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心理咨询实务
QQ咨询:
有路璐璐:

心理咨询实务

  • 作者:(日)河合隼雄 著,刘曦坤 译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中心
  • ISBN:9787547316498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296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探讨心理咨询现场面对的基本问题,比如心理咨询的出发点、目标,以及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来访者的动机等。作者结合亲身经历或了解到的案例,多角度讲述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和精神准备,包括不仅要理解心理学基本理论,还应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妥善协调与来访者的关系,把握好心理咨询的开始、结束、中途脱落,以及其间的移情与反移情等问题。*终在消除来访者烦恼的同时,使其认识到自己内在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双方的个性化成长。
    文章节选
    自我防御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在某个层次的自我向更高层次的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样的发展必然带有某种危险性。还是以刚才的案例来说,那位女大学生一直以来的自我正向更高层次发展,正是由于要经历这个过程,才出现了对人恐惧这样的危险。打个比方,这就像改造一栋房子的时候,为了使这栋房子更大就要拆除一面墙,而不巧的是,刚好拆掉墙的时候遇到了台风,房子一下子被吹倒了。所以我们说改建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实是*危险和困难的。从某个方面来说,谁都会有提升自我的昂扬情绪,但想到要遭遇像改建工事这样危险的工程,又觉得还不如保持现状更好些。其实在我们内心中时常会有这样两种情绪涌动着:一种是想保持原本的那个自己,另一种则是期待有所不���,打造一个崭新的更高层次的自我。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两种情绪的存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大多就会以失败收场。这可以说是心理咨询中非常典型的失败,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验。当来访者来到咨询师面前,以“我十分害怕与人接触”开始他的叙述时,这个来访者一边描述着他的情况,一边会因为他的自我防御的作用,警觉谈话过于深入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以非常包容的态度接纳他,这种包容和接纳使得来访者的自我防御逐渐减弱。于是,来访者情不自禁袒露心声,而心理咨询师也会更开放、更包容,与来访者的谈话也更加深入了下去。当这一个小时的面谈结束,心理咨询师会认为这是一个高度配合的来访者,能够如此深入地坦率交流,如此勇敢地直面这样深刻的问题,因此对接下来的咨询会有积极的发展充满了期待。然而这个时候,第二次的面谈来访者却失约了。也有的情况是,在第三次或者第四次连续的谈话深入之后,来访者突然中断了咨询。我想这是通常我们刚开始做心理咨询工作时,大多数人都会体验过的经历。究其缘由,这是因为来访者在进行了这样深入的谈话之后,感到害怕了。他觉得说了不应该说的话。 但非常有意思的是,很少有来访者会认为自己是因为恐惧对他人说了不必要说的话,暴露了自己的缺陷而放弃咨询的,他们大部分人会找到其他的理由。比较简单的,是在约好的咨询时间因为下雨去不了了;*典型的,大多是针对心理咨询师的理由。“我对咨询师说了那么多贴心贴肺的话,但我后来想想,那个咨询师就是在用‘嗯’‘啊’‘是呀’之类的话在敷衍我,这让我觉得太靠不住了!”也有的会说:“我对咨询师说了这么多无聊的话,一小时听下来还能忍受,两小时、三小时都说这些不是实在很过意不去吗?”来访者有很多这类听上去很不错的理由,然后就不再来咨询了。我们把周全考虑出这类适当理由的行为称为自我防御。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心理咨询师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认为问题在于,在进入这个新的可能性的世界的过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合力尚且不够,又或者可以说,目前的状态超越了两个人的力量。这里我使用了“可能性的世界”这个表达,这个“可能性的世界”含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性质。我们还是以刚才的女大学生为例,对异性的关注如果可以很好地整合进自我,那么之后找到心爱的男友进入婚姻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这是个非常好的可能性,但如果做得拙劣,那么至今想都未曾想过的性意识的出现,很可能因其过于旺盛而滥交男朋友,又或者,沉溺于性游戏之中,一个曾经清纯的女孩从此堕落的可能性也一样存在。我们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性,会因我们获取方法的不同或向正面发展,或给来访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换句话说,对于旧有的自我,那个让其感到惧怕的可能性当然是必须忘掉的。因此,我们心理咨询师所应该做的,是在松动来访者的心理防御的同时,让来访者把这个可能性作为自己的东西慢慢消化。这种情况下,超越了两个人力量的深入谈话反而会使事情僵化。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在什么节点阻断来访者的谈话的问题。不是一味地接纳,而是把谈话结束在来访者可以消化的范围内,这确实相当困难。一般我们的咨询在前三十分钟是以倾听为主,咨询师通常会以“哦”“嗯”“是吗”等回复来访者,而剩下的三十分钟是要放弃这种方式吗?其实也不尽然。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究竟应该在哪里停止呢?这一点,还是必须听从*忠实于我们自己的内在声音。可以这样说,我们自身内心所产生的这种感受就如同一个晴雨表一样。 比如说,当来访者来到咨询室开始咨询时,来访者因为谈话的逐渐深入而触动情绪,流着眼泪对咨询师说:“其实,这些话我从来没有对谁说起过,我的父亲不是我真正的父亲。”又或者可能有这样的来访者,在几次咨询后,突然说道:“其实,我是一个大盗贼,这件事我从来没对谁透露过。”面对这种情况,心理咨询师,一般往往是经验不足的咨询师会对这个话题充满兴趣,认为来访者说出了真心话,这是一个想深入咨询的来访者,有了可以大显身手的机会。殊不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偏离正轨,越过了自我防御这条线。 其实在实际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我们更加自由地跟随自己的内心而动。当那个来访者一边哭着一边说出“我的父亲不是我真正的父亲”的时候,我们对这个让她开始痛哭的情感产生共情,尤其是当来访者极度痛苦时,我会选择暂停交谈,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也会这么做。而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觉得来访者好不容易谈到涉及心中隐秘的话题,而咨询师却突然停止谈话,就好像无法再继续无条件接纳来访者似的,但事实上,这种中断的行为对心理咨询并不是坏事。因为即使我们暂且放下接纳,只是带着好奇心,也一样可以听到这些内容。当然,如果我们将这种探索变为只是纯粹的好奇心的话,来访者当然会对此有所觉察而停止话题。 然而实际上,我们无论是出于什么考虑选择打断来访者说话,都不会影响来访者倾诉的欲望,只要此时冲破那层防御的墙壁的势头已经足够强劲,不管咨询师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都无法阻止来访者内心深处那些想一吐为快的言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应该选择在这种情感过于激烈起伏,甚至令人感到痛心的时刻暂停交谈,因为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好像是在改建家园的中途遭遇了台风,从而会毁了一切。这又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来访者本身并不是抱着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造自我,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这种目的来咨询的。我们的来访者想要达成的目的,往往都只是解决眼下困扰他们的问题,就好像社交恐惧症的来访者只想让自己不再害怕他人,厌恶婆婆的人只想着让婆婆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来访者想要的解决方法就是如此直接,就是想在不改变自己原来状态的情况下让症状得到改善。而心理咨询师一直想要做的是改变来访者旧有的自我,这是我们工作开始的缘由。 对可能性的关注是我们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目标之一,这一点不用赘述。但应当强调的是,可能性由于充满正负两方面的能量而非常强大,一旦来访者的自我难以承受的时候就会造成大的变故,所以当我们在咨询中对此有所觉察时,我们甚至需要稍微花些心思来中断这个可能性的发展。换句话说,我们可能需要做些与心理咨询*初的目标相反的事情。暂且停止推进这个可能性的发展,放慢脚步等待那个能够接受这个新的可能性的能量的出现。 对于这一点,我想之后还会再做归纳。现在我想说的是,心理咨询原本的目标和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当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面对另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不能一味向预设的目标直奔而去。在寻找并面对真正的目标之前,还要做许多其他的事情来等待咨询的延伸。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需要尊重来访者的自我防御。我想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这一点。来访者前来咨询,我们能看到他有很大的问题,但稍微进入这个问题之后,来访者就会偏离到其他的话题,这时候,我们如果打断他的偏离,始终盯着他的那个大问题不放的话,反而很可能会使咨询陷入困境。当对方出现这种适当的逃避时,我们一定要尊重这种逃避。但是,在你跟随来访者的动向逐渐往前慢慢推进的过程中,如果总是逃避那个大问题就会出现咨询难以进展的情况。这种时候,咨询师对逃避的来访者说:“你现在正在逃避你的主要问题,这种可能性很大哦。”指出这一点,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之前我们已经谈论过心理咨询的目标、心理咨询的过程,在那样的叙述之后,可能大家的印象是心理咨询并不复杂,只要倾听并且无条件地接纳来访者,就可以依靠来访者自身的能力治愈,但实际上,一旦当我们遭遇到来访者的防御,咨询就有了极大难度。因为在发展性的背后从来都隐藏着巨大的危险性。从我的个人体验来说,在面对一个个来访者的一次次的面询中,像这样陷入迷惑困扰之中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是进一步,还是退一步?有时候,对于来访者的逃避我可能会非常大胆地进行阻断;有时候,如果来访者总是不断逃避,那么我就会想,看看他究竟逃到哪里才到头吧。于是,有人可能会问:“那究竟跟随来访者到什么时候?又该在什么时候指出呢?”对此我想说,这也需要常常让自己的内心像晴雨表一样运作起来。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与母亲产生了大问题却总是回避这一点的来访者,当被问到有关他母亲的问题时,他立刻的反应是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来岔开:“老师,*近这段时间怎么气候都一直这么寒冷呢?”当心理咨询师跟随着他的逃避只能放慢咨询推进脚步的时候,这种跟随会让咨询师内心明显感到很无聊,可能听着听着会睡着,甚至产生**的想法,希望这个来访者今后别再来。当这种情绪不断出现的时候,我会对来访者这样说(当然这个说法可以是各种各样,因人而异的)。比如我会说:“我们两个已经面谈了六次,说真的,对我来说感觉不到任何意义。面谈了六次,但我却不知道花了我们两个人这么多时间的意义在哪里?你觉得有什么意义吗?”这样做,是我开始让对方直面他的逃避。于是,这个来访者在短暂的沉默后说道:“事实上,我还有些事情没有对老师说。”来访者这才开始把自己*关键的秘密说了出来。当来访者这样面对咨询师,咨询师当然也会认真对待。“来访者虽然来到咨询室,但谈的话题很无聊,是放弃好呢,还是该再做些什么呢?”——当我们这种困惑的情绪达到顶点的时候,也正表示我们触碰到了自己情绪的真实意义。 至关重要的是,心理咨询师自身必须对自己内心不断涌动的各种情绪极为敏感。可想而知,我们一定会有各种情绪和想法产生,比如:是否应该出言打断如此无聊的谈话?如果这样打断了,是否会对咨询造成不良影响?或者索性放弃这个咨询?但这样做,对每次准时出现的这个来访者实在太过意不去了……对于这些冒出来的情绪和念头,心理咨询师一定要忠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在相当程度上也必须放下自己的自我防御。在我们的自我防御不断减弱的过程中,当那些从我们的自我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和来访者碰撞时,我们就能够对当下的情况做出究竟是危机还是转机的恰当判断,从而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 (节选自《心理咨询实务》第三章“心的构造”第三节“自我防御”。更多精彩内容,请见本书)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章 什么是心理咨询 1.援助的方法 2.心理咨询的目标 3.对于心理咨询的批评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过程 1.心理咨询的过程 2.*初的面谈 3.没有动机的来访者 第三章 心的构造 1.自我 2.适应 3.自我防御 4.自性化 第四章 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和理论 1.关于心理咨询的二律背反性 2.态度和理论 3.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态度 第五章 一个案例 1.“案例报告”的前提条件 2.案例:不去上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 第六章 心理咨询的结束和评价 1.结束和中断 2.结束时的实际问题 3.评价 第七章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 1.移情 2.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 3.设定界限的意义 第八章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1.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2.心理咨询师工作的多样性 3.达成自性化的合作 解说 像鵺一般(鹫田清一) 出版后记(河合俊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