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血脉中的驿路
QQ咨询:
有路璐璐:

血脉中的驿路

  • 作者:雍也 著
  •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 ISBN:9787512675674
  •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12675674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01日
    • 定价
      ¥3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诗集主要内容为以龙泉驿为基点,对故土家园——巴山渠水和龙泉驿——的回望打量,对人生世相的观照体味,对山川风物的流连品读,传达出了人性的真诚与美善,体现出了对生活的咀嚼与思考,奉献出了对家国的歌咏与情义。
    文章节选
    一股清气:筋骨与衷肠 凸 凹 是四五年前才与雍也的诗行相遇的。再远,读的是他的散文、杂文。相遇其诗后,一直都有读,但都是零散的、碎块的,形成的并不整体的整体印象,没有挑起我特别的激情与跟踪。这几天,用一整块时间,连续读完电脑桌面上一大本诗集《血脉中的驿路》,才知自己之前对雍也诗歌作品给予了不公平的对待——虽然这种对待只是盘桓在心里并未刊布的一点纯个人化的小感觉。出现这种差异与矛盾,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的马虎与误判,二是作者诗艺短期内显著跃升。如果,我们把诗人归为专业和业余两大阵营的话,那么,在我看来,之前的散佚的雍也是业余的,现在的整体的雍也是专业的。
    正在过百岁生日的中国新诗的身体内充盈着两脉血缘:一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二是一百六十四年前始于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的西方自由体诗歌,只是每位诗人的血缘比份有所不同罢——这,构成了诗人自己的诗歌传统。雍也诗歌传统的主脉、正源是中国古典诗学,收入这本诗集中的《回到诗经》《诗经里长满郁郁葱葱的爱情》,以及后记的陈述,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向汉诗老祖宗的高调致敬。“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诗以道志。”(《庄子·天下篇》)“《诗》言是其志也。”(《荀子·儒效》)在中国诗歌伟大的源头性传统中,其功能,**的功能,被���为“诗言志”。而雍也也将这个“志”,摆在了开宗明义的**性位置上——诗集分为两编,上编即为“筋骨志”。当然,“筋骨志”的志,除了志向和心之所往,还有记载这一层意思。下编为山河传——明里是为山河立传,传颂山河,内里却是请山河代言自己的志:“我们在这里的驻足张望/相拥感叹/是东山亿万年书卷中的/薄薄一页/还是其中的一枚/小小书签/抑或是几只/飞蝶翩翩”(《在东山》);“百工堰/这首龙泉山*精巧的绝句/立意就超拔起来了”(《百工堰》)。
    作者既然拥有和抱定了包含诗言志在内的自己的传统,那么,《血脉中的驿路》中所有诗的立意、语言、结构、意象、叙述等路向,都栖居、皈依在这一传统的规制中。因此,作者在本书《后记》中表白自己的诗观时说:诗歌应该是美的(这当然包括对假恶丑的鞭笞),诗歌应该是可以“歌”的(即有一定的韵律节奏的,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有诗歌自身“性别”特征的)。
    有什么样的传统,就有什么样的诗。下面我谈到的雍也诗歌的其他特质,其实都是他的传统带来的、给定的。
    雍也诗歌传统的主脉是中国文化,并不代表他扬弃了其他文化。他的传统,依然是中国古典诗与西方现代诗在两个向度上的对立统一。
    在两个反矢向度上的对立统一,也是他的一大特质。
    我们先来看看他诗歌中的书面语向度与口语向度的对立统一。
    书面语诗是一个大类,抒情诗是其中的一个大项。
    如果说他用他的书面语**和呈现了他的抒情、咏志、唯美、音律、意象、古风、洗练等诗歌方法与诗风,那么,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即,他的以抒情诗为主旨主导的诗歌方法与诗风,**和呈现了他的书面语写作。这类作品,早期写得更多一些(还包括他写的被他戏称为打油诗的旧体诗)。《三十年前的目光》《失眠是桀骜不驯的木头》《汉阙三章》等作品基本能回答和表征他的抒情诗品相与质地。“此处无酒/我却沉醉不起//一个个汉字/力透石背/像坚利的鹰爪/攫起猎物躯体/即使已是收笔/也是见血封喉的锋刃……痛饮烈酒/长歌当哭/挥毫处风云骤起/落錾时刀剑齐鸣”(《汉阙铭文》)。“抚摸过庄稼的目光更显柔情/刺破过黑夜的目光尤为坚韧/张望父亲千里之外的目光/我看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祖先/传递而来的星辰的光芒”(《三十年前的目光》)。他的诗歌可以上天入地,水中捞月,点石成金,这得益于他信从的王国维的观点:“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间词话》)是故,在《观潘存勇画展》里,故乡不再是**,不再是一个、一处,而是一朵朵,且可以绽放: 一朵朵故乡
    在千里之外热烈绽放 较之抒情诗,口语诗应该是禁忌少些,可以更加自由、灵活地快递诗人的志向、心迹,缩短词与物的距离。也不是没有禁忌。我认为口语诗的禁忌主要有两点,一是怕出不来诗意、诗味,二是恐语言失之干净、节俭。雍也写口语诗,但他反对“言之无味甚至味同嚼蜡且无思想、无内涵、无感情的口水诗”。如果说他的抒情诗通俗易懂,接地气,那他的口语诗则更加通透明彻,与他的大地焊得更加牢实。说人话,食人间烟火,不装神弄鬼,不疯言疯语,排斥口水诗的同时排斥朦胧诗、晦涩诗、阴暗诗、荒诞诗、色情诗、垃圾诗,是雍也正大光明的为诗底线与道德,是雍也一以贯之的诗歌操守与诗歌大道。《二舍315》《颠倒》《望见朱桃椎》等,皆属于我指认的口语诗范畴。
    操持口语诗写作,除了便于很好地言志、立传,对他来说还有一个大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让他与生俱来的、骨子里的幽默风趣,得到妥妥的安放和大尺度的转圜。他的幽默风趣有一个共同点,其根根底底筋筋绊绊都来自草根一样广大的民间:俚语、谚语、口头禅、时尚语等,以及对正襟危坐词语的错位调度与调侃。“其实这位仁兄/一点也不像诗人/因为诗人大多/弱不禁风神经兮兮/而他却是方面大耳膘肥体壮/说笑像打铁一样响亮/若挂上酒葫芦披上袈裟/舞动水磨禅杖/就是能吃能喝能闹/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花和尚”(《诗人崔哥》)。好玩吧。再看,依然好玩:“晨鸣这时候就是一个打坐的和尚/他常常呆若木鸡/有时又“敲敲木鱼”(提笔书写)/偶尔脸上还闪过蒙娜丽莎般的微笑/我们知道/那是他和心仪的缪斯/正在幽会/这个校园文学泰斗/这个往床上一坐就产出一枚金蛋的文学母鸡/这个对文学始乱终弃的家伙/那时却表现得无比忠贞”(《二舍315》)。但这些好玩的诗行,还非得口语诗出马才扛得下去。但作者的抒情诗和口语诗,也不是可以一刀切下去就立马分了泾渭。其实好的作品往往都是不好归类的,比如张大春《大唐李白》、高行健《灵山》、孙甘露《信使之函》、李洱《应物兄》,等等。 既然是思想和情感私奔
    血脉和风云交媾
    滋养出的天地精华
    诗歌怎能没有
    生命的温度
    和尖利的爪牙 这是《熔岩或凸凹诗》中的句子,你说属于抒情诗还是口语诗?反正俺是说不抻抖的。要知道,口语诗是对抒情、押韵、晦涩、宫廷话语等的疏离,是对抒情诗的绝决反动与揭竿而起。
    我们再来看看他诗歌中软硬的对立统一:筋骨向度与衷肠向度。
    笔者暗忖,雍也的诗格、诗境、诗品、诗骨,都是苏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隔千年一字一字定下来的。他特别信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大格局、高境界和真洒脱。读诗集《血脉中的驿路》会发现,雍也的诗瓤子里,阳光充沛,密布着粗大、硬朗的筋骨,也就是工匠们所称的龙骨。正是筋骨的到位与作用,撑开和钙化了他诗歌的大格局、大厦宇。现在,我们来瞧瞧这块破空而至的诗歌骨头,置身不同的地方是个什么形态、模样和功能。在失眠中,“把父母的叮咛叠进行囊/青春期思念入骨的长发高高飘扬”(《失眠是桀骜不驯的木头》)。在白桦那里,“他身躯里的寒风/还在呼喇喇地响着/骨头里的真诚仍在熠熠闪光”(《白桦走了》)。在云端,“云朵接天怒放/紧绷的骨骼如松果”(《云端看云》)。在魏晋人物画中,“那些黑色的骨头和沉默的块垒/顷刻在天地间/引来风云四起电闪雷鸣”(《白德松魏晋人物》)。在《甑子场》 ,“……都曾从他的肋骨间滑过/凡没有让他消亡的/都让他得到生长”。在《凝望汉阙》时,“何况再锈再钝的时光/磨上千年也可削铁如泥/而你们竟然仍是傲骨铮铮”。《回乡之路》上,“灵魂早已返回故乡/骨头还在遥远的路上”。
    是筋骨的筋,接通了骨头与衷肠之间的秘道。如果说筋骨是诗物质,衷肠就是诗精神。如果说筋骨是诗大地,衷肠就是诗天空。
    志气满满、柔情款款的衷肠,像一道清泉流溢、回漩,填满了骨头与骨头之间透风的缝隙。是的,他的衷肠永远对着他的家国倾诉、他的山河倾诉。写家人的有《奶奶》《与父亲通电话》《苏醒的裁缝》《献给孩子》《拜托贵国人民》《在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演奏会上》等,写爱情与美好情感的有《色彩斑斓的日子》《那一片月光》《大巴山妹子》等。其实,他的每一首诗包括散文诗都是诉衷肠,因为说心里话、吐真言,就是诉衷肠。
    至于他的诗歌是怎么将铁骨与柔情统一在他的纛旗下的,看一下《张新泉和他的诗》或许就找到了心知肚明、豁然开朗的出口: 与高大上的**帅哥嵇康打铁
    有所不同
    嵇康打铁是个人爱好
    从表面上看是吃饱了撑的
    其实他打的是正始年间的黑暗
    与心中的块垒
    打出的是一种名叫魏晋风度的
    闪闪发亮的箔片
    ……
    这样的打铁者
    通常会将自己打成
    一块失去表情和语言的铁
    而你这个张打铁却将自己打成了
    成都东边龙泉山一树**的
    花骨朵 从不同角度去对立,又从不同角度去统一,成全了雍也诗歌大而全的整体美。这与他的龙泉驿诗友崔哥的诗歌路线正好相反——崔哥的诗崇尚片断美、残缺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这是好事,情人眼里出西施嘛。
    没有谁可以将诗歌写得尽善尽美,机器人小冰更不能。《血脉中的驿路》毕竟只是雍也的处女诗集,他还有更长的诗路要走。为此,合上这本集子的同时,我愿意看到他的诗写活动有更宽敞的题材、更险峻的构思、更有如神助的句子。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让-保罗·萨特在《文学是什么》中说过这样一个意思:“首先,我是一位作家,以我的自由意志写作。但紧随而来的,则是我是别人心目中的作家。也就是说,他必须回应某个要求,他被赋予某种社会作用。”雍也是八小时以外的诗人,又是八小时以内被赋予一份社会责任的非诗人,这副高高大大如侠士、白白净净如书生的肉身本相,在他的诗歌中隐隐隐约约但无时不在。
    关于这篇小文的命名,我想了好几个,都不理想。我希望这个题目,不仅仅只属于作者的诗文,还应该覆盖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讲究。*终,我从《闪烁》(“你残缺破损而又安然自处的人生/像哥窑瓷器的裂纹/惊艳了我们麻木的/目光和神经/让这个打着哈欠的世界/平添了一丝兴奋/那在臭气熏天的垃圾中/保留的一股清气/或可滋润一粒天空?”)的闪电灵光中,找到了她。对,就是她,一股清气!
    有意思的是,我上个月刚刚完成的一篇六七千字的散文,以清流文化为脉线,艾芜故里清流镇为发端,写李冰及都江堰灌区杨升庵、沙汀、巴金等文化人的,叫《一脉清流》。
    有了名字,我再回头看雍也所有的诗,字里行间,无不冉冉升腾着一股清气。感谢浊气,没有浊气,那来清气。这正像感谢污泥,没有污泥,哪来荷花。
    这股清气,提纯于上下五千年的清流,她有雪的本色、雪的干净、雪的高洁、雪的潇洒、雪的无畏、雪的格局与境界。熟悉雍也的人都知道,要见其筋骨,知其硬朗,需待到雪下时——多少年来大冬天身着一袭单衫已成他的日课。 大雪把窗外的一切
    压得喘不过气来
    让身体变得真实而疏离
    回望那场雪
    你的心里像白雪
    在一寸一寸堆积覆盖
    哦,多么明净单纯
    ……
    那场雪的光芒至今
    在暗夜闪耀
    那里有我祖母的身影和目光
    她正在呼啸的寒风
    和刺骨的雪水里
    为我濯洗远行的衣裳
    ——《大雪》 雪,这个单字词,在《血脉中的驿路》中下着,纷纷扬场,下了十七场之多——《崇州听蛙》《奶奶》《致缪斯的女儿》《在东山》《梦想》等里面都有雪的身影。我们的天空,很多时候,下的是刀子、妖怪和虚词。雍也的天空总下雪。 2019年6月1—4日 凸凹,本名魏平。诗人,小说家,编剧。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甑子场》《大三线》《汤汤水命》等书二十余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