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4(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西汉灭亡启示录,争议改革家王莽登场!)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4(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西汉灭亡启示录,争议改革家王莽登场!)

  • 作者:华杉 著;读客文化 出品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 ISBN:9787532175925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8.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赵充国平定边疆:制定战略要服务于*终目的 【历史事件】公元前61年,羌人先零部落胁迫罕、幵两部落联合叛变。酒泉太守辛武贤认为,罕、幵都是先零的帮手,应该马上攻击他们,取得军事胜利。而赵充国计划先招降罕、幵,逐步瓦解叛军联盟,再一举击败先零部落,达到边疆安定的目的。*后赵充国的计策被采纳了。 【华杉讲透】人们总是急于行动,急于解决问题,却不知道自己根本没找对问题。制定战略要始终服务于*终目的,而军事胜利不是*终目的,安定边疆才是。任何一个战略,都有其战略**。赵充国正是抓住了战略**——只要解决了先零部落,其他的便会自然瓦解。如果军事行动不聚焦于这个战略**,而是投入到其他地方,则既有损失,又无利益。 冯奉世平叛:不要根据“实际困难”进行决策 【历史事件】公元前42年,陇西地区出现叛军。将军冯奉世要求发兵四万,以敌军两倍的兵力迅速解决战争。但丞相韦玄成等人争辩 “发兵一万即可”,因为秋收农忙���需人手。于
    文章节选
    赵充国上书说:“陛下之前赐给我诏书,指示我派人劝谕罕部落,说大军将至,汉不诛罕,以瓦解他们的联盟。臣派遣幵部落酋长雕库宣告天子至德,罕、幵部落群众都已闻知天子明诏。如今先零部落酋长杨玉坚守山林,伺机而动,罕、幵部落则没有反叛行动。如果我们不攻打先零,反而去攻打罕、幵,那是把有罪的放过,去诛杀那无辜的,一次行动造成双重伤害,这也不是陛下的本意啊!《孙子兵法》说:‘攻不足者守有余。’发动进攻,可能力量不足,但若只是防守,则绰绰有余。又说:‘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善于作战的人,安排好战场引敌人来;不善于作战的人,钻到敌人安排好的战场去。如今,罕、幵企图攻打酒泉、敦煌,本应整顿兵马,训练士卒,在酒泉、敦煌等着他们,以逸待劳,这是取胜之道。如今却唯恐二郡兵少,不足以守,反而发动行军进攻,放弃让敌人自投罗网的计策,而投到敌人的罗网里去,我认为不是什么好主意。先零部落要叛变,所以和罕、幵化解怨仇,缔结盟约,但其实他们心里并不踏实,担心汉朝大军到了之后,罕、幵部落会叛盟归汉。但如果我们先攻击罕、幵,先零一定援救,那反而是我们让他们的盟约更加坚实了。如今羌虏马肥,粮食充裕,攻打他们,恐怕我们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反而让先零得了机会,施恩于罕、幵,坚其约,合其党,他们团结起来,合计能得精兵二万余人,再裹挟其他小部落,人马更多,像莫须这样的小部落都裹挟进去,越来越难离间他们了。如此,叛军越来越多,要诛灭他们所需要的兵力又要增加数倍。我恐怕**的负担要按十年计,不是两三年可以拿下的了。于臣之计,先诛先零,先零一灭,则罕、幵可不战而下。假如先零已诛而罕、幵不服,等到正月再攻打罕、幵,这样安排,策略上合理,也合乎时宜。如果要现在马上进兵去攻罕、幵,我看不到有什么利益!” 六月二十八日,赵充国发出奏章。七月初五,皇上回复的玺书送到,采纳赵充国的计策。 【华杉讲透】 《孙子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首先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战,必有代价,必有战败风险。赵充国追求的战略目标,就是他说的六个字——全师、保胜、安边。全师,是保障部队**。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不就造成八百个破碎的家庭吗?所以他首先考虑的是他的士兵们,要带领他们取胜,但不要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要士兵们为国牺牲,就像巴顿将军说的:“为国牺牲,那是敌人的事。” 保胜,是要保障取胜,不打无把握之仗。《孙子兵法》说:“善战者,胜已败之敌。”敌人没有露出败相,你一厢情愿硬要把他攻下来,你做不到,《孙子兵法》说这叫“胜可知而不可为”,能不能取胜,将领可以做出判断,明知不能胜却还要打,胜利是强求不来的。这都是真正懂军事的人思考的问题,《孙子兵法》说,要先胜而后战,要胜中求战,不要战中求胜。 军事胜利不是*终目的,安定边疆才是*终目的。制定战略要始终服务于*终目的,战争是为了长期和平,不是为了惩罚敌人。 朝廷大臣们的意见,则是另一番光景,朝臣们的意见,首先大部分不是真正的意见。当皇上征求大家的意见,他以为他们都有观点,实际上大多数人没有观点,因为他们都不是军事专家,这些事他们都不懂。但是,没有观点不等于他们不发表观点,恰恰相反,每个人都很踊跃地发表观点,一方面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另一方面是要显示自己很知道,再一方面是揣摩上意,尽量说得合乎皇上的心思,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样一来,他们的“建言献策”就很多了。既然观点已经发表,就要誓死捍卫,因为捍卫自己的观点,就是捍卫自己的权位。所以这种会议,纯属添乱的会议,也确实添了大乱。不过,好在汉宣帝收到赵充国的回复之后,还能醒悟过来,听专家意见。 任何一个战略,都有其战略**。英国军事家富勒说,你要把纷乱的战局合并为少数几个主要的战略**——*好是一个;然后呢,把你的军事行动合并为少数的几个主要行动——*好是一个。赵充国就抓住了这个战略**,就是先零部落,只要解决了先零部落,其他的自然瓦解,如果军事行动不聚焦于这个战略**,而是投入其他地方去,则既有损失,又无利益,这就是他为什么说“我看不到打罕、幵有什么利益”的原因。 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等待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军事行动。”皇上认为赵充国不作为,因为他不懂得在大多数情况下,等待本身就是*积极的行动。人们总是急于行动,急于解决问题,却不知道自己根本没找对问题。而他们解决“问题”的举措,反而会制造出更大的问题。赵充国的回信,就指出了这一点,罕、幵不是问题所在,攻打罕、幵会制造出更大问题,就是羌族各部落更加紧密团结在先零周围,反叛势力会更加壮大。皇上和大臣们还想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军事行动耗费太大,要速战速决,赵充国也指出了真正的问题所在——我想两三年解决,你们想两三个月就解决,但是如果按你们说的办,恐怕反而要拖十年才解决!皇上听懂了他的话。
    目录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公元前61年—公元前59年,共3年) / 001 【主要历史事件】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反对宣帝求仙 / 003 羌人反叛,赵充国自荐征讨 / 007 赵充国《屯田奏》列举屯田好处 / 014 羌乱平定,赵充国凯旋 / 020 辛武贤害死赵充国之子赵卯 / 021 盖宽饶直谏冒犯宣帝,自刎而死 / 021 日逐王率众投降汉朝 / 023 韩延寿推行教化,深受爱戴 / 025 【主要学习点】 先有明君,再有贤臣 / 005 抓住*主要的战略** / 012 不擅长的领域,不要随便发言 / 013 取得胜利,并保全自己和敌人 / 016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 016 断章取义测试:不要给人留下话柄 / 022 出现问题,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 027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公元前58年—公元前49年,共10年) / 029 【主要历史事件】 酷吏严延年被斩首,其母早有预料 / 032 匈奴内乱,五位单于并立 / 034 韩延寿与萧望之相互告发,韩延寿被斩首 / 034 匈奴又形成三单于局面 / 036 黄霸治民有方,却不擅长做丞相 / 037 耿寿昌建议设“常平仓” / 039 杨恽因一封信被腰斩 / 040 冯夫人游说乌就屠 / 047 呼韩邪单于来朝 / 051 麒麟阁十一功臣 / 051 解忧公主年老,请求回汉 / 052 冯夫人自荐出使乌孙 / 052 王政君入太子宫,王氏家族登上历史舞台 / 053 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 / 054 【主要学习点】 对自己的功劳要随时清零 / 042 一切都要不断获取,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 / 042 致中和,不要激进 / 043 要看到事情的后果,并知道如何应对 / 050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公元前48年—公元前42年,共7年) / 057 【主要历史事件】 王政君被立为皇后 / 059 宦官石显权倾朝野 / 062 刘更生再次被下狱,萧望之被逼自尽 / 066 贾捐之《弃珠厓议》提出撤销海南珠厓郡 / 069 谷吉送郅支单于儿子回国,却被诛杀 / 074 刘更生上书《条灾异封事》建议放逐小人 / 077 贾捐之、杨兴谋求高位被治罪 / 080 匡衡建议改变社会风气 / 082 冯奉世平定陇西羌人叛乱 / 083 【主要学习点】 做难做到的事,补充自己的短处 / 061 将领的五种性格缺陷 / 067 说话的艺术:逻辑与修辞 / 076 世风民俗,就是上行下效 / 083 要避免只有决策理由,没有决策依据 / 085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公元前41年—公元前33年,共9年) / 087 【主要历史事件】 盐铁专卖制度恢复 / 089 元帝大量削减祭祀宗庙 / 090 冯婕妤挡熊救驾 / 094 京房劝元帝远离石显,却被石显害死 / 094 石显自知权势太盛,设计迷惑元帝 / 099 陈汤假传圣旨,与甘延寿调兵诛灭郅支单于 / 101 陈汤上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104 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昭君出塞 / 106 《侯应论罢边十不可》 / 106 元帝想改立刘康为太子,史丹阻止 / 113 汉元帝驾崩,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 / 114 【主要学习点】 清楚自己的性格弱点 / 093 保密的原则,是要对可靠的人保密 / 098 君王要正己,关键在于平直真实 / 100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112 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 113 生活中充满了私人恩怨和小心眼 / 113 追思先人,传承家族精神 / 116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公元前32年—公元前23年,共10年) / 119 【主要历史事件】 石显失势,绝食而死 / 121 成帝赐封多位王氏外戚 / 122 杜钦建议皇帝只娶九妻,太后未采纳 / 125 呼韩邪单于去世,其子即位,再娶王昭君 / 127 皇帝把朝政完全委托给王凤 / 127 黄河决堤,尹忠因失职自杀 / 130 匡衡弹劾陈汤,谷永为陈汤辩护 / 132 王延世治理黄河 / 134 成帝削减后宫开支 / 135 成帝封王氏五个舅舅为“五侯” / 138 陈立平定夜郎叛乱 / 140 王商得罪王凤,被逼死 / 143 王凤专权令成帝无奈 / 146 王章建议罢黜王凤,而后被捕死于狱中 / 147 【主要学习点】 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贪 / 126 奸臣有两种:长君之恶与逢君之恶 / 129 人性的弱点,是对事实视而不见 / 132 记人之功,忘人之过 / 134 思考决策,要始终服务于*终目的 / 137 及时抗争,不要忍到忍无可忍 / 144 踏实地学习,不要故弄玄虚 / 151 下级要有领导上级的领导力 / 153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公元前22年—公元前14年,共9年) / 155 【主要历史事件】 王凤临终前举荐王音 / 157 成帝微服出行 / 159 王音借野鸡事件谏言成帝 / 160 王氏五侯**攀比,成帝发怒 / 163 赵飞燕姐妹入宫受宠 / 164 赵飞燕诬告许皇后、班婕妤 / 165 黄河泛滥成灾,成帝下令停止填堵 / 165 赵飞燕被立为皇后,刘辅反对被逮捕 / 167 王莽博取名声,笼络人心 / 169 皇后赵飞燕与人私通,却始终无子 / 170 成帝废弃修了五年的昌陵 / 172 谷永直谏成帝过失,成帝大怒 / 174 成帝无奈遣回男宠张放 / 178 陈汤、解万年被流放敦煌 / 180 梅福上书建议削弱外戚,成帝不听 / 183 【主要学习点】 “克己复礼”就是仁 / 162 利益会让人丧失基本逻辑能力 / 166 王莽的本事在于“什么都不要” / 170 ***要懂得爱惜民力 / 177 举荐人才,要“不市恩” / 179 祭祀是为了崇德报恩,不是为了求福避祸 / 183 ***成就所有人,没有心腹之人 / 186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公元前13年—公元前8年,共6年) / 187 【主要历史事件】 梁王刘立荒淫凶暴,谷永为其辩护 / 190 谷永建议减免赋税 / 191 刘向因天变上书谏言 / 192 张禹怕被报复,讨好王氏集团 / 194 段会宗平定乌孙内乱 / 197 成帝观赏胡人与猛兽搏斗 / 200 刘康之子刘欣被立为太子 / 202 成帝向单于要地未果 / 203 许皇后贿赂淳于长,被王莽告发 / 205 淳于长死在狱中,党羽被清洗 / 206 王莽任大司马辅政 / 207 【主要学习点】 ***要有能力分辨下属的话 / 194 一切的关键在于志向 / 196 治国的九大纲领 / 199 想“立功”的人往往给组织带来损失 / 204 给自己建立“不粘锅”形象 / 207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公元前7年—公元前6年,共2年) / 211 【主要历史事件】 成帝突然驾崩,赵合德被逼自杀 / 215 太子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 / 217 王政君让王莽辞职,后又重新让他主持政务 / 218 哀帝撤销乐府官署 / 218 刘歆编《七略》 / 219 师丹建议限制富人资产 / 220 王莽得罪傅太后,被免职,但仍受到优待 / 221 贾让提出治河三策 / 224 刘歆反对撤除汉武帝祭庙 / 227 师丹建议哀帝三年内勿改先帝政策 / 227 耿育为陈汤鸣冤,陈汤被召回 / 230 解光揭露赵合德残杀成帝子嗣 / 231 师丹被免职,后又被封侯 / 236 冯太后被诬告自杀 / 237 【主要学习点】 乐天知命,顺理而行 / 215 领导力首先是意志力 / 223 *笨的方法,往往就是上策 / 226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236 嫉妒之恨,往往超过血仇 / 239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公元前5年—公元前3年,共3年) / 241 【主要历史事件】 傅喜、孔光先后被免官 / 244 傅太后成功加尊号,宫中四位太后并立 / 245 王莽因尊号事件,被遣回封国 / 246 哀帝改年号求福无果,夏贺良等人被处死 / 247 傅太后指使朱博陷害傅喜,失败告终 / 248 王嘉建议不要轻易处罚官员 / 250 哀帝过分宠爱董贤 / 253 董贤被封侯 / 256 哀帝给董贤送兵器,毋将隆因反对被贬官 / 256 鲍宣指出民有“七亡七死” / 257 扬雄建议哀帝接受单于来朝 / 259 息夫躬挑唆哀帝招惹匈奴 / 261 【主要学习点】 任官唯贤才 / 249 ****起码的责任,就是赏罚分明 / 256 看问题就像下棋,要推演棋局的发展 / 261 没有价值观,就一心只有趋利避害 / 26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