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世纪文学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现场::2017-2018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世纪文学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现场::2017-2018

  • 作者:王春林
  •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7860604
  •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8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批评家王春林2017年和2018年两年来文学批评创作的合集。这些文章着力于对当代文学现场的勾勒和梳理,品评的对象不局限于小说,兼及散文并非虚构作品。这些文章呈现给读者的既有尖锐的思想批判,又有生动的趣味欣赏,现场感强,也充分见证了中国长篇小说两年来的创作实绩。作为鲁奖和茅奖的双奖评委,作为全国**的文学批评家,作者的此次著书出版,具有珍贵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文章节选
    首先进入我们关注视野的,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山本》(载《收获》杂志长篇小说专号2018年春卷)。这部厚重长篇小说思想内涵上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多义性的具备,这里,我们所集中探讨的,乃是《山本》对中国现代革命的批判性反思这一部分。实际上,只要我们把《山本》所主要书写的内容纳入到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谱系里,你就不难发现,这部历史长篇小说其实与作家此前那部时间跨度极大的长篇小说《老生》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关联。《老生》一共讲述了发生在四个不同的历史关节点的故事。其中**个历史关节点,就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游击队的故事。具体来说,这个历史关节点所主要讲述的,是以老黑、雷布、匡三司令以及李得胜等人如何通过组织成立秦岭游击队的方式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换言之,也即是革命的起源故事。到了这部《山本》中,同样也在讲述着当年秦岭游击队的故事。只不过,**,秦岭游击队代表性人物的命名方式被转换,由当年的老黑、雷布、匡三司令、李德胜而变成了《山本》里的蔡一风、李得旺、井宗丞他们,当然,也还有后来加入其中的阮天保。第二,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说在《老生》中,秦岭游击队的故事只是发生在**个历史关节点,那么,到了这部《山本》中,秦岭游击队的故事就变成了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舞台上的众多武装力量之中的一种。这里,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恐怕就是所谓叙事聚焦点根本上的一种转换与迁移。事实上,贾平凹在后记中所一再感叹着的“它的内容,和我在课本里学的,在影视上见的,是那样不同”,只要联系一下中国当代文学史,我们就可以知道作家所具体指称的,乃是在“十七年”期间曾经一度蔚为大观的所谓“革命历史小说”。 “革命历史小说”“是‘在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终走向胜利。”更进一步说,“关于‘革命历史’题材写作的文学史上的和现实政治上的意义,当时的批评家曾指出:对于这些斗争,‘在反动统治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域,几乎是不可能被反映到文学作品中间来的。现在我们却需要补足文学史上的这段空白,使我们人民能够历史地去认识革命过程和当前现实的联系,从那些可歌可泣的斗争感召中获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信心和热情’。以对历史‘本质’的规范化叙述,为新的社会的真理性作出证明,以具象的方式,推动对历史的既定叙述的合法化,也为处于社会转折期的民众,提供生活准则和思想依据是这些小说的主要目的。”质言之,贾平凹所谓“在课本里学的,在影视上见的”,其具体所指也就是以《红旗谱》《红岩》《青春之歌》等一批作品为代表的“革命历史小说”。 贾平凹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自己所看到的内容,与这批“革命历史小说”存在着很多不同,就在于他所具体观察思考着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阶段的历史,实际上也正是寻常所谓“革命历史小说”所表现的那段历史。认真追究起来,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因为这批“革命历史小说”的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自觉地接受了来自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规训与控制。而贾平凹,正因为他在创作《山本》这部历史长篇小说时所竭力追求的一点,乃是对于某种先验的政治意识形态立场的挣脱,所以他才会感到某种**的困惑与迷茫。
    目录
    **章 “末法时代”的青少年成长、“父—子冲突”与底层人群透视 孙惠芬《寻找张展》——张忌《出家》——林森《关关雎鸠》——李永刚《鳏夫絮语·我的莱伊拉》——许春樵《麦子熟了》——陈仓《地下三尺》——吴克敬《无我》 第二章 佯狂现实、精神涣散与我们的文学传统 向岛《佯狂》——金宇澄《回望》——蔡天新《研究生》——李遇春《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刘建东《丹麦奶糖》——尹学芸《花匠 与看门人》《与你有关或无关》 第三章 战争反思与日常生活的苦难书写 范稳《重庆之眼》——张翎《劳燕》——徐晓《请你抱紧我》——王祥夫《米谷》——王安忆《向西,向西,向南》——张悦然《大乔小乔》——杨晓升《病房》 第四章 现实政治批判与精神世界内省 周梅森《人民的名义》——鲁敏《奔月》——石一枫《心灵外史》——严歌苓《芳华》——王安忆《乡关处处》——曹乃谦《第二者》 第五章 既往历史的回望与当下现实的扫描 刘庆《唇典》——张新科《苍茫大地》——马笑泉《迷城》——周荣池《李光荣下乡记》——蒋韵《水岸云庐》——孙频《松林夜宴图》——唐诗云《白雪皑皑》 第六章 故乡的凝望与历史、现实的深度打量 莫言《故乡人事》——张悦然《天鹅旅馆》——尹学芸《曾经云罗伞盖》——陶纯《浪漫沧桑》——陈仓《后土寺》 第七章 聚焦现实与凝望传统文化 陈为人《马烽无刺》——关仁山《金谷银山》——陈斌先《响郢》——莫言《锦衣》——张学东《蛇吻》——曹潇《大幻想家》 第八章 战争、传统或者“夜凉如水” 陈河《外苏河之战》——王方晨《老实街》——徐兆寿《鸠摩罗什》——王咸《去海拉尔》——弋舟《巴别尔没有离开天通苑》——余华《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许松涛《一条狗的去向》 第九章革命、知识分子、资本与精神孤独症 贾平凹《山本》——范迁《锦瑟》——张炜《艾约堡秘史》——普玄《疼痛吧指头》——王咸《回响》——庞羽《跳舞吧,坦桑尼亚》——李浩《匮乏的生活》 第十章 生态、自我、老龄化以及戏剧人生 迟子建《候鸟的勇敢》——余秀华《且在人间》——周大新《天黑得很慢》——陈彦《主角》——尹学芸《望湖楼》——左马右各《面花年二》——鲍十《岛叙事》 第十一章 进入并思考历史的数种方式 刘醒龙《黄冈秘卷》——李亚《花好月圆》——陈继明《七步镇》——刘亮程《捎话》——尹学芸《天堂向左》——胡学文《龙门》——徐则臣《兄弟》 第十二章 官场生态、乡村现实与历史忧思 张平《重新生活》——葛水平《活水》——肖亦农《穹庐》——唐颖《家肴》——文珍《河水漫过铁轨》——张悦然《法力》——白琳《庞然大物》《马尔堡的伊丽莎白》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