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儿童疾病心理学:破译儿童生病的心理密码,关注儿童生病背后的心理诉求
QQ咨询:
有路璐璐:

儿童疾病心理学:破译儿童生病的心理密码,关注儿童生病背后的心理诉求

  • 作者:(俄罗斯)娜·尤·德米特里耶娃著;崔舒琪译
  • 出版社: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 ISBN:9787557672843
  •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 页数:208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动不动就生病。这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个事实,人们不由得产生疑问:孩子经常生病或是很少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孩子的成长,除了感冒、儿童传染病、儿童恐惧症以外,与成长发育相关的青春期疾病、身体与神经系统的变化也加入进来,引起神经官能症,如果**不当,可能会发展成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除了感冒,孩子还会患上胃炎和各种性质的头痛症,在个别情况下还会有更严重的疾病——高血压 / 低血压、支气管哮喘、糖尿病、湿疹等。 在这些状况下,各种各样的心理因素,一方面是导致孩子疾病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为解决这些不同性质的疾病提供了方法。 《儿童疾病心理学》会向我们介绍心身医学这门学科,揭开产生不同疾病的一系列原因,让你了解到**孩子心身健康失调的方法,以及帮助你学会**由心身健康失调引起的心身疾病。
    文章节��
    父母对自身的角色没有做好准备,也会诱发孩子的心身疾病 在很多患有心身疾病的孩子的家庭中,都出现过父母(尤其是母亲)没有对自己的角色做好准备的情况。父母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无法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也认识不到孩子身体状况的重要性。父母无法合理地讨论出现的问题,也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还把孩子拉进冲突中。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生病”成了缓解矛盾的一种方法,因为父母把精力用在了**孩子上,进而使自己的问题“退居二线”。他们通过这种方式逃避责任(首先是对自己的责任),也避免个人问题的解决。 之后,这种不良的家庭氛围会越来越糟糕,父母无意识地在孩子的身上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反应,进一步通过自己的行为促使和引发孩子产生各种疾病。疾病在孩子的潜意识层面和行为层面上埋下隐患,之后会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表现出来。 总的来说,易造成孩子心身疾病的家庭有“交流质量低”的特点(情感**、藏头露尾的话和对真相的隐瞒,表现出父母缺乏言语和非语言能力),父母倾向于否认现有的心理问题,只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展现自己的爱与关心。由于这个原因,生病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在生病的时候,孩子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宽容对待,不会再被要求“忍耐”,也不会有负罪感。
    目录
    第1章 透视儿童心身疾病,还孩子无恙童年 心身医学,是心理学和疾病学交叉的一个分支 // 002 转换性癔症:转变性歇斯底里 // 005 功能性综合征:器官存在“功能性”障碍 // 008 心身疾病:完全意义上的“病理性”疾病 // 010 引起孩子生病的6个潜在心理因素 // 012 内心冲突 // 012 逃避的“好处” // 013 过去的经历 // 014 认同作用 // 014 心理暗示 // 014 自我惩罚 // 015 心理因素是如何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 // 017 心身疾病的诱发机制 // 017 消极情绪会向心身疾病转换 // 018 同一个人身上可能存在好几种心身疾病的进程 // 021 第2章 关注儿童生病的5大心理诱因,让孩子不再病由心生 孩子属于*易患身心疾病的人群 024 儿童时期产生疾病的心理原因 027 身体因素 // 028 社会心理因素 030 沟通不足 // 032 过度沟通 // 032 沟通不均衡 // 032 流于形式的沟通 // 033 儿童情绪调节不畅的因素 034 幼儿的情绪,持续时间短 // 034 短暂的情绪反应,会损耗极大的心理能量 // 035 孩子的心身疾病发展极为迅速 // 037 孩子是否爱生病,与其性格有关 // 037 家庭环境导致孩子心理创伤的6个因素 039 忽视孩子的实际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 // 040 孩子缺乏父母的爱抚和理解 // 041 缺少让孩子能进行独立活动、游戏的条件 // 041 对其他孩子(兄弟姐妹)的嫉妒 // 042 孩子与母亲分离 // 042 家庭成员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统一 // 043 学校对儿童心身问题的影响 // 044 课程多、课业重,使孩子心累 // 044 应试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孩子的特殊天赋 // 045 选特长班时,父母的独断也让孩子很受伤 // 046 家校共育,别忽略孩子在校的情绪表现 // 047 成长阶段不同,心身疾病的诱因亦不同 // 048 心身疾病*早可追溯到胚胎期、婴儿期 // 048 “计划外怀上的孩子”,易播下胎儿期心身失调的种子 // 049 产后妈妈的负面情绪,能**时间传给婴儿 // 050 上学后,心身疾病表现得*明显 // 051 成长中不同性格的孩子,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疾病 // 053 孩子可能真没病,只是“疑心病”作怪 // 054 第3章 家庭不良环境对儿童心身疾病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绪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 056 父母关系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 058 父母关系不良,容易使孩子产生急性或慢性心理创伤 // 058 夫妻关系恶化的家庭,主要有3种关系模式 // 060 父母对自身的角色没有做好准备,也会诱发孩子的心身疾病 // 061 母亲太强势,也会令孩子憋出内伤 // 063 错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身健康的影响 // 065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排斥,易诱发心理疾病 // 065 家庭经济因素,也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 066 教育方法失当,会让孩子心理创伤加重 // 067 父母的专制和过度要求,使孩子心身俱疲 // 068 遭遇虐待的孩子,心理创伤会更深 // 069 父母不小心的语言暴力,也会误伤孩子的心灵 // 071 传递错误指令,会间接惩罚孩子 // 072 父母常见的错误“指令” // 073 教导和警告式的“指令” // 074 父母对待孩子疾病的态度及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 077 面对孩子生病,父母的4种情绪表现 // 077 父母对孩子疾病的4种不同反应 // 079 正确地接受现实状况,并展现出积极克服疾病的态度 // 079 惊慌失措,感到无能为力的态度 // 080 排斥的态度 // 080 对疾病护理过度 // 081 父母对孩子疾病的态度为什么会相差万里 // 082 从前遭受的经历,过去的体验 // 082 家里只有一个孩子 // 083 父母身体状况不好,或是有亲人经常生病 // 083 父母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与疾病相关的信息 // 083 父母毫无来由地坚信自我判断,不信任医护人员 // 084 第4章 儿童心身疾病的症状及种类 心身失调症与心身疾病的类型和症状 // 086 儿童心身反应中的5大典型症状 // 088 心身疾病的症状 // 089 遗尿 // 089 恶心、呕吐 // 092 头痛 // 093 不明原因的发热 // 095 腹痛 // 097 气喘 // 099 心身疾病的常见类型 // 100 神经性厌食症 // 100 贪食症 // 103 肥胖症 // 106 支气管哮喘 // 109 神经性皮炎 // 113 湿疹 // 117 银屑病 // 120 扁桃体炎 // 122 糖尿病 // 125 过敏 // 128 贫血 // 132 急性呼吸道感染 // 133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 // 138 耳炎 // 139 口吃 // 141 甲状腺疾病 // 144 心身综合征 // 148 抑郁症 // 148 肠易激综合征 // 149 第5章 预防并**心身疾病的方法—— 改善家庭关系 重视家庭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 // 152 家庭和谐对亲子关系的良好影响 // 152 父母爱的多少取决于对孩子的接受程度 // 153 父爱或母爱被破坏的原因 // 155 亲子关系中的6个阶段 // 156 父爱和母爱是有本质区别的 // 158 维持家庭的和谐和父母的权威 // 160 改善亲子关系的13条策略 // 161 对教养的不自信,过度照顾、溺爱和纵容孩子 // 161 审查现有的亲子关系和教育模式 // 162 改变自己的行为,不促进孩子疾病的发展 // 163 真正地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 164 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 // 165 留意孩子在学校的处境 // 165 留意孩子日常的身体状况 // 166 根据孩子年龄,给予孩子适当的私人空间 // 167 亲子交流时,注意自己的方式和言辞 // 168 请给孩子说出自己观点的机会 // 169 不要强迫孩子**自然的冲动 // 169 不要用教育分歧加重孩子的病情 // 170 不要毫无感情地与孩子交流 // 171 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 172 家庭成员的内心冲突,会成为健康隐患 // 172 家庭若不和谐,增加冲突的因素就形成了 // 175 爆发家庭冲突时,家庭成员要消除分歧 // 177 孩子生病期间,父母应该怎样做 // 179 正视孩子的心理障碍与情绪有关 // 179 与孩子处好关系,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不受创伤 // 180 平常心对待孩子,是治愈孩子心身疾病的核心 // 182 关于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的14个建议 // 184 后记 // 18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