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黄泥坡上的追梦人
QQ咨询:
有路璐璐:

黄泥坡上的追梦人

  • 作者:徐晓铁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031790
  •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 页数:376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作者徐晓铁出身农家,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艰难曲折和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进程,以及艰苦创业、科技兴农、扶贫助困三大时代主题。在本书中,他用通俗工整的语言,娓娓道来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创业历程,讲述自身是如何通过努力,一步步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武汉市一名**企业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立足三农问题,为农民的脱贫致富、为农业的科技发展做出了探索和贡献的故事。
    文章节选
    家训鼓励我成长
    我们老徐家有自己的家教。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他们是对我的童年影响*为深远的人。

    爷爷一辈有亲兄弟三个,老房的大爷爷、二房的二爷爷和我的亲爷爷徐世登。我爷爷排行第三,所以乡亲们习惯叫他“三爹”。爷爷温厚得就像屋后头的大山,腰板硬,腿脚稳,缄默不语,而做人如山里见过风雨的树木,笔立挺拔。

    爷爷是生产队里种田的好手,他为人憨厚、性格温和,派到脏活累活,憨憨一笑,拍拍手掌就上阵。干完了活,他擦擦满额汗珠,吁一口气,便仍是敞亮地笑着。别人干农活,偶尔还闹几句口角,声音听着渐渐就高起来,爷爷却从不高声说话,也不和别人争吵。他说:“吃得亏,在一堆。只有病死的,没有累死的。偷懒不是庄稼人的做派。”

    我们小孩有时不知轻重,闹过了头,爷爷就会把脸沉下来:“人要学会忍。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为什么这把刀没砍下去?就因为多了一点。”他语**长地继续道:“别小看这一点,人做错事,就是那一下没忍住,把那一点压住了就好了。老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老话不会骗你。”

    爷爷有很多训言��“勤俭持家”“忍住一口气,免除百日扰”“人在做,天在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让人强,并非我弱”“都是一村人,和睦相处,日久天长”“家有万贯,还要餐粥餐饭”“节约光荣,勤劳致富”。

    我原以为,这些话会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被慢慢忘却,可长大成人后,回头来看,这些家训还是刀削斧凿一般印刻在心里,已经成了我的做人准则:凡事以诚待人,与人为善,得饶人处且饶人。后来为事业奋斗,也总记得让人一步,水远山长。这使我受益良多。

    所以,每每想起爷爷的这些教诲,我都会感激不尽。那一套做人的道理,像大江大河中的舟桨,帮我渡过了多少风浪啊!

    忍,绝不是一种软弱,更不是逃避和退缩。爷爷经常教我们做人要正直:“不对的事情,坚决不能做。”他还鼓励我们要奋发图强,指着门前的田说:“人要奋发,不奋发,永远都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但如
    果能求上进、多学习,就能鱼跃龙门,有所作为。”

    别看爷爷平日话不多,他爱子孙胜过爱自己。每当看到我们兄妹六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时,总是变着法儿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虽然分了家,但我们在爷爷奶奶家打牙祭是经常的事。有时候犁田,忽然翻出又大又肥的泥鳅,爷爷眼疾手快,一蹲、一握、一提,滑溜的泥鳅在那只长满茧子的大手里,就像孙悟空进了如来佛的五指山,无处可逃。他把泥鳅装进背篓里,带回来,神秘兮兮地端到我们几个孩子的面前。“今晚打牙祭喽!”我们几个高兴得跳起来,爷爷却只是眯着眼睛,笑着冲我们点头。

    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奶奶和爷爷一样,遇上事情,理字当先。

    有件事我记忆犹新。

    那时候,水稻田里长野生荸荠,容易夺水稻的养分,大人们忙着开田灌溉,生产队就把我们这些孩子组织起来,跑到田里捡野荸荠。

    活不是白干的,荸荠要上秤,3 斤得 1 个工分。有人投机取巧,故意不把荸荠上的泥洗干净,好增加一点重量,但公家会检查,不太好蒙混过关。

    有一次,有个村干部走到我跟前,打量着我捡的荸荠。忽然他伸出手一摸,拉下脸来:“你怎么洗的,这荸荠上还裹着泥,是不是想混工分?重洗!”

    野生荸荠槽里的泥巴无论如何是洗不干净的,明明没有混,却被人这样抢白,我又羞又恼,倔脾气一上来,就忘记了爷爷的教诲。我大声反问:“有些人的荸荠还没我洗得干净,怎么就不用重洗?是不是你不敢说,吃柿子拣软的捏?”

    这一下,大家的目光都聚焦过去,那个村干部的面子挂不住,火冒三丈:“叫你洗就洗,那么多废话!”说罢操起一根木棍照着我屁股就打过来。我气急了,一边躲闪一边骂,全然忘记了,在这座所有人都姓
    徐的村子里,他是爷爷辈的人物。在农村,对年纪大的长辈不敬,那就是犯了大忌。

    风声很快传到奶奶耳朵里。她二话没讲,把我的手腕一拉,就要带着我去给那个村干部赔礼道歉。

    我的牛脾气上来了,死活拖不动,嘴里嚷着:“我没错,凭什么道歉!”看到我声嘶力竭地挣扎,奶奶松开了手,叹口气:“你不去,我去!”和爷爷不一样,奶奶精干要强,做事风风火火,心思也细腻精巧,是个从不喜欢服输的人。出门上工,她和爷爷齐头并进;收工回家,她和妈妈一起张罗做饭。奶奶做得一手好菜,虽然食材贫乏,但她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变魔术一般端出美味可口的饭菜,四邻飘香,让人啧啧称赞。

    奶奶向那个村干部做出了保证,一定对我严加管教,决不以下犯上,也希望他大人有大量,能原谅我的过失。奶奶为了我向他赔着笑脸,她那么要强的人,心里该有多么委屈!

    从生产队回来之后,奶奶一句话没说,兀自做事,谁问话都不搭腔。我慢慢平静下来,也不敢上前跟她搭话,只好在旁边默默看着,心里很不好受。

    平常真没发现,她的皱纹又深了些,两鬓的头发又苍白了许多。

    奶奶的样子让我心疼不已。见我跟在后头一脸愧色,奶奶终于开了口。她说,要我去道歉,其实是因为对方辈分高,不应该这么没有礼貌,“你再是个牛脾气,也不能这么鲁莽!”

    奶奶的话让我明白:凡事都有自己的度,越过了界线,好事会变成坏事,有理会变成理亏,哪怕自己不用付出代价,身旁的人也会替你承担。

    我对爷爷说的“忍”字有了切身体会。

    奶奶常说起我父母的艰辛。家里每一次添丁加口,父母的压力就增加一分。我两岁的时候,中国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遭遇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苦日子”开始了。

    因为缺乏营养,幼时的我面黄肌瘦,靠着野菜饼和清得几乎只有水的稀饭充饥。“你出生的时候,我看见你妈妈抱着你哭,说三儿啊你生不逢时,正是要营养长身体的时候,却什么都没得吃,来到世上就是来受苦,妈妈对不住你……”奶奶说得老泪纵横,我也听得眼泪汪汪,每一滴,是为自己,也是为父母心疼。

    当时农村吃饭靠工分,工分越多,分得的粮食就越多。我父母勤扒苦做,也扛不住一家八口吃粮食。所以,父母起早贪黑,在庄稼地里挥汗如雨,连病都不敢生,多挣一分,就多一些口粮。

    父亲在自留地里种菜种瓜,以补充粮食不足;母亲中午午休时刮草皮,自己开荒,种些棉花,纺线织布,一是为了给我们做衣裳,二是贴补家用。收工的时候,他们沿路挖野菜、摘树叶,将其带回来加些面粉煮成羹给我们充饥。

    那日子,就像一件板结僵硬的破棉袄,千疮百孔,紧紧巴巴。母亲是童养媳,从小就生活在父亲家,为了照顾一大家子,她殚精竭虑。

    熬夜纺线是常事,我就经常在母亲的纺车声中睁开朦胧睡眼,走到月光下,拉起母亲的衣角:“妈,太晚了,您快睡觉吧!”

    母亲柔声应道:“铁儿乖,你先睡,明天还要上学。妈妈还没做完。”

    我不依不饶:“您不纺不行吗?”

    母亲笑着捏捏我的脸蛋:“我不纺线织布,你们兄妹六个就要光屁股了!妈不累,再做一会儿,你快去睡!”

    有一次,我实在不忍母亲这么辛苦,非要陪着她,母亲织布的车声就像一首摇篮曲。跟母亲聊着聊着,自己往小板凳上一歪,我就在母亲腿上睡着了。半梦半醒之间,我感觉自己被母亲抱起来,放在她的床上,依偎在她的怀抱里。母亲对我讲,那晚我在梦里露出了甜蜜的笑容,数次在梦里面喊着:“妈妈,妈妈!”

    还有一次,母亲劳动回来,我远远看到她一瘸一拐走着,连忙迎上去,低头一看,母亲脚上多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殷殷直往外冒。原来她被稻田里的玻璃渣划伤了,但为了**的工分,她坚持到劳动结束。回到家的时候,伤口已经红肿。

    那时候农村卫生条件差,有效的**药少,因为**不彻底,伤口很快感染化脓,母亲也病倒了,她发着高烧,在床上辗转反侧,什么都吃不下,疼得直哼哼。短短一两天,母亲憔悴不堪,人一下子变了形,看得幼小的我眼泪直淌,趴在病床边,哪都不肯去。

    记忆中,母亲陪我们*多,父亲则常常在外奔波。父亲有四个妹妹,他是长子,也是独子,额外受一些优待。当年,奶奶为了父亲能平安成长,曾经在菩萨面前跪肿了双腿。父亲念过私塾,在村里算是有文化的人,但并未恃宠而骄。

    他进了公社的建筑公司,做架子工,常高空作业。因为沉稳老练、手艺扎实,父亲的名气传开了,带了不少徒弟。改革开放之后,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成了建筑行业的老板,事业有成。

    父亲那时候在公社建筑公司的工作,也是挣工分,有时还领一些补贴,但他从不为自己花钱,都省吃俭用留给了我们几个孩子。他和母亲也非常恩爱,后来母亲去世时,父亲正值壮年,却始终没有再婚,直到84 岁仙逝,他都是一个人。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吃穿很简朴,但我的童年还算无忧无虑。今天有句话叫:“根本没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凭着一份血脉亲情,凭着一股质朴信念,以血肉之躯,为我们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一族有一族的规矩,一门有一门的家风。多年之后,长辈的言行举止,成为我*珍视的传家宝。爷爷敞亮敦厚,奶奶明晓事理,母亲坚韧温柔,父亲宽广深沉,他们的人格魅力,融入我的成长,塑造了后来的我。

    每次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醇厚的家风就会在我心中吹起波澜,让我温暖,让我沉醉。我感觉得到,他们就在我身边,深切地关注着我。不负先人,不辱门风,成为我做人的准则,也成为一盏璀璨明灯,照亮我后来的人生道路,让我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目录
    **章 清平乐 这里是“宝岛小台湾” 家训鼓励我成长 一支婉转的合唱曲 滔滔江水诉母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用知识武装青春 第二章 踏莎行 那片森林是命运的拐点 他们都管我叫“老背” 森林深处的年轻人 师傅祖上可了不得 雨夜,那急促的拍门声 林海里“春天的故事” 爷爷的遗愿:老三要深造 我又踏上了求学路 第三章 浪淘沙 师傅对我恩重如山 **的**秘方 无妄之灾突然降临 闯入一个陌生的江湖 坐诊宜昌,治病救人 诊所来了个老乡 千弓堰,游子归来 第四章 望海潮 下一站,武汉 火炉里的创业者 捡到了一个宝贝 入川扶贫去 穷山村出了个“万元户” 府河往事 失足青年的心愿 我也来了次“三顾茅庐” 书生老万下海 山洪之夜,毒蛇袭来 要致富,一个都不能少 干货摊上遇高人 研究所里卧虎藏龙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们一直是**者 稻香听蛙鸣 喜结“鳝缘” 风起蟹脚黄 水中有人参 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五章 水龙吟 踏上新的征程 他山之石 欧洲考察路 我需要一支“航母编队” 第六章 定风波 我被黑恶势力盯上了 决不向黑暗低头 “野味一条街”被举报了 禽流感来袭 智斗内鬼 营销破局 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双鬼拍门,骑虎难下 是可忍,孰不可忍 哪有稳赚不亏的规定 第七章 青玉案 被光荣选为人大代表 我在车站被打了 后襄河与红旗渠 民营企业应有更广阔的舞台 我*看重的身份 “父亲的一条路”修好了 第八章 燕归梁 她不像董事长的女儿 这小子,不愧姓徐 从小就是个“商业天才” 不得已,姐弟远行 她的到来7 知天命年,喜从天降 第九章 如梦令 生态农业新玩法 武汉给了我一个惊喜 为年轻人遮风挡雨 让夕阳多些温暖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