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华文化故事:词语的故事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华文化故事:词语的故事

  • 作者:李晓愚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ISBN:9787544778824
  •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 页数:356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44778824
    • 作者
    • 页数
      356
    • 出版时间
      2020年03月01日
    • 定价
      ¥39.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小鸟依人”zui初竟然是用来形容男人,而且还是一个果敢强悍的男人,他究竟是谁?请人修改文章叫“斧正”,改文章动动笔就行了,何必动用斧头?《词语的故事》以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生动有趣、使用率高为标准,精选66个成语和52个词语。作者以诙谐灵动的文风,如数家珍般娓娓道出一个个词语的来龙去脉,揭示了词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展现出词语背后的人文情怀。
    文章节选
    小鸟依人
    今天我们看到那些小巧可爱的女生,幸福地依偎在高大的男友身边,就会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她们,那就是“小鸟依人”。可是,这个成语zui初却是用来形容男人。别误会,这个男人长相并不“迷你”,性格更是果敢强悍,他是谁?又为什么要“小鸟依人”呢?
    “小鸟依人”这个成语zui早出自东汉许慎编著的字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中说:“雀,依人小鸟也。”麻雀是一种喜欢和人类待在一起的鸟,因为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好吃的。唐诗中有这么一句:“大厦初成日,嘉宾集杏梁”,就是说房子盖好了,客人们都聚集在房梁上。这里的“嘉宾”当然不是人,而是麻雀,要是人待在房梁上就成了小偷。因为麻雀喜欢栖息在屋檐下、庭院前,就有了“嘉宾”这个别称。我觉得中国的成语中有两只幸福的鸟儿,一个是“爱屋及乌”里的那只乌鸦,另一个就是“小鸟依人”里的这只麻雀。
    Di一次把“小鸟依人”用在人身上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他和大臣们闲聊,聊着聊着就开始谈论起当朝的官员来,在聊到褚遂良的时候,唐太宗深情地说:“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李世民对褚遂良的评价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鲠亮”,也就是忠贞耿直。褚遂良曾经担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古代皇帝一般都比较怵这样的官,因为他们记录的内容是要传于后世的,直接关系到皇帝的公众形象。李世民就跟褚遂良套近乎:人非圣贤,哪能没过错啊,要是我干了点不太光彩的事儿,你就不能手下留情吗?褚遂良严肃地回答:我的职务就是这样,您的一举一动,我会一条不漏地记下来。等到李世民的儿子当了皇帝,想要立武昭仪做皇后,褚遂良坚决反对。他将手中拿着的笏板扔在皇帝面前,把官帽一摘,就趴在地上一个劲儿地磕头,直到满头鲜血,**是条响当当的硬汉子。
    在李世民对褚遂良的评价中,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有学术”。这主要是指褚遂良的书法造诣。褚遂良是唐代初年**的书法家,他的字秀丽端庄,当时的人这样评价他的书法:“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李世民是个书法迷,zui喜欢王羲之的字,他曾经把搜罗到的王羲之墨迹全都拿给褚遂良看,让他鉴别鉴别真伪,结果褚遂良“无一误断”,全部说对了,可见他的眼光也是极好的。
    褚遂良有个性,有才华,这样的男人用“大鹏展翅”来形容还差不多,怎么能“小鸟依人”呢?原因就在于人家是为皇帝服务的,在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里是没有“人格平等”这一说的。尽管褚遂良比李世民还大了两岁,但等级的区别造成了视觉的差异。
    词义的变化反映了世道人心的变化,君主专制被推翻了,“小鸟依人”也就从男人身上转到女人那儿去了。不过今天的女人越发独立,时尚杂志都在教导女人:“等待白马王子不如拥有自己的一匹马。王子没来的时候,自己策马驰骋;王子来到的时候,和他并驾齐驱。白马王子来不来,人生都一样精彩!”面对这样的时代趋势,我有点儿为“小鸟依人”这个成语担心,不知道它未来的命运究竟会怎样。
    斧 正
    读书人请别人给自己的文章提点儿修改意见,一般都会客气地说声:请您斧正。修改文章,动动笔就行了,干吗要动用到斧头呢?我们就来说说“斧正”这个词的来历。在它的背后还有一段令人感慨的友情。
    “斧正”一词出自《庄子·徐无鬼》。说的是庄子送葬,路过老朋友惠施的坟墓。庄子跟惠施这两人的关系吧,挺纠结的。一方面,他们的人生志趣完全不同:庄子根本不在乎世间名利,惠施却认为学问知识是换取高官厚禄的筹码;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对手式的朋友:都聪明,口才也都是**的,见面就辩论,但在唇枪舌剑之中却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如今,惠施死了,庄子想到这个让自己又爱又恨的老友,心中生出无限感慨,他就跟同行的人说了一个故事。
    话说楚国的郢都有个泥匠,在干活的时候有一小滴石灰浆溅到了他的鼻尖上。有多厚呢?用庄子的话说就是“若蝇翼”,像苍蝇的翅膀那样薄薄的一层。用手抹一下不就没了吗?那泥匠偏偏不愿意,非让人把他的好朋友匠石给找来。这人是个木匠,会个绝活儿,就是耍锛子。锛子是一种木工工具,很像斧子,但比斧子大。匠石来了,那郢都的泥匠呢,双手叉腰,站了个骑马桩的姿势,只见匠石紧紧握着长柄锛子,身体侧转,挥舞手臂,旋转成风。他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倾听,慢慢地逼近郢都泥匠的鼻尖。忽然间,就那么“嚓”的一声,锛子抡了下去。泥匠鼻尖上那层薄薄的、已凝固的白色泥浆居然不见了,而且鼻尖上一点儿伤都没有。围观的人都被这样惊心动魄的一幕震得目瞪口呆,可是那位泥匠却“立不失容”,他镇定地站在那里,整个过程中面不改色心不跳,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成为热点新闻,后来连宋国的国君宋元君都听说了。宋元君很好奇,他平淡日子过腻了,想来点儿“重口味”的,就派人把那位“运斤成风”的匠石找来,让他来个“现场秀”。没想到匠石却拒绝了。他说:我过去确实有这个绝活儿,但现在玩不起来了,倒不是因为技术退步,而是因为我那个好朋友,郢都的泥匠,已经不在人世了,没有人能跟我配合。如果我把这锛子抡到大王您的鼻子上,您能泰然自若吗?您要是一动,这鼻子可就完了。宋元君一听这话,摸摸自个儿的鼻子,尴尬地笑了笑,就此作罢。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大概人人都想拥有这等本领,就有了“斧正”一词。其实这项绝活需要双方配合:“斧正”者必须“运斤成风”,被“斧正”者也要有“立不失容”的镇定。所以“斧正”这个词应该用在水平相当的高手切磋之中。要是晚辈向长辈、学生向老师、初学者向专家求教,那还是用“教正”“赐教”比较恰当。
    庄子讲完这个故事,对着惠施的墓遥遥地拱手行礼,他说:老兄弟,自从你死后,我再也找不到够资格与我论辩的对手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朋友,既是兄弟也是敌人:在一起时,或许掐个没完;可不在一起时,又会相互怀念。
    目录
    目录 成语篇 举案齐眉 牛衣对泣 覆水难收 破镜重圆 始乱终弃 曾经沧海 金屋藏娇 徐娘半老 倾国倾城 姗姗来迟 秋扇见捐 卿卿我我 鸠占鹊巢 青梅竹马 人尽可夫 朝三暮四 沉鱼落雁 呆若木鸡 枯鱼之肆 学富五车 每下愈况 出尔反尔 大而化之 人浮于事 鸡犬升天 焦头烂额 利令智昏 大腹便便 沐猴而冠 一意孤行 唯唯诺诺与咄咄逼人 门当户对 衣冠禽兽 终南捷径 小鸟依人 人定胜天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相濡以沫与梅开二度 怜香惜玉 无尖不商与无奸不商 东山再起 洛阳纸贵 难兄难弟 断章取义 附庸风雅 一日三秋 劳燕分飞 人面桃花 豆蔻年华 司空见惯 红杏出墙 雾里看花 炙手可热 别开生面 各自为政 墨守成规 曲高和寡 取而代之 三缄其口 记录蠢行的成语 词语篇 保姆 博士 商人 英雌 岳父 夫人 犬子 同志 先生 绅士 足下 千金 驸马 月老 黄花闺女 萧郎 无赖 陈世美 孺子牛 状元、榜眼、探花 东道主 螟蛉子 飞毛腿 应声虫 石榴裙 替罪羊 摇钱树 弼马温 尤物 戒指 食指 连理 桃李 温柔乡 南墙 杏林 蓝桥 润笔 方便 斧正 感冒 溜须 偏袒 推敲 蜗居 下榻 登龙门 启发 下流 万岁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