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水稻起源、分化与细胞遗传
QQ咨询:
有路璐璐:

水稻起源、分化与细胞遗传

  • 作者:顾铭洪等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639639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8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30639639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20年06月01日
    • 定价
      ¥28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水稻起源、分化与细胞遗传》是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结合长期潜心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水稻起源、分化与细胞遗传》分为九章,前五章主要介绍水稻的起源和分化,包括稻属的分类、水稻的染色体组、栽培稻的起源、栽培稻的分化和传播、水稻的基因符号和连锁群;后四章**介绍水稻细胞遗传研究的**进展,包括水稻的染色体、水稻的整倍体、水稻的非整倍体和水稻减数分裂的遗传调控等内容。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章 稻属的分类 1 **节 稻属在分类中的地位 1 一、稻属植物的形态特征 2 二、稻属的近缘物种 3 第二节 稻属的分类依据 4 一、形态性状 4 二、植硅体 4 三、形态学种和生物学种 8 第三节 稻属分类研究的历史 9 一、Roschevicz 的分类 10 二、国际水稻研究所早期的分类 11 三、Tateoka 的分类 11 四、张德慈的分类 13 第四节 稻属分类研究现状与建议 14 一、Vaughan 的分类 14 二、对稻属分类的建议 16 第五节 稻属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8 一、同种异名现象 18 二、栽培稻野生近缘种命名的混乱现象 26 第六节 稻属分类研究的新进展 31 一、未知染色体组构成的确定 31 二、几个新的野生稻种的命名 32 三、疣粒野生稻与颗粒野生稻的关系 33 viii 水稻起源、分化与细胞遗传 第二章 水稻的染色体组 38 **节 水稻染色体组 38 一、染色体组基数的确定 38 二、古多倍体的可能性 38 第二节 水稻染色体组的分化 40 一、染色体组的命名 40 二、稻属各染色体组的确定 42 三、稻属A 染色体组物种间的分化 46 四、稻属不同染色体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49 五、稻属四倍体野生种染色体组的来源 51 第三章 栽培稻的起源 54 **节 栽培稻的祖先种 54 一、祖先���确定的基本依据 54 二、普通野生稻的分布 59 第二节 普通野生稻种群的遗传变异 62 一、一年生与多年生的变异 62 二、形态性状的变异 64 三、同工酶基因的变异 66 四、核基因组DNA 序列的变异 66 五、普通野生稻的籼、粳分化 68 第三节 稻属植物的起源与驯化 74 一、稻属植物的起源 74 二、野生稻的驯化 76 第四节 栽培稻的起源时间与地区 79 一、起源问题的几个代表学说 79 二、水稻分散起源的可能性 96 三、水稻多元起源的依据 99 四、水稻起源的时间推测 104 第五节 栽培稻的驯化与性状变异 107 一、驯化的外在动力因素 108 二、驯化选择与遗传瓶颈 111 三、关键性状与基因的驯化 114 四、杂草稻 118 第四章 栽培稻的分化和传播 122 **节 栽培稻的分化 122 一、籼、粳的分化 122 二、籼、粳分化与起源之间的关系 126 三、生育期的分化 134 四、旱稻与深水稻的分化 136 五、粘稻与糯稻的分化 137 第二节 栽培稻的分类 138 一、分类的依据 138 二、籼、粳的分类 139 三、水稻主产国对栽培品种的分类 141 四、不同生态型的分类 147 第三节 栽培稻的传播 151 一、影响栽培稻传播的因素 152 二、栽培稻的传播路线 154 第五章 水稻的基因符号和连锁群 164 **节 基因符号 164 一、基因符号命名的简要历史 164 二、水稻基因符号的命名规则 166 第二节 水稻连锁群的研究 167 一、水稻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 167 二、连锁群研究的复杂性 168 三、连锁群研究简要发展过程 168 第三节 水稻染色体与连锁群间的对应关系 171 一、水稻染色体的鉴别 171 二、染色体与连锁群的遗传学关系 172 三、利用三体研究染色体与连锁群关系的方法 173 四、染色体与连锁群间关系的建立 176 五、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 184 第六章 水稻的染色体 186 **节 水稻染色体的形态 186 一、有丝分裂染色体 186 二、有丝分裂前中期染色体核型 189 三、有丝分裂前中期染色体带型 190 四、减数分裂染色体 191 五、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核型 194 第二节 染色体特异分子细胞学标记 196 一、FISH 在水稻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197 二、染色体臂特异分子细胞学标记的筛选 199 三、染色体臂特异分子细胞学标记的应用 202 第三节 水稻染色体端粒 203 一、不同物种端粒DNA 序列 204 二、水稻端粒序列 205 三、水稻亚端粒序列 206 四、端粒酶 208 五、端粒的生物学功能 209 第四节 水稻染色体着丝粒 213 一、着丝粒的定义 213 二、着丝粒DNA 序列 214 三、水稻着丝粒DNA 214 四、着丝粒的生物学功能 218 五、着丝粒的表观遗传调控 220 六、新着丝粒的形成 222 七、着丝粒的进化 222 第七章 水稻的整倍体 224 **节 单倍体 224 一、单倍体产生途径 224 二、单倍体的特征 227 三、单倍体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230 第二节 三倍体 232 一、同源三倍体 233 二、异源三倍体 236 三、异源三倍体的利用 239 第三节 四倍体 241 一、同源四倍体的产生途径 241 二、同源四倍体的特征 242 三、同源四倍体在育种上的研究价值 245 第四节 水稻的其他整倍体 247 一、六倍体 247 二、八倍体 248 第八章 水稻的非整倍体 250 **节 单体 250 第二节 三体 251 一、初级三体 251 二、端三体 260 三、次级三体 265 四、三级三体 269 五、水稻三体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271 第三节 水稻异源单体附加系 275 一、异源单体附加系的选育 275 二、异源单体附加系的形态特征 276 第四节 非整倍体后代的变异 277 一、有性繁殖后代的变异 277 二、无性繁殖后代的变异 277 第九章 水稻减数分裂的遗传调控 279 **节 水稻减数分裂研究的优势 280 第二节 减数分裂起始的遗传调控 284 第三节 黏着蛋白组装的遗传调控 286 第四节 DNA 双链断裂形成与修复的遗传调控 288 一、DSB 的产生 289 二、DSB 加工和修复 290 第五节 同源染色体配对与联会的遗传调控 293 一、联会复合体侧向元件 295 二、联会复合体**元件 295 第六节 同源染色体重组的遗传调控 297 一、交叉形成的分子机制 297 二、同源重组保障机制 301 第七节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遗传调控 302 第八节 展望 306 参考文献 30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