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了不起的孩子:如何培养高情商、抗挫折能力强的孩子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了不起的孩子:如何培养高情商、抗挫折能力强的孩子

  • 作者:(日) 大河原美以 著 时代华语 出品
  •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7569933475
  •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 页数:208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培养出“好孩子”,可是“好孩子”的定义又是什么?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公司听老板的话? 本书畅销日本14年,融专业性、实用性于一体,以场景化的案例分享了6至12岁的亚洲儿童在性格养成、情商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法。作者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出发,鼓励每个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学会勇敢地哭泣。而家长*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培养孩子学会控制内心的愤怒、悲伤、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 对“好孩子”的真正定义因人而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心理健康、内心强大、三观正确、独立自主、能够经得起风浪的孩子才能在这充满荆棘的漫漫人生路上,勇敢的走下去。 成为了不起的孩子,必要的事情只有一件,而您将从这本书中得到答案。
    文章节选
    2.感情的教育 通过语文或道德教材,我们逐渐了解到他人的感受以及他人给予我们的关怀,并且在这种教育下渐渐长大成人。但是类似于“我很开心”“我很难���”“我很生气”“我感到不安”之类的感情又是谁传授给我们的呢?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是我们长大懂事以来自然而然就会明白的事情,并不是别人给予我们的。也就是说,我们都以为了解自己的感情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实际上,要想了解自己的感情是十分困难的。就连大人都会在难过的时候发脾气,不安的时候笑出声。搞不清楚自己感情的情况绝不罕见。
    但是,我留意到孩子们搞不清自己感情的情况越来越多了,这成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因为“不了解自己感情”就会导致孩子们在成长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感情是十分重要的。让孩子们能够说出“我很高兴”“我很难过”“我很生气”这样的话并且重视自己的感情,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优太妈妈:“我知道让优太能说出‘我很高兴!’这样的话是很重要的,我也十分重视这一点。可我觉得‘优太很难过’‘优太很生气’这样的话是不好的,所以您让我重视这些,我也不太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啊。而且孩子也不怎么说这种负面的话呀……”
    的确,有像优太妈妈这样的想法的人也许是比较普遍的。
    如果各位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这样的“常识”能够得到瓦解就再好不过了。据说差不多到了3岁左右,大多数的孩子都开始学会说“我很高兴”了。不过像“我很难过”“我很生气”“我不服气”这样比较消极的、不愉快的感情能否被孩子们表达出来,就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
    有的孩子就算到了初中、高中、大学,都说不出“我很难过”“我不服气”,也就是说即便到了这个年纪他们依然不明白自己的感情,与此相应地,也难怪他们会对人施加暴力、口出恶言、惹下麻烦、拒绝吃饭、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了……
    步美妈妈:“诶!这件事情居然如此重要吗?您的意思是,要让我重视孩子自身的感情?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步美哭了,我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过她的心情,反倒光想着自己有多头疼……”
    步美爸爸:“嗯,你确实会这样。就是因为你就老是在讨步美开心,我才会认为‘非得由我来好好教育步美不可’,所以我对她比较严格……不过怎么说呢,我也从来没考虑过步美的感受,只觉得‘我有在好好地教育孩子’的存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也是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罢了。”
    没错。所谓“当父母的思想准备”,就是让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的感情,而不是自己的感情。
    虽然大多数家长都是在孩子们产生了一些不适应的状况后才开始面对这个“试炼”,不过我认为早点转换方式是*好的。
    我们爱着孩子们,所以会希望他们尽可能远离愤怒、悲伤、憎恨、恐惧和不安等负面感情,总是能够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孩子若是能够保持笑容、充满精气神儿,就说明他不会被愤怒、悲伤、憎恨、恐惧和不安支配,这样父母才能够放下心来。
    但是很遗憾,不管我们有多么盼望,孩子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负面的感情。
    因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所谓的生理现象,是指身体的反应。感情是身体中流淌的能量,是一种无法以自我意识来控制的身体反应。
    当妈妈在给弟弟喂奶的时候,“不甘心”的能量就会在身体里流淌;当爸爸愿意陪自己玩时,体内流淌的是“喜悦”的能量;当肚子饿了,想睡觉的时候,身体中就会流淌着“不开心、闹别扭”的能量。
    “怒不可遏”“忍无可忍”这样的成语,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强烈的愤怒是我们身体的自然反应。当我们开心、喜悦之时,内心就会涌起一种欢快的感觉;当我们生气时,就会血压上升,面红耳赤,试图按捺内心怒火的话,说不定手会颤抖起来;我们难过时,会有一股热意涌上心头而泪流不止。也就是说,当我们像这样感受到内心的感情之时,“喜悦”“悲伤”这些词是与我们身体的感觉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各位能够把感情看作一种生理现象,就一定能够理解我接下来所说的内容。
    如果在孩子想小便的时候对他说:“忍着!”会怎么样呢?
    会憋出病的吧。
    在孩子哭的时候要是对他说:“不许哭!”又会怎么样呢?
    一样会憋出病。
    感情的流露和尿意的产生一样,都是生理现象,因此如果阻止了孩子的感情流露,就会和憋尿一样,把孩子憋出病。
    优太妈妈:“诶,这可不好。我们家优太也会生病吗?我每天都冲着他嚷嚷‘不许哭’呢。”
    步美爸爸:“我们家也是啊。孩子一哭,内人就会陷入慌乱,而我会生气地大声冲她喊,‘别哭了’。现在改正会不会已经为时已晚?”
    不管爸爸妈妈怎么训斥孩子、不许他们哭,如果呵斥不起效的话,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请回想一下刚刚说到的“不顾他人感受”的能量。就算孩子被父母训斥,也不会考虑父母的感受,仍旧放声大哭的话,说明孩子充满了“生存的力量”。
    不过这种情况下,被不听话的孩子惹怒的父母,可能会引发其他的恶性循环。
    如果能在孩子哭泣时心怀从容,孩子说不定反而就不会哭了。
    优太妈妈:“您又让我大开眼界啊。这样想的话,优太真是充满了‘生存的力量’呢。正如您说的那样,因为我的怒吼,优太反而哭得更凶了,的确存在这样的恶性循环。我要是能从容一点就好了!”
    步美爸爸:“哎呀,我们就要担心了。步美基本上都是很乖巧听话的,被我吼上一句,她立马就不哭了。不过,她的眼神是飘忽不定的。我觉得她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不过这反倒让人不安啊。从她眼神游离的样子就能看出她在害怕……”
    步美妈妈:“啊!这可怎么办呀!”
    孩子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会有像优太这样坚强的孩子,也会有像步美那样感情细腻的孩子。这就是个性,不管哪种个性都是十分美好的。
    感情细腻的孩子善于理解什么是父母所盼望的,容易成长为能够回应父母期待的“好孩子”,所以父母有可能会缺乏警惕。因为孩子能察觉父母的感受,所以“不需要父母操心”,这样的孩子小时候不怎么需要父母的操劳,相应地,父母就容易疏忽大意。
    因此,面对感情细腻的孩子,就更要观察他有没有因为特别在意父母的感受,从而**内心的愤怒、悲伤和不安等负面情绪。
    因为内心坚强的孩子比较不在乎给父母添麻烦,所以对父母而言他是一个“让人操心的孩子”。就像优太妈妈刚刚说的那样,很容易陷入越骂孩子,孩子就哭得越凶;孩子哭得越凶,家长就骂得越凶的恶性循环之中。
    所以当您的孩子是这种情况的时候,希望您能在心里默念:“孩子不怕给父母添麻烦证明,他有生存的力量。”并且要保持镇定。
    在你发现育儿方法有错误的时候,改正是来得及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羁绊是十分牢固的。当你想为孩子做出改变时,这份心意也能传达给孩子。
    实际上就算孩子长大了,等你注意到问题的出现,再进行纠正也是来得及的。我在第4章里会提到,通过克服这样的挫折,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将得到构筑,并更加充实。
    不过,当然还是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纠正,对双方更有利。因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之力还足以帮助孩子,但是等孩子到了高中之后,父母能够援助孩子的地方就会变少。
    步美和优太只是3岁的小朋友,所以现在只要“在孩子哭的时候能抱抱他”就没问题了。
    目录
    第1章 感情的成长 1.把孩子培养成“好孩子”的愿望/ 002 2.感情的教育/ 015 3.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能够控制愤怒、悲伤、不安等负面情绪的人/ 024 4.超越辈分的痛苦连锁/ 040 第2章 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1.大脑的作用与内心/ 050 2.“弱小而脆弱”与“强大而坚强”/ 054 3.创伤体验和自发性恢复/ 062 4.亲子间的恶性循环与恢复力/ 077 第3章 学校中孩子们危险的表现 1 如何支援年幼的孩子/ 091 2.我们要如何抚平孩子狂暴的心?/ 112 3.对犯错和失败的强烈不安/ 124 4.欺负来欺负去的人际关系/ 133 第4章 从现在起父母能做的事 1.太郎的情况——我从未想到太郎会把金鱼给杀了/ 145 2.纱荣子的情况——我的小天使不可能是欺凌的幕后主使/ 155 3.吉雄的情况——我们家孩子只是身体出了点毛病,不是“精神上”的问题/ 167 4.贵子的情况——我不管她有没有自残,只要她能去上学就行/ 175 第5章 大人的义务与责任 1.“想哭就哭”的“好孩子”不必刻意强求/ 182 2.“无痛文明”与儿童教育/ 185 3.对“包容”的误解/ 190 后 记/ 19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