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九万里风(《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推荐,鲁奖得主陆春祥的文化行旅笔记。一场见天见地见历史的逍遥游!)
QQ咨询:
有路璐璐:

九万里风(《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推荐,鲁奖得主陆春祥的文化行旅笔记。一场见天见地见历史的逍遥游!)

  • 作者:陆春祥 著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9829436
  • 出版日期:2020年08月01日
  • 页数:420
  • 定价:¥6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从东到西,由西向南,自南往北;从江南仙都到边塞大漠,从海滨小城到莽莽草原……陆春祥先生游历大半个中国,将数年采风见闻整理成行旅笔记,以独特的文化散文笔调记录下旅途中各种珍贵的自然与人文风景,抒写自己对山川、对历史的思考,也借这笔记表达作为个体的人面对青山秀水时的自我体认。
    文章节选
    从西岐出发 1 这一日的清晨,有邰氏之女姜嫄,赤着双脚,踩着坚实的步伐出门了。她要去祭祀,走着走着,前方出现了一串巨大脚印,她的双脚自然也踩了上去,当姜嫄踩在那双大脚印上时,一阵热流传遍全身,她怀孕了,生下了后稷,中国的农业之神。 后稷,名弃,被帝尧封为农师,别姓姬氏,他就是周人的祖先。 《诗经·大雅·生民》里,以丰富的想象力,叙述了伟大母亲姜嫄的这场造神史诗,“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初生周人的祖先,就是那个姜嫄),“履帝武敏歆”(踩着天帝的足迹怀孕)。 后稷生,百物长,民众兴,周原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岐山人将后稷称为“麦王爷”,感谢他赐予精美的面食。 红���浮面,臊子鲜香,岐山臊子面来了。我们在岐山北郭民俗村的美阳馆吃臊子面,“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一碗,两碗,三碗,四碗,五碗,以面为主,加进各种辅料,颜色和味道每一碗都不同,第五碗,必须吃,平安长寿。 2 《诗经·周颂》的第五首是《天作》,只有短短的七行二十七个字,却是*精练的周朝发展史: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文王康之。 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子孙保之! 己亥七月中旬,虽已进入炎夏,但**气温只有二十一度,在陕西岐山周原广场,我高声吟咏了数遍《天作》。 上天筑就了一座伟大的岐山,但大山荒凉,太王精心领导治理,荒山变成了粮仓。百姓们在此安心栖居,文王带领大家走向安康。百姓们纷纷来此定居,通往岐山的道路平平坦坦。周人子孙呀,大家要巩固发展先辈所创的基业,永远保持这种生活! 太王,就是后稷的子孙古公亶父。他是周文王的爷爷,正是古公亶父的英明决策,率领族人在岐山定居,并选择了姬昌继位,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 看《诗经·大雅·绵》的四句: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伟大的古公亶父,从清晨出发,昼夜策马,沿着渭水向西跑,终于来到美丽的岐下周原。岐山,在长安西边,因山有两岐(两峰),故称岐山,岐地也称西岐。 周朝起初的一百余年里,岐山就是中国的名山,西岐,是周的政治经济文化**,周族由一个地方性部落逐步上升到统治全国的天子地位。 我去京当镇的宫里村,为什么叫宫里?这里就是周朝的宫殿边上嘛,王宫边上的村庄。宫里人笑着介绍:我们这里是周文王的出生地,这是中国胎教开始*早的地方。 胎教? 是的。《列女传》言之凿凿: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文王生而圣明,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周文王姬昌的娘,叫太任,也就是古公亶父老三季历的媳妇,自开始怀了昌哥,就不看不好的东西,不听不好的声音,不说不该说的话语,总之,她将胎教当作了头等大事。而昌哥自诞生起,就显示了他的不一般,以至于古公亶父都改变了接班人的次序,想让孙子姬昌接班。太伯、仲雍,老大和老二,知道了老爹的政治意图后,高风亮节,自动让位,爹爹要先传位老三,老三的儿子才能当王,那么,我们就奔往别处去吧。 岐山祝家庄镇岐阳村,有周三王庙,庙后,周太王陵大碑在雪松林中挺立,此碑为清朝陕西巡抚所立,碑前有香烛痕迹。碑后,有一个约三米高、数十平方米的大圆冢,红砖垒围着冢身,有的砖已经有些碎裂,冢顶长着大片茂盛的杂草,茁壮指向蓝天。温亚军说,我们沿冢绕行一圈吧。嗯,一行人默默绕着圈,各自想着心里的事。这冢,里面肯定什么也没有,连衣冠冢也算不上,它只是岐山人的一种念想而已。 不过,绕行一圈,向三千多岁的古公亶父致敬,竟也十分的踏实和虔诚。周的疆域辽阔,设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附庸爵六个爵位,分封出大小**七十多个,几百个大姓,说不定,这周太王,也是你我的祖先呢! 3 2012年3月15日上午,晴阳高照,周三王庙的广场前,“重走太伯奔吴”活动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重走活动的主体人群,是来自江苏无锡新吴区梅村街道的吴姓人士,他们来这里是寻祖,当年,太伯、仲雍从岐阳出发,远涉江南,定居梅村,建立了江南**个文明古国“句吴”。 《宝鸡日报》记者麻雪和我说,她当时正跑文化旅游这条线,整个活动她都参与报道了。麻雪还帮我找出了当年的相关报道。我问她有什么体会,她说,梅村吴姓对太伯的尊敬,是用一系列具体行动来表示的,他们捐资二十一万元,分别为祝家庄镇、岐阳村设立了“思源”共建基金和太伯教育基金,这些周人后裔,感恩太伯和仲雍,感恩祖地的哺育。 尽管学界对太伯奔吴地有不同的说法,但吴的崛起及发展,诸多权威的史籍,都是有力的证明。《史记索隐》《史记正义》《汉书·地理志》《吴越春秋》《括地志》等皆认同,太伯他们奔向的是无锡的梅村。 《史记·吴太伯世家》这样记载: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这里除了陈述太伯让位的前因后果,还有一个重要事实,就是太伯也是通过他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如兴修水利、建立农耕文明等,才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同和拥立。 梅村号称江南**古镇,有太伯庙和墓,都是全国文保单位。数年前,我去无锡就瞻仰过。 柏树青青,人们对太伯的尊敬,三千二百多年来,依然热烈。太伯井的亭子上有一副对联,甚为恰当:“井邑依然旧山水,荆蛮乃是新天地”,对太伯来说,这里有和西岐一样的天空,不一样的民众,这一片新天地,需要精心**和教化,以使我周的文明广传天下。“至德殿”“至德高风”“至德名邦”碑坊,都将“至德”作为主题,太伯的德行,让人高山仰止。 我看着太伯的雕像,心中感慨良多。我努力想一个问题,太伯的品格是如何铸造成的?古公亶父伟大,周文王伟大,太伯更伟大,“让”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辞让行为,更是高尚的自觉品德,难怪孔子要赞叹太伯“至德”了。 当年,太伯他们从西岐出发,古公亶父一定没有为他们举行过隆重仪式,弄不好他们就是悄悄地走,走吧走吧,好让老三安心当王,姬昌安心当王。这一伟大决定,周的文明种子也同时播撒到了吴地。 以前我教书的毕浦中学,边上有个村叫吴家坎,属于至南乡(后改瑶琳镇),我教的学生中,有数位都来自这个村。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沉浸在我的陆姓宗谱研究里,翻姚朝其先生的《桐分谱谍》一书,偶然读到“桐江至德吴氏宗谱”一节,吴家坎的吴姓先人,就是自元代从无锡梅村迁过来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至南乡也叫至德乡。为什么叫“至德”?是不是吴姓人带过来的“至德”?我没有研究考证过,如果是,则十有八九和太伯有关,对祖宗的尊敬嘛。 文化的传播,就这么神奇,如顽强的藤蔓,生生不息,联结着你我。 4 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的马王村,有个**的H18考古灰坑,吴克敬带我去那寻丰镐遗址。 克敬兄的老家在扶风县,也属同一片周原,他从小就沐浴在周风之下,他发现的青铜器,博物馆里都放了好几个。他对这一片土地,如数家珍。 丰镐城,是周人自西岐之后建设的第二个都城。古公亶父迁岐后,精心建设,西岐崛起,历经三代。到周文王时,已经积聚起了相当强的力量,他们不断征伐周边小国,扩大自己的领土。我们看《封神演义》就会发现,这个时候,周其实已经开始了灭商的准备,只是暗暗积蓄力量。纣王将姬昌拘起来,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他心里也有点惧怕。 《史记·周本纪》这样形容文王的勤奋和仁德: 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这里有一个细节,姬昌对贤能的人以礼相待,每天接待他们,到中午还来不及吃饭,很多士人因此来归顺他。 西伯暗中做好事,诸侯之间有矛盾都来请他裁决。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说,当时虞国芮国有人发生纠纷无法解决,他们就来到周国。当他们进入周国境内的时候,看到耕种的人彼此谦让田界,民间都把谦让长者当成风俗,虞国芮国的人还没见到西伯,就已经觉得惭愧,相互说:我们所争执的,正是周人所鄙视的,我们还去干什么呢? 文王被崇侯虎陷害,纣王将他关在羑里,他写出了**的《周易》。 文王末年,周人开始将都城从西岐向东迁至沣河西岸的丰,就是丰京,以尽可能地和商面对面。而到武王时,又在沣河的东岸建设了一座新城,史称镐京。两京只是一河之隔,而且,武王虽居镐,祭祀什么的常常要回丰和西岐,西周诸王常常在丰镐、西岐之间来回。 克敬和我说,丰镐的具体位置,虽多方考古发掘,但到目前并没有确定,只知道在沣河两岸,八九不离十,H18灰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一地带,应该就是周王城。 远处,一座大桥将沣河的两岸串起,沣河边长着茂盛的水草,沣河并不宽,也就两百来米,或许,三千年前,这里是汤汤大河,河水清澈,两岸田地肥沃。它们为周王朝消灭殷商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丰镐,中国历史里程碑上的坚硬基石。 ......
    目录
    序言:假装逍遥游 东 鹏的翅膀 上虞之光 范规众随 诸暨三贤 梅花之城 娘家小院 寻一朵“心兰” 石上岩下 在日照,问候灰陶尊 和谢在杭一起游太姥 我从春秋战国来 西 九寨之外 过江阳 艾芜的清流 长安水边 秦风起 从西岐出发 南 潮之州 和冼妮娜聊冼星海 岭外八记 苜蓿记 亨特广州观察记 花城四记 北 斯文•赫定的亚洲地理 新巴尔虎湖山歌 贺兰山下 天留下了敦煌 中 李白的天姥 云台广陵散 横峰葛事 惊蛰 玉茗花开 药 后记:可爱的手札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