机、割草机、口红、吉它、隐形眼镜等,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每件物品的制作过程。阅读这些介绍,就如同跟随工程师在制图纸上一笔一笔绘制轮廓、线条清晰细致的设计图,堪称制造过程的技术呈现。 本书在介绍每一个物品的制作过程时,还辅以图表和通俗易懂的侧栏注释来作说明,也插述一些吸引人的小故事,能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各种知识,享受到诸多乐趣,甚至会产生动手实践的欲望。
    文章节选
    巧克力 发明人:前殖民时期的拉丁美洲阿兹特克人(Aztecs)发明了饮用巧克力,大约1520年西班牙人发明了甜饮巧克力。1847年英国的弗莱父子公司(Fry and Sons)发明了咀嚼巧克力。 1876年瑞士丹尼尔·彼得(Daniel Peter)发明了牛奶巧克力。 美国巧克力全年销售额:217亿美元。 发展史 可可树*初长在南美洲的河谷,到了公元7世纪,玛雅印第安人把可可树带到了北部的墨西哥。除了玛雅人,中美洲其他印第安人,包括阿兹特克人(Aztecs)和��尔特克人(Toltecs),似乎都种植了可可树,“巧克力”(chocolate)和“可可”(cocoa)这两个词都来自阿兹特克语。当埃尔南多· 科尔斯特( H e r n a n d oCortes)、埃尔南多·德·索特(Hernando DeSoto)、弗朗西斯·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和其他西班牙探险家在15世纪到达中美洲时,他们注意到可可豆相当珍贵,可以作为货币使用。他们还记录着当地**社会人士喝的卡卡华特(cacahuatl),那是一种由烤可可豆与红辣椒、香草和水混合而成的泡沫状刺激性饮料。 起初,西班牙人发现不加糖的卡卡华特(cacahuatl)饮料很苦,难以下咽,便逐步改变了配方,创造出一种更符合欧洲人口味的饮料。他们将糖、肉桂、丁香、八角、杏仁、榛子、香草、橙花水、麝香与可可豆混合,加热制成糊状,就像今天许多流行的食谱一样,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然后他们在宽阔平坦的芭蕉叶上抹上这种糊状物,让它变硬,这样早期的平板状巧克力就制成了。为了制作巧克力热饮,他们把板状巧克力溶解在热水或者煮过玉米的水中,不停的搅拌直到溶液起泡,这或许是为了让巧克力饮料中的脂肪分布均匀,可可豆中含有50%以上的脂肪。 当传教士和探险家带着巧克力热饮回到西班牙时,他们遭到强大的天主教会的抵制。天主教会认为这种饮料受到了异教起源地的污染,饮用它的基督徒必然腐败。但是埃尔南多·科尔斯特以征服者归来的胜利姿态极力赞扬这种饮料,称其为“增强抵抗力和抗疲劳的神圣饮料”,褒奖之音盖过了教会可怕的预言。 巧克力很快传到英国,那里的“巧克力店”供应这种饮料。“巧克力店”是17世纪初在伦敦兴起的**咖啡馆的翻版。17世纪中叶,英国人汉斯·斯隆爵士(Hans Sloane)推广普及了热巧克力。斯隆在牙买加生活了好几年,观察那里的人们是如何依靠可可制品和牛奶茁壮成长的。然后他开始把巧克力溶解在牛奶中,而不是水里。 虽然一些博物学家和医生在美洲旅行时注意到那里的人吃固体巧克力含片,但许多欧洲人认为以这种形式吃巧克力会引起消化不良。由于已经证明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烹饪书籍中开始编入有关巧克力食谱的内容。 1828年,荷兰巧克力制造商康拉德·范·霍顿(Conrad van Houten)发明了一种可以从可可豆中挤出大部分油脂的螺旋压榨机,从而解决了可可豆质地粗糙易碎的问题。范·霍顿的压榨机可以将可可豆分离成可可粉和可可脂,从而精制出巧克力。可可粉溶解在热溶液中,制成了一种比以前的巧克力饮料美味得多的热饮。普通磨碎的可可豆与可可脂混合后,使巧克力浆更光滑,更容易与糖混合。 1876年,瑞士糖果制造商丹尼尔·彼得(Daniel Peter)利用雀巢公司发明的奶粉改进巧克力配方,生产出纯牛奶巧克力。1913年,另一位瑞士糖果爱好者朱尔斯·塞绍(Jules Sechaud)发明了夹心巧克力。早在**次世界大战之前,巧克力就已经成为*受欢迎的食品之一,尽管它仍然相当昂贵。 **巧克力 好时公司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立的众多美国巧克力公司之一,它们降低了巧克力的身价,生产了普通人能够买得起、吃得起的巧克力。今天它是美国***和*大的巧克力生产商。这家公司是米尔顿·好时(Milton Hershey)创立的,他把赚来的钱投资在宾夕法尼亚州一家巧克力工厂里生产焦糖。 当好时先生转向巧克力制作时,他决定在巧克力中加入牛奶,因为之前他在焦糖中添加鲜奶大获成功。采用大规模生产技术扩大生产量,增加巧克力市场销售额,生产的巧克力使用独立包装。这些措施使得巧克力价格非常实惠亲民。1904年,好时公司开始生产又一新品种巧克力棒,几十年来,它的价格仅为5美分。这种糖果非常受欢迎,以至于好时公司直到1968年才为它做广告。 一家名为玛氏(Mars)的公司生产了许多在美国经久不衰的巧克力甜点,不过该公司自1922年成立以来,已经扩大了业务范围,生产了几十种非巧克力产品。该公司的成功始于“银河巧克力棒”,这种巧克力比纯巧克力生产成本更低,因为它的麦芽味来自牛轧糖——一种蛋白和玉米糖浆的混合物。紧随其后,玛氏公司开发出士力架(Snickers)和 “三枪手巧克力棒”(Three Musketeers bars),香浓的巧克力包裹着柔软的焦糖和牛轧,还有酥脆的炸花生,带给消费者无比的满足。巧克力糖中间夹心无疑降低了产品成本。士力架的广告语激情四射:“横扫饥饿,活力无限。” 20世纪30年代,在西班牙内战中作战的士兵们想出了防止巧克力融化的方法。士兵们在巧克力外面涂上一层糖衣以防止巧克力在口米尔顿· 好时( M i l t o n Hershey)先生于1894年创建了好时巧克力公司,好时先生在他的一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并不是他所有的创意都受到好评,比如他的短命的洋葱和甜菜口味的冰冻果子露。好时公司每天要消耗113.6万升到1 3 2 . 5 万升的牛奶。 巧克力原料 巧克力中虽然还添加了其他成分——尤其是糖或甜味剂、香精,有时还添加碳酸钾用于制作所谓的荷兰可可——一种颜色更深、口味更淡的巧克力,但是可可豆是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树是常青树,生长在赤道20度以内,海拔30.5~305米之间。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随着对巧克力需求的增长,可可树的种植区域已扩大到新的地区。 *大的可可生产**是多米尼加共和国、秘鲁、墨西哥、厄瓜多尔、巴西、喀麦隆、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加纳和科特迪瓦(法语的意思是象牙海岸)。产品甚至扩展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科特迪瓦的产量接近160万吨,约占世界年产量的30%。巴西是西半球*大的可可豆生产国。好消息:巧克力含有少量的蛋白质、铁、钙、烟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钾、磷和镁——这些都是健康的维生素、矿物质,也是我们日常饮食中需要的物质。 坏消息:巧克力富含糖和脂肪,几乎完全抵消了任何营养优势。 可可树比较脆弱,他们会受到暴晒、真菌和昆虫的伤害。为了减少这种伤害,人们通常伴种些其他植物,如种植更坚硬的橡胶树、香蕉树或芭蕉树。在亚洲,可可树通常种植在椰子树旁边。椰子树给可可树提供保护,遮挡阳光的照射,并为种植可可树的农场主提供了另一种收入来源。 可可树的果实是长5~25.5厘米、直径7.5~10厘米的椭圆形豆荚。大多数的可可树只结30到40个果实,果实里的种子即是可可豆——通常30~40粒,卵形或椭圆形,长1.8~2.6厘米,直径1~1.5厘米,种子埋藏在胶质果肉中,每粒种子外面附有白色胶质,可通过发酵除去。由于气候均匀温暖,可可树的豆荚全年都在不断地成熟,而收获通常是有季节性的。可可果实3到4个月就会成熟,主要收获季节发生在雨季开始后5至6个月,第二次收获一般在1至4个月之后。一棵可可树大约能结30到40个豆荚,任何时候成熟的不超过一半,只有等待豆荚完全成熟才能收获。因为只有成熟的豆荚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可可豆,才能提供高品质的巧克力原料。豆荚收获是个繁重的体力活,可可树的枝杈脆弱,不能支撑攀爬人的体重,容易折断,所以成熟豆荚的采摘都是农民们用大砍刀砍下,或者用绑在长杆上的弯刀割下来。成熟的豆荚在种植园里就地用刀剖开,连同里面的果肉和种子一起用手取出来。 取出的可可豆与果肉交织在一起堆放在地上,在阳光下晒好几天。如果条件允许,一些种植园还会用机械干燥可可豆。果肉中的酶与野生的、空气中的酶母相结合,会有少量的发酵。开孔的豆子就会从发酵中的果肉吸收一些风味分子,包括甜、酸、果香、花香和葡萄酒香。所以,发酵处理得当,就能把略带涩味的清淡豆子转化为令人喜爱的风味和风味前驱物,使*终的产品更可口。在发酵过程中,可可豆的温度大约达到52℃,这有助于破坏可可豆的细胞壁,有效防止可可豆在运往工厂时发芽。一旦充分发酵,就很容易实现果肉分离,剥去剩下的果肉,晾干可可豆。 接下来,可可豆按大小和质量分级,装进麻袋,每袋重量从59~91千克不等。对这些可可豆检查完毕后就储存起来,之后由中间商买走,再转手拍卖给巧克力制造商。 生产过程 脱壳→烘焙→粉碎→精磨→精炼→塑形→冷却 1. 一旦加工厂收到可可豆后,就会对可可豆进行分类和清洗。经过一台风选机,豆子的外壳和可可仁就可分开。豆壳通常作为植物根部的保护物或者肥料出售,有 时也被用作商业锅炉的燃料。 2. 接下来烘焙可可仁,烘焙的温度和时间将决定巧克力的香气和风味。首先是在平板筛上烤,然后在旋转的圆柱体中吹热空气。在30分钟到2小时的时间里,可可豆中的水分大约从7%降到1%。烘焙过程会引发褐变反应,在此过程中,可可豆中自然存在的300多种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可可仁就呈现出我们所说的巧克力的浓郁香味。 3. 烘焙过的可可仁要经过碾碎工序,这是在旋转的花岗岩研磨机上进行的粉碎过程。研磨机的设计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多数研磨机工作方式类似老式的面粉厂。这种研磨过程的*终产物是一种被称为巧克力液的可可浆,由悬浮在油脂中的可可仁小颗粒组成。 4. 下一步是精炼,在几组旋转的金属桶之间进一步研磨可可液。每一次连续轧制都比前一次快,因为可可液变得更光滑,更容易流动。*终的目标是将可可液中的颗粒减小到大约0.025毫米。 可可粉 5. 生产巧克力的可可粉,是从热巧克力和烘焙混合物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这个分离过程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是由荷兰巧克力制造商康拉德·范·霍顿(Conrad van Houten)发明的。在分离过程中加碱性溶液处理,通常是碳酸钾。这种处理方法使可可的颜色变暗,味道变得更温和,并减少可可粒在溶液中形成团块的倾向。产生的粉末被称为荷兰可可粉。 6. 制作可可粉的下一步是可可浆脱脂,也就是在两个滚筒之间压缩液体从其中去除黄油,直到大约一半的脂肪从可可豆中释放出来。由此产生的固体物质,通常称为“滤饼”,然后打碎、切碎或压碎,然后筛出可可粉。可可粉里加入添加剂,如加入糖或其他甜味剂,经过混合,这种可可粉变成了现代版的巧克力。 制作巧克力糖果 7. 如果要制作巧克力糖果,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将可可粉和可可脂重新混合。巧克力成分中加入可可脂对于巧克力的质地和光滑度是必要的。不同种类的巧克力需要不同比例的可可脂。 8. 这种混合物经历了一个被称为“精炼”的过程,这是个混合搅拌过程,混合物不停地旋转,并在一个巨大的敞口罐中被研磨(见图1)。精炼的过程可能需要3小时到3天的时间——不是时间越长就一定越好。这是制作巧克力*重要的一步。搅拌的速度和温度是决定*终产品质量的关键。 9. 加入其他原料的时间和比例也是影响精炼的重要因素。精炼过程中添加的成分决定了所要生产的巧克力的种类:甜巧克力由可可浆、可可脂、糖和香草组成;不是很甜的或者半甜半苦的这两种黑巧克力可可粉含量比较高;牛奶巧克力包括全脂牛奶巧克力和鲜奶巧克力。 10.在精炼加工的*后,将巧克力倒入模具中浇模成型,冷却、切割、包装。
    目录
    交通工具及部件 直升机 汽车 邮轮 **气囊 喷气发动机 轮胎 机械及数码设备 割草机 组合锁 地震仪 智能手机 感烟探测器 条形码扫描仪 服饰穿戴 牛仔裤 跑鞋 手表 眼镜 隐形眼睛 防弹衣 生活日用 温度计 灯泡 铅笔 邮票 橡皮筋 **胶 拉链 食品及美妆护肤 奶酪 巧克力 莎莎酱 糖 口红 指甲油 防晒霜 其他 光盘 太阳能电池板 光纤 吉他 小号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