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追求语文教学本真: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语用教学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追求语文教学本真: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语用教学研究

  • 作者:成秀
  •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63385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追求语文教学本真——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语用教学研究》是****教师成秀老师及其团队在单元语用教学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方面多年的成果结晶。本书集中反映了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单元语用教学研究的思想智慧,多角度体现了从识字写字到口语交际、写话习作等各个方面在单元语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文章节选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是什么
    丁酉深秋,历时5年编写的部编版教材,经过了30多轮评审*终面世。对于新教材的启用,无疑是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小学语文教学也因此生意盎然,关于“语文教学本真”的探求也越发深入。于是,人们开始再次审视语文课堂,一些一直以来与新课程改革初衷背道而驰、违背了改革本质的问题,都是非常值得每一位教师重视和反思的。
    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些许问题
    (一)形式的喧宾夺主,与本质和目标相偏离
    比如,一些教师把课堂教学活动模式化、简单化,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活动越多越好,认为“活动多了能带动课堂气氛”,甚至还有些教师将标新立异、热闹与课改精神等同起来,偏离了教学本质和目标,走上了追求表面效果而忽视语文实质的错误轨道。再如,一些教师教学中过分追求情境的创设,甚至进入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错误道路,并且将一些与教育内容无关的图片、情景、多媒体动画盲目地引进课堂,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分散了许多学生的注意力,阻碍了学生对课文文本的正确把握和准确理解。
    (二)忽视主体的作用,缺少个体的体验
    有些课堂在小组讨论时,学生看似七嘴八舌,各持己见,但认真倾听,发言内容多数游离在内容之外,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见解、思想;还有些小组成员存在发言机会不平均的现象,所谓的小组讨论变成了好学生们的天堂。更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虽然也会提出问题进行引导,但是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却不充分,学生还没进入状态,或还没有足够的思考,教师已经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微不足道,学生的个人体验也就此阻断了。
    (三)简单肤显的评价,随意进行表扬
    一些教师注重评价激励带来的作用。很多课堂上现在出现的都是“答得真好”“你真棒”这样廉价的激励,学生也似乎习惯了这种简单甚至形式化的表扬。比如“怎么好”“好在哪”这样有梯度、有深度,并能让学生真正受益的评价却少之又少。这就造成学生收获空无一物的现象,评价的作用简直微乎其微。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旨归是回归本真
    语文教学重在能力的培养,勤奋而又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好语法、文字与解题技巧,但写作和语感是不能“教”出来的。语文教学要渗透生命的体验和人生的阅历,语文教学的本真内涵应当是“语”与“文”的结合。身为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反省,使教学回归本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一)读出真谛,促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就是“读”,在语文课堂上,离开“读”的环节,就失去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学生更难感到文字魅力的熏陶感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提出新的阅读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阅读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感到个性化的阅读优越感。”通过语文课堂上的阅读,学生更加透彻和深入地理解文本教材,并能将自己的情感与文章中的情感交织碰撞,从而领悟文章真谛。
    有些教师会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朗读课文流畅,但却不能体现特点和个性,这是语文背离本真的具体表现。部分学生只是目的性地为了朗读而朗读,“动口而不动心”,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具吸引力更鲜明的语境,从而使学生感到教材内容与自身经历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理解课文内涵。例如,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时,可以从通读到精读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义,对这篇寓意深刻的课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提炼出寓意,也就是说换一个角度,往往会出现奇迹。一般来说,文章中的内涵并不会被学生立即发现,需要老师的指引,在指引过程中,学生眼前的迷雾被层层揭开,隐藏其后的道理慢慢展现,这对学生而言,必将是欢喜而有价值的。
    通过“读和思”的练习,学生学会了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和探索课文,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被重视,从而激发他们探求语文本真的积极性。语文的“读”,不只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表达情感的渠道。如在《春日》的教学中,一些学生朗读得很平淡,有些学生却能表现出对春天的喜爱。对这些差别,教师不能只是以“好”或“不好”来评价,而需用形象而全面的语言作出委婉的点评:“朗读得非常生动,声音里充满了希望和喜悦,同学们能感受到吗?”类似于这样的评价,往往会带来效果显著的师生互动。学生从这样的评价中可以明白“我该怎么做”“怎样读更好”,使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二)敢说敢辩,促使语文回归本真教学
    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根本在于培养学生“敢说敢辩”的能力,学生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阐述观点。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回答正确”,而更多地要观察学生的表达理解、思维方式是否到位。例如在《早》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个真实案例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学过《早》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会模仿鲁迅先生在课桌上刻下‘早’字,你怎么看待他们的做法?”这个问题一提出,便引发学生激烈争论,有的学生说“能起到激励作用”,还有的学生却说“在课桌上刻字是破坏公物的行为”。这些观点的提出无关对错,都是令人欣喜的,这要比之前学生只是根据课文的**思想生硬地去表达“学到了什么”要真切和自然得多。尤其是学生提出“损坏公物”,联系到德育,这也是回归本真的表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更密切的联系。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敢辩,但并不是一味放纵,既不加约束,又在学生“说与辩”的过程中保驾护航,来保证学生的表述不偏离德育目标和教学,而是向更靠近语文本真的方向去靠拢。
    (三)创新与本真,比翼齐飞感受多彩语文
    小学语文是打基础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萌芽期,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学会认字、书写、写作和阅读,这些能力也必将是学生未来所**的基础能力。在新教育教学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教学创新和回归本真并不冲突和矛盾。相反,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就是教学创新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将语文教学禁锢在知识与技能的灌输中,而应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激发学生在思维拓展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将摒弃语文课堂中华而不实的思想理论落实,使学生在创新思维下有自己的想法和体悟,通过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例如,在《鞋匠的儿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林肯对南北战争的感悟和态度设置作为教学**,而应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学生通过课文明白了,林肯作为鞋匠的儿子虽然身份卑微,但是,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具备了领导一个**的魅力和才能,这是一种身处现实生活所**的态度。不仅是对林肯,对自己而言,也需要具备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进取,才能实现一个人的自我和社会价值。这些感悟都要学生去理解、去发掘,而不是仅仅靠教师一条条地写出来让学生去背诵,因此,学生的思想潜能才能被充分发掘,而语文教学的本真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常态与**,让本真渗透日常教学
    语文教学回归本真,不仅仅成为一种形式,更不是评级、应付检查的一种手段。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将它作为一种手段,在竞赛课、展示课中力求对语文本真进行摸索,而在日常教学中,又恢复到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差异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曲解,即“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有了这样的曲解,学生和教师间就难以形成默契,学生不但不能融入语文教学的“求真”活动中来,反而会被形式所累,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以扎实、开放的态度对待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追求,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常态”教学和“非常态”教学的壁垒,保持教学求真溯源的基本信念。回归本真不是要求教师止步不前、故步自封,而应积极冲破这一教学理念的误区,将语文本真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唯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进行更为积极的教学互动,使语文本真教学惯性化、常态化。
    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就是要深度挖掘其教育宗旨、还原其真实本色。语文课堂无须附加太多形式化的内容,也不需将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强加在学生身上。学生在课堂上能窥见语文教学的本真面貌,在自主、生动、简单、扎实、有趣中摸索语文的新天地。只有回归本真,才能使小学的语文教学走向**与创新,这也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新境界。
    目录
    目录 **辑 追求小学语文教学本真之意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真是什么 /002 教材二次开发在追求教学本真过程中的意义 /006 教材二次开发下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语用教学探究 /017 第二辑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语用教学路径初寻 目标指向语用的单元课程 /028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语用训练研究 /028 中年级说明文教什么 /031 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是语用 /035 重感悟 勤积累 多实践 /035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语用教学研究 情景创设,秀出语文味的精彩 /039 补白也可以五彩缤纷 /043 理想的语文课堂由什么组成 /047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051 从文字阅读中汲取语用教学能力 /055 《扫除力》教您获得更多的幸福 /055 静心读书,做教学教研的追梦人 /059 心中有目标 手上有方法 /067 第三辑 单元语用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具体实施 单元语用在识字写字中的思考 /076 单元语用在识字写字中的实践 /079 单元语用在阅读教学中的研究途径 /098 单元语用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 /167 单元语用在写话与习作中的路径 /172 如何把人物对话写活(教案设计) /175 《纸杯的启示》情境作文教学设计 /182 《陶罐与铁罐》文字情境教案设计 /186 《秋天的画》图片情境习作课教学设计 /192 单元语用在口语交际中的** /200 单元语用在口语交际中的生成 /207 劝慰有道四部曲 /207 以辩为根 以思为路 以悟为本 /215 情境体验 轻松交际 /222 习作七——自主、自由习作 /233 第四辑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语用教学设计样例 文体教学解读案例 /240 《太阳》精读课文教学案例 /240 《卡罗纳》略读课文教学案例 /242 诗歌阅读教学案例 /245 《我想》教学设计 /245 识字教学研究案例 /248 识字二《古对今》教学设计 /248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250 绘本教学艺术案例 /253 《彩虹色的花》教学设计 /253 《小猪变形记》教学设计 /255 习作教学策略案例 /259 《笑》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259 习作修改课《让人物亮起来》教学设计 /261 整本书共读教学案例 /263 《草房子》整本书共读课教学设计 /263 《一百条裙子》整本书共读课教学设计 /266 后记 /26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