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天地之心与散文境界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天地之心与散文境界

  • 作者:王兆胜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142012
  •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 页数:356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文化自信与中国散文丛书”之一种。本书从“天地之心”这样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美学、哲学概念入手,通过研究“天地之心”与中国现当代散文的互通关系,管中窥豹,把握中华**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社会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向,并探讨、构建这种趋向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形态。全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切入研究:散文文化自信与价值重估、天地之道与艺术精神的关系、传统文化继承及其再造、“天地之道”在散文作品中的美学呈现和叙事范式。
    文章节选
    **章 散文文化自信与价值重估 在文学的四大文体中,散文*不受重视,它远不能与小说、诗歌甚至戏剧相提并论。究其因,主要有三:**,散文*为零碎和复杂,它是一个“余数”,即无法归入小说、诗歌和戏剧的文学作品,都被放进散文这个篮子。正因其杂、散、乱的特点,文体特征不够鲜明,所以难以归类和研究,其价值也就大打折扣。第二,古今中外没有成熟的散文理论作为支撑,这给散文研究带来极大难度,更无捷径可循。第三,长期以来,新文学价值评估将“创新”作为**标准,散文是一个传统性较强的文体,其价值自然不像小说、诗歌、戏剧那样引人注目。所以,其他文体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散文研究则门可罗雀。 其实,这种状况既不正常,也是观念的偏向使然,它反映的是整个学界对散文及其散文文化的误解、误读与无知。如改变研究的路径依赖,打破理论至上及西方文化优势的偏见,散文价值就会获得新的阐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散文之“散”与“杂”,正显示其丰富性与包容性。从文体的纯粹性来说,散文之“散”与“杂”似乎显得杂乱无章,是个缺点;但从丰富多样、包罗万象、有容乃大进行考量,这又是个优点,几乎没有哪个文体在开放性与包容性上能与散文比肩。这也是为什么散文可容纳一百多个分类。如将小说、诗歌比成一条河流,散文无疑是一个大海,其中有不断拓展和增殖的研究空间及其可能。 散文更多地保留了中国传统密码,成为中西文化、文学现代转型的桥梁。现代小说、诗歌、戏剧在向西方学习时走在了散文前面,于是研究者以此为据大谈先锋文学价值。殊不知,向西方学习还要注意学到什么,是精华还是皮毛甚至是糟粕。这种学习有多少创新性,又在多大程度上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缺乏这样的追问,向西方学习就不能与价值意义画等号。以往,学界总是站在向西方学习的角度看待散文价值,认为它落伍于时代,在传统中打转,没多少存在价值。事实上,站在继承和发扬**文化、文学传统,尤其是站在中西文化、文学融通再造的角度上看,散文比其他文体可能更多地保留了传统文化、文学基因密码,更好地实践和创新了中西文化、文学的现代转型。从李大钊的《青春》、鲁迅的《野草》、林语堂的《我个人的梦》、施蛰存的《论老年》、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林非的《浩气长存》、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等作品中,我们可见其端倪。当小说、诗歌、戏剧还停留在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和模仿,忽略传统及其现代转型的时候,散文却不弃传统,悄然进行创新性转换,这是不得不承认和应该给予关注的。 散文*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话语表现形式。如果说诗歌靠浪漫的想象与诗意见长,小说重视虚构和编织故事,戏剧着眼于制造激烈的冲突,散文则目光向下、直面现实,尤其是写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琐屑与光影。在以往研究者看来,散文这一特点无疑成为过于现实、琐屑甚至无聊的代名词,无法与小说、诗歌和戏剧的价值等量齐观。但换个角度看,也正因为散文的及物特点,它才被广泛运用,成为社会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话语表达形式。以应用文为例,不要说日记、广告、演说词、辞呈、总结,就是党的文件报告,哪一个能离开广义散文?若无散文功力,十九大报告怎能写得如此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还有,一些日常生活话语都离不开散文的恩惠。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出孔子的《论语》;“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语出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语出韩愈的《进学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谁是*可爱的人”,语出魏巍的《谁是*可爱的人》;等等。试想,如果没有散文的滋养,我们的生活及其话语不知要逊色多少,恐怕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开展。 散文更充满人生哲学和智慧,以及高尚的审美趣味。由于散文天高地厚,其中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随处可见,其审美趣味也是一种难得的滋养。一本《古文观止》不知培育了多少世代国人的哲思与高尚的美学趣味。表达人生苦短的生命观的王羲之《兰亭集序》,表现超然物外精神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阐明“师不必贤于弟子”道理的韩愈《师说》,倡言不与草木争荣的欧阳修《秋声赋》,还有丰子恺的《渐》和朱自清的《匆匆》,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散文的独特价值,确立散文文化自信,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文学基础上,克服以往对西方文化、文学尤其是各种理论的过分依赖和盲目崇拜,呼唤一个散文研究新时代的到来。
    目录
    **辑 导论:散文文化自信与研究主体性 **章 散文文化自信与价值重估 第二章 散文的形神凝聚与“心散” 一、散文文体的“破”与“立” 二、当下散文的“穷途末路” 三、前景与构想:21世纪散文变革 第三章 中国现当散文的传统基因与密码 一、中西文化博弈与中国文化断流 二、西化背景下中国散文的悲剧命运 三、中国近现代以来散文的价值重估 第四章 散文理论话语的自主性 第五章 呼唤散文研究的春天 一、散文创作繁花似锦 二、散文研究冷落寂寥 三、散文研究的难度 四、散文研究的向度 第六章 当代散文研究亟须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开展航拍式的“鸟瞰研究” 二、确立“正、反、合”的研究理路 三、关于散文研究的体系化问题 第七章 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家散文 一、取法自然与思考人生 二、个性风采与自由精神 三、灵性浑发与艺术感悟 第八章 中国现代“诗的散文”发展及其嬗变 一、感应天启 二、承载苦难 三、地火的奔突 四、画梦人生 第九章 新时期以来中国散文价值评析 一、感应时代脉动 二、以历史为鉴镜 三、对生命的沉思 四、物性与天地智慧 五、发扬光大抒情传统 六、思维变革与艺术探寻 第十章 新时期文化散文的发展及其命运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散文的母爱叙事 一、博大的母爱无所不在 二、社会问题反思与爱的教育 三、直达人心和感天动地 第二辑 总论:天地之道与艺术灵心 第十二章 70年来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一、在开放中探索创新 二、在继承中推陈出新 三、在反思中返本开新 第十三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学者散文 引言 一、文化使命感和人类关怀 二、知识化与专业特色 三、理性的力量 结语 第十四章 北京文化与20世纪中国散文 一、魂系北京 二、北京文化精神 三、文体的魅力 第十五章 21世纪散文对传统的承继与发展 一、为时代歌呼的载道精神 二、激活中国抒情散文传统 三、日常生活化散文放出异彩 四、物性散文趋向深度书写 第十六章 好散文的境界:以2018年《人民文学》为例 一、天地之宽的博大与仁慈 二、破解世界与人生的密码 三、相似的灵魂和心灵的对话 第三辑 分论:继承传统与融通再造 第十七章 跋涉中前行的四川散文 一、在开放包容中理解四川散文 二、四川散文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三、70年来四川散文的特点与价值 四、70年来四川散文的局限与瞻望 第十八章 回归传统与渐趋自然:2007年散文观察 一、追寻天地之道 二、道义与良心担当 三、个体灵魂的吟唱 第十九章 宁静中的沉实:2009年散文创作扫描 一、穿越时代的理性思考 二、“情”之一字动人心魂 三、纯朴的诗意与高尚的境界 四、精神漫游与艺术探索 第二十章 “掷地无声”也是歌:2012年散文新向度 一、小中见大,别有洞天 二、静水流深,意味隽永 三、泪中含笑,诗意盎然 第二十一章 吹尽狂沙始到金:2013年散文透视 一、忧思带着作家探索 二、情感注入重量和深度 三、亦真亦幻的表现手法 第四辑 年度论:时代使命与天地情怀 第二十二章 现实性·物性·神圣:2014年散文亮色 一、现实批判与审美观照 二、物性体悟与天地道心 三、神秘世界与吉光片羽 第二十三章 深思·彷徨·亮色:2015年散文印象 一、将思考镶在历史深处 二、站在时代的船头 三、诗意审美的欢愉 第二十四章 回归生活与守住本真:2017年散文概观 一、形而下的及物写作视域 二、天地情怀与形而上境界 三、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 第五辑 作家论:****与心灵叙事 第二十五章 林语堂的小品散文 一、小品文时代不可或缺的一员 二、性灵小品散文作家 三、超越悲感的欢愉叙事 第二十六章 林非散文的“知心语”叙事 一、把心交给读者 二、童心与智思辉映 三、同情之理解与祝愿之歌 第二十七章 贾平凹散文的魅力与局限 一、天地之道与神秘主义镜像 二、老旧之美与进化论的历史观 三、生殖崇拜与性器迷恋 四、乌云压顶与毒汁噬心 第二十八章 熊育群散文的审美世界 一、生命的孤寂 二、心中的光焰 三、迷醉之舞 第二十九章 厉彦林散文的天地正气 第三十章 高宝军散文的刚与柔 第三十一章 孙继泉散文:与大地同呼共吸 后 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