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
QQ咨询:
有路璐璐:

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

  • 作者:(澳)彼得·贝尔伍德 著,陈洪波 等译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97062
  •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研究了世界上不同地区早期农业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所使用的资料和方法包括考古学、比较语言学、生物人类学,研究对象集中在世界上几个关键的早期农业**,包括中东、中国、北非、新几内亚、中美洲和安第斯中部。贝尔伍德教授据此提出了农业—语族扩张理论(language- farming model),认为那些特别核心的早期农业地区,是农业社会起源的**,人群的迁徙带动了农业、语言和人种的传播,造就了后世人类文化分布的版图。
    文章节选
    译后记 《*早的农人: 农业社会的起源》(First Farmers: the Origins of Agricultural Societies)一书是世界**考古学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彼得·贝尔伍德(Peter S. Bellwood)教授的名著,出版于2005年,曾经获得美国考古学会的*佳著作奖(Book Award from the Society for American Archaeology, 2006年),在全世界有重大影响。该书较早在国内介绍是经由洪晓纯博士,她曾经是贝尔伍德先生的学生和助手,目前也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工作。《南方文物》2011年第3期发表了洪晓纯博士采写的《彼得·贝尔伍德(Peter Bellwood)教授访谈录》,系统介绍了贝尔伍德教授的学术经历和成就,其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早的农人》一书的主要观点。由此,该书在中国考古学界逐渐广为人知,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案例分析基���上进行理论建构是西方考古学的强项,《*早的农人》建立的“农业、族群和语言扩散假说”堪称是西方考古学理论研究中的经典,思维宏大,论述缜密,资料丰富,**学术魅力。这种跨学科、全球性、“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存在争议,但其贡献毋庸置疑,国际考古学界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4年陈洪波在耶鲁大学人类学系访问期间研读了这本书,觉得这本书不但有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在内容上也与中国考古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对于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有浓墨重彩的书写,多有精辟之论,这在西方考古学著作中是不多见的,因此萌生了将此书翻译为中文出版的想法。陈洪波的工作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与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有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当陈洪波将翻译该书的想法向林强所长汇报时,当即得到了首肯,经研究拟列入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学术丛书出版。该所谢光茂研究员和贝尔伍德教授有长期的学术交往,他和贝尔伍德教授联系后,得到了老先生的大力支持,贝尔伍德教授不但积极帮助解决著作版问题并提供插图原稿,还为中译本慷慨作序。 本书的翻译由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合作进行,是一项集体成果,由陈洪波教授和谢光茂研究员领衔主译,其他翻译人员包括: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杜芳芳、陆艳慧,柳州市博物馆谢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吴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张小攀和广西民族博物馆陆秋燕。杜芳芳还负责了部分译稿的初步校对。*后由陈洪波和谢光茂负责全书的校对,并由陈洪波统稿。由于翻译团队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翻译和出版始终得到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林强所长等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编辑贾利民先生为此书出版付出了艰辛劳动,从联系版权到编辑校对,都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难题,亦多次向国内外学者请教,特别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洪晓纯博士、复旦大学陈淳教授和张萌博士等,对译者不厌其烦多有指点。我们在此谨致谢忱! 陈洪波 谢光茂 2020年3月12日
    目录
    中文版序1 英文版序1 **章早期农业扩散假说1 概述1 相关学科3 主要观点5 指导原则10 第二章关于农业起源与扩散的思考14 农业的意义: 生产力和人口数量16 为什么农业会在某些地区率先发展?23 农业相对于狩猎采集的重要性32 在什么情况下史前狩猎采集者采纳了农业?36 **类: 非洲和亚洲的“小生境”狩猎采集者38 第二类: 澳大利亚、安达曼群岛和美洲地区的 “开放型”狩猎采集者44 第三类: 农人退化为狩猎采集者48 一项比较研究: 为什么民族志中的狩猎采集者没有采纳 农业?51 关于考古资料55第三章西南亚农业起源57 新月沃地的植物驯化59 公元前19000年到前9500年黎凡特地区的狩猎采集者63 前陶新石器时代和驯化作物崛起69 谷物驯化是如何在西南亚开始的?74 西南亚农业考古资料的宏观考察76 前陶新石器时代A段77 前陶新石器时代B段79 新石器革命的真正转折点85 第四章走出新月沃地: 农业在欧洲和亚洲的传播89 新石器经济在欧洲的传播90 欧洲南部及地中海地区93 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希腊93 巴尔干半岛98 地中海地区99 欧洲温带地区与北欧100 多瑙河流域和北欧中石器时代102 漏斗杯文化与波罗的海地区104 不列颠群岛106 欧洲史前时期的狩猎者与农人107 农业从西南亚向东亚的传播109 中亚109 印度次大陆112 印度次大陆的驯化作物114 从狩猎采集到农耕: 南亚地区的农业发展之路115 梅赫尔格尔文化的成果115 印度西部: 从巴拉塔尔到乔威118 印度南部120 恒河流域和印度东北地区122 欧洲与南亚的比较125 第五章非洲: 又一个农业起源**?127 西南亚农业文化传入埃及129 非洲本土驯化的起源135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农业的发展与传播139 非洲中部和南部农业的出现140 第六章东亚农业起源146 环境因素与中国的作物驯化过程153 中国早期农业考古156 黄河和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资料158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的发展160 长江以南——河姆渡文化与马家浜文化163 浙江南部的农业传播164 第七章农业向东南亚和太平洋的传播168 东南亚农业传播的背景170 大陆东南亚的早期农人171 台湾岛和岛屿东南亚的早期农人176 太平洋地区的早期农人184 新几内亚的农业发展轨迹及其在太平洋殖民中的作用186 第八章美洲早期农业192 背景概况195 早期农业地理环境及文化轨迹197 关于美洲农业起源的主要观点201 驯化作物203 玉米204 其他作物207 美洲的早期陶器209 美洲的早期农人210 安第斯山区210 亚马逊地区217 中美洲218 美国西南部223 高速公路和管道建设带来的考古发现228 美国西南部农人来自中美洲?230 美国东部林地农业的独立起源232 第九章如何通过语言研究人类史前史?239 语系及其研究方法240 语系发生及其网络244 语系的识别与种系关系246 相关语系252 语言和语系是怎样传播的?254 语言如何随着时间而改变?258 超大语系,以及关于时间因素的进一步讨论261 语言的竞争: 语言转换262 语言竞争: 接触引起转变265 第十章农业传播: 考古学与语言学的比较研究268 欧亚大陆西部和中部,以及北非269 印欧语系269 印欧语系来自东欧大草原?271 原始印欧语的真正起源地在哪里?我们能够 了解多少?273 科林·伦福儒对印欧语系研究的贡献276 亚非语系278 埃兰语和达罗毗荼语,以及印度雅利安语282 多学科视野下的南亚史前史286 印欧语系,亚非语系,埃兰达罗毗荼语系,以及泛欧亚 大陆语系290 撒哈拉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尼罗撒哈拉语系和 尼日尔刚果语系293 尼罗撒哈拉语系293 尼日尔刚果语,班图语294 东亚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298 中国和大陆东南亚的语系298 南岛语系304 东亚概观306 “阿尔泰语系”谜团307 跨新几内亚语系309 美洲——南部和中部310 南美洲312 中美洲和美国西南部317 乌托阿兹特克语系320 北美东部327 阿尔冈琴语和马斯科吉语328 易洛魁语、苏语和卡多语332 *早的农人传播他们的语言吗?336 第十一章遗传学、体质人类学和人类生理特征338 人类生物学特征与语系之间是否相关?340 基因记录了历史?341 西南亚和欧洲343 南亚351 非洲353 东亚354 东南亚和太平洋: 以南岛人为例355 美洲363 早期农业是通过人口迁徙扩散的吗?364 第十二章早期农业扩张的性质366 起源地、迁徙区、摩擦区和回归区367 农业起源与扩散过程的各个阶段371 注释375 参考文献392 索引503 译后记52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