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哲学十九讲(一代哲学宗师牟宗三经典代表作!)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哲学十九讲(一代哲学宗师牟宗三经典代表作!)

  • 作者:牟宗三
  •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1158734
  •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牟宗三,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哲学大家刘述先曾说,牟宗三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 《中国哲学十九讲》为牟宗三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九讲,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中国哲学的特殊性问题、先秦诸子的起源及系统、魏晋玄理的内容及价值、佛教的哲学问题、宋明儒学等。书中所讲,关系到中国哲学的系统格局与义理综述。书中厘清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性。
    文章节选
    现在,我们把文化缩小到哲学方面,来讲讲中国哲学的特质和中国哲学的开端。中国哲学是从这个通孔开始,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人物所表现的。这些人都是圣王,都是philosopher-king,不管你赞成不赞成、相信不相信他们是圣王,但他们绝不像希腊的那些自然哲学家一样。那为什么中国哲学的开端是如此而不如彼呢?这只能讲历史的理由。历史的理由并没有逻辑的必然性,一定非如此不可,换一换也未尝不可。但是,事实上它就是如此,并没有如彼,这就是历史的理由。中国哲学就是从这里开端,通过这个通孔表现它的精神生活。在这个表现过程里面,各种内容的真理(intensional truth)就通通出现了。中国没有西方式的哲学传统,西方希腊哲学传统开头是自然哲学,开哲学传统同时也开科学传统。中国没有西方式的哲学传统,后来也没有发展出科学,尽管中国也有一些科技性的知识。李约瑟就拼命地讲中国科学���发展史,讲归讲,讲了那么一大堆,它究竟没有成为现代的科学。在中国的《诗经》《尚书》中,虽然也有“帝”“天”,但也没有成为像基督教那样的宗教。
    那么,中国哲学的主要课题是什么呢?
    中国哲学,从它那个通孔所发展出来的主要课题是生命,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学问。它是以生命为它的对象,主要的用心在于如何来调节我们的生命、运转我们的生命、安顿我们的生命。这就不同于希腊那些自然哲学家,他们的对象是自然,是以自然界作为主要课题。因此就决定后来的西方哲学家有cosmology,有ontology,合起来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metaphysics。这个metaphysics就是后来康德所说的theoretical metaphysics。希腊就是成这一套。中国人就不是这样,中国人首先重德,德行这个观念首先出现,首出庶物。这个拿康德的话来讲,就是实践理性有优先性,有优越性,优先优越于theoretical reason。中国古人对德行、道德有清楚的观念,但对知识就麻烦。知识本来就很难的,要有知识必须经过和外界接触,要了解对象,这不是尽其在我,而且不是操之在我的,德行的问题是操之在我的,我欲仁斯仁至矣。这合乎人之常情,所以古人首先对德行有清楚的观念。德行问题是操之在我,所以他讲德行问题的时候是重简易。因此后来陆象山讲简易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不需要对外界有好多知识,你对外界有好多知识是没用的,所以,朱子的道问学之所以不行就是在这个地方不行。这个道理康德讲得也很清楚,陆象山所说的简易由此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1。康德说,如果依照意志的自律而行,那么你所应当行的是什么,这是很容易知道的,平常人都可以知道,但假定要依照意志的他律而行,就需要对世界有知识。这需要对世界有知识,就很麻烦了。为什么呢?我要先经过长期的考虑。考虑了老半天,还不能懂,还要请教专家。请教专家,就是需要知识,以知识来决定,就是他律,这就不是真正的道德。中国人首先重视生命,他的头往这儿转,他两眼不往外看。假定你以自然为对象,你就要往外看。即使不是自然,像希伯来的宗教,有个上帝,那也要往外看、往上看。中国人也看天,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就不完全看天,他要下来看老百姓;老百姓如何听如何视,就要看你自己,所以先要明明德。你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你自己就要先好好地负责任,这样眼光就一步步往里转。基督教是永远往外转,向上看。科学也是永远向外看,这自不待言。就是西方的哲学也习于向外看。西方文化的特点就是如此。这头脑一旦定住了,它是很难转的,它成了个习惯,看任何东西都是这样。现在的中国人就专门学西方那一套。中国哲学,古人重视生命问题,现在没有人重视这个问题。现在人把生命首先变成心理学,然后由心理学变成生理学,由生理学再变成物理学,再转成人类学及其他种种的科学。各人由这许多不同的科学观点来看人,这一看把人都看没有了,所以这些都是假科学(pseudo-science)。固然学问无大小,真理无大小,但是却有本末。本末的次序,价值的高低不能不分辨。有些东西是不能拿科学来解决的。我并不反对科学这一个层次,但除了这个层次以外,还有其他的层次。有些泛科学主义、科学一层论者却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并不反对科学,但我们反对以科学为**标准的泛科学主义、科学一层论。
    目录
    **讲 中国哲学之特殊性问题 1 第二讲 两种真理以及其普遍性之不同 16 第三讲 中国哲学之**以及先秦诸子之起源问题 39 第四讲 儒家系统之性格 60 第五讲 道家玄理之性格 76 第六讲 玄理系统之性格──纵贯横讲 96 第七讲 道之“作用的表象” 111 第八讲 法家之兴起及其事业 137 第九讲 法家所开出的政治格局之意义 154 第十讲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内容之概述 173 第十一讲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以及玄理之内容与价值 191 第十二讲 略说魏晋梁朝非主流的思想并略论佛教“缘起性空”一义所牵连到的诸哲学理境与问题 208 第十三讲 二谛与三性:如何安排科学知识?是不是主观主义? 226 第十四讲 《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 241 第十五讲 佛教中圆教的意义 267 第十六讲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以及“表达圆教”之模式 283 第十七讲 圆教与圆善 315 第十八讲 宋明儒学概述 334 第十九讲 纵贯系统的圆熟 36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