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思考的整理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思考的整理学

  • 作者:(日)外山滋比古,译者:施敏霞 后浪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92929
  •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01日
  • 页数:256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如果大脑只是存储知识的杂乱仓库,就难以输出打动人心的思考观点。通过对思考的整理,我们得以将碎片化的信息转化为生动的想法,避免在重要时刻手忙脚乱,在随时随地的思考锻炼中使思考实现质的提升,让大脑成为拥有创造力的工厂。 在本书中,作者基于丰富深刻的思考体验,提出了独特又**的思考整理法。比如当思考迟迟没有头绪时,将想法搁置一段时间反而更有效;利用卡片和笔记本分类收集知识碎片,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兴趣、价值观对知识进行过滤,有助于思考的整理;遗忘对思考的整理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者的指引下,我们可以重新体会思考的乐趣,轻松又有技巧地整理散乱的思考,激发出更多创造力。
    文章节选
    滑翔机 很多时候,当人们萌生出学习的欲望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学校。这里指的并不是学校里的学生,而是那些已经老大不小的成年人,比如家庭主妇。当孩子渐渐长大,她们也有了自己的时间,便想着再回炉深造一下。于是,很多人再次踏进母校的大门,跟学校商量着能否让自己以旁听生的身份重新坐回教室。虽然很多人都无法将这种想法付诸行动,但有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 不仅仅是家庭主妇会萌生这种念头。当我们想开始接触一种新事物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学校。无关年龄与性别,这是大部分人的思维模��。想进入学习状态,首先就要找到一位教授知识的人。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学校会安排好教科书以及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去这里学习知识才是正统的。 不可否认,从某种程度来说,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可以掌握为这个社会所需的一定知识。当今社会,随着对知识有需求的职业日益增多,学校教育日渐受到重视也是必然的。 当今的社会主流认知,可以说带着一种十分强烈的学校信仰。全日本94% 的初中生都进入了高中。大家都觉得如果连高中都没毕业的话,也太说不过去了。 然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教科书和老师的牵引下勉强学习的。虽然一直提倡要自学,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独立获取知识。换句话说,他们就像滑翔机一般,无法凭借自身力量凌空飞翔。 远观时,滑翔机与飞机看起来非常相似。两者都能够在空中飞翔,而且滑翔机飞行时不会发出声响,它在空中滑翔的优雅姿态,与飞机相比甚至还略胜一筹。然而,可悲的是,它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飞起来。 学校就是培养滑翔机型人才的训练场,在这里是培养不出飞机型人才的。当滑翔机练习时,如果有带着引擎的飞机混入其中,会非常碍眼、危险。在学校里,按照教师说的去做,紧紧追随教师,表现出顺从谦卑姿态的学生会受到尊重。想随心所欲地飞翔于天际,则是违反规则的行为。因此,学校里的这些滑翔机们会不断受到检查,*终被训练成一个个标准的滑翔机,从学校毕业。 优等生们作为滑翔机是**的。一旦跟他们说,“你看起来挺厉害,要不要露一手?”就会让他们感到被动和惶恐。因为作为滑翔机,他们需要接受指导。 即使是滑翔机中称得上**的学生,往往也要拖到毕业关头,才开始硬着头皮准备毕业论文。写论文这件事,与一直以来的学习有些微不同。本来自由地书写自己喜欢的内容,才是论文的本质,但是滑翔机们却在这个环节变得束手无策。突然被要求做一些突破常规的事情,于他们而言是无所适从的。连那些滑翔机中的佼佼者,也会在这个时候变得慌乱不安。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便会找老师商量。既然从一开始就没有在学习上好好地亲身思考,出现眼下的情况也是情理之中。即使是老师手把手地教,也写不出一篇能称得上论文的文章。于是,很多学生在这时候指责道,自己之所以写不出论文,是因为老师没有认真教过。 然后他们就蜂拥到那些热心照顾学生的老师那里,被老师要求读读这个,看看那个,填鸭式地获取一些观点,*终辛苦地写出一篇滑翔机式的论文。可以说,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就是这么得来的。 换句话说,即使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写论文这件事情上也会碰壁。对于他们来说,照本宣科是强项,一旦要通过自身的思考获得一个主题,就非常困难。经年累月的滑翔机式的训练,已经让他们习惯了在牵引力的作用下飞翔,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自我飞翔的能力。 也不是没有例外,但是就一般而言,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越长,凭借自身飞翔的能力就越低。既然作为滑翔机已经飞得很好了,那为什么要成为一架危险的飞机呢?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孩子本身其实是具有创造力的。大部分孩子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成为诗人、小发明家。但是,随着学校教育的深入,他们变得像散文一般,更擅长模仿他人。昔日的艺术家之所以会警惕学校教育,我想并不是单纯出于感性的判断。明明想造出飞机,却在滑翔机学校裹足不前,很明显这是不可行的。 如今在职业棋手中,有人非常鲜明地指出,将小学和中学的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不科学的。他们认为,在大脑发育*为活跃的时期,强迫孩子在学校里接受滑翔机式的训练毫无助益。 人类既具备滑翔机的能力,也具备飞机的能力。被动地接受知识属于前者,主动地发明、发现事物属于后者。这两种能力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生命体之中。如果完全缺乏滑翔机的能力,那么连*基础的知识都无法习得。如果在毫无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去飞翔,就极容易遭遇事故。 现实生活中,很多所谓的**者的滑翔机型能力占压倒性优势,飞机型能力则几乎为零,而这些人却被认为具有飞行能力。 学校在培养滑翔机型人才方面是有建树的,但是在培育飞机型人才方面几乎毫无成果。学校教育日趋完善的结果,就是滑翔机式的人越来越多。当大家都成了相似的滑翔机,就会渐渐忘记滑翔机具有的缺陷。每每说到知识素养的时候,就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他们也可以自由翱翔。 我们在欣赏花朵的时候,不会去看那些枝叶。即使看到了枝叶,也不会将视线移向根部,更不会思考“根”本身。总之,我们的视线被花朵吸引,完全顾及不到根茎。 据说,植物展现在地上的可见部分与隐藏在地下的根部,在形状上几乎是一样的,形成了一种对称美。花朵之所以可以绽放,也是因为它拥有地底下庞大的组织。 知识也是人类这棵树上开出的花朵。即使花朵再美丽,一旦剪下来插入花瓶中,也难逃凋零的命运。仅凭这一点就可以明白:不依附于其他而能持久绽放的花朵是不存在的。 明治时代以来,日本的知识分子不断将盛开在欧美的花朵带回国内。他们中有人为花朵做了根部处理,也尝试连根将花移植到国内,不过大部分人只是剪下了带有花朵的枝丫而已。这种方法很难让来自西洋的花朵在日本的土地上同样盛开。因此,不得不说那个时期的翻译文学其实毫无成果。 其实,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应当考虑到花的根部。忽略这一点,想让眼前的花朵绽放无异于天方夜谭。进一步来说,或许一直以来,大家认为这种直接剪下花朵带回国内的方法极其简单,像滑翔机一样的人也被视为珍宝。只要按照命令行动,就能成为知识分子。那些拥有主动性的人反而是个包袱。 虽然滑翔机因为拥有指导者和明确的目标而受到认可,但是要想创造出新的文化,飞机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学校教育在这方面几乎一直是缺失的。一旦试图提升这种能力,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信息聚集的社会,完全放弃那些滑翔机式的人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在这些滑翔机上搭载引擎?学校和社会都非常有必要思考这个问题。 笔者试图通过此书来思考一下,要想成为兼具滑翔机和飞机能力的人才,应当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 之所以不能再安于滑翔机的现状,是因为在我们身边已经出现了具有**的滑翔机能力的电脑。不具备自主飞翔能力的人,将被电脑夺去工作。
    目录
    **章 学校教育vs.自主思考 滑翔机 被动的学习 早餐前思考 第二章 如何催生思考的灵感 思考的发酵 沉睡的力量 鸡尾酒法则 编辑的精髓 思考的催化剂 类推 意外收获 第三章 如何高度提炼思考碎片 信息的递进 碎片收集 卡片和笔记本 积读 手帐与笔记本 递进笔记本 第四章 如何使思考更为活跃 大脑的整理 关于遗忘的种种 时间的考验 舍弃 先下笔为强 主题的整理 赞扬使人进步 第五章 如何使思考更具智慧 用声音整理思考 谈笑之间 拆掉知识的围墙 三上和三中 发现生活智慧 谚语的世界 第六章 如何激发思考的创造力 **重现实 已知与未知 扩散与收敛 电脑 后记 “认为”与“思考” 出版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