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墨色将至:晚清关键事件中的名人和书札
QQ咨询:
有路璐璐:

墨色将至:晚清关键事件中的名人和书札

  • 作者:李俭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89769
  • 出版日期:2020年08月01日
  • 页数:340
  • 定价:¥8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10889769
    • 作者
    • 页数
      340
    • 出版时间
      2020年08月01日
    • 定价
      ¥8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书札,即书信,古代又叫手札、信札、尺牍、尺墨,等等。书札除了沟通信息,承载社会功能,蕴含政治意蕴,同时附有强烈的艺术审美价值。通过书札,可以跨越时空,和古人或他人“相识”“相认”“相通”。很多书法史上的名作,本身便是书札。 近代以来,书札备受推崇,特别是那些对历史有补充作用、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书写者和收信者都是历史名人的书札,更是引人注目。精心写作的书札,洋溢着个体情感,并超越艺术审美而成为独特的历史文献。 本书收录林则徐、曾国藩、薛福成、冯桂芬、郭嵩焘、容闳、李鸿章、张之洞等一百六十一位晚晴名人近二百份书札,串联起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间十九个重大事件。 并未远去的历史,换一个角度去解读
    文章节选
    丁未政潮 1907 年,按干支纪年,岁在丁未。是年,朝中北洋派奕劻、袁世凯和清流派瞿鸿禨、岑春煊内斗,两方“捉对儿厮杀”,被称为“丁未政潮”。 通常认为,这“表面上是北洋派获胜,实际上却是慈禧扶植满洲亲贵势力来牵制北洋派,*终导致了宣统年间亲贵集权的局面”。平心而论,此论断有些偏颇。不争的事实是,袁世凯借政争稳固了和**的关系以及个人地位,为时代转换,埋下伏笔。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对此事记载,虽简略粗疏,但线索明朗,不妨一观。 陈氏字筱石,号庸庵,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兵部主事,其人历任顺天府尹、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思想保守,以“祖宗成法”为圭臬,视革命为“大逆不道”。其书云: “辛丑��约签字后,两宫回銮。维时李文忠公积劳病逝。项城继任北洋。荣文忠居首辅,项城夙蒙恩遇,尚受节制。迨文忠逝世,遂以疆吏遥执政权。一意结纳近侍,津署电话房可直达京师大内总管太监处,凡宫中一言一动,顷刻传于津沽。朝廷之喜怒威福,悉为所揣测迎合,流弊不可胜言。癸卯,张文襄内召,两宫拟令入辅,卒为项城所挤,竟以私交某协揆代之。文襄郁郁,仍回鄂督任。继复推举某某入直枢廷,辇下号称三君,均为其所亲昵。厥后议改官制,北洋所练大镇,应归陆军部直辖,不得已拨出**、第三、第五、第六四镇归部。以直隶地方紧要,暂留二、四两镇自为督率。朝廷姑允之。以粮饷处赢余关系,与某尚书意见相违,竟尔凶终隙末。荣文忠殁后,善化主持枢政。项城初颇结纳之,嗣因商定中日和约,善化以外务部大臣资格先与日使交际一次,项城不悦,凡事阳推让,而阴把持,善化几无发言权。迨和约告成,两方遂成水火。善化得君*专,一意孤行。适内阁官制成,力排项城援引之某某等,一律退出军机;嗣以枢廷乏人,复召桂抚林赞虞(绍年)中丞为助。项城暨某某等闻之哗然,思有以报复。善化恃慈眷优隆,复拟将首辅庆邸一并排去。两宫意尚游移,讵讹言已传到英国,伦敦官报公然载中国政变、某邸被黜之说。适值慈圣宴各国公使夫人于颐和园,某使夫人突以相询,慈圣愕然。嗣以此事仅于善化独对曾经说过,并无他人得知,何以载在伦敦新闻纸中?必系善化有意漏泄。天颜震怒。项城探知原委,利嗾言官奏劾。善化薄有清名,言路不屑为北洋作鹰犬,一概谢绝。重贿讲官某,上疏指参。善化竟不安其位而去。枢府乏人主笔,特旨召张文襄入辅,项城亦夤缘同时奉诏。时庆邸年老多病,屡经请假,复诏令醇邸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然事无巨细,均由慈圣主持,诸臣但唯唯承旨而已。昊天不吊,两宫龙驭先后上升,今上入承大统,醇邸以摄政王监国。项城因事获咎,几遭严谴,赖文襄多方调旋,得保首领以归。文襄亦以国事日非,亲贵用事,屡谏不听,赍志以殁。辛亥八月,武昌发难,沿江各行省纷纷独立,复特旨起用项城,冀以支撑危局。讵项城甫出,清祚即因之而告终。辛亥以后之事,余不忍言,实亦无可言之价值也。” 陈夔龙笔下,已然指出丁未政潮起于袁世凯主导北洋,事事排挤异己而至。北洋派与清流派的争斗,光绪末年,络绎不息。如 1904—1905 年间,就发生奕劻和袁世凯构陷岑春煊军费报销案、御史蒋式瑆弹劾奕劻汇丰巨款案、岑春煊弹劾粤海关道周荣曜贿赂奕劻案、御史张元奇弹勒奕劻长子载振狎妓案、瞿鸿禨弹劾袁世凯印花税案,等等。 光绪三十二年(1906),朝廷宣布预备立宪,北洋派和清流派均想牵引此事。两广总督岑春煊在上海成立中国**个立宪社团——预备立宪公会,推郑孝胥担任会长。 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号海藏,福建闽侯人,光绪八年(1882)中 举, 后 为 李 鸿 章 幕 僚。 光 绪 十 七 年(1891),驻日从事外交活动。甲午后,任张之洞自强军监司。后历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汉铁路南段总办兼汉口铁路学堂校长,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等,其有变法思想,亦支持立宪。 袁世凯也不甘落后,频频和立宪派交游,称“官可不做,宪法不能不立”。 岑春煊因庚子护驾之功,备受慈禧恩宠。他身在两广总督任上,朝中勾连的同人便是瞿鸿禨。岑氏为官清正,被称为“官屠”,两广任内四年,参罢文武官员一千四百余人,让人闻之色变。而袁世凯在直隶任上,朝中同盟则是奕劻。两拨政争,在是否裁撤军机处上,达到**。 预备立宪的**步是改革官制。其时,袁世凯“深与接纳,为其(奕劻——引者注)谋主,于是北洋遥执朝政”,在袁世凯的推动下,拟裁撤军机处,建责任内阁,“冀以内阁代君主,可总揽大权”,由奕劻主事,自己背后遥控。这一如意算盘,瞿鸿禨、岑春煊洞若观火。因朝廷谕令几省派员参议,岑春煊让亲信于 式 枚 进 京。于氏将岑春煊密电号码本交与 瞿 鸿 禨, 以便 密 切 联 络。瞿鸿禨上折称军 机 处“ 立 法精 密, 实 为 千古所无”,而“今中国官民程度俱有未及,议院未能遽立,地方未能自治,而先行立宪之官制,其势必多扞格”,慈禧深以为然,遂否决裁撤之议。不仅如此,军机处只保留奕劻、瞿鸿禨,吏部尚书鹿传霖、陆军部尚书铁良、民政部尚书徐世昌、学部尚书荣庆都被逐出,随后,又补大学士世续、广西巡抚林绍年在军机行走。同时,著袁世凯辞去八项兼差,并将北洋六镇只留两镇,其余归陆军部管辖。 世续(1852—1921),字伯轩,索勒豁金氏,满洲正黄旗,光绪元年(1875)举人,三十二年(1906)任军机大臣。事后证明,世续入军机,将有利于奕劻和袁世凯。特别是岑春煊倒奕劻时,世续上书说岑氏和奕劻“素有嫌怨”,将公仇切换为私怨,使“慈意稍为之解”。补充一句,辛亥革命兴起,**个赞成宣统逊位的,就是此人。 不过,在这次政争中,时人认为,瞿鸿禨虽占尽上风,但“公得独留枢垣,势已孤危”。 此语**洞识。 北洋派虽裁撤军机处之议未成,但因奕劻主事,实惠也颇多。一是北洋旧人徐世昌、唐绍仪、朱家宝、段芝贵分别出任东三省总督、奉天巡抚、署吉林巡抚、署黑龙江巡抚。二是将岑春煊调任云贵总督,由袁世凯亲家周馥接任两广总督。岑春煊知是圈套,托病不就,后又被改四川总督,且不准上京请训,北洋派试图将他边缘化。 岑春煊对奕劻之举内心愤愤,决定借慈禧的宠信,直接进京倒之。 岑春煊借口赴川,自上海到武汉,上折请觐见,不待批准,乘车北上,由御史赵启霖在保定接站,前去面圣。慈禧连续四天接见岑春煊,因邮传部尚书张百熙病故,著岑氏接任。岑春煊一上任,就参倒袁世凯亲信、邮传部 尚书张百熙病故,著岑氏接任。岑春煊一上任,就参倒袁世凯亲信、邮传部侍郎朱宝贵,时人云:“犹赖岑帅之突至,以霹雳手段为政府当头棒喝,岂不使人可爱,岂不使人可敬 ? 岑尚书乃一活炸弹也,无端天外飞来,遂使政界为之变动,百僚为之荡恐,过吴樾怀中所藏者远矣。” 与此同时,瞿鸿禨让御史赵炳麟、江春霖、赵启霖,以杨翠喜案,清理奕劻和袁世凯党羽。弹劾的矛头直指袁世凯亲信段芝贵,赵启霖折称其巡抚之职乃贿赂所得:一、段芝贵买歌妓杨翠喜,献给载振;二、借天津商会王竹林钱献奕劻寿。慈禧大怒,下令将段芝贵撤职,同时让醇亲王载沣和大学士孙家鼐查办。因袁世凯买通杨翠喜和王竹林,查无实据,赵启霖以污蔑罪被革职。 此时,奕劻和袁世凯开始反攻,一是请两广总督周馥、闽浙总督松寿上奏,言两广匪患不平;二是奕劻亲自出马,面见慈禧,陈说匪事。岑春煊仅任邮传部尚书二十五天,就被迫回任两广,前去剿匪。因岑春煊担任两广总督,仍是实力派,且受宠幸,若留下必是心腹大患,遂由两江总督端方出马,请袁世凯亲信、上海道蔡乃煌合成岑春煊、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等人合影,送呈慈禧。慈禧不辨真伪,斥罢岑春煊。岑春煊离京,瞿鸿禨孤掌难鸣,亦被参倒。其后,清流派林绍年被排挤,出抚河南。 丁未政潮以清流派失败而告终。 在政争中,一个关键人物是恽毓鼎。其人*早跟在清流派屁股后摇旗呐喊。赵启霖去职,其曾上折称“言官不当反坐”,为其鸣不平。不久,因赴天津谈京津铁路事,被袁世凯一万八千金收买,遂出手攻击瞿鸿禨和岑春煊。一是由其代呈农工商部右侍郎杨士琦所拟奏折,称瞿鸿禨“四大罪”。据谕旨:“光绪卅三年五月丁酉,谕内阁:恽毓鼎奏参枢臣怀私挟诈,请予罢斥一折,据称协办大学士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瞿鸿禨,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分布党羽……瞿鸿禨久任枢垣,应如何竭忠报称。频年屡被参劾,朝廷曲予宽容,犹复不知戒慎。所称窃权结党,保守禄位各节,姑免深究……瞿鸿禨著开缺回籍,以示薄惩。”由是,瞿鸿禨被罢。二是弹劾岑春煊滞留上海,内结康、梁,外“借日本以倾朝局”,慈禧震惊而大怒,岑也被罢。 这样,一个被收买的御史,一出手,扳倒了两个重臣。
    目录
    **章 鸦片战争—1 主要人物:许乃济·邓廷桢·林则徐·耆英 敌人欢迎的就是我们反对的,许乃济被认为代表了鸦片贩子的利益,并和吃“鸦片饭”的腐朽官员站在了一起。庆幸的是,他距离“卖国贼”的帽子尚有咫尺——如果不是死得早,也许和琦善一样,上了被清算的名单。 第二章 太平天国—19 主要人物:曾国藩·左宗棠·官文·胡林翼·黄彭年·钱应溥·曾国荃·萧孚泗·彭玉麟·杨岳斌·丁义方·翁同书·胡家玉 谁也没有料想,这一纸任命即将改变整个**的权力版图。太平天国起义固然被扑灭了,私人武装亦将成为日后逼宫的主要力量——除了听信粮饷,新军只遵从于“操练者”。此外,汉臣将和满臣在帝国的舞台分庭抗礼。 第三章 捻军—43 主要人物:僧格林沁·乔松年·袁甲三·阎敬铭·文煜·薛福成·刘铭传 僧格林沁之死,揭开了朝廷与捻军决战的序幕。但在谁挂帅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其时,曾国藩办团练、破天京,声望如日中天,自然为不二人选,同治和慈禧及多数枢臣都是这么考虑的,但有一个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就是“剿匪”专家乔松年。 第四章 辛酉政变—57 主要人物:端华·奕譞·陈孚恩·周祖培·焦祐瀛·桂良·贾桢·匡源 这份不足六十字的遗诏里,咸丰给自己的儿子构建了一个“八大臣辅政”机制。八人大名单中,叔伯、兄弟、子侄一个没用,全用了些外人。在他心目中,当前的权力格局是所谓“三边四点”。 第五章 刺马—75 主要人物:马新贻·梅启照·张之万·陈湜·李成谋·丁日昌·孙衣言 刺马案爆发,举国震惊,这是大清建国以来**起***别官员被刺事件。据传,慈禧闻知,惊骇莫名:“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 第六章 洋务运动—91 主要人物:吕海寰·吴重熹·冯桂芬·俞樾·郭嵩焘·王韬·容闳·郑观应·倭仁·周德润 洋务运动首先是思想上的解放,然后才是工业上的兴国。“求富” “求强”的四字目标或者“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字方针,都是建立在思想解放基础之上。思想解放始终牵引并伴随着整个洋务运动。期间,开明士人扮演了启蒙者的角色。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