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近代日本政治体制下的议政政治
QQ咨询:
有路璐璐:

近代日本政治体制下的议政政治

  • 作者:周石丹 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59276
  •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8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明治维新完成了从封建幕藩体制到近代资本主义的改制任务,确立了日本近代**的基本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近代政治体制对日本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近代政治体制下,宪法、帝国议会、选举和议政等制度因素一应俱全。但是宪法将**主权赋予了天皇,帝国议会只是辅佐天皇的议事机构,成为近代政治体制的附着物。日本近代政治体制下的选举和议政是笼络和安抚少数有产者的政治游戏,只是一种装饰性政治行为。日本近代政治体制下的议政活动在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无法发挥民主作用。参政议政中民主的缺失使得近代日本没有扼制*主义天皇制的制动器,根本无法遏制军阀政治的暴走,甚至成为军阀政治推行**主义发动战争的助力器。
    文章节选
    《近代日本政治体制下的议政政治》:
    **政府之所以设立府县会,追根溯源,是试图通过建立地方制度来巩固基层政权。**政府仿效法国地方制度,建立起地方财政体系,通过征收地方税保障地方层面拥有稳固的收入来源。**政府设立府县会,一是可以化解民众对征税和编制预算的疑惑,二是在形式上也可以落实“五条誓文”中广开会议的承诺。也就是说建立府县会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府县圆满完成征收地方税和顺利编制财政预算,其次的目的才是对议政制度的一种试行,并不是要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地方议会”。
    对于设立府县会的目的,**政府元老院的解释就更加直白,“现就必须设立府县会的诸原因,陈述其*重要几点。自设置府县以来,虽百事已大致就绪,但因民费征收尚无确定之法,往往引起民间的物议。当然,物议的产生不一定来自府知事、县令的专断暴行,亦非因区长、户长的滥用和浪费。因全无确定之法,故百姓常生疑团,以致在某些地方酿成骚乱。因此,必须制定一定之法。此其一。虽已援明治8年设立区户长会议的办法在各地设立府县会,①但无一定之法,各地不免出现各自为政的状况。而在各地在根据当地的情况决定本地之事时,均希望由会议决定。此其二。征收民费,征收地方税,如无一定的办法,地方官亦几乎难于执行。故定出征收办法,不仅特别便于地方官征收,而且不会有人民生疑、物议纷起的麻烦。此其三”②。从上述的说明中,可以看出**政府设置府县会*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府县能够更加顺畅地征收地方税,并试图通,过府县会的审议巧妙地避免因为征税引发民众的骚动。由此而看,府县会制度只是地方制度中的一项配套措施,议政职能极为有限。
    但是,府县会建立起来之后,在运营过程中其作用就远远背离了政府的初衷。由于府县会议员必须是有产者,而且官吏、神职人员以及教员都没有选举和被选举资格,这样就造成了府县会议员大多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兴起的豪农豪商,他们把控了府县会。出身于豪农豪商的府县会议员投身自由民权运动,要求扩大政治权利时,府县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反对政府的据点。
    与政府的目的相反,自由民权人士们是把府县会当作一个反对政府的合法平台,利用府县会与政府抗争。投身于自由民权运动的府县会议员们,因为反对政府所以在府县会内反对地方政府提出的所有议案。而一些府县会议员们,为了在征收地方税和预算中获取地方选票,保住议员地位,采取了拉帮结伙的办法与政府抗衡。同时,另外一些议员为了获取政府的好处则选择了与政府勾结。就这样,政府与议员之间、各议员团伙之间时而相互争斗时而相互联合,纷争不断。
    府县政府、府县知事与府县会议员,甚至府县会议员之间在看待府县会的议政属性、对待议政制度上没有丝毫的共识,都只是想利用府县会牟取利益。他们在府县会会议上各怀目的地争来吵去。
    2.府县会无薪制影响议员议政的积极性
    府县会参与各方不仅仅对议政制度没有形成共识,府县会的制度设计缺陷也影响着府县会的运营。
    尽管府县会开启了议政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大门,按照既定程序进行了民选议员工作。但是,在早期的实际运作当中,府县会的运营似乎并不是那么理想。由于府县会的议长和议员没有报酬和俸给,同时他们所从事的议政活动也不能对府县行政和政策产生影响,也不能带来利益和名誉,平淡无味的“公益性”议政活动使得府县会失去魅力。“初期府县会议员的选举,与其说非常平静,不如说处于假寐状态。地方名流不关心府县会,不愿意当选议员,府县会常为议员的辞职、改选、补选而忙得焦头烂额。在地方名流看来,担任府县会的议员,不会再增加名利,所以府县会对他们没有魅力。
    ……
    目录
    序章 **章 议政政治的历史性前提 **节 明治维新奠定议政政治的基础 第二节 早期议政政治的发端 第三节 建立**集权制** 第四节 **政府的改革引发政治危机 第二章 自由民权运动推动议政政治 **节 西方思想的传播 第二节 自由民权运动初始期 第三节 自由民权运动鼎盛期 第四节 自由民权运动退潮 第三章 **政府创建地方议政制度 **节 土地私有造成农民**分化 第二节 町村制实行农村基层选举 第三节 成立府县会建立地方议政制度 第四节 持续进行的地方制度改革 第四章 **政府与民间起草宪法草案的活动 **节 **政府起草宪法草案的工作 第二节 民间起草宪法草案的活动 第五章 **政府为立宪的制度建设 **节 天皇在立宪中的角色和影响 第二节 **政府的立宪考察 第三节 立宪的制度建设工作 第六章 **政府制定宪法过程 **节 **政府起草宪法草案过程 第二节 枢密院审议宪法草案过程 第七章 帝国宪法的本质 **节 帝国宪法的基本架构和内容 第二节 帝国宪法体系下的权力 第三节 权力结构的特点和影响 第四节 权力结构下的立宪政体 第八章 帝国议会的本质 **节 帝国议会的特征 第二节 帝国议会的政党政治 第三节 帝国议会的运营与权限 第九章 近代政体与议政政治的总结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