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和孩子谈谈性:不尴尬的养育
QQ咨询:
有路璐璐:

和孩子谈谈性:不尴尬的养育

  • 作者:(意)安娜·奥利维利欧·费拉里斯
  • 出版社: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 ISBN:9787557682439
  • 出版日期:2020年08月01日
  • 页数:176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妈妈,爸爸说我是垃圾堆里捡的,你说我是充话费送的,我到底是从哪来的? 孩子这样问,你会怎么说? 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爱与怕,将家庭教育拖入困境。身为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性教育挂念,要知道,性教育也是教育,并不羞耻。如果父母怕直接谈及这些内容会过于露骨和尴尬,不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取材于日常生活,用新鲜有趣、恰如其分的例子来说明,毕竟道理都是相通的。 《不尴尬的养育:和孩子谈谈性》是儿童教育专家安娜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经验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父母都羞于和孩子表达,觉得自己把握不住度,那么不妨参考一下本书关于不同年龄层性教育的内容。
    文章节选
    幼儿期 在我们的传统艺术作品中,儿童往往以非常美好的形象出现。例如,一些绘画作品中,常常会有一些胖乎乎的且看不出性别的小天使,在白色的云朵里玩耍、翻腾,他们面带微笑,身后生着一对柔软的翅膀。 真实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与天使不同,儿童的身体能够感知丰富的感觉和情感。这其中包括愉悦感,这是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拥有的生命力量。对新生儿来说,身体的愉悦感常常被用来认知未知世界。这一过程是以一种非常简���而纯粹的方式进行的:如果触摸一个东西使他感到愉悦,他就会毫无畏惧地去接近这个东西;他可能也会迟疑,并反复去尝试和感知;如果感到疼痛、不适或身体发出其他预警信号,他就会后撤并远离那个东西。和惊讶、喜悦、恐惧、愤怒和痛苦一样,愉悦也是我们遗传基因中*基本的情感之一,在儿童的认知、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果儿童一开始就无法从触碰、抚摸、哺乳、拥抱或运动中获得愉悦感,那么他们今后可能会十分缺乏或完全丧失探索发现、开展事业和社会交往的动力,甚至对自己的生活失去兴趣。当然,我们都知道,儿童在生活中感知的不只是生理上的愉悦。 愉悦感还具有其他更为抽象化和情感化的内涵。例如,孩子对那些照料者充满爱意的感受,孩子在发现新的、有趣的事物时展现出来的乐趣,孩子在幼儿园里对小伙伴热烈的情感。 但是,孩子*初能感知的愉悦形式是生理上的,这与他们的身体密切相关。当一名新生儿表现出愉悦感时,就代表他受到了来自身体外部和内部组织器官的刺激。这些刺激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会一直存在。 精神分析学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称这种强大的生命力量为“爱欲”,并对研究生命早期发展阶段的生理愉悦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在今天看来,他关于性发展阶段的理论(口唇阶段,0~18个月;肛门阶段,18个月~3岁;生殖器阶段,3~6岁;潜伏阶段,6~12岁;青春期生殖器阶段,12~18岁)有些过于简单化了,但它依然是开创性的理论。因为它从一个全新的和更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待孩子,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仅仅将他们视作清心寡欲的小天使。 儿童感知的生理上的愉悦感(一种更趋分散、更偏感官的愉悦)虽然不会抵消其他各种形式的愉悦感,且与成人或青少年的情欲无关,但是,它确确实实是从生命*初阶段就一直存在的一种冲动。这种冲动是个体成熟的前提条件。当青春期来临时,人体的激素才会显著增加,生殖器官会开始发育且趋于成熟。事实上,婴儿的体内也存在着少量的激素,正是这种化学物质调控着人的性欲或性冲动。 婴儿的生理的愉悦感体现了人类的自然属性,但它确实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或许是*复杂的。在儿童开展这一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以家长为代表的成人扮演着保护者和陪伴者的重要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追求感官愉悦既不应被看作是一种禁忌甚至罪恶,也不宜被视作是其人生**的乐趣所在。在这件事上,成人需要兼具同理心和责任感,要时刻保持敏感和谨慎,既不该一味批判之,也不能一味放任之。 新生儿的身体与感觉 严格地说,尚处于母体中的胎儿已经能够感觉到愉悦了。在其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胎儿逐渐形成一个由感觉和“体验”组成的世界。这种早期的感觉和“体验”使得婴儿在出生后和接下来的数年中,能够分化出各种形式的愉悦感。比如,有的愉悦感是分散的,而有的则是某一特定部位的。 从孕期*后几个月开始,胎儿能够分辨出一些感觉,并通过反射方式移动四肢和身体,对一些触觉刺激做出反应。因此,当婴儿出生时,他已具有区分愉悦和不愉悦情形的能力。 比如,吸吮母亲或其他为婴儿哺乳的人乳头的体验是令人愉悦的。这一行为不仅能够满足婴儿的饥饿刺激,让他饱腹,还能使其感受到一种遍布全身的幸福感。同时,吸吮也会使婴儿感受到一种纯粹的感官愉悦(弗洛伊德称之为口唇愉悦)。此外,在哺乳期间,母亲爱抚、亲吻、拥抱和触摸婴儿也会令他感到愉悦。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年里,除了能感觉到上述这些形式的愉悦感外,还会因肌肉紧张引起一些微小而短暂的骨盆运动,这也会给新生儿带来愉悦和放松的感觉。在0~3岁期间,婴儿阴茎或阴蒂的自发勃起会产生短暂的、积极的感觉。这种积极的感觉类似于当婴儿触及自己的生殖器时,或当照料他的人为他清洁生殖器和肛门时所产生的愉悦感。此外,吮吸手指可以自然地延长哺乳时婴儿吸吮乳头的愉悦感,具有镇静和安抚的作用。 对于从出生至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儿童来说,与他人的身体接触是另一种带有安抚性质的感官愉悦的形式。对小孩子来说,他们既喜欢又需要拥抱和爱。小孩子都喜欢坐在成人的膝盖上,接受来自成人的疼爱和认可,被他们亲吻和爱抚。 然而,并非所有孩子都会表现出这种想要与成人进行身体接触的需求,实际上,许多孩子并不喜欢来自父母或其他至亲以外的成人的亲昵动作。这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几乎所有6~12个月的婴儿都对陌生人保持警惕),部分取决于个体性格,部分还取决于孩子对不同成人的接触频率和信任感。 尽管听上去有些奇怪,但排便的行为会引起婴儿轻微的愉悦感(也可以称作是一种形式的缓解)。以此类推,粪便在体内滞存同样会产生身体上的感觉(紧张、瘙痒、焦虑),这些身体上的感觉可能也与愉悦感有关。也许并非巧合,弗洛伊德将婴儿定义为“多形性反常”,即能够以多种形式(口腔、肛门、生殖器等)获得愉悦感。 然而,儿童常会把位于这些特定区域的愉悦感同身体其他区域——通过挠痒、按摩或彼此触摸、抚摸等行为——产生的感觉相混淆。*初,这些特定区域的愉悦感尚处于萌芽状态,不会伴有幻想和记忆,亦不受幻想和记忆影响。激素不会在这一阶段上升并发挥作用。只有到了青春期,体内激素的含量才会显著上升,孩子才进入性欲成熟阶段,会产生更稳定、更频繁、更明显的性欲。 性欲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对不同个体来说,这一进程(包括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尽相同。这是由于个体之间差异巨大,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年龄长幼有别,所处的状态也不一样。因此,某个个体在他性欲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呈现的特点,完全可能存在于另一个个体性欲发展的前一个阶段。反之亦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目录
    幼 年 期 P005 新生儿的身体与感觉 对小孩子来说,他们既喜欢又需要拥抱和爱 P008 愉悦感和好奇心 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区分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出格的 P013 如何与孩子谈论性 要根据需求及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与她们进行对话 P021 男女生殖器官大不同 从两岁半开始,母亲就需要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性别差异 P024 俄狄浦斯情结与家庭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双方会成为孩子展示爱意和敌意的对象 P032 父母的私密行为 我们可以随时讨论这些话题,但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P039 自慰 对于孩子所做的,父母并不需要如此愤怒 P048 “流行”与审美观 要认同他们的个性,再进行积极的引导 P052 早期的“爱情” 钦佩感、认同感和共处的愉悦感是孩子之间的“爱情”的突出特征 P055 学会尊重孩子 一个人能否得到完整发展,取决于他童年时是否得到了成人的尊重 P061 骚扰和侵犯 不必为自己感到羞愧,需要羞愧的是实施侵犯的人 P068 “那些有趣的图片”带来的伤害 接触不良内容会使孩子逐渐陷入麻木,直至丧失感受爱和爱别人的能力 P075 洛丽塔式的女孩 从小学开始就要教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外貌 P081 网络诱骗 监控孩子使用网络进行的各种活动,并指导他们正确地使用互联网 青春发育期 P093 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 即使是成年人,他们也并非总是清楚地了解自己和异性的身体构造 P099 一场激素的革命 应该仔细询问或认真聆听孩子对自己体内正在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疑问 P114 激素之外 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不要将孩子对号入座,*好对事不对人 P119 疏导性幻想 性幻想是正常心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要合理疏导它 P126 性取向 *好不要将同性恋与同性同伴之间非常亲密、独特的友谊混为一谈 P137 艾滋病 家长中与孩子性别相同的一方是帮助孩子解决此类问题*合适的人选 P142 远离早孕 女孩需要了解她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怎么做对自己和他人*有利 校园性教育 P151 学校和家庭开展性教育 孩子还可以在匿名的前提下,在纸上写下自己的问题 P153 性教育指导方针 性和感情的话题与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孩子息息相关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