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人口发展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人口发展史

  • 作者:葛剑雄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116421
  •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8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人口发展史》是**学者葛剑雄教授研究中国人口发展的学术专著。正如葛剑雄先生所述:“就像国民应该了解自己**的历史一样,中国公民都应该了解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本书通过爬梳史料,详细论述了中国两千多年间的人口现象、人口变化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总结了其中的规律。全书分为上、中、下编,上编主要论述历代人口调查制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并对历史人口资料做了相应评价;中编以时间为脉络,分章具体阐述了先秦至清朝的人口发展情况,并剖析了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原因;下编则从人口的构成与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及迁移等方面做相关交代。在历史的回溯与重建中,本书既能使读者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全过程有整体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现在,思索未来;同时也能为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各相关学科提供有利条件。
    文章节选
    绪 论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现象及其变化发展的过程,引起这些变化和发展的原因,这些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空间范围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研究当然应该以整个中国的领土作为其空间范围,问题在于用什么标准、什么方法来确定历史时期的中国领土。 有的中国人口史著作即以今天的中国领土作为以往二三千年间中国的范围,就处理方法而言这是*简单不过的了。可是历史上的中国并不限于今天的疆域,即使以历代中原王朝直接管辖的区域而言,也包括了不少今天已经不属于中国的地方。例如,朝鲜半岛的北部曾经是汉朝的郡县,与大陆上其他政区并没有什么 不同。越南的大部分作为中原王朝的正式政区延续千余年,直到15世纪初还有20年时间是明朝的一个省(布政使��)。元朝中书省的辖境不仅包括整个蒙古高原,而且北至西伯利亚大平原。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以及今新疆境外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19世纪后半期才被外国掠夺走的,而现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直到20世纪初还是清朝的一部分。至于历史上由非汉民族建立的或在边疆建立的政权所拥有的领土,几乎都曾有一部分是在今天中国的范围之外。如果我们一定要以中国现在的领土为限,那么就连历史上的中原王朝的人口都不能统计全,又怎么能反映包括边疆地区和汉族以外各民族在内的中国人口呢? 大多数论著又往往以历代中原王朝代表中国。例如一讲到中国以前有多少人,连一些历史学家都会照搬二十四史中的数字,却根本不考虑这些数字的实际意义以及这些王朝的疆域与中国的领土的差别。实际上,除了清朝中期即1759年至1840年这81年外,没有哪一个王朝的疆域能够涵盖今天中国的全部领土,武功 赫赫的强大帝国也不例外。比如元朝以前的中原王朝都没有管辖 到青藏高原,所以它们的户口调查不会统计西藏的人口;清朝以前的大陆政权尚未在台湾岛上设置过行政区,所以它们的人口数字就不可能包括台湾岛上的人口在内。显然,这种方法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历史事实。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历史时期的中国规定了明确的范围:“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清朝完成统一之后、十九世纪帝国主义入侵以前的中国版图,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的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个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又确定:“有些政权的辖境可能在有些时期一部分在这个范围以内,一部分在这个范围以外,那就以它的政治**为转移,**在范围内则作为中国政权处理,在范围外则作邻国处理。”对中原王朝超越这一范围的疆域,同样保持其完整。本书即以这样的原则来确定历史中国的空间范围。
    目录
    目 录 绪 论 **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空间范围/1 第二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时间范围/4 第三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具体内容/10 1.人口数量的变化/10 2.人口分布的变化/13 3.人口迁移/16 第四节 研究和了解中国人口发展史的意义/19 上 编 历代人口调查制度与现存资料 **章 人口调查制度的起源 **节 大禹时的人口记录不可信/25 第二节 《周礼》的记载并非实际制度/31 第三节 《国语》所载为*早的人口调查制度/33 第四节 **全国性人口调查完成于秦代/36 第五节 公元2年西汉户口数是现存*早的全国性人口数/39 第二章 人口调查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节 战国、秦、汉的上计/43 第二节 唐代的记账和户籍/48 第三节 多头统计的混杂——宋代的户口统计制度/60 第四节 金代的猛安谋克制和户籍登记/63 第五节 明代的户帖与黄册制度/66 第六节 清代:由户口登记向人口普查的过渡/71 第七节 1911—1949年:有名无实的人口调查/76 第三章 历史人口资料的评价 **节 历代户口统计数/81 1.历代户口资料的时间和空间空白/81 2.户口数字本身的错漏/84 3.户口数与实际人口数的差异/85 4.书面制度与实际制度的差异/91 第二节 方志记载的户口数/98 1.一般特点/98 2.使用中应注意的方面/100 第三节 家谱:官方户口数以外的数据库/104 1.家谱资料的独特作用/106 2.家谱资料的局限性/110 3.家谱人口资料的运用和研究成果/113 中 编 历代人口数量的发展和变化特点 第四章 秦、汉时期 **节 先秦人口数的估计/123 第二节 秦时期/124 第三节 西汉时期/125 1.汉初人口数的分析/125 2.各阶段人口数量/127 3.西汉郡国范围外的人口/132 第四节 东汉时期/136 1.各阶段的人口变化/137 2.东汉*高人口数推算/142 第五章 三国至隋时期 **节 三国、西晋时期/145 1.户口数字分析/146 2.实际人口数的估计/149 3.东汉三国之际的人口谷底/152 4.西晋*高人口推算/154 第二节 东晋、南朝/155 1.东晋/155 2.宋/156 3.齐、梁、陈/157 第三节 十六国、北朝/159 1.十六国时期户口数字分析/159 2.十六国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161 3.北朝人口数量的变化/163 第四节 隋时期/165 1.隋初南北人口合计/165 2.人口峰值的估计/166 3.隋朝统计范围外的人口数估计/169 第六章 唐时期 **节 户口数字分析/171 第二节 人口峰值推算/172 第三节 隋唐之际人口谷底推算/183 第四节 唐后期的人口变化/184 第五节 唐朝统计范围外的人口估计/187 1.吐蕃/187 2.高丽/190 3.渤海/190 4.南诏/191 5.突厥/192 6.回纥(回鹘)/194 7.党项/195 8.其他/196 第七章 宋、辽、金时期 **节 五代时期的人口耗减/197 第二节 宋代户口数的真实含义/200 1.关于“丁”和“口”的含义/201 2.如何理解宋朝当时人的议论/208 3.宋朝的实际人口数是否与前后时期矛盾?/213 第三节 宋代实际人口数的推算/219 第四节 辽朝人口数估计/221 第五节 金朝人口数量的变化/223 1.金朝户口数分析/223 2.宋金之际的人口谷底/229 第六节 其他政权、地区的人口估计/231 1.西夏/231 2.大理/233 3.其他/233 第八章 元时期 **节 史籍所载元代*高户口数/236 第二节 金、南宋末年人口谷底的推测/238 第三节 元朝*高人口数的推测/248 第四节 西藏人口的调查/254 第九章 明时期 **节 明代人口数量研究概况/258 第二节 明代初期人口总数的确定/260 第三节 元明之际的人口谷底/268 第四节 明代人口峰值估计/269 第五节 明朝统计范围外的人口估计/274 第十章 清时期、近代 **节 清代人口数量研究的评价/275 第二节 清代人口峰值/277 第三节 明清间人口谷底数的推算/281 第四节 清朝后期的人口耗减/284 第五节 怎样认识清朝的“人口奇迹”/287 第六节 1912—1953年的人口变化/291 第十一章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节 增长缓慢/294 第二节 “大起大落”和发展的阶段性/295 第三节 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298 事实和原因/298 第四节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304 1.汉族与其他民族人口增长的差异/304 2.产生差异的原因/306 3.其他民族间人口不平衡增长的原因/311 第十二章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节 地理条件/316 第二节 农业生产/319 第三节 战争/322 第四节 政治制度/325 1.法令、政策/326 2.赋役制度/328 3.刑法制度/330 第五节 传统思想和习惯影响/332 下 编 人口构成 再生产分布 迁移 第十三章 人口的构成与再生产 **节 性别构成/339 第二节 婚姻状况/342 第三节 家庭规模/348 第四节 出生率/352 第五节 死亡率/355 1.婴儿死亡率/355 2.成年前的死亡率/358 3.孕妇产妇的死亡率/358 4.疾病及衰老引起的死亡/358 5.酒精、**等中毒引起的死亡/359 6.非正常死亡/360 第六节 民族构成/361 1.基本特点/362 2.原因/365 第十四章 人口的分布 **节 **阶段:商、周至东汉末年/369 第二节 第二阶段:三国至五代时期/385 第三节 第三阶段:宋至近代/389 第四节 人口分布**的转移/405 第五节 人口分布形成和变化的原因/408 1.自然条件/408 2.经济条件/410 3.政治条件/412 4.社会条件/413 第十五章 人口的迁移 **节 人口迁移的类型、特点和规律/415 1.自北向南的离心型迁移/417 2.政府强制性的内聚型移民/427 3.东西向的渗透型移民/429 4.由内地向边疆的开发性迁移/432 5.东南沿海地区对海外的移民/436 6.北方少数民族的内徙与西迁/439 7.南方非汉族的退却性迁移/441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意义/443 1.**和民族的形成/444 2.文化的传播/445 3.人口的合理分布/446 4.人口素质的提高/447 5.城市的形成和扩大/448 余 论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