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少年读中国简史(上下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少年读中国简史(上下册)

  • 作者:郭春峰
  •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 ISBN:9787555286684
  • 出版日期:2020年0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55286684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20年02月01日
    • 定价
      ¥7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这是一套写给少年的简明中国史。 读完这套书,你会搭建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历史发展框架,领略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既有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细致描摹,也有对历史演进规律的深入探寻;既有对王朝更迭、成败得失的穷根究底,也有对平民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 读完这套书,你会在作者的娓娓讲述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奠定一生历史学习的基石。
    文章节选
    君王之位如何传递: 尧舜禹 你是否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 众人围成一圈,席地而坐。随着“咚咚咚”的鼓声响起,人们开始传花,只见花由一个人手中快速地传递到另一人手中。待鼓声歇落,一轮游戏便告终结。这是花的传递,那么君王之位又该如何传递呢? 岁月如鼓声,不断催人老。任何绝世帝王,*终都会变得两鬓斑白,衰弱不堪。像黄帝那样,虽然征伐四方,英武非凡,但*终还是要离开人世。离世之时,他茫然四顾,该将君王之位传递给谁呢? 有人会说,当然是传递给子孙。还有人会说,还是传递给贤能之士吧。你看出这其中的区别了吗?将君王之位传给子孙,这是家天下;将君王之位传给贤能之士,这是公天下。下面,我们便看一看,公天下究竟是如何传递君王之位的。 黄帝之后,*为有名的部落首领是帝尧。帝尧之时,百姓生活富足安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尧年岁已高,他不得不寻觅一位贤者,以继承自己的王位。 于是,他召集四方的部落首领商议此事。 帝尧环顾一周,缓缓地问:“谁可以继承我的位置呢?” 其中一位部落首领放齐高声说:“你的长子丹朱英明通达, 可继承你的位置。” 帝尧却摇摇头,予以否定,他说:“丹朱生性顽劣而凶蛮,不可以重用。” 丹朱虽然是帝尧的长子,但在帝尧心目中,天下重于亲情。如果因怜惜丹朱而将天下授予他,那么将是他一人得利,而天下苍生却陷于困顿之中。因此,帝尧宁可让丹朱不利,也要使天下苍生有一美好归宿。 另一位部落首领讙(huān)兜提议说:“共工能凝聚民众,能做出功绩,可以继承帝位。” 帝尧仍不同意,他说:“共工好虚言,做事不遵循正道,外貌看似恭敬实则傲慢,也不可重用。” 在挑选继承者一事上,帝尧非常谨慎。不久,四方部落首领向他**了另一位贤者—舜。舜又如何?他能否继承帝尧的位置? 相传,舜曾耕稼于历山之下,渔猎于雷泽之中,以及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凡是他足迹所到之地,都会慢慢聚拢人烟,一年之内就形成村落,三年间由村落形成城邑。很多人愿意居住在舜的周围,因为在他的感召下,人与人能够互相谦让,没有争斗。 然而,舜*值得称赞的品行却是孝道。他的母亲早逝,父亲瞽叟(gǔ sǒu)再次娶妻,又生了一位弟弟—象。父亲、继母、弟弟都不喜欢舜,待他极其刻薄。 你*亲近的人若不喜欢你,你该如何做? 住在同一片屋檐下,进进出出中,舜遭遇的是继母的冷言冷语,是弟弟的傲慢无礼,以及父亲的冷漠与对弟弟的偏袒。这样的家,不能不说是冷若冰霜,而舜要做的便是不断努力,用笑脸、用真心融化这份冰霜。舜的言辞和举止都无可挑剔, 他对待父亲一片孝心,对待继母一腔热情,对待弟弟更是特别 怜爱。 虽然他们一再设计陷害舜,但都被舜一一避开了。粮仓破旧了,他们让舜爬上去修补,然后无情地撤去木梯,将粮仓点燃,以为这样便能烧死舜。但聪明的舜利用手中的两顶斗笠,像鸟一样展翅飞了下来。见这样不行,他们又让舜去淘井。待舜下井,他们便搬来很多石块将井封死。谁料舜却在井中挖出另外的孔洞,得以生还。 经历一次次磨难,舜终于将父亲、继母和弟弟感化,使得家庭归于和睦。 四方部落首领向帝尧**的,便是这样的舜。在帝尧看来,治理天下便是调和种种矛盾。舜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都能做好,那么坐上帝位,也必定会将天下调理得平和顺畅。 待到帝尧去世,舜继承他的位置。 帝舜没有令帝尧失望。继位之后,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做出一系列功绩,让天下大治。待帝舜年老,他又将帝位传给禹。 对于禹,我们很了解,尤其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据说,帝尧之时,洪水泛滥。肆虐狂暴的洪水淹没了辛苦开垦的田地,淹没了辛苦牧养的牛羊,淹没了辛苦筑造的房屋,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帝尧让鲧前去治理洪水,但鲧未能成功。 帝舜继位,得知鲧治水不力,便将他流放到羽山。随后,舜不避嫌疑,任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禹并没有因为舜流放了自己的父亲而怀恨在心,反而毅然肩负起治水重任。那时,禹刚刚娶亲,但他毫不犹豫地辞别美丽贤惠的妻子涂山氏,带领助手伯益和后稷踏上治水征途。 这一走便是十三年。 他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踏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每一处山陵和每一道河川。他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一路行走,一路测量。在治水过程中,禹曾经三过家门而无暇进入。有一次,他路过家门,听到墙垣内幼孩的哭泣声。那是他的儿子启在哭。 他为何哭?是摔倒在地,还是在思念父亲?禹很想走入院中瞥 一眼,但*终还是选择了离开,眼里噙着泪水匆匆踏上路途。 就这样,历经十三年,禹治水成功。他将肆虐的洪水变得服帖安顺,让它们东流入海。 因为治水有功,禹得到帝舜的肯定。舜年老后,便将帝位传给禹。你看,尧放弃丹朱,选择贤者舜,将帝位传给他。而舜又选择贤者禹,将帝位传给他。 这便是公天下。历史上,这种将天下授予推举出来的贤能之士的制度,被称为禅让制。那么,这种公天下,又是如何变成家天下的呢?
    目录
    上册 上古时期 01 关于世界*初的想象:盘古和女娲 002 02 人类该怎样生活:三皇传说 008 03 通往历史的两种途径:史籍和考古 014 04 **次征战:黄帝和蚩尤 018 05 君王之位如何传递:尧舜禹 023 06 关于公天下的种种争论:举贤还是攘夺 028 夏商西周 07 **个王朝:夏 036 08 第二个王朝:商 041 09 王朝的兴衰模式:历史周期律 047 10 第三个王朝:周 052 11 如何统治**:封建制 056 12 周王朝的衰颓:烽火戏诸侯 062 春秋战国 13 诸侯国的崛起之一:春秋五霸 070 14 诸侯国的崛起之二:战国七雄 075 15 乱世之中的呐喊:儒、道 080 秦汉 16 统一王朝的出现:秦 090 17 统一王朝的再次出现:汉 098 18 君王权力的外溢:吕后之乱 102 19 郡县制的逆流:七国之乱 108 20 该用什么思想统治**:法家、道家、儒家 113 21 抗击外族的入侵:匈奴 119 22 西汉王朝的衰落:王莽之乱 126 23 东汉王朝的弊端之一:外戚干政 132 24 东汉王朝的弊端之二:宦官专权 138 25 东汉王朝的灭亡:黄巾起义 143 26 天下大势:统一和分裂的原因 147 三国 27 奠定三国局势的两次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156 28 那一段乱世风流:枭雄、豪杰、谋士 163 两晋南北朝 29 短暂的统一和漫长的分裂:八王之乱 172 30 痛苦的融合:五胡乱华 179 31 门阀的崛起:王与马共天下 183 32 汉化:魏孝文帝迁都 188 33 *终的统一:南北合并 195 下册 隋唐五代 34 君王的骄奢:隋炀帝 002 35 唐王朝的崛起:李渊和李世民 007 36 谁能继承王位:玄武门之变 0 1 1 37 盛唐的根基: 君臣贤明、轻徭薄赋、府兵制、科举制 016 38 衰亡的征兆:贤能去位 023 39 席卷而至的狂风暴雨:安禄山叛乱 027 40 藩镇割据乱象:泾原之变 032 41 困扰晚唐的痼疾: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 036 42 唐王朝的倾覆:黄巢起义 042 43 兵荒马乱的时代:五代十国 046 两宋 44 宋王朝的建立:陈桥兵变 054 45 赵匡胤的革新:杯酒释兵权 058 46 强干弱枝:**集权的弊端 063 47 熙宁变法:王安石 069 48 北宋灭亡:宋徽宗的繁华和凄凉 074 49 山外青山楼外楼:南宋的苟且 080 元明 50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086 51 元亡:崛起的平民朱元璋 09 1 52 权力集中:生性多疑的明太祖 096 53 不成功的削藩:建文帝 100 54 宦官祸国:土木堡惊驾 104 55 首辅的善和恶:严嵩和张居正 1 1 1 56 揭开明亡的序幕:努尔哈赤和李自成 116 57 明亡:崇祯帝的挽歌 121 清朝 58 清兴:清王朝如何治理中国? 128 59 盛世之下的血色:文字狱 133 60 谁开始睁眼看世界:林则徐 138 61 鸦片战争中的将领们:关天培、杨芳、奕山 144 62 太平天国的起落:洪秀全和曾国藩 150 63 洋务运动:清王朝的自救 155 64 戊戌变法:清王朝的再次自救 160 65 这是一场赛跑:立宪或者革命 165 66 辛亥革命:结束旧时代,翻开新篇章 169 后记 17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