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旋转防空导弹总体设计
QQ咨询:
有路璐璐:

旋转防空导弹总体设计

  • 作者:张宏俊,张铁兵著
  •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 ISBN:9787515915470
  •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01日
  • 页数:480
  • 定价:¥1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目录
    目录 第1章概论1 1-1概述1 1-2旋转弹体导弹综述1 1-2-1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1 1-2-2近程末端防空导弹4 1-3旋转弹体防空导弹的特点5 1-4旋转弹体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构成和功能7 1-4-1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组成和功能7 1-4-2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扩展使用9 1-4-3近程末端防空导弹系统组成和功能12 第2章战术技术要求15 2-1概述15 2-2战术要求16 2-3技术要求24 2-4使用维护要求28 第3章作战环境及典型目标31 3-1概述31 3-2作战模式31 3-2-1空中威胁模式31 3-2-2防空作战模式33 3-3作战使用环境34 3-3-1陆地环境34 3-3-2海上环境35 3-3-3空中环境36 3-4典型目标及特性36 3-4-1目标特性研究内容36 3-4-2作战飞机类目标39 3-4-3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类目标41 3-4-4直升机类目标43 3-4-5无人机类目标44 3-4-6战术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类目标45 3-4-7空袭武器的发展趋势47 3-4-8空袭作战的战术特点48 第4章旋转弹体导弹总体设计49 4-1概述49 4-2导弹总体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流程50 4-2-1导弹总体设计内容50 4-2-2导弹总体设计方法52 4-2-3导弹总体设计流程54 4-3气动外形设计56 4-3-1气动布局56 4-3-2外形与几何参数的确定65 4-3-3气动外形的确定与验证76 4-4速度和推力设计76 4-4-1导弹速度特性设计76 4-4-2发动机推力特性设计79 4-5部位安排81 4-5-1部位安排的原则82 4-5-2部位安排的体现85 4-5-3部位安排方案实例85 4-5-4重量**转动惯量设计计算87 4-6结构设计89 4-6-1结构设计的要求和步骤89 4-6-2舱体结构91 4-6-3舱内设备布置92 4-6-4舱间连接93 4-6-5气动面结构98 4-6-6结构设计试验验证101 4-7电气系统设计105 4-7-1电气系统设计的要求和步骤106 4-7-2弹上电源系统108 4-7-3电缆网设计108 4-7-4电气控制及保护109 4-7-5通信系统设计109 4-7-6电气系统试验112 4-8作战过程设计和精度分配113 4-8-1作战过程设计113 4-8-2精度分配118 4-9弹体数学模型121 4-9-1坐标系定义及变量定义121 4-9-2导弹运动学方程125 4-9-3弹体坐标系下的导弹动力学方程128 4-9-4半弹体坐标系下的导弹动力学方程129 4-9-5旋转弹的动态特性分析模型132 4-10弹道设计135 4-10-1弹道规划设计135 4-10-2发射架跟踪规律设计136 4-10-3筒弹分离运动研究140 第5章制导控制系统设计144 5-1概述144 5-1-1任务和功能144 5-1-2制导控制系统分类145 5-1-3制导控制系统相关指标和设计基本要求147 5-1-4制导控制系统设计环节148 5-1-5制导控制系统设计方法149 5-1-6旋转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组成151 5-1-7被动寻的制导控制系统优点和不足154 5-1-8旋转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特殊点155 5-2制导及导引规律设计167 5-2-1常见导引规律及其设计167 5-2-2初制导和中制导设计179 5-2-3复合制导交班设计182 5-2-4末制导前向偏移设计183 5-2-5制导系统耦合与解耦189 5-3稳定控制回路设计190 5-3-1稳定控制回路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190 5-3-2控制方式及其选择192 5-3-3稳定控制回路设计193 5-4制导控制系统数学模型197 5-4-1坐标系及变量定义198 5-4-2制导系统数学模型200 5-4-3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02 5-4-4目标及弹目相对运动模型204 5-5制导控制系统相关试验206 5-5-1导引头外场地面试验和跟飞试验206 5-5-2制导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207 第6章引战系统设计213 6-1概述213 6-1-1组成和功能213 6-1-2引战系统的特点和难点213 6-1-3设计依据和内容214 6-2引战配合设计215 6-2-1引战配合特性215 6-2-2引战配合效率的影响因素217 6-2-3引战配合设计的方法和流程222 6-2-4旋转弹引战配合设计的特点224 6-2-5引战配合优化设计技术226 6-3引战系统数学模型235 6-3-1坐标系及变量定义235 6-3-2引信数学模型237 6-3-3战斗部数学模型245 6-3-4杀伤概率计算数学模型251 6-4引战系统相关试验256 6-4-1引信试验256 6-4-2战斗部试验258 6-4-3引战联合试验259 第7章各组成分系统及其设计要求260 7-1概述260 7-2导引头260 7-2-1红外点源导引头261 7-2-2红外成像导引头297 7-2-3激光半主动导引头321 7-2-4多模复合导引头327 7-3自动驾驶仪342 7-3-1自动驾驶仪分类、功能和组成342 7-3-2单通道自动驾驶仪的特点346 7-3-3舵机控制指令形成347 7-3-4舵系统351 7-3-5自动驾驶仪指标要求357 7-3-6旋转弹自动驾驶仪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359 7-4惯性器件及惯导系统360 7-4-1惯性器件360 7-4-2捷联惯导系统369 7-5引信373 7-5-1引信的种类、组成及功能374 7-5-2触发引信376 7-5-3近炸引信380 7-5-4引信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391 7-6战斗部392 7-6-1战斗部的组成和功能392 7-6-2战斗部的种类和特点394 7-6-3战斗部方案选择及技术指标要求401 7-6-4战斗部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407 7-7发动机408 7-7-1发动机的种类、组成及功能409 7-7-2主发动机410 7-7-3发射发动机419 7-7-4发动机的方案选择和指标要求421 7-7-5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423 7-8弹上能源423 7-8-1弹上电源424 7-8-2弹上气源426 7-9发射筒427 7-9-1发射筒的功能427 7-9-2发射筒构造及工作原理428 7-9-3发射筒的指标要求434 7-10地面能源436 7-10-1电、气组合式地面能源436 7-10-2地面气源437 7-10-3地面能源的指标要求438 7-11发射机构439 7-11-1发射机构的组成与功能439 7-11-2发射机构指标要求441 7-12分系统设计要求的分解确定和通用设计要求443 7-12-1分系统设计要求的分解确定443 7-12-2常规设计要求444 7-12-3三化七性要求445 7-12-4寿命要求446 7-12-5使用要求447 7-12-6管理类要求447 第8章研制相关试验448 8-1地面试验448 8-1-1环境试验448 8-1-2发射试验451 8-1-3运输试验452 8-2飞行试验452 8-2-1模型弹飞行试验453 8-2-2独立回路弹飞行试验454 8-2-3闭合回路弹飞行试验456 8-2-4靶标458 第9章旋转弹发展方向及技术发展展望460 9-1未来发展方向460 9-2前沿技术发展展望461 参考文献46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