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一片甲骨的惦念(《读者》杂志典藏精选)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一片甲骨的惦念(《读者》杂志典藏精选)

  • 作者:《读者》丛书编辑组
  •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6055441
  •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 页数:248
  • 定价:¥32.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一片散落的甲骨,深埋地下3000多年,上面的文字笔笔见刀痕,记载着武丁与爱人妇好的前世、今生和来世。”全书用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从文字、语言、思想等方面全面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
    文章节选
    *初*美的书写 蒋勋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着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还拿不稳笔,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写。 童年的书写,是*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在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世的“规矩”的学习吧!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早的汉字书写练习,通常都包含着写自己的名字。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会懊恼不��。 我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勳”的笔画繁杂,我很羡慕别人姓名笔画少、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羡慕别人名字的笔画少,写自己名字的“勳”时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動”,下面四点就忘了写。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叫我“蒋動”。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動”得起来?我记住了,那四点是“火”,以后再没有忘了写。但是“勳”写得特别大,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笔画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 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碑》,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画这么多,竟不觉得大,不觉得繁杂;“子”笔画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两个笔画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 名字的汉字书写,使学龄儿童学习了“不可抖”的慎重,学习了“不可歪”的端正,学习了自己作为自己“不可取代”的自信。 长大以后写书法,*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画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现在知道书法*难写的字可能是“一”,弘一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分做“一”,是对汉字书法美学*深的领悟吧! (摘自《读者》2011年第15期)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001 *初*美的书写 / 蒋 勋 003 一片甲骨的惦念 / 董培升 006 一方阳光 / 王鼎钧 012 春池洗砚 / 何永康 015 桃花琐话 / 周瘦鹃 018 瘦金体 / 雪小禅 021 寻纸记 / 周华诚 030 稻花香里 / 高 信 033 无限玄机 / 南 帆 037 绝处逢生 / 祝 勇 042 三十年的距离 / 王 元 049 蓝袍先生 / 陈忠实 057 文言启蒙 / 张大春 060 忙迫与从容 / 李霖灿 064 枪挑紫金冠 / 李修文 070 跟着父亲读古诗 / 潘向黎 073 妙饮沉香一缕烟 / 孟 晖 077 香港的高楼与北京的大树 / 汪曾祺 079 在古诗里旅行 / 李 方 085 明月前身 / 韦 羲 091 一个黄公望, 两幅富春图 / 牛皮明明 094 呆若木鸡与难兄难弟 / 马伯庸 096 古代的童话 / 郑渊洁 099 农具在时间深处闪光 / 吕 峰 103 流转千年的爱情 / 宛 陵 107 晒月亮 / 池 莉 109 不敢当 / 晓 高 111 千年见 / 陈晓辉 113 棋形 / 张 炜 117 枕头 / 黎 戈 121 家的味道 / 尤 今 125 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 / 潘向黎 131 戏曲与年画 / 金 梅 136 桥的翅膀 / 铁 凝 139 宋代风雪 / 祝 勇 143 美食故事的三种讲法 / 马伯庸 146 节气之食 / 陈蔚文 149 石榴 / 胡竹峰 153 一顿八百年前的火锅 / 梵七七 155 闲聊包子、 馄饨、 饺子的诞生 / 郭晔旻 164 追忆甜蜜时光 / 闫荣霞 169 洁白的木槿花 / 陈永林 173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 张晓风 177 楚辞: 中华文化的灯塔 / 陈 昂 188 一团美玉似的敦煌 / 阿 来 193 泰山很大 / 汪曾祺 196 有尘埃才能传递光亮 / 清风慕竹 199 左公柳 / 国 风 202 善良 / 王 蒙 205 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 李汉荣 208 中国古画里的“透视之道” / 张立峰 212 茗友 / 聂鑫森 216 点灯会客 / 王太生 218 喜悦之瓷 / 明前茶 221 那个抄古诗的男孩 / 林少华 223 木门闩 / 陆 苏 225 美的来路 / 冯 娜 227 仙堂戏院 / 林清玄 231 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 / 陈晓卿 234 吾师, 吾母 / 二月河 239 致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