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那些灵魂有香气的男子
QQ咨询:
有路璐璐:

那些灵魂有香气的男子

  • 作者:文菁 著
  •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9787511379368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页数:1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选取了蔡元培、胡适、辜鸿铭、王国维、赵元任、黄侃、吴宓、鲁迅、梅贻琦九位民国时期的名士,着笔于各自真性淋漓、学养不凡的生命剪影,展现了一代真名士的灼灼底气。在每一位人物的篇前,加设了个人档案,以示先生的简历,使读者对其初步了解,并从大师的身上汲取能量,当下更好地生活。
    文章节选
    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胡适有白话诗道:“此身非我有,一半属父母,一半属朋友。”在他繁复而精彩的人生历程中,人际世界,可谓是一大深泓。 胡适的交往人士之多,以至于我们要列出一份完整的胡适交往名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如若是举一份他的恩泽名单,下一番功夫,或许是更容易的。 他的资助,他的提携,改变了多少生命的进程。 林语堂在美国留学时,生活极为窘迫。他想起出国时胡适邀他留学归国后到北大任教,便写信给胡适,问能否预支工资。胡适立即给他寄去一千美元。后来,林语堂又一次陷入困境,胡适再寄给他一千美元。林语堂留学归国,到北大英文系担任教授,他到北大的**件事,就是当面向胡适致谢。胡适此时正在杭州养病,林语堂便找到教务长蒋梦麟致谢。蒋梦麟莫名其妙:“什么两千美元?”林语堂这才明白,北大根本没有资助留学生的计划,当时胡适为招揽人才,私下和他做了口头协定。林语堂求助时,胡适为了遵守约定,就自掏腰包给其寄去巨款。 北大图书馆为文学院长、法学院长和各系的系主任设有专门的阅览室,然而院长和系主任们甚少使用。文学院长胡适家中藏书甚多,自然更不去使用分配给他的那一间专用阅览室。已被胡适留任北大的邓广铭鼓足勇气去问恩师,他在图书馆的那间阅览室可否借用,胡适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当即打电���给图书馆的负责人,嘱咐他把阅览室钥匙交给邓广铭。此后,邓广铭除了上午到文科研究所去整理拓片,下午和晚上全都待在那间阅览室里。邓广铭自此真正体会到从事学术研究的乐趣,后来成为中国宋史学界的一代宗师。 小学都未曾毕业的沈从文应胡适之邀,到中国公学任教。**次走上讲台,看着教室里黑压压的人,他紧张万分。一分钟过去了,他未能发出声来;五分钟过去了,他仍然不知从何说起??众目睽睽之下,他竟呆呆地站了近十分钟!此后,好不容易开了口,不料,十余分钟便把原本准备讲一个小时的内容全部讲完了。他再次陷入窘迫。*终,他只得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学生们哄堂大笑。有学生向胡适反映,胡适问:“有没有学生赶沈先生走?”学生答无,胡适哈哈一笑,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走,这就是成功。” 对于陷入困境的,胡适会给予帮助;对于寻求工作的,胡适开启“介绍直通车”。 他的一腔真挚仍在继续。 罗尔纲到胡适家工作,胡家常贵客盈门,名流满座,胡适怕其心生自卑之感,每次客人到访,都要夸奖罗尔纲一番。有时家中举办特别的宴会,他便一并请之做客,让罗尔纲也高兴**。一年后,罗尔纲回乡探亲,临行前,因面对胡适感激之情实在难以言表,便写了封信表示感谢。第二天,胡适回函,用“命令”的口气说:“我不得不向你提出几个条件:(一)你不可再向你家中取钱来供你费用。(二)我每月送你四十元零用,你不可再辞。(三)你何时能来,我寄一百元给你作旅费,你不可辞。如此数不敷,望你实告我。” 在胡家工作长达五年的时间中,胡适不仅对罗尔纲心智上关怀、物质上支援,对其前途也颇费心思。 1935年,蒋廷黻看过罗尔纲的文章后,**其代替自己到清华教中国近代史,胡适却替其回绝了。罗尔纲的朋友们知道后,极为气愤。每到星期日,罗尔纲须上胡家,他们便不让其去,而是拉着他逛公园,如是两月之久,直到得到其他地方的聘请。罗尔纲上胡家辞行,胡适说: “尔纲你生气了,不上我家,你要知道,我不让你到清华去,为的是替你着想,中国近代史包括的部分很广,你现在只研究了太平天国一部分,如何去教人?何况蒋先生是个名教授,你初出教书如何就接他的手?如果你在清华站不住,你还回得北大来吗?” 罗尔纲听罢,热泪夺眶而出,*后他听从胡适建议,留在了北大。 风起云涌的日子里,他成为一盏温惠的明灯,诚意打点,乐心而为。 1947年,胡适看到燕京大学西语系大三学生周汝昌发表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一文后,写信给周汝昌,对其大加称赞。此后,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讨论红学问题。周汝昌提出要借阅胡适收藏的《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适慷慨出借。多年后,周汝昌在《我与胡适先生》中感慨道:在我五六十年来有幸接触交往的很多位鸿儒硕学中,陈量其为人的气度气象、胸襟视野,我感到唯有胡适之先生能够称得上一个“大”字。胡适晚年说,周汝昌是他在大陆*后收的一个徒弟。 1948年夏,乐黛云进入北大求学。对于胡适的离开,乐黛云日后直言,其实,她真正的大学生活,**说来也只有五个月!这的确是她一生中少有的一段美好时光。现在回想起来,说不定正是这五个月注定了她一辈子喜欢学校生活,热爱现代文学,崇尚学术生涯。这五个月中,没什么政治活动,只搞过一次“争温饱,要活命”的小规模请愿。那次请愿非常温和,她跟着大家,拿着小旗,从四院步行到沙滩校本部去向胡适校长请愿。学生们秩序很好地在院里排好队,胡适校长穿着一件黑色的大长棉袍,站在台阶上接见他们。他很和气,面带忧伤。这次请愿的结果是,凡没有公费的学生都有了公费,凡申请冬衣的人都得到了一件黑色棉大衣。这件棉大衣,乐黛云一直穿到大学毕业。 高山流水,瞻仰师德、心念恩情的又何止这几个。 的确,胡适交友遍及海内外,上至总统、主席,下至司厨、贩夫走卒,担菜、卖浆等行列之中都有胡适的朋友。 他交友有方,因着本身具有的温情与亲切,给人以陶醉的学养,并无所拘束。 他深得人缘,因着乐于帮助人,受其接济、施惠的人不少。对穷人,他接济**;对狂热分子,他晓以大义。他因此又得了一个“大哥”的名号,因为他总是随时愿意帮忙或提供意见。他的朋友,或是自称他朋友的人,实在太多了,甚至有刊物公开宣布:这本杂志的作者谁也不许开口“我的朋友胡适之”,闭口“我的朋友胡适之”。 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 一如他自己所言,胡适就是这么本性而为的。 ……
    目录
    蔡元培:兼容并蓄,长者风范 世范人师,教育救国 春风化雨,学养民国 君子雅量,厚德笃行 胡适: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儒雅君子,温润如玉 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久而敬之,婚姻之道 勤谨和缓,智德兼隆 辜鸿铭: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反以“怪”名扬天下 傲世怪才,乱世狂儒 妻妾与小脚之怪女子 王国维:掩卷平生,饱经忧患 生命倒数,自沉湖底 独辟蹊径,并世所稀 遗韵绝响,弥久犹芳 赵元任:用嘴旅行,快活之人 游历各处,处处老乡 天生快活,多面好手 **眷侣,携手风雨 游子恋家,不忘初心 黄侃:士气为先,一身傲骨 放浪形骸,至真率性 特立独行,任凭他论 至情至性,极欲之人 执着坚定,捍卫国学 吴宓:理想使者,红学先驱 相貌奇绝,唯独爱骡 克己守时,谨守师道 红楼情痴,情字难逃 矛盾的自我,悲剧的英雄 鲁迅:搏击暗夜,民族之魂 敏感世故,内心柔软 简单生活,富贵精神 弃医从文,奋笔疾书 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梅贻琦:一生斯文,终身校长 寡言君子,实干力行 艰危岁月,砥柱中流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