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汉兴亡四百年2(刚开国,就内乱!央视编剧带你领略汉朝精彩绝伦的400年,如何影响后世2000年!)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汉兴亡四百年2(刚开国,就内乱!央视编剧带你领略汉朝精彩绝伦的400年,如何影响后世2000年!)

  • 作者:李金海 著;读客文化 出品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9447111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4.9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大汉刚开国,就陷入内乱中!吕后临朝、诸吕作乱、七王之乱……尔虞我诈的权力游戏、硝烟四起的内乱危机一一上演!翻开本书,看央视编剧带你领略汉朝精彩绝伦400年! 【景帝为平乱斩晁错】:袁盎对景帝说:“为今之计,只有斩杀晁错,让吴楚诸侯失去造反的借口,陛下才能兵不血刃平息战乱。”听完,景帝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权衡之后,景帝深深叹息了一声,说:“若真是这样,我怎么能为了爱惜一人,而得罪整个天下?”他已经主意,要拿晁错做牺牲品了。 【为保刘氏江山灭诸吕】:当天夜里,一场qian所未有的政治屠杀在长安大街小巷展开。待到次日,赵王吕禄、燕王吕通、临光侯吕媭全部被处死。吕通相对死得痛快些,被斩杀;吕禄和吕媭死得很惨,被活活打死。吕媭更是被处以羞辱性的笞刑,即当众扒了裤子,按倒在地,抡起板子打屁股。吕后当政时期,诸吕专权,全然不将功臣们放在眼里。吕媭更是飞扬跋扈,群臣见了她无不胆战心惊。但是,随着吕后的去世,在不到一月之内,吕氏家族便灰飞烟灭。
    文章节选
    《大汉兴亡四百年2》:第十一章——七王之乱 老谋深算的刘濞洞若观火,朝廷削赵、楚、胶西三王封地的用意,他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景帝和晁错的真正目标并不是这些人,而是自己,等其他诸侯一个个被削弱后,就会拿吴国开刀。 决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趁诸侯们对朝廷有怨气之际,煽动诸王,抓紧建立同盟,只要诸侯们抱团起兵向西,**有胜算! 于是,刘濞的信使们一个个从吴国出发,奉命前往各个诸侯国,鼓动诸王响应刘濞,合兵西向,拿下长安,共享天下。 胶西王刘卬是刘濞**争取的对象,他特意派了中大夫应高前去游说。不过,应高此行到底有几成胜算,刘濞心中也没底。为了防止策反不成,而留下把柄,老奸巨猾的刘濞并没有让应高带上书信,应高只需将自己的口信捎给刘卬即可。 人心隔肚皮,凡事必须留一手。 应高马不停蹄赶到胶西国,拜见刘卬。为保险起见,应高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决定先摸一下刘卬的底细。 游说这种事,说复杂的确很复杂,必须琢磨措辞,推敲逻辑,摸透对方心思才行。但说简单也很简单,无非是诱之以利、喻之以害,使得对方权衡得失之后,做出有利于己方的选择。 煽动他人造反,从来就是个危险活儿,尤其是游说刘卬这样火暴脾气的主儿,弄不好还得把自己性命搭进去。对于这一点,应高很清楚。对付刘卬,仅仅许诺好处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显得自己不是跑来将胶西国拖下水,而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才行。 “吴王*近很忧虑,觉得大祸将要临头,特意派我前来,和大王说点心里话,不知当讲否?” “说吧!”刘卬不置可否地回答道。 “当今天子继位以来,重用奸臣,受奸佞之徒的蒙蔽,只顾眼前好处,看不到长远利益,轻信谗言,随意变更祖宗法令,侵夺诸侯的封地,对诸侯的索取也越来越多,不少无辜之人被牵连诛杀,这种情形往后只会越来越严重。一个人一旦尝到甜头,就不会轻易罢休。诸侯中就属吴国和胶西国比较有名(这是在故意给刘卬戴高帽,实际上两国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如今都被朝廷盯上了,往后恐怕没有安分日子过了。吴王因身体不好,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朝见皇帝了,常常忧虑遭到皇帝猜忌,却苦于无法解释,只好潜身缩首,谨小慎微,就算如此,还是担心朝廷不会放过自己。听说大王您因涉嫌出卖爵位,已经被削去封地,但我觉得这事,朝廷不会就此罢休。” 提起被削去封地之事,刘卬顿时感到很泄气:“那么,依先生之见,寡人当如何才好?” 应高不动声色地煽风点火,三言两语,就把胶西国和吴国都塑造成受害国,便趁热打铁说:“如今的吴国和胶西国处境相似,遭遇相同,吴王决定就算豁上性命,也要为天下人除害,就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刘卬一听,大惊失色,立刻明白了,刘濞这是打算拉他下水。被削封地后,刘卬牢骚满腹,很是愤愤不平,但从来没想过反叛朝廷。毕竟,造反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他马上推辞说:“虽然形势危急,皇帝逼迫过甚,但我有罪在前,怎敢乱生妄念,对皇帝不恭?这事还是别提为好。” 应高看出来了,刘卬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在他内心摇摆不定的时候,必须要狠狠推一把才行。 “作为臣子,晁错迷惑天子,侵夺诸侯土地,排斥打击忠臣,他已把坏事做绝。朝堂上群臣莫不对他恨之入骨,各地诸侯皆生反叛之心。现在,天上出现彗星,各地暴发蝗灾,此乃上天降下的预兆。如此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大王应允,吴王愿率楚王先一步攻入函谷关,夺下敖仓,等候大王莅临,然后均分天下,岂不美哉!” 应高为刘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画卷,刘卬听完两眼放光,利令智昏,彻底抛弃了*后一丝顾虑,立即点头答应与吴国结盟,一起谋反。 得知刘卬同意后,刘濞仍有些不放心,觉得空口无凭,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亲自跑一趟,到胶西国会盟。在和刘卬面对面达成共识,亲自签订盟约后,刘濞才安下心来。 造反之人大多心虚,因为做的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彼此间根本没有诚信可言。刘濞既要利用刘卬为他做炮灰,又要防止他临阵叛逃,在自己身后插刀子。 你可以背叛朝廷,当然也可以背叛我,这就是刘濞的逻辑思维。 实际上,是否要追随刘濞造反,胶西国内部意见也并不一致,群臣中不乏头脑清醒之人,有人就善意提醒刘卬说:“就算把诸侯所有土地加起来,也不过朝廷十之一二,双方实力悬殊,能否取胜实在难说。退一步说,即使将来反叛成功,就意味着会同时出现两个君王,到时候,到底谁听谁的? 为了争权夺利,势必出现新的争执,谁能笑到*后还不一定,还不如老老实实,安分过日子。” 只可惜,刘卬已完全昏了头,根本听不进去。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误判形势者并非刘卬一人,齐王刘将闾、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济南王辟光、济北王刘志几个也被刘濞花言巧语打动,纷纷响应。 齐悼惠王刘肥一系,自吕后起,就受到猜忌和打压,幸好刘肥肯放低身段,低调做人,设法迎合吕后,才得以善终。吕后死后,在诛灭吕氏政变中,刘肥诸子出力*多。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和齐哀王刘襄里应外合,配合朝廷功臣集团,为铲除吕氏势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襄自以为是高祖皇长孙,一心想入主大统,谁知群臣却迎接文帝即位,他自然心有不甘。 更让刘襄哥儿几个愤愤不平的是,刘襄当不了皇帝也就罢了,刘章、刘兴居两人本来被许诺一人分封赵王、一人封梁王,文帝却事后食言,只从齐国分出城阳郡和济北郡给他们。 刘章为此郁郁寡欢,两年后抑郁而终,刘兴居一怒之下干脆起兵发动叛乱,只不过造反了短暂数月就被镇压了下去。刘兴居的反叛,使得朝廷对齐地诸王更加不信任,处处防范和排挤。 刘襄之子齐文王刘则死后,文帝甚至一度以刘则无子为借口,废除了齐国。后来顾忌到刘肥诸子的势力,害怕因为把事情做得太绝,会导致像刘兴居一样反叛的事情再度发生,便封刘肥另外一子杨虚侯刘将闾为齐王,同时又将齐国一分为六,加上原来刘章的城阳国,原本拥有七十余城的强大齐国,被划分为七个小国。文帝此举,就是想分而治之,让刘肥的子孙再无法威胁到朝廷。 可以说,汉廷自吕后起,对刘肥一系的打压、排挤、分化从未改变。所以,刘卬兄弟几个对朝廷的积怨由来已久,他们觉得皇位本来就是自己的,现在夺回来是理所当然。 齐地七国中,六国已明确表态与吴国并肩战斗,唯有城阳国保持沉默,此时的城阳王是刘章之子刘喜。 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刘章去世,刘喜继位。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9年),刘喜一度迁为淮南王,四年后,又重返回城阳国。或许是出于种种顾虑,刘喜没有和他的几位叔叔一样,追随刘濞。 为了尽快达成统一战线,刘濞大度地宣布,城阳景王刘章在诛灭吕氏行动中,已立下不世之功,因此,此次行动城阳国不必出人出力,待取得成功后,照样给他们分胜利果实。 刘濞这一招很高明,既显示了胸襟大度,同时,变相地将城阳国也拉入了自己阵营。 就在刘濞勾结诸侯,准备起兵之际,朝廷方面传来诏书,诏令削去吴国会稽郡、豫章郡,归朝廷所有。毫无疑问,这道诏书等于火上浇油,进一步坚定了刘濞造反的决心。 按照汉制,诸侯封国内的国相、太傅、内史、中尉等重要职务由朝廷统一任免,诸侯王无权过问。尤其是封国的国相,握有兵权,肩负监督和牵制诸王的重任,历来由朝廷**信任之人出任。 为防止国相与诸侯勾结,国相出任前,都不许带家眷。为了权力制衡,汉朝在制度设计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事实证明,这种制度是很有效的,在汉朝历次诸侯谋反中,罕有国相与诸侯王共谋造反。 为防止队伍内部有人暗通朝廷,在决定造反之前,吴国境内由朝廷任命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统统被刘濞处死。 肃清行动完毕后,刘濞向吴国全境内发布战争动员令:“寡人今年六十二岁,将亲自带兵出征,我的小儿子才十四岁,也在阵前效力。按照此标准,吴国境内十四岁与六十二岁之间的人,都要入伍出征。”通过极限动员后,刘濞共征兵二十万,吴国境内的男丁基本全被他征集入伍了。刘濞决心以倾国之力,与**朝廷殊死一搏。而后,刘濞又派人到闽、东越,动员两国发兵相助,又纠集了约十万人马。这样一来,刘濞麾下总兵力有三十余万。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二十三日,刘濞于广陵起兵反汉,率领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西进,渡过淮水,进入楚国境内。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