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精华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精华版)

  • 作者:谢亦森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70212316
  • 出版日期:2020年02月01日
  • 页数:389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畅销书大手笔系列作者谢亦森新力作,细讲炼成大手笔的精要,浓缩了大手笔系列丛书的要点,又站在新的时代有所推陈出新。全书既总结了理论篇、实践篇、语言篇、修炼篇等的核心要点,又结合当下的特点增加了新的内容、新的案例,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新的公文内容、新的公文风格,一书在手,带你炼成大手笔。
    文章节选
    前言:**,从来不是速成的 拙著《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理论篇 实践篇 语言篇 修炼篇)出版以来,受到众多读者关注和鼓励,至今已加印多次,发行量达到相当规模,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其实这不过是本人十多年“爬格子”的片段记录和心得体会而已,要说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不拘泥于概念、定义,不追求“高大上”式的**无缺,不屑于东抄西摘、拾人牙慧,一切立足于自己所行所作、所思所悟,既写成功,也写失败,既总结经验,也反思教训,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指望能给初学写作者及年轻公务员们哪怕一点点启发和帮助。现在回过头看,发现书中还是有不少瑕疵的,比如有些例文过于陈旧,有些内容显得庞杂,有些表述不够准确,个别地方由于校对不细存在错漏。一些好心的读者也来信指出类似问题,借此机会表示感谢。 不得不佩服长江文艺出版社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敏锐的市场眼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媒体冲击中,经营业绩多年来一直傲立业内前茅,难怪有人称之为“牛社”呢!在当年《理论篇》《实践篇》**之时,社长和总编不远千里亲临南昌,当面出题授意,要我再写两本,这就是后来出版的《���言篇》和《修炼篇》。去年夏天,社长先生再次来到南昌,要我把前四本压缩成一本,做成“精华版”,其意图是:如今已进入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新时代,年轻公务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都希望能较大程度提高阅读效率,用尽可能短的时间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呀,何乐而不为呢? 此话不无道理,但我颇感为难。都快退休的人了,本可放松心情抱抱孙子、玩玩音乐、享享清福,还干这费心劳神、搜肠刮肚的苦差事干啥?这辈子还嫌干得不够吗?说来也是,自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爬格子”一爬就是十几年,后来承蒙组织培养走上领导岗位,本以为从此跳出“苦海”了,却又鬼使神差弄起那套《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反复折腾写作那些事儿,岂不是难解难分“秘书缘”、吃苦受累“劳碌命”么?这倒也罢了,如今正当我要为自己的从政生涯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时,又要我来“重操旧业”,怎不让我踌躇再三? 不过想起社长那期待的眼神、恳切的劝请,我又禁不住动了心。他说“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我的理解是:为年轻人成长进步做点好事。尽管我的文字未必真能达到那种效果,但至少其出发点是这样。这又让我想起与一些年轻读者交往的情景。记得是前年,我率本省工会考察团前往沿海兄弟省学习考察,座谈交流会刚开完,却见一伙年轻人等在门口,原来是当地党政办公室的文秘人员,手里拿着我的《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要我签名。又一次,是某报社一位女记者,也是拿着这套书要我签名,说是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男朋友的——男朋友在某党委机关从事秘书工作。还有一次,是松花江畔的一位退伍女兵、妇联干部给我来信,说她刚到单位时写的材料总是过不了领导的关,读了我这套书后进步很快,经常得到领导的表扬,所写的一篇调研文章还得到市委书记的批示肯定,*近被提拔为科长,专门来信表示感谢。类似的事倒还不少。这桩桩件件,固然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主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年轻一代好学上进的精神和磨砺成才的追求。回顾既往,将心比心,他们多不容易啊!像当年的我一样,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字秘书,想靠手中一支笔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有多少曲折坎坷的路要走?有多少艰辛、挫折、压力和委屈要承受?有多少知识需要积累、多少疑难需要破解?如果有“过来人”予以点拨、提醒,哪怕提供的只是失败的前车之鉴,也能让他少走一些弯路、减少一些失误,成长进步得更顺一些、更快一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以为出版社既是高看我,也是给我做好事、善事的机会,说不定还因此而添福又添寿呢!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但怎么压缩、怎么安排结构呢?如果仅仅把那四本书的有关部分原封不动抽取出来再黏合在一起,我觉得没多大意思,何况我*不喜欢的就是重复——既不喜欢重复别人,也不喜欢重复自己。但既然是压缩,又绕不开某些重复,几经思量,*后得出的是五个字的方案:调、舍、增、换、磨。 调,即调整篇章结构。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打破原有格局,将相关内容跨篇、跨章整合在一起,使之更具连贯性、逻辑性,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舍,即放弃部分内容。聚焦于文稿写作一般要领的分析探讨,将原书中有关思想作风、职业道德、为人处世等方面内容舍弃掉,使全书内容更为集中、**更为突出。 增,即增加有关内容。如常用应用文种中增加了规范性文件、党课讲稿、工作报告的写作,各篇章中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使内容更为充实、完善。增加了“文稿写作常见问题探析”一章,这些都是写作中经常碰到的,*让人头疼、*需探讨突破的问题,相信会让读者感兴趣。另外还增加了《机关主要应用文稿写作常识参阅表》,以求一目了然,方便掌握;增加了与秘书互动交流的内容,以求增进沟通理解。 换,即换掉部分内容。主要把原有例文基本上拿掉,换成具有时代感、新鲜感的例文。另外,对原书中的某些内容也予以了更新。 磨,即打磨、润色。正好借此机会,把前四本书中存在的某些遗漏、差错纠正过来,同时对某些观点、用词、句子作了推敲改造,力求更为贴切、得体。 这样一来,全书几乎换了一副面孔。社长先生打趣说:您真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呀,我本意只是压缩一下而已,没想到您这么较真!我想这话也不算“溢美”,不搞就不搞,搞就得认真点儿,力求搞得像样点儿,这叫对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当然也是对出版社负责。 当然,出此新书并不意味着对前四本书的否定。对舍弃掉的那些内容,虽有“忍痛割爱”之感,实为“削足适履”之需。读者如有兴趣,仍可资为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从来不是速成的。虽然我力图通过本书为读者提供一条较为清晰、快捷的前行之路,但从根本上说,写作这事儿并无捷径可走,唯有规律可循,这就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熟练到熟练,*终“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当然,肯定会有人进步、成熟得快一些,成为领导器重、同事羡慕的出类拔萃的“大手笔”,但那绝不是缘于走“捷径”,而是缘于比别人多几分刻苦和悟性。 年轻的朋友们,努力吧!你们行!一定行!一代更比一代行!
    目录
    **章“八诀”打造基本功/1 写作三重境界:**重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二重境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重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路前行,何所依仗? **诀:学——腹有诗书气自华/4 第二诀:积——厚积而薄发/13 第三诀:思——学而不思则罔/17 第四诀:悟——善“悟”者方成大器/20 第五诀:践——纸上得来终觉浅/22 第六诀:谋——身在兵位,胸为帅谋/24 第七诀:练——梅花香自苦寒来/26 第八诀:静——宁静方能致远/29 第二章常用应用文稿写作浅谈/33 文稿的魅力其实不在文字本身,而在它所具备的功能与实用价值。当我们画下*后一个句号、从稿纸堆里疲惫地抬起头来的时候,期盼的不只是“同意”二字,还有实践的认可。 **节信息——不好对付的“小个头”/35 第二节工作计划——精心设计明天/45 第三节会议纪要——刻下理政的足迹/50 第四节通报——告知与鞭策/54 第五节决议——民主决策的强音/57 第六节干部考察材料——辨识真正的“千里马”/61 第七节汇报材料——实践的回声/64 第八节经验介绍材料——亮出你的“高颜值”/69 第九节考察报告——借他山之石以攻玉/74 第十节工作总结——把昨天留住/79 第十一节调研文章——思想者的果实/89 第十二节决策部署性文件——行动的指南/111 第十三节规范性文件——立规矩须先明“规矩”/124 第十四节 党课讲稿——让初心照亮人心/131 第十五节工作报告——回首征程再出发/139 第十六节领导讲话稿——时代舞台上的激情“演唱”/149 第三章文稿写作常见问题探析/193 “爬格子”有如跋山涉水,一路闯关。当我们为一道道难题所困时,突然发现:影响脚步前进的并不是前方的山峰,而是鞋帮里的几粒沙子。 **节怎样使文稿有实用价值——走出“为文而文”的误区/195 第二节怎样使文稿被领导喜欢——换位思考天地宽/200 第三节怎样把文稿写短——对文字的吝啬是一种美德/207 第四节怎样克服照抄照搬——向“习惯”说“不”/212 第五节老题材怎样写出新面貌——一切在于顺变而“变”/215 第六节怎样把道理讲到人们心里去——理论并不都是“灰色”的/218 第七节怎样使文稿“出彩”——寻求那一抹亮色/222 第八节怎样选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226 第九节怎样让笔头“快”起来——功到自然成/229 第十节怎样写出高度和深度——找到那扇进屋的门/232 第十一节怎样减少空话套话——让真话实话唱“主角”/236 第十二节怎样写出“干货”——肚子里先要有“货”/239 第十三节怎样表述工作思路——关键在于“拎得清”/242 第十四节怎样把话讲到点子上——话不在多在于精/247 第十五节思想政治性文稿怎样摆脱模式化——把握三个 “不等式”/249 第十六节怎样使文稿接地气——从“空中”回到“地上”/252 第四章让语言和文风美起来/257 说话是每个人的天赋之能。然而,被称为“秀才”的我们,为什么屡屡遭遇“越来越不会说话”的批评?我们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某些文稿,为什么让人不愿看、不愿听、不肯信? **节时代的呼唤——打造文稿“语言美”/259 第二节公文的“表情”——严肃不等于无情/263 第三节几种常用语言的区别运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269 第四节语言与个性——文如其人/275 第五节脱稿讲话的语言艺术——口才的魅力/278 第六节对偶句、排比句——清水芙蓉方为美/299 第七节网络时代的公文写作——当心用了电脑废了人脑/304 第八节端正文风——向十大“缺陷”宣战/307 第五章公务员个人材料的写作/315 走上公务员岗位,可以说是从应试的小考场走上了人生的大考场,从解答书面试题转变为解答实践中的无数道试题,一道道更为复杂难解的“申论”不容回避、不可抗拒地摆在面前,需要做出正确的解答。年轻的朋友,你准备好了吗? **节竞职演讲——赛场竞马显风流/317 第二节汇报工作——“表现”需要艺术/323 第三节心得体会——真话实话*动听/328 第四节面对群众讲话——谨防“话不投机半句多”/333 第五节演讲比赛——展示心灵的风景/337 第六节辩论比赛——打赢语言“肉搏”战/342 第七节述职报告——交上合格的答卷/350 互动实录/355 秘书要与领导换位思考,领导同样要与秘书换位思考。理政与辅政的有机结合,离不开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和感情的交融。 附录机关主要应用文稿写作常识参阅表/38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