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让学习发生: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观察(教你上出成功的中学语文课) 大夏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让学习发生: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观察(教你上出成功的中学语文课) 大夏书系

  • 作者:张正耀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99611
  •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 页数:256
  • 定价:¥4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让学习发生——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观察》由作者从几百篇“听课手记”中精选部分内容编辑而成。选入本书的“课例评析”皆为权威语文刊物的专栏文章,编入本书时,作者又三易其稿,精益求精。作者借助一个个课例,旨在传达其课堂理念:“让学习真的发生”,并由此引导教师对“怎么开展学习”“怎样的学习有效”“怎样的学习*受学生欢迎”等问题予以重视、开展研究。
    文章节选
    贴地而行,飞天而舞
    ——《客至》教学课例评析

    课例回放
    一、导入
    *近网**行这么一句话,这句话是高晓松母亲讲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潘老师看来,只要有一颗诗意的心灵和一双审美的眼睛,眼前的苟且何尝不是诗呢?安史之乱后的杜甫流寓他乡,辗转漂泊,穷困潦倒,就是在这样的“苟且”困境下,片刻的安居也能使他发现生活的诗意之美,成就千古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客至》。
    明确学习**,教师投影:
    学习**:
    1. 学习鉴赏诗歌的动人之实。
    2. 学会发现生活的诗意之美。

    二、听读诗歌,整体感知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读这首诗。教师明确听读的要求:
    1.学生听读,展开想象,还原画面。
    2.初步体会情感,感知作品风格。
    学生听读。
    师:听读这首诗以后,你感觉这首诗与习见的杜诗有何不同?
    生:(齐答)以前的杜诗风格是“沉郁顿挫”。
    生:诗语亲切,如话家常,闲适恬淡。
    师明确: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刚才的配乐也可感受到。
    教师投影:
    清新自然,明快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杜诗常见的“沉郁顿挫”较为不同。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师:下面再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诗意。
    学生概括诗意。
    生: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我家的南南北北都被水包围,只见鸥鸟每天来到我家附近。开满鲜花的小径从不曾因为来客打扫,蓬草做的门今天因为你**次打开。因为集市比较远,我家的菜肴没有多种多样的美味,家里比较穷,酒杯里只有陈酒。如果你愿意和我邻居的老翁一起喝酒,我就隔着篱笆喊他一起喝几杯。
    师:她是把这首诗的诗意解说了一下,我是要求大家概括。大家要用一句话概括。再请一个同学说说看。
    生:先是描写了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然后描写了有客来访的欣喜和诚恳待客的场景。
    师:已经够简洁的了,有没有更简洁的?
    生:有客来访诗人的草堂,诗人真诚而喜悦地招待了他。
    师:刚才三位同学都讲了这首诗的诗意,有的同学是复述,有的同学是概括,都比较简洁,但是如果把同学们概述的内容,作为一篇文章或文章中的话,能不能放到文学史中呢?显然不能。那么杜甫的这首诗为什么可以放到文学史里面呢?这是因为这首诗有其内在的动人之实。下面就让我们来赏析这首诗的动人之实。

    四、赏读诗歌,欣赏佳妙
    教师投影,提示学生**关注两个问题。
    1.诗歌哪些地方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2.诗歌有哪些动人之实(佳妙之处)?
    学生先自主评点,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欣赏的是颔联,由室外的场景切换到杜甫的庭院,很有生活实感。尤其是**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表明客人不经常来,第二也表明杜甫不轻易待客,使后面一句“蓬门今始为君开”的酣畅欢快有着落点。“蓬门今始为君开”的“今始”更使得情谊超脱,前后映衬,更显得杜甫和友人的情谊深厚。
    师:很好。这是她赏析的颔联。有没有赏析首联的?我们一下子到了第二联……
    生:我觉得首联写得很好。一个“皆”把江水浩渺、春水茫茫的浩大的景象都写出来了。而在这样大的景象衬托之下,用群鸥点缀其中,大小景相衬托,很好地表现了一种清幽、有隐逸色彩的生活环境。而“日日来”也能让人体会到作者闲居时一种淡淡的寂寞心境。这也与下文客人来的喜出望外形成一种衬托。
    师:形成一种照应。她分析得很好。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意象?
    生:(齐答)春水、群鸥。
    师:这些意象,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舍南舍北皆春水”中有一个字也是意象,哪个字?
    生:(齐答)舍。
    师:茅舍,杜甫草堂嘛,是茅舍。茅舍、春水、群鸥,有着山居生活的气息,当然也有隐逸的意味。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到位,群鸥是隐逸之士的一种象征。而且她还抓住了一个字——“皆”,春风骀荡,春意盎然。
    师:有没有赏析第三联的?
    生:我选取的颈联和尾联。因为这两联描写的是朴素平淡的生活画面,但正是这种朴素平淡,让我们感受到杜甫的真诚待客,让我们体会到杜甫的随性、人情味以及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
    师:我特别欣赏“原汁原味”这个词。你说说看,哪个地方特别能体现这个原汁原味?
    生:无兼味、只旧醅、肯与、相对饮、隔篱。
    师:很好,她说“无兼味”,“无兼味”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家里穷,菜肴不是很多,酒也只能是陈酒,唐朝人以新酒为贵,杜甫家贫,只能用陈酒招待。
    师:还有同学发现了其他的动人之实吗?
    生:我发现*后三联都是以对话的方式呈现的,尤其是尾联,当面提问,感觉非常亲切,写出了那种酒意渐浓之后,兴致立刻来了,气氛特别欢快,也就是刚才同学说的那种如话家常。
    师: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这个片段描述得非常好。

    ……
    目录
    让学习发生序 让学习真的发生 / 001 贴地而行,飞天而舞 ——《客至》教学课例评析 / 001 读出生命的气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实录评析 / 018 将语言品味进行到底 ——《声声慢》教学实录评析 / 033 弱水三千,可取数瓢饮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实录评析 / 045 剥离思维的“空心化”教学 ——《六国论》教学环节设计评析 / 058 不能含糊,不可误会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问题设计评析 / 068 让学生读出文章的“好”来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评析 / 075 “好课”长什么样 ——刘亮程《父亲》课例评析 / 092 严密思维 丰富体验 ——刘鸿伏《父亲》教学片段评析 / 108 合体 合用 合一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评析 / 115 引导学生深度理解 ——《端午的鸭蛋》课例评析 / 126 让学生的思维沸腾起来 ——《春酒》课例评析 / 138 要充分发挥文本的阅读价值 ——《真实的塑料花》阅读欣赏课评析 / 149 写景散文教学的几个节点 ——《秋天的音乐》教学实录评析 / 159 与文本贴合得再紧一些 ——《绝地之音》教学之“文本研习”评析 / 177 要充分展开思维活动 ——《湖殇》教学设计片段评析 / 185 “遵路”与“入境” ——《有些路,你并不清楚》课例评析 / 197 精读 细读 深读 ——《台阶》教学设计评析 / 214 关键是要提高“学的活动”质量 ——《骑桶者》教学设计评析 / 233 跋 教学,就是不断地成为 / 24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