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再制造性工程
QQ咨询:
有路璐璐:

再制造性工程

  • 作者:姚巨坤 朱胜 等著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657149
  • 出版日期:2020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再制造性是表征产品再制造能力的本质属性,直接影响着再制造效益。《再制造性工程》系统阐述了再制造性的基本概念和再制造性工程分析方法,论述了再制造性设计指标、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提出了再制造升级性设计与评价方法,描述了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再制造性控制及管理,介绍了易于提升再制造性的再制造工程设计等内容,详细构建了再制造性工程体系,对于开展再制造性的工程实践和技术研究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基本概念1 111再制造工程1 112再制造设计2 113再制造性3 12再制造性工程概论4 121基本内涵4 122再制造性工程的任务5 123再制造性工程的目标5 124再制造性工程的内容5 13再制造性与其他专业的关系6 14再制造性工程现状与发展7 141再制造设计发展现状7 142再制造性研究现状8 143再制造性工程的发展8 参考文献10 第2章再制造性工程分析12 21产品故障规律和失效形式12 211再制造的质量要求12 212产品的故障规律12 213产品的故障模式分析14 214废旧件的失效模式16 215废旧件的失效分析16 216废旧轴的失效分析实例17 22再制造性规划分析18 221再制造方案18 222再制造策略19 223再制造级别21 224再制造思想22 23再制造工作分析23 231概述23 232再制造工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24 233再制造工作分析所需信息25 24再制造费用分析25 241概述25 242再制造周期费用估算方法26 243再制造周期费用分析流程模型27 244再制造周期费用分解28 25再���造时机分析29 251产品寿命的浴盆曲线29 252产品退役形式30 253再制造时机选择31 26再制造环境分析32 261生命周期评价概述32 262再制造周期环境影响评价33 27再制造性分析35 271再制造性分析的目的与过程35 272再制造性分析的内容36 273再制造性设计分析方法36 274综合权衡分析37 参考文献37 第3章再制造性基础39 31可靠性、维修性与测试性概述39 311可靠性39 312维修性42 313测试性43 32再制造性的内涵44 321再制造性的定义44 322固有再制造性与使用再制造性45 33再制造性函数45 331再制造度函数46 332再制造费用概率密度函数46 333再制造率函数47 34再制造性参数47 341再制造费用参数47 342再制造时间参数48 343再制造环境参数49 参考文献50 第4章再制造性设计51 41再制造性定性设计51 411面向再制造生产工艺的定性设计 要求51 412再制造性通用设计要求52 42再制造性定量指标56 421再制造性指标的选择56 422再制造性指标量值57 423确定再制造性指标的依据57 424确定再制造性指标的要求58 43再制造性建模58 431再制造性建模的目的及分类58 432再制造性建模的程序59 433再制造性的物理模型59 434再制造性的数学模型60 44再制造性分配62 441再制造性分配的目的与作用62 442再制造性分配的程序63 443再制造性分配的方法63 444保证正确分配的要素65 45再制造性预计65 451概述65 452再制造性预计的条件及步骤66 453再制造性预计的方法67 454保证正确预计的要素68 46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69 461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的目的与 作用69 462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的时机与 区分69 463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的内容70 464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的一般 程序71 465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的组织 管理72 47再制造性设计步骤72 471再制造性需求分析72 472再制造性设计分配73 473再制造性设计方案73 474再制造性设计评审74 475再制造性设计的反馈及修正74 参考文献74 第5章面向再制造性的产品设计 方法75 51再制造性设计准则75 511概述75 512再制造性设计准则的制订时机及 依据75 513再制造性设计准则的内容及 应用76 514注意事项76 52绿色设计77 521绿色设计的发展背景77 522绿色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77 523绿色设计的原则78 524绿色设计的内容与方法79 53面向再制造的可拆解性设计81 531可拆解性设计的内涵81 532可拆解性设计的原则82 533可拆解性设计的准则82 534可拆解性设计的内容85 535可拆解性设计实例86 54面向再制造的产品标准化设计87 541标准化概述87 542产品标准化通用设计方法89 543面向再制造性设计的标准化 工作92 55面向再制造的模块化设计93 551基本内涵和特点93 552面向再制造的产品模块化设计 优点94 553面向再制造的模块化设计原则95 554面向再制造的模块化设计方法95 555面向再制造的模块化设计过程97 56面向再制造的产品梯度寿命设计98 561概念内涵及背景98 562面向再制造的梯度寿命设计目标 及**内容100 563面向再制造的梯度寿命设计 流程101 参考文献103 第6章再制造升级性工作及设计 方法105 61概述105 611基本概念105 612主要特征106 613基本过程106 614升级类型107 62面向产品全寿命周期过程的再制造 升级工作107 621再制造升级作业方式107 622全寿命周期中的再制造升级 活动108 63再制造升级性设计方法109 631再制造升级性定性设计方法109 632再制造升级性定量要求分析与 确定111 633再制造升级性参数与指标转换112 634再制造升级性设计的参数映射 机制112 参考文献117 第7章废旧产品再制造性评价118 71再制造性影响因素分析118 72再制造性的定性评价119 73再制造性的定量评价120 731费用环境性能评价法120 732模糊综合评价法125 733层次分析法126 734基于模糊层次法的再制造性综合 评价127 74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性评价应用132 741废旧产品再制造性评价研究 情况132 742评价产品再制造性的方法和 模型132 743汽车发动机评价方法及过程135 75机械产品再制造性评价技术规范139 751再制造性评价总则139 752机械产品再制造性定性评价139 753机械产品再制造性定量评价140 754机械产品再制造性评价流程142 参考文献143 第8章再制造性控制及管理144 81产品制造中的再制造性控制144 811产品制造中的再制造性控制的 意义144 812生产过程再制造性管理的基本 要求145 813生产过程中再制造性管理的 内容146 82产品使用中的再制造性管理150 821产品使用中再制造性管理的意义 及工作150 822产品使用中的再制造性信息 管理151 823产品使用中的再制造性维护152 824产品使用中的再制造性提升153 参考文献155 第9章面向再制造性的再制造工程 设计156 91再制造技术设计156 911概述156 912再制造拆解技术设计156 913再制造清洗技术设计157 914再制造检测技术设计157 915再制造加工技术设计158 916再制造装配技术设计159 917再制造涂装技术设计159 92再制造保障资源设计160 921再制造保障资源确定160 922再制造设备保障设计160 923再制造人员保障设计161 924再制造备件保障设计162 925再制造备件确定方法162 926再制造技术资料163 93再制造管理设计164 931再制造管理的内容164 932再制造逆向物流管理164 933再制造生产管理165 934再制造质量管理166 935再制造器材管理166 936再制造信息管理167 94再制造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168 941产品再制造设计的理论创新168 942再制造设计创新方法169 95机械产品再制造工程设计导则171 951定义171 952基本原则171 953工作程序及内容172 参考文献17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