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2020)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2020)

  • 作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组编王国胤 张军平 何清 等 编著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654599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231
  • 定价:¥7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从脑认知基础、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五个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方向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研究范畴和中国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分析了中国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情况、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推动中国产业变革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各层次各类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与教育培养情况,并从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与优势、“卡脖子”问题、未来展望的角度,对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本书适用的读者包括对人工智能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展、行业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感兴趣的科研和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公务员、决策咨询人员、教师和青年学生等。
    目录
    序 前 言 第1章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概况 / 1 1.1 人工智能的诞生与发展 / 1 1.1.1 人工智能的萌芽研究 / 2 1.1.2 达特茅斯会议 / 4 1.1.3 人工智能“三起两落”曲折发展 / 6 1.2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顾 / 14 1.2.1 中国人工智能的溯源 / 14 1.2.2 艰难起步 / 15 1.2.3 迎来曙光 / 15 1.2.4 蓬勃发展 / 19 1.2.5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高潮 / 20 1.3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 21 1.3.1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背景及意义 / 21 1.3.2 吴文俊院士学术影响及与中国人工智能学界的渊源关系 / 22 1.3.3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的发展成因与挑战 / 24 1.3.4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的成长历程 / 24 1.3.5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的作用分析 / 26 1.4 中国人工智能学术组织建设 / 28 1.4.1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 28 1.4.2 其他人工智能学术组织 / 31 第2章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方向 / 34 2.1 概述 / 34 2.2 脑认知基础 / 35 2.2.1 脑认知基础的研究范畴 / 35 2.2.2 中国脑认知基础的研究发展 / 35 2.2.3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脑认知基础方向的布局 / 39 2.3 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 / 39 2.3.1 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的研究范畴 / 39 2.3.2 中国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的研究发展 / 40 2.3.3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方向的布局 / 43 2.4 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 / 44 2.4.1 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的研究范畴 / 44 2.4.2 中国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的研究发展 / 44 2.4.3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方向的布局 / 45 2.5 知识工程 / 45 2.5.1 知识工程的研究范畴 / 45 2.5.2 中国知识工程的研究发展 / 45 2.5.3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知识工程方向的布局 / 49 2.6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 49 2.6.1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的研究范畴 / 49 2.6.2 中国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的研究发展 / 50 2.6.3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方向的布局 / 50 第3章 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 / 51 3.1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概述 / 51 3.1.1 传感型智能机器人 / 52 3.1.2 交互型智能机器人 / 54 3.1.3 自主型智能机器人 / 55 3.1.4 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 57 3.2 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发展 / 58 3.2.1 智能感知与信息融合技术 / 58 3.2.2 智能定位与智能导航技术 / 63 3.2.3 智能运动与路径规划技术 / 69 3.2.4 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 / 74 3.2.5 群(多)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 / 79 3.2.6 人机共融技术 / 84 3.3 智能机器人系统 / 88 3.3.1 工业机器人 / 88 3.3.2 农业机器人 / 93 3.3.3 健康**机器人 / 96 3.3.4 服务机器人 / 101 3.3.5 特种机器人 / 104 3.4 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 / 113 3.4.1 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发展分析 / 113 3.4.2 智能机器人产业应用发展分析 / 116 3.4.3 智能机器人未来发展预测 / 119 第4章 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变革 / 124 4.1 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 / 124 4.1.1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况 / 124 4.1.2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驱动力分析 / 126 4.1.3 “人工智能+”与行业发展 / 128 4.2 智能制造 / 129 4.2.1 智能制造简介 / 130 4.2.2 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概况 / 130 4.2.3 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140 4.3 智慧** / 141 4.3.1 智慧**简介 / 142 4.3.2 中国智慧**的发展概况 / 143 4.3.3 中国智慧**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147 4.4 智慧金融 / 149 4.4.1 智慧金融简介 / 149 4.4.2 中国智慧金融的发展概况 / 153 4.4.3 中国智慧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154 4.5 人工智能对其他产业的推动 / 157 4.5.1 智能家居 / 157 4.5.2 智能交通 / 159 4.5.3 智能安防 / 164 4.5.4 智能教育 / 167 4.5.5 智慧物流 / 172 4.5.6 智能传媒 / 173 第5章 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人才培养 / 177 5.1 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探索 / 177 5.1.1 2010年学科论证 / 177 5.1.2 2018年学科论证 / 178 5.2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发展现状 / 180 5.2.1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 180 5.2.2 人工智能对各行业工作岗位的冲击 / 180 5.3 中小学智能教育 / 181 5.4 智能专业人才教育 / 182 5.4.1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发展 / 182 5.4.2 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发展 / 183 5.4.3 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发展 / 188 5.4.4 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分析 / 190 5.5 智能素质的社会普及 / 191 5.5.1 智能科普的发展现状 / 191 5.5.2 智能社会对提升公民智能素质的需求趋势分析 / 192 5.6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 192 5.7 “人工智能+”学科建设 / 193 第6章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195 6.1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和优势 / 195 6.1.1 战略**和政策支持 / 195 6.1.2 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 / 205 6.1.3 直面解决现实问题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 209 6.1.4 充分发挥中国的大国优势和制度优势 / 213 6.2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分析 / 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