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社会学史. 第一卷-(, 群学的形成:全2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社会学史. 第一卷-(, 群学的形成:全2册)

  • 作者:景天魁,高和荣,毕天云,杨善民,邓万春 等 编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57111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社会学史 *卷 群学的形成(套装全2册)》阐述了群学形成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论证了群学是先秦中华文明高峰的结晶,是春秋战国社会剧变的产物,是先秦崛起的士**的智慧集成,是世界历史上****的百家争鸣的硕果,稷下学宫是群学的孕育之地,苟子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群学当之无愧的创立者。由此证明了严复、梁启超、费孝通等的论断,从而中国社会学史应该从战国末期开始重新书写。 该书从浩瀚的文献中梳理和筛选出100多个群学命题,构成群学元典形态,这是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一个版本,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学话语体系、学科体系的历史基础。
    目录
    总序 论群学复兴 一 群学正名 二 群学要义 三 群学特质 四 群学新命 前言 欲兴其学先正其史 ——略谈中国社会学史研究 一 为什么要重新书写中国社会学史 二 关于“群学”与“社会学” 三 为什么要重���命题演进史 四 《中国社会学史》**卷兼具“群学概论”性质 上册 **章 群学创立的社会基础 引言 **节 人文之本:群学与先秦中华文明高峰 第二节秩序重构:群学与春秋战国社会剧变 第三节事在人为:群学与先秦士**崛起 第四节天赐良机:稷下学官与荀子际遇 结语 第二章 群学创立的思想基础 引言 **节 群聚与群分:从文字考古学考察群学的悠远源头 第二节 交汇与争锋:从百家争鸣中的诸子之学梳理群学的 思想资源 第三节 积淀与传承:先秦诸子的“四群”论述 第四节 集成与创新:荀子群学的体系建构 结语 第三章 群学的基础性命题 引言 **节 群:人类的存在形式 第二节 伦:群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仁:群的建构理念 第四节 中庸:群的和谐之道 结语 第四章 合群的基本命题 引言 **节 参天地:合群的前提 第二节 修身为本:合群的根基 第三节 修身以礼:合群的原则 第四节 修身人群:合群的方法 第五节 修身以学:合群的途径 结语 下册 第五章 能群的基本命题 引言 **节 家:能群的基础 第二节 各循其礼:能群的规则 第三节 齐家有道:能群的方法 第四节 家齐而国治:能群的归宿 结语 第六章 善群的基本命题 引言 **节 以民为本:善群的基础 第二节 礼法并重:善群的方略 第三节 尚贤使能:善群的关键 第四节 富民强国:善群的手段 第五节 修养政德:善群的保证 结语 第七章 乐群的基本命题 引言 **节 公天下:乐群的理念 第二节 和为贵:乐群的基础 第三节 和而不同:乐群的原则 第四节 兼爱相利:乐群的手段 第五节 天下大同:乐群的理想 结语 第八章 总结:论群学元典 ——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个版本 引言 **节 “一线四层”:群学元典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 环环嵌套:群学命题体系的原本结构 第三节 整合一贯通:群学命题体系的演进逻辑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