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卡内蒂作品集:迷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内蒂长篇小说,苏珊·桑塔格、萨尔曼·鲁西迪、安部公房共同推荐)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卡内蒂作品集:迷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卡内蒂长篇小说,苏珊·桑塔格、萨尔曼·鲁西迪、安部公房共同推荐)

  • 作者:〔英〕埃利亚斯·卡内蒂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020153558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书号978-7-02-015355-8 定价75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 由于厌恶人们的虚荣心,汉学家彼得•基恩摒弃公职,离群索居,终日与书本为伴。不料,他的女管家心肠歹毒,处心积虑地赢得了他的信任,与他结为夫妻,婚后却对他百般折辱。孤立无援的基恩将骗子引为至交,再次被戏耍愚弄,甚至被诬为精神病患者。虽然他的弟弟*终赶跑了一干恶人,收回了财产,但精神上备受刺激的基恩已成惊弓之鸟,一个白日梦魇后,他点燃了万卷藏书,自己也投身火海。 《迷惘》创作于1935年,是卡内蒂*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他独特而深刻的洞察力、睿智而辛辣的语言、对庸俗社会的批判、对极权主义兴起的预言,都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
    文章节选
    彼得•基恩教授,瘦高个子,是位汉学家,腋下夹着一个书包,他把那本中文书塞进鼓鼓囊囊的书包,小心翼翼地关上拉锁,目送着那个聪明的孩子,直到孩子在远处消失。他生性沉默寡言,郁郁寡欢,却无缘无故地和一个孩子攀谈起来,这使��不得不责备自己了。 他每天早上七点至八点散步,经过书店时也总爱看看书店的橱窗。他飘飘然地认为,淫秽书籍越来越泛滥成灾了。他拥有这个大城市*大的一家私人图书馆。他自己总是随身带着少量书,他热爱他的图书馆,在他严格、繁忙的科研生活中,只有图书馆能占据他生活的一席,他对图书馆的酷爱,促使他对图书馆采取了严密的**措施。书籍,哪怕是很破旧的书籍,都很容易诱使他去购买。幸亏大多数书店都要到八点以后才开门。偶尔也有想取得上司信任的书店学徒来得早一点儿,等着**位来上班的职员,从他手里庄重地接过钥匙,叫道:“我七点就来了。”或说,“我进不去呀!”这么大的热情很容易感染基恩这样的人。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才没有马上跟进书店。在小书店的店主中,常有一些起得早的人,他们七点半就开门忙开了。而基恩为抵制小书店对他的诱惑,便自诩其装满书籍的书包。他别出心裁地把书包紧紧夹住,以便使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多地接触到它。他的肋骨也透过他那单薄而寒酸的外衣触及到了它。他的上臂向侧面垂下正好夹住书包,而前臂则从下面托住它,他那张开的手指则抚摸着心爱的书包,恨不得将书全部握在手中。如果书包不小心偶尔掉到地上,拉锁——虽然每天早上临走前总要检查一番——就会在危险的时刻张开,而里面宝贵的书籍就会弄脏,他*厌恶把书弄脏了。 今天早晨在归途中,他站在书店橱窗前,一个男孩子突然插到橱窗和他之间。地方有的是,干吗要这样呢?基恩觉得这是不礼貌的举动。他通常总是站在离橱窗一米远的地方。尽管这么远,他还是不费劲地读着橱窗里的文字。他的眼睛还能运用自如,对于一个终日看书、写作的四十岁的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早晨,他的眼睛都一再使他相信,他的视力很好。隔着一段距离他就能很好地看到橱窗里廉价的通俗读物,并表示他对这些书籍的蔑视,因为它们跟他的图书馆里高深的书籍有霄壤之别。男孩子个子小,而基恩的个子则出奇的高。他蛮可以毫不费劲地越过男孩子的脑袋看过去。他本来指望能多少得到男孩子的一些尊敬。在他向男孩子指出其不礼貌举动之前,他退向一边,看着男孩子。孩子凝视着书名,慢慢地、轻轻地启动着嘴唇。他耐心地一本一本地看过去,每几分钟就转一下头,望一望在街的另一边、一家钟表商店的上方挂着的巨大的钟。现在已是七点四十分。显然男孩子害怕耽误什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注意到后面的这位先生。也许他在默念着什么,也可能在默记书名。他有条不紊地默记着,人们清楚地看到他在默记时目光停留在什么地方。 基恩非常痛心,他认为,这些淫秽书籍会腐蚀那孩子如饥似渴要读书的健康的精神世界。某些坏书他以后之所以要读,就是因为这些书的标题他很早就熟悉了的缘故。怎样才能控制人幼年时期的接受能力呢?一个孩子刚会走路并能拼读字母,就听任崎岖道路的摆布,不由自主地接受那些专营书籍买卖的小商贩的愚弄,这就不好了。小孩子应该在一个有意义的私人图书馆中长大,每天只跟严肃的有学问的人交往,在那智慧、深沉而又**的气氛中,顽强地习惯于过着那时间和空间都非常严谨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环境能比这一切更能帮助无知的孩子们度过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呢?这个城市中**的、拥有一个真正的私人图书馆的人就是基恩,他不能接受孩子到他那里去。他的工作不允许他分心。孩子们会吵吵嚷嚷,要有人照顾他们,要照顾他们就需要一个女人。烧烧煮煮,有一个女管家就行了,而照顾孩子就得有一个妈妈。要是一个妈妈仅仅就是妈妈倒也罢了,可难道她会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满意吗?一个女人所学的主要科目就是如何做一个女人,她会提出各种要求,一个诚实的学者就是在梦中也不会想到去满足这些要求。他对女人从来都是无动于衷,他将来还是无动于衷。这样,像那个凝眸看书、不时动动脑袋的男孩子就吃亏了。 出于同情,他一反常态和这个男孩子交谈。他很想用一块巧克力来摆脱自己乐于诲人的感情。但情况表明,确实有九岁的儿童,宁要书而不要巧克力。接着发生的情况更使他惊讶,这个男孩子居然对中国感兴趣,并违反他父亲的意志去读书,中国文字之难吓不倒他,反而激励着他。他从未接触过中文,但**眼就能认出那是中文,真是聪明过人。别人给他书看,他不敢去摸,也许他因为手指脏而感到惶恐不安吧。基恩检查了他的手指头,发现是干净的。要是换个人,即使手指头脏也要去抓书的。他着急了,因为学校八点上课,但仍然待到非走不可的*后一秒钟。他像一个知识的饥饿者一样,马上答应了基恩的邀请。他父亲对他也许管得太严了。他*好就在今天下午来,就在基恩工作的时间来,他们就住在同一幢房子里。 基恩对这次谈话不后悔,这样的例外是他允许的,花点精力好像也是值得的。他在思想上是把那个走远了的孩子当作未来的汉学家来欢迎的。谁对这门生僻的科学感兴趣呢?男孩子爱踢足球;而成年人则爱追名逐利,在花街柳巷里消磨空闲时间。为了能睡足八小时,八小时无所事事,其余的时间他们就只好去干那令人讨厌的工作了。他们不仅向上帝要饭吃,而且把一切都交给上帝安排了。中国人的天帝更严格,更威严。即使那个男孩子下星期不来——那是很可能的——他在脑子里也记住了一个名字,这是一个很难被人忘记的名字,哲学家孟子。意想不到的机遇能给人的生活确定方向。 基恩笑眯眯地继续往家走。他是难得笑的。一个人的*高愿望就是拥有一个图书馆,这样的愿望也是少有的。他九岁时就向往书店。当个书店老板在书店里面走来走去,这种想象那时对他来说是轻率的。书商是国王,而国王不是书商,当一个店员他自认为太小,当跑腿的又要经常往外跑,如果他只是帮着拎拎书籍包裹,那他跟书有什么关系呢?他已经打定主意好久了。**他放学后没有回家,他走进城里一家*大的书店,看到满满六大橱窗的书。他一进去就大哭起来。“我要出去,快,我害怕!”他哭喊着。有人给他指出厕所在什么地方,他记得很牢。他回来时,感谢了人家,并问,他能否在这里帮帮忙。他那红扑扑的脸蛋真惹人喜欢,这张脸刚才还被那莫名其妙的恐惧弄得变了样儿。他们便跟他交谈起来,他对书知道得很多,他们觉得这孩子年纪小,真聪明。傍晚时他们派他去送个很沉的包裹。他是乘电车来回的,乘车的钱他早就攒够了。天暗了,商店关门前他才回来报告,任务已经完成,并把收条放到柜台上。人家给了他一块酸糖作为报酬。当职员忙着穿大衣时,他便悄悄地溜到后面,到那个**的厕所里躲起来。谁都不知道,大家这时想到的大概都是如何消磨晚上的时间。他在那里等待良久。数小时后,夜深了,他才敢出来。商店里很暗,他便找电灯开关,白天他没有想到这一点。当他摸着开关时,他又害怕开灯。他担心有人会在街上看见他,把他送回家。 他的眼睛对黑暗已经习惯,只是看不了书,这使他很沮丧。他一本接一本把书取下并翻阅着,他真能认出一些书的题目。后来他便爬上梯子。他想知道,上面有没有什么秘密。他掉了下来,嘴里却说,我不痛!地板是硬的,可是书是软的。在书店人们掉下来是掉在书上。他完全可以把书堆在面前,但觉得堆得乱七八糟不好,所以在拿新书以前,就把旧书放回原来的位置上。他的背脊很疼,也许他太累了。要是在家里他早就睡了,在这儿不行,激动的心情使他毫无睡意,但是他的眼睛现在连*大号字体的题目也认不出来了。这使他很生气,他计算了一下,如果不上街,不去上那个该死的学校,待在这里要花多少年的时间才能把这里的书读完。人们为什么就不能待在这里呢?!他早该攒钱买张小床住到这里来。妈妈为他担惊受怕,他也有点儿害怕,因为这里是这样的静。街上的煤气灯已经熄了。周围笼罩着阴影,有鬼吧?夜里它们就都出来了,坐在书上看书,它们不需要灯火,因为它们的眼睛很大。现在他不敢从上面拿书,也不敢从下面拿书。他爬到柜台下面,牙齿直打战。一万册书,每册书上都有鬼,所以才这样静。他偶尔还听见鬼在翻书。这些鬼看书的速度和他一样快,他应习惯于跟它们在一起。不过它们有一万个,要是有一个会咬人的鬼咋办呢?谁要是摸到鬼,鬼会发怒的,认为是有人取笑它。他缩成一团,鬼在他上面飞走了。漫漫长夜过去了,天亮了,他却睡着了。当大家打开大门时,他还不知道。他们看见他在柜台下面,把他摇醒。起初他好像还在梦中,后来便号啕大哭起来。他说他们昨天把他关在这里,他害怕妈妈着急,她肯定到处找他了。老板询问了他,知道他的名字后,便打发一个店员送他回家。这位店员给他妈妈讲明情况,请她原谅:这个男孩是被误锁在书店里的,身上好好的,没发生什么意外,他本人向孩子的母亲致以深切的慰问。母亲相信是真的,很高兴。现在这个当年的小骗子有了个大图书馆,并且出了名。 译者后记 一幕“疯子的人间喜剧” 埃利亚斯•卡内蒂1905年7月25日出生于保加利亚北部鲁斯丘克(今鲁塞)。他的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1911年他随父母来到英国,并在英国小学读书。次年丧父,随其母迁至维也纳。他曾先后在瑞士的苏黎世和德国的法兰克福读完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1924年秋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化学,1929年获博士学位,同年他开始了用德语创作的文学生涯。1938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后,他流亡英国,定居伦敦,获英国国籍。1935年他的成名作、**部长篇小说《迷惘》问世。其他主要著作有剧本《婚礼》(1932)、《虚荣的喜剧》(1950)、《确定死期的人们》(1964),政论《群众与权力》(1960),游记《马拉喀什之声》(1967),散文《耳证人》(1974),自传三部曲《获救之舌》(1977)、《耳中火炬》(1980)、《眼睛游戏》(1985)等。198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内蒂获得的其他奖主要有:格奥尔格•毕希纳奖(1972)、奈利•萨克斯奖(1975)和约翰•彼得•赫勃尔奖(1980)。1994年8月14日,卡内蒂于瑞士苏黎世逝世。 一 在未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前,卡内蒂并非是声名显赫的作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几乎默默无闻。他的《迷惘》直到1963年再版后才为世人所了解。 《迷惘》共分三部分:一、没有世界的头脑;二、没有头脑的世界;三、世界在头脑中。全书共三十章,每章都有小标题。 **部着重描写基恩离群索居的生活。他是一位**的汉学家,厌恶人们的虚荣心和贪图享受的本性,视富贵如浮云,不屑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诸社会,因而摒弃公职,过着穴居般的生活。他爱书成癖,藏书累万,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而且也不想去了解。他认为他是**有性格的人。他的世界就是他的图书馆。为了他的图书馆,他雇了一个女管家,这是个奇丑无比、浅薄轻浮、心狠手辣的女人。她用尽心计,骗取了基恩的信任与好感,并与他结成夫妻。这两个人的结合并非出于正常人的感情和需要。基恩对异性从来感到厌恶和恐惧,他是为了他的图书馆免遭火灾才跟台莱瑟结婚的;而台莱瑟嫁给这个书呆子,则是为了控制他,为了取得他的全部财产。她跟基恩结婚后就撕下假面具,到处搜寻基恩的存折,逼他写遗嘱,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对基恩进行残酷的折磨,*后甚至把他赶出家门,使他沦为乞丐。 第二部的内容是:基恩被赶出家门后,流落街头,无家可归,又十分惦念他的图书馆,感到万分痛苦,迷惑不解。他信步走进一个所谓“理想天国”的小酒馆。这里是赌窟和妓院,是流氓、阿飞、赌棍、明妓暗娼出没的地方。基恩在这里结识了一个名叫费舍勒的驼背侏儒,此人靠妓女的津贴、赌博与偷窃行骗为生。他伪装成基恩的知心朋友,利用帮助基恩拯救书籍、赎回被典当的书籍之机,把基恩身边的钱几乎骗得一干二净。台莱瑟赶走基恩后不久就和看门人、退休警察巴甫姘居,并把基恩的书一次又一次地拿到当铺去当。基恩和费舍勒在当铺前碰到了台莱瑟和巴甫,酿成了一场大乱。台莱瑟恶人先告状,诬蔑基恩是小偷、强盗、疯子,不明真相的群众也跟着起哄,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乱成一团。三个当事人被带到警察所审讯,只有狡猾的费舍勒溜走了。他用骗来的钱置办了新装,买好了车票,准备到美国去实现他多年的梦想——当象棋世界**。不料在临行前被他的同伙、假瞎子纽扣汉斯杀死了。 第三部的内容是:假仁假义的巴甫把基恩当作精神病人领回关在小屋里,自己则明目张胆地搬到楼上基恩的家里和台莱瑟同居。基恩被囚于斗室之中,又受尽了残酷的虐待。基恩的弟弟格奥尔格•基恩是位精神病医生,他交游甚广,阅历很深,处世精明,手段圆滑。听到哥哥患精神病,他便专程从巴黎赶到哥哥身边,从精神病理学的角度出发,千方百计地用精神病患者的语言和哥哥交谈,开导哥哥;对台莱瑟和巴甫则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把他们赶走。他像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一样,夺回了基恩的图书馆,使基恩从楼下的“囚室”回到楼上的书房,从而恢复了基恩失去的世界。原来的世界是恢复了,但基恩被破坏了的精神系统并没有恢复过来,他所经历的混乱世界的现实使他这位已及“不惑”之年的汉学家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恐怖和迷惘。他在绝望中点着了火,使自己和图书馆同归于尽。 二 正像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来自生活一样,《迷惘》也是来自生活。 1924年秋,卡内蒂开始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化学。1927年4月,他在维也纳郊区租了一家私人住宅的一间屋子。这套住宅的女房东让他住在楼上,自己和一家人住在楼下。这位女房东就是卡内蒂在《迷惘》中塑造的台莱瑟形象的外形模特儿。“孔夫子做媒”那一章里,台莱瑟对青年问题所发表的一通议论以及“样样东西**比**贵,土豆价钱已涨了两倍”的那段议论,正是女房东经常对卡内蒂唠叨的话。在卡内蒂所住房间的对面山坡上是一所疯人院,那里有六千名精神病人,作者对那里的情况也耳闻了不少。这与作家塑造疯子的形象、描写疯人院的情况都不无关系。1927年7月15日在维也纳发生的一起工人示威游行遭到当局镇压的事件深深地触动了卡内蒂。自称是工人**政党的社会民主党的头头们为什么竟忍心下令枪杀工人呢?这时的卡内蒂已没有多少兴趣去攻读化学了,而是醉心于他所关心的事情,即所谓大众的问题。他博览了各国的文化史、希腊哲学、中国历史和先秦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使他入了迷。他也研究了英国、法国和俄国的革命,甚至宗教史他都研究过。他研究达尔文的进化论,想在达尔文的著作中找到大众问题的答案,他还研究了昆虫世界。所有这些研究在他的《迷惘》中都得到了反映。 1928年夏天,年轻的卡内蒂应朋友的邀请来到柏林。在这里他有幸会见了维兰特•赫茨菲尔德和布莱希特等德国进步作家。他们对年轻的卡内蒂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卡内蒂在柏林的**次三个月的逗留使他眼界开阔了。柏林的生活跟他在维也纳闭塞的生活相比大有霄壤之别。那里的男男女女似乎都有些癫狂。他们聚集在咖啡店、酒吧间和餐馆里,公开表露自己的爱憎,甚至公开表露自己赤裸裸的情欲。他的所见所闻有的使他很激动,有的使他很惘然,有的使他很恐惧。他试图以一个清醒者的头脑来观察柏林这个大都会的生活。他得出的结论是:这柏林的世界仿佛是疯子们的世界。1929年夏天他第二次到柏林,在柏林又待了三个月。这次他比较冷静,决计接近更多的工人、小市民和小知识分子,花了一些时间,记下了不少东西。作家两次共六个月的柏林生活,为他塑造《迷惘》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9年秋,卡内蒂回到维也纳郊区的寓所,独自一人瞅着对面山坡上的疯人院,回忆着在柏林的经历,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再也不能平静下来了。日夜萦绕在他头脑中的一个念头,就是要创作一组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那样的长篇小说。他给自己的小说定名为《疯子的人间喜剧》。*初他的构思是写八部小说,每一部中都以一个接近疯狂的人物为**。他对自己说,要造八个探照灯,用来从世界的外部向内部进行探索。从1930年秋到1931年秋,卡内蒂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以一个与世隔绝的书呆子为主人公的《迷惘》的创作。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