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蜀地文心:四川文艺大家口述历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蜀地文心:四川文艺大家口述历史

  • 作者:封面新闻 编
  •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41157646
  •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宽窄巷》人文书系”中的其中一本。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深耕四川本土文化,“《宽窄巷》人文书系”是对已推出的一大批人文报道的一次整理集结。全书分五个篇章来介绍包括马识途、王火、许倩云、徐述、严西秀、朱宝勇等名家在内的四川文学界、川剧界、曲艺界、编导界、蜀地音乐不同文艺领域的大家,以“抢救性”的方式试图留下蜀地文脉。本书以人物报道结合人物访谈的非虚构写作方式将每一位名家的艺术创造与人生起伏记录下来,凝结成为一部部个人口述史。
    文章节选
    马识途:我的生命当中,没有“投降”二字
    |名家档案|
    马识途,1915年1月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职。他自少年时代起即投身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后长期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出生入死,功勋**。他在担任政务职责和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文艺创作,几十年来写下了700余万字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大多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中国革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笔丰厚的宝贵财富。一个人一生中做好一件事都不容易了,但传奇正在于,有人可以同时在两个领域成绩**。马识途正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少出夔门,志怀报国,奋斗百年。戎马与笔墨,革
    命和文学,他将两项事业,**融为一身。比传奇更令��称奇且深感敬佩的是,2018年,马识途103岁了,但他还在写,而且以强大的求生意志和对文学的炽热之爱,再次战胜了癌症。他说:“我还在发奋。”
    用作品书写壮阔革命史
    2016年,马老写了一本人物回忆录《人物印象——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他将自己记忆中敬佩的人物写下来,有他从事革命工作接触到的领导,也有鲁迅、巴金、吴宓、夏衍、曹禺、李劼人、吴祖光、艾芜、沙汀这样的文坛名家,一共写了90多个人物。2017年,马老查出得了肺癌。病魔没有阻挡一颗渴望生命和文学的心,他在病房里写出了《夜谭十记》的续集《夜谭续记》。写好10个故事后,他的病奇迹般地好了。2018年,18卷700万字《马识途文集》出版。这部全集将马老的小说、文论、散文等作品进行了迄今为止*全的收录。当世人还在惊讶他的创作力旺盛,马老又想起来70多年前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师从陈梦家等老师学的古文字学,研究起了甲骨文,并开始动笔写一些学术性质的文字。马老的文学作品,题材上多与革命生涯、人生经历分不开。而将这种经验转化为文学,除了得益于自幼受到的书香熏陶,还跟他在西南联大就读获得的营养相关。1941年,地下工作暂时受挫,按照上级传达的“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精神,马识途以“马千禾”的名字,考入西南联大就读。
    在西南联大中文系,马老受到闻一多、朱自清等文学名家的教诲,接受了文学创作的科班训练。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加上自己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便开始了文学写作,散文、诗词、小说都有习作。但在当时,马识途意识到,写作和职业革命家生涯是不相容的,调离昆明时,为了遵守党的秘密工作纪律,忍痛将一切文字性的东西一火焚之,并且下决心和文学绝缘,投入出生入死的地下斗争中去。直到1959年,《四川文学》主编沙汀找到马识途,约写了关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文章《老三姐》,才重续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在马老的诸多作品中,《清江壮歌》是尤为特别的一部,这部小说以他和革命伴侣刘惠馨同志真实的革命经历为原型。1941年1月20日,时任中共鄂西特委妇女部长的刘惠馨,不幸被捕,同年11月17日,壮烈牺牲。刘惠馨被捕时,马老的女儿才刚生下一个月,从此下落不明。1960年,马识途才在武汉找到了离散近20年的女儿。女儿被一对工人夫妇抚养成人,马老不让女儿改姓马,让她仍与养父养母住在一起,以便侍奉。
    2011年,时近百岁的马老,还去湖北参加纪念何功伟、刘惠馨烈士英勇就义七十周年的活动。马老当时写了一首诗:“暌隔阴阳七十年,今来祭扫泪涟涟。我身愿作恩施土,雨夕风晨伴夙缘。”这种深厚的爱情,令人动容。 遗憾没能写出“传世之作”
    在长江三峡明珠的旅游胜地石宝寨附近,有一个由长江回流冲击而成的肥沃的平沙坝。
    坝里的一个小山脚下,曾经坐落着一个马家大院。这里世代住着几十户马姓人家,其中一家的主人便是马识途的父亲马玉之。马家大院的大门两边悬着“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大字对联,也彰显出马家书香门第本色。马玉之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熊克武等革命党人私交甚好,思想非常开明。马玉之以区督学身份,竞选当上县议会议员,后又被推举为议长,得到当时四川*大的军阀、四川善后督办刘湘赏识,被任命为洪雅县长。作为一个县的父母官,马玉之刚正不阿,治县有方,成绩**,在当地有不小的威望。
    行政事务繁忙,马玉之对子女教育也没有放松。“我当时*喜欢的是清代学者吴乘权著的简明中国通史读本《纲鉴易知录》,激发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历史的了解。”马识途在亲笔自传《百岁拾忆》中写到。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家里男孩满16岁时,一律赶出三峡,到外面闯荡安身立命。16岁初中毕业的马识途,离开家乡,出峡求学,辗转北京、上海、南京、昆明,*终一路成长、磨炼,从*初“工业救国”转求革命道路,成为一名革命者、文学家。
    传奇流转,但传奇本身是谦卑、冷静的。马老对自己的文学是不满意的,在2013年举行的四川省文联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马老被授予“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做颁奖答谢词时,马老说:“我没有什么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
    他认为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回想起自1935年就开始在上海发表作品,1941年开始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四年,接受许多文学大师如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教授的教诲。他又联想到在革命生涯中有很多积累,经历中国20世纪的一百年,亲自看到中国的大变化。“照理说,我应该创作出远比我已发表作品更好的作品,然而我没有实现应有传世之作的理想。革命胜利后,我又走上从政的道路,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就抽时间写作。我写的很多文学东西,都是为革命呐喊,但在艺术水准上还不够。
    写小说斗病魔,癌症都落荒而逃了
    每每想到不少作家创作生涯早早结束,心里对马老的敬意就更多几分。跨越百岁高龄大关之后,马老又新写了几本书,而且他再一次战胜了癌魔。*新出版的《马识途文集》18卷里,有不少是马老百岁之后写的。而且还有两本新写的书,没有收入全集。他还特别**读《毛泽东诗词读解》:“这是我把毛泽东的诗词都读了以后,加以注解、介绍、研究,是一个研究文本。我对毛主席诗词非常推崇,所以一篇篇读了写下来。30年了,终于出版了,希望大家能看看。
    2001年,马老患了肾癌,一个肾被切除。马老很幽默,自嘲“我是孤圣(肾)人”,乐观心态让人佩服。他反过来还会安慰大家:“你们不用担心,现在癌症完全痊愈了,我就是肾功能有些不好,而且因为少了一个肾的原因,有条腿一直比较肿。”
    2017年,就在马老动手写《夜谭续记》时,却在体检时查出得了肺癌,这本书的创作眼看可能半途而废,但病魔没能阻挡住一颗渴望生命和文学的心。他让子女将手稿带到病房,继续他的写作,出院后也坚持一边**一边写作。就在家里人为他的病情担忧之际,马老想起了司马迁发奋写《史记》的故事:“司马迁激励了我,我也要发奋而作。我曾经对朋友说过,我的生活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我决不会就此向病魔投降!我要和病魔斗争,和它抢时间,完成这本书稿的创作。”
    于是,马老一边积极**,一边坚持写作。医生护士看到马老如此坚强,就说:“得了这么重的病,您还在那儿写东西?真是怪人。”马老说:“这毫不奇怪,我就是要和病魔战斗到底,正像当年我做地下革命斗争不畏死一样。”
    就在马老完成《夜谭续记》这本书的初稿之际,马老的保健医生告诉他,经过半年多的****,马老肺上那个**阴影竟然看不到了,查血的指标也完全正常了。马老的身体奇迹般地好了!一家人皆大欢喜。马老还请大家吃饭,正式宣布自己已经战胜了癌魔。他还戏说道:“咋个,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哈哈!它看我写完小说,它就甘拜下风,它也下岗了,逃跑了。
    真是令人欣喜!马老再次战胜了癌魔,恢复了健康,这是马老旺盛生命力的展现,想必也有对文学热爱、炽热追求的精神力量。在《夜谭续记》后记中,马老意志铿锵:“一个人只要不怕死,便会勇气百倍,一有勇气,更有力量战胜危险和痛苦。”
    或许有人会问,活到103岁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写东西呢?马老回答说:“我现在眼睛也看不清,耳朵也不灵了。看书、写作是比较困难了,没有以前那么自如了,但我不能总是无所事事嘛,两度遭受癌症侵袭,居然两次都战胜了,和时间赛跑,我尽量发奋写东西。”
    如今,大病痊愈,闲下来,马老又开始写了。而且对于这种状态,他自嘲,“像发疯了似的”。很多人都想问马老为何如此高寿,马老笑了:“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一活就活到了现在,今年都103岁了,好像另外一个世界给我的通知书搞丢了。 对话马识途:新作《夜谭续记》更有四川特色
    马老所著的《夜谭十记》包含十个故事,讲的是衙门里的十个穷科员每人抓阄,抽中的就得讲一个故事,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百态。2010年,**电影导演姜文的《让子弹飞》票房和口碑爆棚,其故事正是改编自马老的《夜谭十记》之“盗官记”。
    如今他的新作《夜谭续记》大概是怎样的结构和内容?时隔多年,为什么再叙写“夜谭”系列?对此,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对马老进行了专访。
    马老透露,《夜谭续记》结构跟《夜谭十记》是一样的。还是十个人,现在叫公务员了。他们组织了一个龙门阵茶会。大家在一块儿喝茶,抓阄,谁拈到一个,谁就先讲一个故事。十个人讲十个故事。原来《夜谭十记》里的十个讲述人,没有女性。这次续记里的十个人,其中有两位女性。前面五个发生在旧社会,后面五个讲的就是1949年后的事了。写这个续记系列,并没有说一定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主要就是摆龙门阵,讲过去的奇闻异事,算是比较耐看吧。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夜谭十记》可读性非常高。语言通俗幽默,旧社会奇闻趣事很好看。这样的创作风格,您有怎样的考虑? 马识途: 我在写的时候,就想到必须要讲好故事。首先要能够吸引到人来读。思想是潜移默化传达给读者的。所以我的小说很注重传奇性,将革命的思想性和世俗的传奇性结合起来。我当然希望《夜谭续记》能够出版,却也有几分忐忑。它能侥幸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青睐而出版,但能逃过文化市场里读者的白眼吗?管它的,让它去吧,只要没有一出版便遭遇被投入纸浆厂的命运,余愿足矣。
    四川的口语非常生动。所以我这次写《夜谭续记》也是充分运用了四川的口语,与《夜谭十记》比起来更接近四川方言、本土特色。总体来说,就是四川人用四川话讲四川故事。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夜谭系列中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这些故事来源于哪里?
    马识途: 书里面写的都是我所听到的奇闻异事,都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一些奇怪的事情。曾经身为隐蔽战线的共产党员,因为搞革命的缘故,我需要用各样的职业来掩饰身份,当过小公务员和行商走贩,做过流浪汉,跟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往来。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就听到了这些奇闻异事。让我意识到当时那个社会是多么乖谬绝伦、荒唐可笑;那些普通人的灵魂是多么高尚和纯洁,性格多么乐观,语言多么生动而富于幽默感。我简直像站在一个才打开的琳琅满目的
    宝石矿前一样,这是多么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呀。我都把它记下来放脑子里。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这次写《夜谭续记》的契机是怎样的?
    马识途: 1982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的总编辑韦君宜推动下,我出版了《夜谭十记》。初版印了二十万册,随后还加印,一时颇为红火。于是韦君宜专门来成都找我——我们本就是1937年冬鄂豫皖苏区为湖北省委办的党训班的同学,以后在白区一同做过地下工作,成为朋友。她一来就对我提出一个文学创作建议,她知道我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经以各种身份为职业掩护,和社会的三教九流多有接触,亲历或见闻过许多奇人异事。
    她说,《夜谭十记》出版后反应很好,你不如把你脑子里还存有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拿出来,就用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那样的格式,搞一个“夜谭文学系列”。我当时就脑子发热,在记忆库里搜索,一口气就说出十个故事的题目和几个故事的梗概。韦君宜很高兴,我们当场商量先出一本《夜谭续记》。不久,我就动笔写故事提纲了。但不幸的是,韦君宜突然中风,没有人再继续督促我,加之我确实公务繁忙,就放下了这个写作计划。但这些故事本身,一直存在于我脑子中,常常在梦中还会与故事里的人物对话。
    我这一放,就是三十年,前面出版的《夜谭十记》也随着岁月流逝,理所当然地逐渐淡出读者的视线。直到2010年,导演姜文将《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成《让子弹飞》搬上荧幕,一上映就出人意料地大行于市。于是,原著小说《夜谭十记》也附丽于《让子弹飞》而飞了起来。几个出版社争着出版,连台湾地区也来凑热闹,出了一版繁体字的《夜谭十记》。因此,我头脑又开始发热,想把原来和韦君宜一起计划好的《夜谭续记》重新完成,也算是纪念韦君宜吧。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您期待《夜谭续记》被拍成电影吗?您对电影这个载体一直很看重,认为它可以拓宽受众。
    马识途: 对影视这个问题,我一直是非常支持的。我希望有一些写雅文学的作家,转过来学习通俗文学的优点,写更多喜闻乐见的作品。文艺要为更多的群众服务,影视剧是非常强的传播形式。一本书的受众,很难比得上一部影视作品。100个作家出100本书,每本书如果平均卖到3000—5000册,总量才几十万册,但一个电视剧出来就有几千万人看。依我看,作家拿出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影视编剧领域,值得尝试。
    (本文原载于2018年7月23日《华西都市报》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目录
    文学界 〈**编 〉 马识途:我的生命当中,没有“投降”二字 003 王火:名字是火,气质如水 013 白航:诗意洒人生,掌舵《星星》诗刊 022 李致:官衔之外,实则一介书生 034 流沙河:流沙似金,河水如玉 046 张新泉:从铁匠到鲁奖诗人 059 阿来:“乡村之子”攀登文学高峰 069 川剧界 〈第二编 〉 许倩云:川剧皇后一片丹心育“梅花” 087 徐棻:把雅俗共赏做到** 093 蓝光临:川剧小生一曲惊梦七十年 101 晓艇:一入梨园七十年,卸妆不谢幕 107 魏明伦:“巴蜀鬼才”独树“鬼帜”追古今 113 许明耻:一代名丑也识人生愁滋味 122 曲艺界 〈第三编 〉 徐述:巴山蜀水清音起,德派扬琴一灯传 133 沈伐:光脚少年舞蹁跹,谐剧鼻**绝艺 142 谢惠仁:古韵试新风,低语传馨香 149 黄志:荷叶一枯三十年,馨香留与待来人 156 李伯清:退而不休,七旬巴蜀男神与时俱进 162 程永玲:稚声一曲惊四座,恰似清音动珠玉 172 张徐:误入三才板,一唱五十年 180 编导界 〈第四编 〉 严西秀:二胡拉出一生曲艺路 189 陈福黔:戏里看人生,剧中谱真情 196 金乃凡:一别台前,隐幕五十年 204 包德宾:夜深一盏灯,石匠“雕”剧本 213 谢洪:追梦赤子心,首开武侠风 220 音乐界 〈第五编 〉 朱宝勇:歌韵化丹青,“黄杨扁担”走天下 229 黄虎威:峨眉歌明月,天山弹牧歌 235 敖昌群:一气呵成写就《我爱你,中华》 243 王文训:宫商角徵羽,唱不尽才情纵横 250 蓝天:歌中有戏,戏中有歌 25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